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懂《調音師》,看這一篇就夠了,文末有“點睛之筆”

當拿到這一個電影票坐進電影廳的時候,還在想為了一部印度的電影進來電影院來看是否值得,在影片的前二十分中仍然是這種感覺,等到看完了電影之後,才發現真特麼值這個票價,原來的懸疑、恐怖劇情都是歐美國家在前,日韓在後,沒想到印度的寶萊塢也開始做出來了驚豔的懸疑電影了。著實讓老夫一驚。我國的導演們不知道臉上還是否掛的住一抹笑容。

臥槽!電影看完不知道到底是怎麼回事?那我來給你梳理一下!

確實如果一刷的話,會有好多細節會遺漏,也只能猜測個大概無法知道整部電影是怎麼回事,二刷的時候就會發現很多的小細節,足以說明導演安排的精妙而不突兀。

首先影片開始黑屏的時候是有一個畫外音的“說來話長,來杯咖啡”,這個也是和結尾的阿卡什和蘇菲在倫敦兩人相遇相互咬合也是所為的“頭咬尾”,說明了整部影片也是在用一個倒敘的手法來講這個電影,所以暗示整個影片開始都是阿卡什在講給蘇菲的事情(圖3)。圖1:影片開始的畫外音

不懂《調音師》,看這一篇就夠了,文末有“點睛之筆”

圖1:影片開始的畫外音

不懂《調音師》,看這一篇就夠了,文末有“點睛之筆”

圖2:影片開始的畫外音

不懂《調音師》,看這一篇就夠了,文末有“點睛之筆”

圖3:說來話長,來杯咖啡


但是重點是那些是講的真實發生的事情,哪些不是真是發生的事情?

首先電影中出現蘇菲的場面說明兩個人共同經歷的事情,都是真實的,阿卡什去蘇菲父親的餐廳去當鋼琴師,阿卡什經歷西米和警察殺死丈夫,以及薩米太太這一系列的謀殺案都是真實,以及阿卡什被西米弄瞎,阿卡什被三個市民所救並敲詐綁架西米的事情也都是真的,直至出現了那顆

大樹,影片接下來就是阿卡什編造給蘇菲講的故事了。

車子揚長而去說明前面的故事是真實發生的,也暗示著後面的故事的發生,醫生和阿卡什載著西米去了孟買私人機場,阿卡什和醫生分了錢,在醫生的幫助下,換上了眼角膜獲得了光明,並移居了倫敦。

而後面發生的事情是影片在樹下停下,醫生去車後給西米打麻醉針,而被西米反殺,獲得了駕駛位,把阿卡什趕下車,並打算開車撞死他的時候因為兔子而翻車致死,也是講給蘇菲的版本

為什麼說阿卡什是編的?

一、影片中的剪輯。即車子揚長而去,走到了樹之前好遠,另外鏡頭又重新切回來阿卡什和蘇菲的鏡頭,然後又切回去到了講述的鏡頭,車子停下來的樹下。

二、兔子的隱喻。假如阿卡什是瞎的,當車子撞來之後,他是怎麼知道是兔子救了他,又怎麼會做了一個兔子的柺杖。另外兔子又怎麼在那麼高速行駛的車速下活了過來。另外是一個朋友幫助了他,他說過他一個朋友也沒有,在西米問他的時候,以及三個市民救他的時候都說過這句話。也在側面說明了電影劇本的安排額精妙。


不懂《調音師》,看這一篇就夠了,文末有“點睛之筆”


車子揚長而去,代表前面的故事是真實發生的,見上圖

不懂《調音師》,看這一篇就夠了,文末有“點睛之筆”

影片鏡頭切回來阿卡什和蘇菲的鏡頭,男主猶豫了一下,見上圖

不懂《調音師》,看這一篇就夠了,文末有“點睛之筆”

影片再次切換過來,車子停到樹下,說明男主下面的事情是編的,見上圖


影片說道這裡基本上已經明曉了,但是廣大的有智慧豆油還有另外一個版本

其實問題就是阿卡什是什麼獲得光明的,以及怎麼獲得光明的,這一個版本是通過醫生獲得光明的,拿著另一個版本呢?這個版本就是在阿卡什被西米弄瞎是沒有真瞎,而是有恢復期的,這也是另外一個版本的來源,但是可信度沒有上一個強一些。

首次阿卡什被西米迫害之後並沒有真瞎,而是有一點視力。影片中是阿卡什進入水桶之後,水桶是模糊的說明眼睛並沒有真瞎,而是可以看到一部分,真正的結局也是在後面一部分。

其次是阿卡什把醫生殺掉了,自己獨自把西米賣給孟買的酋長,阿卡什在醫生下車後襲擊了醫生,並拿了醫生的手機完成了後面的交易,獲得金錢,去了倫敦。因為當時情況是,阿卡什和西米在一個房間的時候,阿卡什說莫里人還是挺好的,他的媳婦不好,哪個醫生更是很壞,所以推測,醫生肯定也是不會放過阿卡什,為什麼不把他賣掉給孟買呢,這樣可以自己獨吞這些錢。

以上這個版本在影片中的印證較少,所以這個版本可信度不及第一個。所以這一部分關於劇情的梳理就完了

再來看看這電影中故事背後是導演想要表達什麼吧?導演的隱喻

盲兔

影片的一開始是一個獵人發現自己的包心菜園被兔子吃掉,開始追逐一個盲兔,並打算射殺它,後來兔子跑到了一個界碑的地方,然後影片開始。

獵人代表著社會上的一些惡人,他正在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去射殺那些危害他利益的人,這裡代表著警察和西米

捲心菜地被兔子咬了則代表了惡人們的利益收到了損失,或者受到了一些人的損害,

兔子代表著這個社會上一些人畜無害的人但是有並非非常善良的人。

阿卡什----膽小、怕事、爭取自己利益的偽道德者

這是影片主要想要塑造的人物,從一開始裝一個盲人,雖然口頭上說為了藝術可以專注於音樂,但是心裡更多是想要利用盲人的形象去獲取社會的福利制度和自己的生活帶來便利,當發現自己在真的變成瞎子之後,開始歇斯底里的咆哮,自己享受政府給予照顧的房子,可以得到別人的幫助,可以得到更多的小費,可以得到餐廳女兒蘇菲的善心,當發現謀殺案之後,從一開始的心存一點善念,但

是發現現實生活沒有給他表現善意的合理渠道之後,就開始違心做一些事情,開始為了明哲保身的行為作出了一系列的事情,影片展展示人性,酣暢淋漓的揭示了為了自己的利益而隱藏的情況。在警察局做偽證,簽字,再看見薩米太太被謀殺之後的無動於衷。當看見西米來找他之後自己保證不會說出去他們的事情。在後來倫敦見到蘇菲之後繼續裝盲人和編造故事給蘇菲講。

蘇菲----傻白甜者

個人一開始認為是蘇菲是一個影片中善良的人,但是借鑑豆油的觀點更加深刻一點,就是傻白甜者

第一、面對阿卡什的裝盲人的過程中,有幾次發現都視而不見,阿卡什在電影院準確無誤的拿手中的跑米花吃。在餐廳中阿卡什對著牆壁的素描發呆。

第二、極容易被西米的幾句挑撥就生氣阿卡什。在蘇菲找阿卡什的時候,撞見了西米和阿卡什的坦誠相見,被西米的三言兩語就生氣歸罪阿卡什。

第三、蘇菲在倫敦和阿卡什見面的時候,阿卡什一眼就認出來了自己的柺杖,另外對阿卡什所編造的故事深信不疑,而且換要對西米所作所為站在所為道德制高點上說西米罪有應得,三言兩語就聽信阿卡什所講並沒有自己的思考。

最後講一講影片中的電影之筆的鏡頭和情節吧!也是這樣的反轉才是影片的點睛之筆。

第一,影片的前二十分鐘,蘇菲和阿卡什的愛情故事,讓大部分觀眾認為又是一個老掉牙的印度愛情、歌舞、音樂結合的爛片,但是發現是一部燒腦的懸疑電影片段。

第二,影片中展現人性的部分是阿卡什和西米在同處一室時候,兩個的人的對話,阿卡什說“你跟我一塊去警察局吧”,讓人一度認為兩個人會在一起共同逃出去,卻發現是一個柺杖丟過來要殺死阿卡什。

第三,當西米殺死醫生佔據駕駛座的時候,阿卡什仍然為西米求情的時候,以為西米會放掉阿卡什一命,卻發現西米一腳油門想撞死阿卡什。

好的電影應該慢慢品味,帶上你的心,再去電影院慢慢品味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