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农家人的早饭:米饭+腊肉+酸汤,饭在地上吃是民族习惯别诧异


大凉山阴晴不定,昨晚开始下雨,小雨持续到今早依然淅淅沥沥没有要停的意思,站在雨中看远山近树倒也别有风情,山洼里的村庄上方笼罩着袅袅炊烟,那是人们早起做饭惯有的场景,不一会儿,哥哥家也飘散出饭菜的香气:腊肉,一定炒腊肉了。

正要转身回屋等开饭,弟弟听见远处登登登飞跑的声音,原来是两个结伴而行的小朋友,六七岁的样子,扎个马尾辫儿,手拉着手从上坡疾驰而过,俩人互相扯着手,做彼此的刹车片,哈哈,忙问她们:“跑这么快干嘛呀?”她俩上气不接下气道:“迟到了!”

山里的孩子皮实,从来不知道被家长开车送去上学是啥滋味儿,从来都是结伴去学校,而且都是步行,绕着盘山路一会儿上一会儿下,上坡的时候就边玩边走,下坡的时候则撒丫子跑,下着雨呢,她们也不打伞,好像一切都那么自然而然,雨对她们来说算啥啊。


what?又有鸡蛋,这是咋地了,昨天不是刚煮完一盆鸡蛋么,今天连番轰炸啊?!嫂子说:“昨天看你很喜欢吃鸡蛋,想着今天给你换个别的口味让你吃个够……”弟弟很快把“吃蛋吃多了胆也受不了”的话咽回去,说了句:“谢谢嫂子!”

一家人落座在锅台旁的地上,准备吃早饭了,今天的内容也堪称丰盛,一肉一汤一饭:腊肉回锅肉、彝族酸菜汤、大米饭……旁边大锅里是家里二师兄们的早饭,这是天不亮嫂子上山割回来的。

弟弟是东北娃,从小嗜吃东北酸菜,彝族酸菜和我们家乡的虽然同名但从外形到食材再到味道没有半点相似,它是用当地的青菜发酵而成,发酵酸了再晾干备用,吃的时候直接下到开水里,稍加调味就是一锅酸汤了。

家里的猪动不动就有将近300斤的吨位,所以这腊肉很肥,不过不腻人,在大铁锅里将腊肉的油脂全部煸炒出去变成了荤油,肉则肥而不腻,加上自家的青蒜、朝天椒调味,又辣又香又下饭。

依旧一人手里端一碗大米饭,菜和汤酌量添加,虽然彝家人在地上吃饭,形式上和坐姿上看着挺别扭的,但是人家习惯了,冷不丁挪到桌子上吃还真不巴适不自在呢,三姐夫曾经试过,他也是汉族人,给家里买了桌椅,没想到只用了那一两次,便开始当摆设用了。

彝族人吃饭,几口人吃就放几个木勺子,这种勺子也是当地特有的,都是自己家做,瞅着憨态可掬,勺子开口大,方便散热。每个人的勺子都架在小菜盆旁边,吃的时候自己舀,有点儿农家版自助餐的意思,哈……

有人看了这个盆一定有话要喷吧,诸如“塑料盆装热菜致癌”吧啦吧啦,这么说吧,当地几乎每家都有这样装菜的塑料盆,我们短时间改变不了别人的生活习惯和常识,我只能偷偷告诉弟弟去多买几个铁盆放在家里,至于用不用,那是别人的生活,容不得谁指手画脚。


大米饭配回锅肉,嗯,典型的四川农家盖浇饭,现在家里农活多,所以一天吃两顿饭,这顿早饭大概9点左右吃,到了干完活下午5、6点才吃晚饭,所以,早上一定要吃点儿顶饱抗饿的,吃完饭,他们一家人便又上山去了,农家就是这样,只要睁眼,总有干不完的活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