诸葛亮死后,魏延真的反了吗?

在小雨中


魏延自投蜀是很忠心的,但是骄傲,目中无人,除诸葛亮一人外谁都无视,因此和杨仪产生了予盾,杨仪经常在诸葛亮面前告魏延的黑状,引起魏延存心杀掉杨仪。

怀疑魏延有造反的原因是,一:诸葛亮重病五丈原,因魏延慌忙报军情弄灭了诸葛亮的保命灯。二:诸葛亮死后蜀军班师回朝的路上,魏延烧毁了通往西川的栈道。使大家认为魏延会造反。

我以为魏延是三国时期的著名勇将,那个时期可以说没有敌手,如果他要造反或是降魏的话是个大好机会。大家都知道,蜀道难,想要从外围打入蜀那是简直如豋天之难,刘备当年入川时还损军师庞统和若干良将。那么魏延要造反的话为何不带领自己手下的将士杀掉杨仪,然后打看自己的旗号毫无阻栏的入西川,直捣国都益川捉拿刘禅杀之,或是将刘禅献给司马懿,这样不是大功告成吗。当时魏延是任汉中大守官职,兵权在手,也一定培养了不少心腹,若是他要造反豈不是一呼百应,但他没这样做,只是想杀掉杨仪解决他的私人恩怨。

诸葛亮死前错误的估计魏延,也错误听多了杨仪的馋言,杀掉了三国后期很有战斗力的魏延,令人惋惜。



诚心走天下2


要说到魏延谋反,那可真是冤枉了他。魏延只是希望继续北伐,完成刘备的遗志,以报答知遇之恩而已。

要清楚魏延冤案,我们必须从《三国志》引裴松之注的字里行间来了解这整件事的始末。


魏延“谋反”冤案

诸葛亮在五丈原去世之前,命令杨仪、费祎、姜维等带着大军回国,并说明魏延如果不听命回去的话,就不要管他,大军自动撤退,之后诸葛亮就去世了。

而杨仪在回军前让费祎去通知魏延回军的事,魏延果然不愿服从军令,要继续北伐事业,可这时大军已经退了,魏延孤掌难鸣,于是率领兵马抢先杨仪大军,扼守住入汉中的必经之路——南谷口。同时,杨仪和魏延都上书给成都,互说对方谋反,结果蒋琬和董允都力保杨仪,而指责魏延谋反。

结果魏延兵败,与儿子逃亡汉中的路上被马岱追上,魏延和儿子被斩首,杨仪到达汉中后,夷魏延三族。而成都方面也坐实了魏延谋反的罪名,刘禅后面也没有为他平反。


我们可以看到,魏延谋反一事主要是三个人说的:杨仪、蒋琬、董允。这三个人中,杨仪和魏延有仇,他的证词不可信,至于蒋琬、董允二人为什么也要说魏延谋反呢?

其实仔细一想就明白了,像前线兵变、将相不和这种晦暗不明的时候,弃车保帅是绝对错不了的。虽然魏延不论是身份、才能、威望都比杨仪要高,但杨仪的支持和军事力量却比魏延要大得多(这些杨仪肯定会在信中说明情况的)。

如果相信魏延而说杨仪谋反,那跟着杨仪的费祎、姜维等人又算是什么呢?相信魏延谋反只需杀魏延一人,相信杨仪谋反却连费祎、姜维、王平、马岱等将领都得拉下水,以蜀汉的国力来说,是经不起这样的亏损的。相反,只死魏延一人的话,还算是在蜀汉的可承受范围之内。

想明白这一点也就是容易理解为什么所有人都指责魏延谋反了吧!至于说为什么刘禅不给魏延平反,其实也很好理解:马岱杀了魏延、杨仪灭了魏延三族,这两件事虽然未必是朝廷下的命令,但却是朝廷给他们两人的权力。

要知道夷三族这个刑罚,三国时期只有犯了谋反等大罪才能实行的,现在朝廷人人都说魏延谋反,那杨仪夷魏延三族也就顺理成章了,至多算是先斩后奏。刘禅不给魏延平反,是他不愿直接打董允、蒋琬的脸,而自己作为一国之君,连部下是否谋反都不了解,还造成了夷三族如此大的冤案。

所以刘禅为魏延平反,就是骂了蒋琬、费祎,也骂了自己和朝廷,更是骂了当时随着杨仪平乱的姜维等人。既然如此,倒不如选择息事宁人的好。毕竟三族人数虽多,可比起蜀汉基业来,则又显得微不足道了。

最后我们来说说:魏延到底谋反了没?综合前面所说,魏延谋反案是,“无谋反实情而不得已为之”。

“无谋反实情”是魏延真的没有谋反,陈寿在《三国志》中破天荒地为魏延辩解了一次: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魏延不选择投降曹魏,而是往南跑回南谷口,只是为了除掉杨仪而已,要真的谋反的话,要么冲回成都杀了刘禅,要么不进不退,割据地盘,要么投降曹魏。

可魏延三样都不选,而是选择了以一已之兵直面杨仪的北伐主力,这难道是一个久经沙场、能力出众的将领会去做的吗?所以魏延的目的只是要杀杨仪,根本就没想过谋反。他的理想很简单:“北伐中原,兴复汉室,以保刘备知遇之恩”。

而“不得已而为之”是当时的朝廷只能这样做,只能选择以魏延谋反来应付诸葛亮死后,动荡不安的蜀汉政权,只能把过错全部推给魏延,先稳定局势再说。到了蒋琬掌权,杨仪下狱后,又因为此事牵扯之人过多,而不能贸然为魏延平反。

借用《精忠岳飞》中宋高宗的一句话说:“非魏延不忠,非朝廷不明,一切只是为了蜀汉江山罢了”。或许刘禅也想把为魏延平反一事留给后人,可惜的是蜀汉二世而亡,魏延也始终没有迎来对他的真正平反。



狐史首丘


识途.诸葛亮死后.从演义小说描述的情节釆看.魏延并没有反.由于在孔明帐下受到长期压抑.且又受到极大不公平对待.心中满怀悲愤是真.一旦孔明身亡.这种情绪集中爆发.因而造成了和杨仪等人的冲突.孔明临终的军务安排也存在问题.仅凭初识.就断定此人必反.等于给魏延的政治生涯判了死刑.试向.此事就是放在我们现代人的身上.我们有何感想.魏延的一生是在两軍阵前舍命拚杀中度过的.为了汉室的复兴.立下了大功.魏延真若有反意.在与敌方对垒之时.其领兵反汉的机会又何止一次.试问.魏延反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就是这么一个南征北战的蜀汉主要将軍.孔明的身后大事却刻意瞒着魏延.并授下斩魏之计.这实是三国时期的第一大冤案.主观臆想给蜀汉国势造成不小的损失.魏延实无反情.即令有也是活生生的给人逼上了梁山.历史已翻到了新的一页.作为现代人的我.曾设想过.罗贯中老先生人生中也可能遇到类魏对待.遭受莫大的冤屈.借演义小说发泄出来.以警后世.


识途m


魏延谋反应该是个冤案啊!魏延的军事才能和战略眼光和诸葛亮有一比,诸葛亮为什么会说魏延谋反呢?是因为魏延对他不服,与他的作战方针有所不同、诸葛亮也是眼里容不得沙子啊,他要保住自己的权威就必须清除魏延。诸葛亮死前将兵权交给王平是应为王平也确实有军事才能,并且深得诸葛亮的信任,最主要的是王平和诸葛亮是同一条心,他们的战略思维比较接近……


善待生命14


魏延没有反

小陈认为只是蜀国将相不和,魏延不会反,只是想杀长史杨仪,这是他们蜀国内部矛盾。

小陈为何这样说:

1当时蜀国大将一一离世,数魏延兵权最大,而且魏延也确实有本事胸有韬略,勇猛过人,这个不可否认。当时刘备封魏延为镇远将军,镇守汉中,可见何等器重!在后主时代的魏延那是走路都横着走的,趾高气昂,傲慢跋扈,蜀国基本上都避其锋芒,偏偏杨仪瞧不起魏延,这让魏延很窝火!常常对着干。反观杨仪虽然是儒士,我只能呵呵了。心胸狭隘,单从最后杀掉魏延,踩其头颅就让人感到头皮发麻。

2第五次北伐途中诸葛亮病逝五丈原,杨仪告诉魏延让其断后返回成都,魏延发怒,觉得你小小杨仪也来指挥我,矛盾从此一触即发。没想到魏延走到了杨仪部队的前面,并且把后路全部断掉不让其过,这其中双方都给后主写信说对方要反,后主拿不定主意就问蒋琬,蒋琬就说杨仪是不可能反的,魏延反不反就不知道了。我想后主认定魏延谋反了。魏延赶在杨仪前面要伏击杨仪被王平喝散后带领数骑逃回汉中,随后杨仪派马岱追杀魏延,魏延最终难逃一死并诛其三族。千百年来还被冤枉是其反臣,可悲可叹!!

欢迎批评,指正,记得关注啊!


汉中小陈


没有。魏延是北伐的副总兼先锋,诸葛亮死后继读北伐只是要接捧完成任务,职责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