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對於中國有多可貴?

一直向前的勇敢


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倘若沒有自省的精神、沒有批評的意識、沒有揭開瘡疤的勇氣,那麼,這一定是一個虛假的國家,一個麻木的民族。魯迅以自己獨特的視角,犀利的語言,將民族的劣根性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將人性的軟弱和卑劣公之於眾,給虛假而偽善的做作一記悶棍,如同棒喝,將人從麻木不仁的沉睡中驚醒,這就是魯迅對於中國的最可貴之處。

在最基本的層面上,魯迅是一個作家。他的作品,無論雜文、散文還是小說,魯迅的文筆,有著歷史文化的傳承和中西文化交匯的背景,其語言之精煉、句子之優美、思想之深邃,都是那個時代力壓群雄而又獨樹一幟的,其作品至今讓人愛不釋手。

魯迅的散文深沉,語言優美,無論是寫童年的生活還是少年的夥伴,淡淡的情緒,悲憫的情懷,不虛假,不做作,將生活的沉重和生活的殘酷,撕破給人看,有感動,有傷感,有悲涼。

魯迅的雜文,邏輯性極嚴,節奏感極強,如投槍,如匕首,槍林彈雨中相搏,懸崖峭壁前力挺,孤軍奮鬥,背水一戰。他是暗夜的明燈,以思想為光亮,照耀著貧瘠的土地和卑怯的人心;他是戰士,以筆為弓,以文為箭,挑戰的是國民的劣根性和文化的腐敗處,讓人不敢直視,卻又那麼震撼人心。

郁達夫熱愛魯迅,無以復加,一句:“魯迅是中國唯一的美少年”驚天下,成為千古名言。主席有一句評語流傳最廣、影響最大:“魯迅是中國文化革命的主將,他不但是偉大的文學家,而且是偉大的思想家和偉大的革命家。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

魯迅死前,遺言說:“讓他們怨恨去,我也一個都不寬恕!”所以說:“魯迅的骨頭是最硬的,他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而我們這個民族,其精神中常常因為趨利避害而產生一種若隱若現的奴性,強權來臨,往往為自保而軟弱,列強來臨,為護家人而屈膝,外族入侵,當漢奸的每每可以比肩抵抗者。所以,魯迅 “沒有絲毫的奴顏和媚骨,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寶貴的性格。”魯迅的可貴,也正在乎此。

當然,也有過對魯迅批評的聲音,不少,還很多。我覺得陳源的批評如魯迅本人一樣狠,他說魯迅是一位做了十幾年官的刑名師爺,一下筆就想構陷人家的罪狀。

李長之說:“魯迅不是思想家。因為他沒有深邃的哲學頭腦,他所盤桓於心目中的,並沒有幽遠的問題。他似乎沒有那樣的趣味,以及那樣的能力。”

批評人的,自然會招人非議,更會招人批評。有的可以聽聽,有的可以一笑置之。批評也是對的,能夠批評和被批評,這才是思想的源頭,不爭論,大家你好我好大家好,怎麼會有思想的火花產生呢?這也是魯迅的可貴之處。


帝國的臉譜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薩沙對魯迅沒太多好感,但有些東西還是要承認。

魯迅偉大之處,在於看到中國人的很多劣根性以及文化中的問題,一一指出。

這很不容易。

以往的中國知識分子,多是抱殘守缺,迴避自己文化的問題。

在中國儒生的眼中,傳統中國文化就是最好的,沒有任何缺陷。中國人也是最好的,是全世界最好的民族。

其實,到了滿清時期,無論中華文化還是中國人,都有很多問題。

必須要一場文化上的革命,才能扭轉了,這就是新文化運動。

魯迅創造了很多含有劣根性的中國人形象。

關鍵在於,魯迅又不是一味罵,也報有同情態度。

比如孔乙己。孔乙己的本性並不壞,通過他和孩子們的對話,就知道他心地還是善良的。

而他喝酒從不拖欠,說明他還是有做人的基本品質。

只是因為一心科舉,導致沒有什麼生存能力,成為社會上的廢物,底層的底層。

最終因為盜竊被打,雙腿折斷,活不下去,最終死亡。

再說阿Q,是被踐踏的社會最底層,體力勞動者。

阿Q雖可憐,但也可恨。

他欺軟怕硬。幾乎所有人都可以欺負他,阿Q不敢和這些人對抗,就欺負更弱小的小尼姑。可見,如果阿Q得勢,和那些欺負他的人也會差不多。

再看,阿Q和所有人一樣保守、怯懦。他對新事物根本的反對,害怕一切改變,樂於去觀看殺革命黨的頭。雖然阿Q的生活幾乎活不下去,他認為本能的維護封建統治。


還有,阿Q就厲害的,就是精神勝利法。

因為現實生活中,阿Q是被踐踏欺壓的最底層。

他在行動上不敢做什麼,更不敢反抗,只能採用精神勝利法。

比如明明是他被別人打了,阿Q卻精神勝利為“這次我被兒子打了”。

總之,這些魯迅說的東西,直到今天也是存在的。

這就是魯迅的意義。


薩沙


我最敬愛的魯迅先生,這位佇立在清醒人群最前端的文化鬥士;這位為國家民族興亡而憂心忡忡的戰士;這位深得後世人敬仰與愛戴的勇士,他老人家終於還是在暗夜的前行中緩緩倒下,做著一個冗長而溫馨的夢。在他的夢裡,是充滿詩情畫意的古老水鄉紹興;是少年時單純勇敢,套著銀項圈親切地喊著“迅哥兒”的閏土;是鳥語蟬鳴的百草園和窗明几淨的三味書屋;是淳樸善良的長媽媽為你買來渴慕已久的《山海經》;是和兒時玩伴月夜行船,興致盎然地欣賞著趙莊的社戲……

魯迅先生巧妙的利用“狂人”之口,一語道破幾千年來中國封建社會“吃人”的本質;飽受欺凌壓迫的阿Q,尚且用“精神勝利法”自欺欺人,苟且偷生,卻也難逃命喪屠刀的悲慘厄運。在《藥》裡,愚昧無知的華老栓用盡畢生積蓄去換取一個蘸滿革命先烈鮮血的饅頭,只求為兒子續命。
在《祝福》裡,歷經塵世間所有痛苦和傷害的祥林嫂,帶著屈辱和卑賤,迎著漫天風雪,倒在新年夜的一片祝福聲中;心地善良的窮書生孔乙己淪為被打斷腿的“偷書賊”,最終在社會底層人民的排擠嘲笑中無聲無息的死去……而今天中華民族不僅覺醒,而且正在崛起,只可惜,先生走的太早了,沒有看到中國已經繁榮富強,正在屹立在世界的東方!


安慶雜談


魯迅是投槍,是匕首。

這是偉人對他的高度評價。

不過,魯迅那時代,很多人不喜歡他,尤其是文化界。

而且,無論左翼右翼文化人,都不喜歡他。

魯迅,是被文化主流排斥,並被邊緣化的文化人。

所以,其實魯迅基本就是一個人在戰鬥。

而且,魯迅戰鬥的對象,除了舊文化外,就是他的同類,無論你姓袁姓蔣,無論你是右是左。這不好,這嚴重損害了他的健康。

所以,魯迅沒有朋友,無論文化界內或界外。直到晚年,魯迅才搭訕上一個在上海開書店的日本老闆內山,而且算不上朋友,算知己吧。

魯迅孝順,熱愛家庭生活。但他的家庭生活也是失敗的。其弟周作人,另一位著名作家,指他不交伙食費,不講衛生。更不雅的是,其弟指他偷窺弟媳洗澡,而且屢指不改,導致兄弟徹底鬧翻。

但是,魯迅還是偉大的。他了解同情社會底層,盡力為他們吶喊。他明洞當時社會和文化劣根,並探索改造

路子。魯迅創造了雜文這種文體,並把雜文發揮到了極至,也即本文開頭所說的投槍和匕首,非常堅硬至命。

可以說,在雜文的精彩上、特別是其戰鬥力上:

至今無人能及!


慶陽親王


我們常說我國都五千年的悠久歷史,曾經文明的一塌糊塗。可到了近代,我們似乎遇到了極大的問題,漫長的封建社會加上外敵的入侵,整個國體已經羸弱不堪,“東亞病夫”了都!

那麼請問中國近代遇到最大的問題是什麼?毛病究竟出在哪裡?是窮嗎?是弱嗎?恐怕都不是,貧弱只是表象,整個中華民族到了近代站不起來最主要的根源還不是這個,而是整個民族的麻木不仁,患了“民族痴呆症”。

當其時也,上至民國大師,各路軍閥總統總裁,下至民國三教九流、黎民百姓,大家都夢遊似得,有權的拼命用權,沒權的甘願當牛做馬;有錢的就醉死夢生,沒錢的就半死不活,看看殺頭,權當娛樂;蘸蘸人血饅頭,權當良藥。

而魯迅的作用,就是一聲震耳欲聾的春雷,那一聲震耳發聵的“吶喊”:“起來吧,我的國人!”

可是國人哪有那麼好醒好起來?他們該玩弄權術的還是在玩弄權術,該風花雪月的還是在風花雪月,該看殺頭的還是在看殺頭,該蘸人血饅頭的還是在蘸人血饅頭!

於是魯迅先生就挽挽袖子,親自來當國醫了,他用如椽之筆飽蘸濃墨,一針針《阿Q》、《狂人日記》、《孔乙己》向國人那已經僵硬的肌體扎去!

魯迅是國人精神科的大國醫,大國手,而且絕無僅有!

你說魯迅先生對中國重不重要?可貴不可貴?


蛙眼看天下


魯迅在在中國近代史上是一個什麼地位?我們暫且放一放,凡是讀過魯迅文章的人,或許心裡邊都有感觸,我也讀過魯迅的一些文章,上學的時候,課本上就有很多,給我的感覺,魯迅的文章也很一般,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很多人寫的文章,和魯迅的文章相比,也不比他差,但卻沒有魯迅的名氣大,這是為什麼呢?我覺得原因很簡單,就一點,那就是政治因素,魯迅之所以在中國近代史的文壇上有名氣,是因為他更多的是充當了政治喉舌。是靠政治出名的,當年偉大領袖毛主席曾對魯迅,有一個評價,說魯迅的文章,是刺向敵人心臟的一把匕首,是刺向敵人的一把匕首,他不是一把利劍,一把槍?在近代,一把匕首的威力是可想而知的,毛澤東為什麼這樣評價他?很簡單,魯迅的文章,僅僅相當於一把匕首,威力並不大,毛澤東的潛臺詞對他的評價也不是很高,但這裡面最關鍵的還是前面那幾個字,刺向敵人的,這就有了政治的含義,正是因為魯迅的文章裡受到了政治上的支持,才讓他這把匕首出了名,所以,魯迅之所以有名氣,關鍵是在於他有政治立場,這是魯迅成名的主要因素,至於說魯迅的文章,只能起到輔助作用。

個人觀點,歡迎評論


驕然


一、魯迅的作品主要體現在於改造國民性思想。一方面是揭露和批判國民性的弱點,一方面是肯定和發揚國民性的某些優點,其目的都是在促進一種新的,向上的,符合時代要求的民族精神的誕生。魯迅所揭露和解剖的國民性的弱點,正是中國國民的一種精神病症的深刻反映,因而具有尖銳的,強烈的現實意義。

二、魯迅具有豐富的中西文化素養和卓越的文化識見,正因為他對中國傳統文化和活著的傳統文化有著超出同代人的深刻的認識,才使得他取得了超越時代,創造非凡文化業績。同時,魯迅式的思維的特點,具有開放性,批叛性和鬥爭性。魯迅的韌性戰鬥精神有著多種表現形態,但最富有特色的是他那敢於在無路之中尋找出路的信念,勇氣和毅力還體現在在他的奮鬥中總是包含著堅實而深沉的理性精神。

三、學習魯迅的新時代意義:(1)魯迅精神首先體現為清醒的現實主義精神,今天中國人民正在走著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因而張揚實事求是的清醒的現實主義精神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2)韌性的戰鬥精神,這也是魯迅精神的重要方面。今天中國的大地的改革開放已進入攻堅階段,魯迅的韌性戰鬥精神,對於現實中的中國人來說也是有著積極的精神導向作用的。(3)魯迅精神有著極其豐富的內涵,它包括諸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硬骨頭精神和自我犧牲的精神,嚴於剖析自己,往往勝於解剖別人與民族共懺悔的自我批判精神,時時想到的是中國,想到中國的未來的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等等內容,這些精神,對於每一箇中國人來說,都將是一筆取之不盡,用著長久的精神財富,發揚魯迅精神,對於增強民族自信心與民族自尊心,對於重鑄民族精神,對於中華民族的偉大崛起,有著深遠歷史意義。(4)至於魯迅在各個具體精神文化領域中對中國,中華民族文化所作的深刻反省,則更是直接為當今的精神文化建設提供了諸多思想材料…

思想解放是人類社會實踐發展,時代進步的不竭動力,也是馬克思科學社會主義不變的追求(文章摘選,後續提煉完善)


逐日風雲74


魯迅是先生。

少年時讀魯迅,許多人喜歡;青年時讀魯迅,許多人看法不一;人過中年,三讀魯迅,感慨萬千,唏噓不已。魯迅先生!

上個月,剛讀完周海嬰著《直面與正視——魯迅與我七十年》。這是魯迅先生之子周海嬰對父親及周氏家族的回憶錄。附錄之六《魯迅是誰》,我認為寫的很好。作者從四個方面論述了魯迅的文化價值和精神意義:

首先是立人為本的思想。“立人為本”是魯迅精神的靈魂。“只有當具有個體尊嚴和獨立思考能力的人被確立起來,一個現代意義上的中國的崛起和強大才是可能的”。

其次是獨立思考。“獨立思考”是魯迅的骨髓,它使“立人為本”這個靈魂獲得了支持。體現為一個人如何把“立人為本”的理念真正落實在自己身上。意味著能夠把批判精神體現出來。魯迅是自覺地把批判的重擔放在了自己身上。他是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鬥士。他對那些醜惡的、腐敗的、麻木的、落後的現象懷抱如此深刻的憤怒。同時,獨立思考也意味著文化與觀念的創新精神。

三是拿來主義。拿來主義就好像是魯迅精神與人格的眼睛,體現的是他的氣度、視野和眼光。他的《拿來主義》文章體現了他積極主動的態度。一切拿來的東西都是為了我們自身的自強和壯大。

四是韌性的堅守。這是魯迅精神的手和足。他從來沒有被暴力和權力屈服過,更沒有被軟暴力所腐化和動搖。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世上沒有人敢說自己完美無缺,除了“朕即天下”的封建皇帝。讀魯迅先生,正是要讀他的文化價值和精神意義!

附近的書店裡,擺了新出的魯迅先生著作《吶喊》、《彷徨》。這是魯迅先生最好的作品。

魯迅,是真正的先生!


劉易寧的一片大海


如果說魯迅的可貴在於讓中華民族認識自己,那麼他對民族太嚴苛。

他只看見中華民族的醜陋。

其實魯迅筆下的中國人加上沈從文筆下的中國人,才是真正的中國人。

魯迅看見中國人全部的惡,沈從文看見中國人全部的善。

浙江的阿Q和孔乙己,湘西的船工和翠翠,都是真實的,誰才是中國人的代表?

愚昧、麻木是他們遭受的,不是他們的罪;富於人性與善良,才是中國人的魂。

魯迅並不是要證明中國人都是阿Q、讀書人都是孔乙己。

有的人卻喜出望外,大喊大叫,快看快看,魯迅揭示了中國人靈魂!

其實,中國底層,善良勤勞,“割麥便割麥,舂米便舂米,撐船便撐船”,又有什麼不對?也值得諷刺?不覺悟?那麼他革命去了,革命又不對,死得很滑稽(很解氣?)——對筆下人物,可以這麼窮兇極惡麼?

後來——後來窮兇極惡成為很多中國人人生的關鍵詞!

其實,中國讀書人,歷朝歷代擔當,雖坐牢殺頭不懼,怎麼孔乙己?善良、害羞,有什麼不好,自魯迅以後,很多中國人這兩點失去,兇惡、無恥,以致玩今日頭條的人們成天探討怎麼對付小人!

我不知魯迅當年為何如此憎恨中國人!

魯迅的可貴,自然是有的。

他的非凡的文學天賦和巨大的文學成就是可貴的。

他晚年的小說集《故事新編》,已經無師自通,先鋒於世界,戲擬、惡搞,虛無、價值解構,到今天,全世界的無厘頭文學和周星馳的無厘頭電影才達到他那後現代的水準。

而在全世界,許多自命為作家的人,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竟不知道後現代為何物!

他們還在不停地告訴讀者,有唯一終極價值有系統認識有絕對真理!

魯迅早就不以為然!




大悔憶智冰


魯迅的偉大是無可置疑的。魯迅的知名度是由於毛主席的正面評價而極大提高,這也是不爭的事實。雖然作為一個普通人的魯迅沒有什麼特殊之處,但作為一個大文豪大雜文巨匠,魯迅的筆鋒無論過去或今天看來都是極為犀利的。時代不同了,理解程度亦隨著歷史的變遷而有所變化,尤其是對特殊人物的評價方面,這不奇怪,亦無可厚非。魯迅依然是魯迅,他刻劃的小說人物如阿Q,孔乙己,祥林嫂等,形象如此鮮活,如此令人痛心疾首,其藝術水平所達至的巔峰,是魯迅之後中國文壇上至今無一人可以攀及,而其名言“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所引發的精神力量是震撼式的巨大。魯迅留給中國文壇的遺產具有歷史性和社會性的,雖然會有質疑的某些方面,但絲毫影響不了他的正能量的長期存在。任何偉大人物的身上都有瑕疵的存在,但不影響他(她)作為偉大的人物形象的光輝迸射。抓住一些非本質的小事作大去議論和加以評價歷史人物,是今天社會進入網絡時代的一種令人無法摒除的討厭之現象。且讓它出現罷,風過處,塵埃歿,大地會一片清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