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只向諸葛亮要幾千兵馬,為什麼諸葛亮不願意試一試?

愛--雨天


諸葛亮率軍北伐之時,大將魏延曾獻子午谷奇謀。即自己率兵經子午谷至長安,攻下潼關與長安。而諸葛亮則從斜谷趕至長安,如此兩軍會合,打魏國一個措手不及。此計若能成事,統一中原便是指日可待。

魏延多次向孔明提出此計,此計有理有據,所要求者又僅幾千兵馬,諸葛亮為何不敢一試?<strong>

此計氣吞山河,一旦成功歸於故都不在話下。但危險係數太高,其中任何環節出現問題都有可能影響大局。蜀軍的行軍速度就值得懷疑。若想達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則務必要急行軍,可是子午谷地形崎嶇,兩面多山,中間為水。子午穀道也是依山而建的棧道,由於行人稀少,棧道多損壞。全長達三百多公里,想要快速通過,絕非易事。

再就是計謀容易洩露或被看穿。魏蜀之間勢同水火,蜀國的一舉一動都在魏國監視之下,若有奸細矇混其中,此計便有可能洩露。魏國不乏經驗豐富的大將,比如司馬懿。這招“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計,也有可能被識破,讓魏軍採取防範。魏延此計,妙在兵貴神速,也妙在攻其不備。若是對方有所察覺,加緊防備,不能一戰成功的話,陷入困境的便是蜀軍了。因而,此計實施起來,並非易事。<strong>

戰敗的損失也不容忽視 。有人認為用五千人馬賭一次江山,實在值得,但一旦輸掉,並不僅是失去一員大將五千精兵這樣簡單的事。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曾說“汝欺中原無好人物,倘有人進言,于山僻中以兵截殺,非惟五千人受害,亦大傷銳氣。決不可用。”兩軍交戰之時,所看重的不僅是糧草、戰術,士氣也極為重要。如果魏延所率的五千人大敗,那對於蜀國而言,就是出師未捷“士先衰”,接下來的戰役也很有可能潰不成軍。

子午谷奇謀之所以未被採納,還有諸葛亮個人原因在內。諸葛亮為人謹慎,雖然多次行險招,但那要麼是在計謀之中,要麼是逼上梁山。劉備去東吳之時看似兇險,可都在諸葛亮的算計之中,才有三個錦囊妙計供劉備解圍,唱空城計時雖然險,但是那是不得已而為之。依諸葛亮的謹慎性格,沒有萬全之策時,他絕對不會貿然行事。當時的蜀國政局也讓諸葛亮不得不更小心行事。當時劉備去世不久,蜀國政局不穩,朝堂大事由諸葛亮一手掌控。如今他出師北伐,朝中只有幼主劉禪當政,他少不經事,難保會有小人挑撥離間。若是諸葛亮再因貿然行事而敗北,這就會給小人可乘之機,使得劉禪和諸葛亮君臣不合,深謀遠慮的諸葛亮,他是絕對不會自掘墳墓的。

當然也有很多人認為,子午谷奇謀未被實施實在是一大憾事。畢竟此計成功的話,北伐也就距勝利不遠了。但是歷史終究是歷史,有它自己發展軌跡,不會因某一人某一事而忽然逆轉的。


鄧海春


首先先說說這個計策的可行性,這個策略是一個好策略,可是充滿了好多不可抗拒的問題,1,山路過於兇險,幾千兵馬根本不夠,可是調出大量的軍隊出發,正面作戰少了很多兵卒又會引起曹軍懷疑2,在許昌確實是一個空城,可是不意味著沒有軍隊,最起碼的近衛軍在,關上城門死守數日的本領肯定會有,待曹軍一旦後撤來援,蜀軍疲憊不堪,腹背受敵!3,當時蜀中已無壯年大將,若魏延去偷襲一旦失敗,蜀中獎無大將,若成功,曹軍也會像虎狼一樣飛撲許昌,許昌周圍的軍隊也會向許昌進軍,魏延攻下許昌容易,肯定守不住許昌,可能有人會說諸葛亮派援軍趕到不就解決了嗎?這就是問題的所在,諸葛亮前面有曹軍擋著,只能在走子午之路,這時曹軍定會有所準備,攻下許昌等於被曹軍圍住,外援無法進入!只能白白損失軍隊!一旦蜀魏打得不可開膠,東吳必有行動!這時局勢就不好控制了!此計若能使用也只能佯攻許昌,讓曹軍撤退!讓敵人疲於奔命!4,諸葛亮不能完全控制魏延,若五虎尚在兒力之年,諸葛亮有50%的可能性會使用此計,佯攻許昌!


小學生119


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對於諸葛亮來說,不是什麼大計,大謀略。魏延想得到,諸葛亮也能想到,還有諸葛亮的老對手,老死敵司馬懿也能想到。司馬懿非等閒之輩,也許早就算準魏延用子午谷奇謀,司馬懿大軍正在長安坐等魏延報上名來送死呀!蜀軍只有魏延一死,諸葛亮必兵敗,成都危險,蜀國危機重重,諸葛亮就算是大神仙,有天大本事,也無能迴天,蜀國也會坐等滅亡。誰都明白,魏國勢大人多,從不缺少精兵良將。魏延就算兵貴神速,打司馬懿一個措手不及。這是小看魏國的強大實力,也在侮辱司馬懿的高智商。必定,魏延只會打打殺殺的大將,老將,名將,有勇無謀,把子午谷奇謀當成克敵制勝一招致命的絕招,法碼,這是痴人說夢,異想天開。想得太美好,現實是十分殘酷無情的。一旦實施執行,魏延必為自己大意輕敵,身中十面埋伏,此戰魏延必死無疑。魏延死是小事,諸葛亮也會兵敗,蜀國也會滅亡。魏延想得太天真,區區用五千精兵,就敢去偷襲曹操大本營長安,真的活得不耐煩了,找死。還好,諸葛亮沒有采納魏延這一冒險的想法和計劃,這不是奇謀大略,不是賺錢的買賣,而是要賭上魏延和諸葛亮的命,還要賭上蜀國國運,前途和命運,命脈,傻子才會這麼瘋狂,這麼做呀!諸葛亮和蜀國與司馬懿和魏國下如此大的賭注,一戰定乾坤,一戰定天下,一戰定輸贏,一戰定生死。打戰靠實力和能力說話,子午谷奇謀,魏延此戰必死無疑,所率五千精兵必有去無回,必慘遭全殲滅亡。諸葛亮無法迴天,蜀國也會坐等失敗,坐等滅亡。


中國美6220


子午谷奇謀可行,但是能攻卻不能守,守不住那還打它幹什麼?所以從這裡就可以看出魏延和諸葛亮的差距所在。魏延作為將,從軍事戰術的角度考慮問題可以打,而諸葛亮作為全軍統帥,卻是站在戰略的角度來看,打下而不能守,所以不能打。而戰術要服從於戰略,軍事手段要服務於政治需要。而且現在攻打長安不是時候,按照當時諸葛亮的想法,應該是正面戰場上黏住曹魏的主力部隊,將曹魏的注意力吸引到正面戰場而疏於防範時,這是再派一員大將奇襲長安,這才是奇謀,而魏延不體察諸葛亮的用心,任由自己的性子逞口舌之利,對,他是痛快了,那諸葛亮怎麼辦,難道就他魏延一個人有謀,能看出問題所在,別人都是傻子,看不出來?對於諸葛亮來說,這叫做洩露軍事機密罪。所以諸葛亮為什麼不選擇魏延做自己的接班人,能力問題不是關鍵,關鍵是魏延的性格,我行我素,眼睛裡揉不進沙子,受不得一點委屈,為人性剛而又傲慢,像關羽一樣,剛愎自用,團結不了同僚,你說如果把大事託付給這樣一個人,你放心嗎?而正是因為諸葛亮看透了魏延,所以魏延的死才是必然。這個不怪別人,只怪他自己性格過於乖張,做人失敗。


乾坤正法79859246


這麼講吧,就算魏延成功從子午谷奇襲到了長安城門口,就算夏侯傻逼再笨再蠢再沒膽量,就算那幾萬長安守軍都是新兵菜鳥,他夏侯楙就是吔屎長大的,難道不會閉門不出?緊閉城門???他魏延就幾千精兵,而且為了奇襲,肯定是快馬加鞭,輕裝上陣,不可能攜帶大型攻城器械,只要長安守軍不出,他魏延絕對打不下長安。退一萬步,就算夏侯楙這個超級大慫包被魏延嚇尿了,先打開城門,然後再帶著他那幾萬長安守軍往洛陽方向跑,然後魏延兵不血刃的佔領了長安,就他那幾千人能守得住長安一天?因為當時曹魏援軍已經在路上,只要跟夏侯楙合兵一處,再殺回來,魏延那點兵根本不夠吃,魏延也真把曹魏看得太弱了。諸葛亮看得比魏延遠,何必白白葬送那五千精兵……


肝興霸


成功了還好,不過是魏延風頭蓋過諸葛亮,蜀國擴大一部分版圖。失敗了的話幾千子弟兵陷落在敵人重重包圍之下,救還是不救。救的話被人家圍點打援耗死,不救的話國內的輿論能放過你?對丞相的名聲威望都有影響,必然會被群臣非議被阿斗猜忌被蜀國軍民怨恨。

而對於魏延來說,成了功蓋孔明敗了也能落個精忠報國的名聲,穩賺不賠的買賣。


玄夷


《毛澤東選集》第一卷中《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毛 反覆的講,戰爭沒有什麼神秘的,就是想辦法造成局部的以多打少,並且他還說“這早已不是什麼秘密”啦,可見從古至今,所有帶過兵的將領,甚至長期參戰的士兵,都明白這個道理.回到這個

“子午谷奇謀”要成功全靠賭,而且賭的是那微乎其微的機會,為將者可以瘋,為帥的要是跟著瘋那就是失心瘋了!


手機用戶76884995676


這個是要看北伐的目的!憑益州的經濟實力和十萬蜀軍能消滅曹魏嘛?還有諸葛亮的隆中對。佔據荊.益兩個州,還要內修政理,等待天下有變,然後才兩路出兵!現在蜀國一州之地,北方還沒有變,諸葛亮卻屢屢出兵北伐,根本和隆中對反著來,這為什麼呢?北伐期間和北伐後諸葛亮對蜀國政治集團做了什麼呢?多看看三國志,不要瞎扯!如果滿足隆中對二個條件,諸葛亮會不用子午谷奇謀!


紅魔在唱歌


為帥者,未慮勝,先慮敗。

如果失敗,這幾千人加魏延恐怕就交代了,況且即便勝了,效果恐怕也沒什麼大影響。

這事兒別說諸葛亮,放我身上,我也不同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