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步三峡之四:巫峡叠秀

巫峡,也称大峡。

巫峡西口长江左岸的文峰山又名笔架山,常年葱郁苍雄,成为标志性的巫峡形象。文革时期,曾有人突发奇想,花人力铲除植被,在山中腰大书“毛主席万岁”五个数十米见方的标语大字,令过往巫峡的船只均能远远地望见。1961年,郭沫若乘船顺江而下寻游三峡时触景而发,写下了吟颂巫峡山水与硕大标语的诗句:“奇峰十二座,领袖万斯年。”

独步三峡之四:巫峡叠秀

剪刀峰下,江岩嵯峨。2001年。

1、神女峰与神女溪

巫峡山高坡陡,谷深水长。乘着江轮顺江而下,一路经过横石、跳石、望霞等地点,目睹峡内两岸山石嵯峨,色泽黑赤,属于典型的褶皱山地。

“放舟下巫峡,心在十二峰。”巫山十二峰全部分布在巫峡两岸,北岸自长江上游排列依次有登龙峰、圣泉峰、朝云峰、神女峰、松峦峰、集仙峰,南岸六峰分别是净坛峰、起云峰、飞凤峰、上升峰、翠屏峰、聚鹤峰。古代的三峡文人曾经以这十二峰峰名联成诗句,比较有名的一首联名诗这样叙述着:

曾步净坛访集仙朝云深处起云连。

上升峰顶望霞远,月照翠屏聚鹤还。

才睹登龙腾汉宇,遥望飞凤弄晴川。

两岸不住松峦啸,料是呼朋引圣泉

诗句中的望霞是神女峰的别名,其义是指神女常年立于峰巅伴随着朝霞捧起红日,而又在傍晚最后送走晚霞夕阳。巫山十二峰中,起云峰、上升峰、净坛峰均在长江支流神女溪两岸,其中净坛峰最为遥远。

独步三峡之四:巫峡叠秀

清峻神女。2002年。

神女的传说,发轫于宋玉的名篇《高唐赋》与《神女赋》。

在宋玉的笔下,神女成了一位美到极至的女性,她温柔多情,后世的人们尊巫山神女为中国的美神与爱神。

唐代道士杜光庭曾在其著作《墉城集仙录》中,第一次将巫山神女称作“云华夫人”。该书记录了云华夫人本身系天宫中王母娘娘的第23个女儿,真名瑶姬。瑶姬自幼聪慧,心地善良。在农历八月十五这天,她邀约了身边的十一个姐妹,悄悄地跑出天宫,云游人间。在三峡上空,瑶姬发现这里正遭受水患,大禹在此治水遇到了麻烦,正被恶龙所困,情势十分危急……瑶姬当机立断,赠给大禹治水天书《上清宝经》,助他斩除恶龙,开辟水道,消除水患。天宫中的天将奉命将瑶姬姐妹们缉回。瑶姬却牵挂着三峡的水运与三峡的百姓,毅然挣脱神链,与十一个姐妹飘然下凡,驻足于巫峡两岸,为船民除水妖,为樵夫驱虎豹,为农夫布云雨……天长日久,瑶姬与十一个姐妹携手化作了巫峡十二峰,日夜相守,遥相呼应,成为三峡奇观。

独步三峡之四:巫峡叠秀

奇石如板画,这是巫峡一绝。2001年。

神女峰正处巫峡北岸,距离巫山城约15公里。整座山峰海拔高度约920米,绝对高度约800米。“神女”实为一根天然人形石柱,高约6.5米,胸围约5米,面西背东,近看似一位威严的武士。

神女峰在三峡百姓心中,还有另一个朴素的版本。她原本就是一位三峡农家妻子的化身,丈夫出船打渔,久久未归。妻思夫归,忠贞坚守于巫峡之巅,天长日久,望穿双眼,化作了一尊岿石……

登顶神女峰,俯望峡江,长江一片碧绿,青石小村的房屋就像堆积在巫峡右岸的亮色积木。航行至此的江轮不约而同地山脚下鸣笛,那是在向神女致意。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而去,谁

还站在船尾

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眺望远天的杳鹤

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

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1981年6月,女诗人舒婷游经巫峡时,被神女峰的姿态与传说深深地吸引。当满船的旅游者在争先目睹神女的奇异时,舒婷发出了“心,真能变成石头”的疑问?或许这是对在传统理解中的神女忠贞之说感到了由衷的心酸与强烈的不忍。

她的诗作是一次对传统认识的解构,成为一则关于长江三峡的“奇异”诗文,因其异,而流传了一个时代。

独步三峡之四:巫峡叠秀

巫峡孕秀。2001年。

与窈窕神女遥相呼应,巫峡江南飞凤山麓,静淌着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当地人叫它小溪。后配合旅游发展,新更名为“神女溪”。

神女溪长约15公里,其上游在巫山县抱龙镇。溪流一路从奇峰峻岭中奔跑出来,绕过几十重山,拐过了数十道弯,拥抱过净坛峰,一路上也留下了“七女塘”这样神秘而唯美的水域。

七女塘也被唤作七里塘,七里大概是泛指其与溪口的距离吧。此处水流很深,而且四周残留着类似上古冰川活动过的地貌迹象,岩壁上自然地显露着浮雕般的图画,似人物状,又有云雾撩绕,陡增不少迷幻。巫峡风物都十分紧密地与神女、山鬼等灵异之说相连,就如同这峡名之“巫”,在汉语里也有超载现实之义一般。

神女溪两岸山势奇陡,植被丰厚。因为蓄水的原因,下游已经不见先前的石滩与栈道,一江碧水与两岸山石亲密相拥,还有不少丛林枝蔓倒垂下来,半淹半浮于水面中,引得飞鸟在此短暂歇息。乡民的渔舟划过碧水,弄出点声响,打破了峡涧的静谧,让人猛得从这精致得如同盆景的山水中醒悟过来,在啧啧称奇的同时,暗暗地提醒自己:这里是三峡的支流风景,手指可以触摸到的山水美丽。

独步三峡之四:巫峡叠秀

清浅的溪流在神女溪峡涧中畅流。2005年。

2、栈道与培石乡

巫峡是重庆市与湖北省交界的区域。

从青石村到培石乡,有一段栈道直达。

这栈道全在巫峡右岸山间,海拔在100米上下。栈道的坡度不大,最宽处一米有余,最窄处大约一尺左右,刚好能容纳一人通行。因为栈道完整,更重要的是它紧贴临江峡壁,人行其上,可以自由观景,因此获得国内驴友的推崇,并在因特网中被誉为十大经典徒步旅行线之一。2006年10月,三峡蓄水到海拔156米之后,在巫峡右岸仅仅残存一小段栈道遗迹。

独步三峡之四:巫峡叠秀

蓄水进行时的古栈道,眼看着没水江中。2003年。

培石是重庆最东部的一个乡,位于巫峡右岸,隶属于巫山县。

培石乡的旧址正在长江右岸边,历史上乃川鄂咽喉,航运交通发达,成为川江著名的要津。2003年蓄水前的培石乡,临江分布着古老的民居,聚集着300多户人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渝鄂边镇。

独步三峡之四:巫峡叠秀

徒步巫峡。2002年。

当三峡二期蓄水漫升进巫峡时,培石乡的居民们早已经搬迁落户到了新的乡址。这是一片相对平坦的谷中坳地。马路规划得井井有条,路面宽敞了不少,两边的楼房相互毗邻着,许多临街的屋子做成了商业门面,餐馆、旅店、超市,热闹非凡。“看移民乡,吃农家饭”,培石乡的居民们面对着远道而来的旅行者热情地打出了这样的招牌,他们希望远离长江口岸的新乡里,依然有着先前旺盛的人流与源源不断的财气。

独步三峡之四:巫峡叠秀

培石旧镇在2002年开始了大规模地拆除。

上阳坪距离培石乡旧址有十里之遥。在三峡蓄水的期间,居民们三三两两自发地每天步行到山谷外,用脚踩踩江边的泥土,有鼻嗅嗅峡风的气息……他们其实是舍不得啊!年过七旬的老人们也走出来了,有的每天居然出行两次,图是就是看一看巫峡的涨水和他们世代居住的旧址。“每天听到长江的水声,我们这瞌睡才睡得着哟!”……

乡音真切,讲出了培石人民最朴实的心声。

独步三峡之四:巫峡叠秀

楠木园江边,村民的装置艺术。2008年。

江轮经过培石乡而继续下行,每年汛前三峡库区约摸海拔150米左右的水位,已经悄然将古老三峡与江水的过渡地带——那些地质岩貌展览一般的修长石滩全部淹没,平平整整的水岸线之上就是植被茂盛的山崖。江轮在水面轻盈地滑动,仿佛一只被大手托着,微微听得见船头辟开江水的声响。成库后的三峡江水一动不动,只有江轮走过之后的江波一浪一浪地涌向河岸,形成平湖漾舟的动感。细看巫峡下游江段的风景,少了奇峰,替代的是圆平的山峦与深长的谷壑。青山绿水间的行游,予我的体会更多的是轻松和休闲。

独步三峡之四:巫峡叠秀

山色苍茫。2008年。

江轮出峡,鸣笛三声。此时,再回望巫峡东口,左岸山峰高峻,右岸相拥呼应,长江水经群山紧束而奔腾跃出峡关,延绵45公里的巫峡画廊嘎然收合,至此而尽矣。

未完待续。

图文作者:陈文([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