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农村都有哪些农活老把式?

新大风歌


你还记得农村都有哪些农活老把式?

随着社会进步,越来越多的机械化代替老把式。七八十年代,我们耕地的用的是犁,牛在前面拉人在后面推,新鲜翻出来的泥土吸引了好多鸟类过来觅食,那些鸟类时不时的停在牛背上休息。在夕阳的照耀下,画面是那么的和谐律动……后来人们觉得牛干活的速度太慢渐渐的被拖拉机取代。

农村人干活的老把式一直尘封在记忆深处,1.以前收割庄稼用的是一双手和一把镰刀。一双手被镰刀伤害过无数次,然后还得埋头苦干,那种心酸又怀恋的感觉涌上心头……2.收割完的稻谷还得搬到稻床上,然后又得靠手和力气打下来。那个年代干活全凭一双手和蛮力。现在全是机械一体化收割,一边收割一边收稻谷,农民生活得到大幅度改善,不再像以前那么辛苦了……3.收割完的稻谷还要经过风车扇干净,那个年代有时候连风车都借不到,得靠风向和铁锹,然后用手将装满铁锹的稻谷高高扬起……4.以前的农家,有个老板车那是土豪了,可以载人载物,方便省力,现在随着各种车子的出现,老板车也沉寂了……

这就是我印象中比较深的老把式,其他不一一举例,手机里也没有储存那些老把式的照片,不知道我所说的大家能否理解……



乡村生活小徐


据我所知农活老把式就是经验丰富、农业产量名列前茅的庄稼汉子,犁耙车是种地缺一不可的专用工具,这些农业工具看似简单,在老把式眼中,如果工具太轻,翻地时又达不到标准深度,太沉了也不行牲口在前面拉了太累,一些农作物生长的基本元素庄稼不能有效吸收。

我中学毕业后,跟随师傅走南闯北做手艺,对于农活我也只能谈点理论,实践中是对我一种考验,因为我的身体素质差体力跟不上,其次农活劳动强度大,我不能胜任祖辈遗传的工作。

在我的记忆中,我的父母为了我们姐弟两个人读书,没有其他的经济来源,在村里多承包了几亩地的责任田,特别是双抢时候又是在夏天,真的是去不见天,来不见日,田里面的庄稼像吃了铁,就是产量不高,西村的老王和我们天挨田,他种出来的稻谷,黄澄澄的稻穗垂着沉甸甸的穗头,每年亩产虽然没有上万斤,一般在全乡镇屈指可数,产量最高达到2000出头了。

父亲除了上交公粮,还要囤积我们一家四人的口粮,除去开支一年辛辛苦苦没有多少积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又是一年春耕生产的时候到了,其他农户早已在镇上用拖拉机把肥料买回来了,我家因为姐姐升高中报名动用了买肥料的积蓄,所以春耕生产的费用没有着落了。

这天早上父亲喝了二两老白干,牵着牲口扛着犁,顺着一条小路往地里赶,路上正好遇见了西村的粮食标兵老王,他看见我的父亲走路有点漂的样子,估计喝酒了来地里作业,考虑到没有安全保障,他们都把牲口拴在旁边的树上,老王递给父亲一支银象牌香烟,两个人坐在一块草地上聊开了。父亲知道喝酒务事,不该到地里来工作,就把一肚子苦水和盘托出,老王是个机灵人,知道父亲要找学习种地经验,老王要父亲站在田埂子上,老王帮我们翻地,讲述了翻地深度、一亩地用各种肥料的比例,这个很重要,老王讲的很详细,一亩地氮磷钾都是1:0.5:1混在一起搅拌均匀,同时撒在田里面,田里面的水要合适,水深了庄稼不长,浅了也会影响各种元素的吸收,还有什么时候打药治虫,药还水的比例也很重要……

在这一年里父亲为了学习老王种地技术吃了不少苦头,老王讲述的一些经验父亲都一一作了笔录,在老王的帮助下,通过一年的实践,我家的亩产量和老王不相上下,老王开心地笑了日后有对手了,父亲对老王感恩不尽,把家里他的最爱在地窖里陈酿了上10的二锅头,送给了老王略表寸肠心意。

第二年我家粮食产量在村里榜上有名,村长还给父亲颁发奖状“粮食大户先进者”,花香必然招蜂引蝶,乡里乡亲都看见脱胎换骨的父亲拿了奖状,大伙都不甘示弱,也在更新自己的种地经验,还订阅了很多科技小报,父亲看见大家都这么积极,他向村长申请,在村里办个农业技术补习班,得到了村长的同意。

我们的国家是农业大国,每寸土地都孕育了中华民族的灵魂,新时代有志青年前赴蹈继在三农,让每颗粮食放射出金色的光芒!





胡休江


农村的车把式是个牛逼的活儿。

我想起一个听来的车把式的故事,据说解放前有一个车把式靠给人拉货糊口养家,有一次出去拉货,脚踩着车闸,赶着车走下一道百米长的陡坡,走到一半的时候可能因为年纪大了,车轮轧在石头上一颠簸,车把式从车上一头栽下来摔昏过去。车把式赶车坐的地方在驾辕骡子的屁股旁边的辕杆上,向后两三米就是车轮,车把式落下的地方正是车轮要碾过的地方,说时迟那时快,那驾辕的骡子一面用力扛住满载大车的巨大惯性,一面伸嘴叼住车把式的脖领子,在没有刹闸的情况下顺着陡坡下行数十米,然后停在路旁。听说得救以后那车把式将这匹骡子当作恩人供养在家中,每日好吃好喝,再也没有让它驾辕出力,死后还选了块坟地给葬了。


0ggyy0


我来说说印象深刻的干农活的老把式吧。

1、大板车,干农活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 拉一些动物的粪便 化肥 还有更沉重的小麦和玉米

2、喷雾剂,农村人对这个应该很熟悉 农作物有了病虫害,就用这个喷洒农药。小时候看到这个就觉得很好玩 和自己的滋水枪一样,就吵着爸爸也要喷农药,全然不知使用不当还会中毒 小孩子就是天真。

3、石磨,以后做豆腐、豆浆都是用石磨撵碎了,老妈一勺一勺加入黄豆,老爸一个人推磨,我小的时候也推过 不过推几下就累了 不过现在都机器做豆腐了 石磨也少了,留下来的也快成文物了。

4、杆秤,以前农村赶集买卖农产品都会拿杆秤称重,杆秤由秤杆和秤砣组成。最有意思的是农村买卖东西不是用钱,而是拿粮食兑换的 村里来了卖大西瓜 苹果 桃子等等,都是用杆秤来称重的 最可乐的是杆秤还给我称过体重。






大唐曹曹


铁锹:这种工具谁家都有,而且用处很多,非常方便,可以翻地,也可以拿去玩,小时候用铁锹去小河里捉鱼,还用铁锹当方天画戟玩。

平车:这个工具也很实用,用来推粪,推土等等,记得爸妈跟我说过,当年他们结婚的时候,我妈坐在平车上,然后我爸拉着车就回家了。

手扶拖拉机:那时候感觉坐在拖拉机后边,一抖一抖的去地里干活,感觉就快要上天,幻想自己以后也能开。

闸刀:用来切玉米秸秆的,收秋后用那个把玉米秸秆分成一段一段的,然后喂牛吃。我们以前用那个来玩包青天审陈世美,然后一群人喊开闸(只是玩,没人敢过去)


阿胖娱乐


我祖居陕西关中农村,祖祖辈辈种地为生。改革开放了,我们这一辈人,才能走出农田,出外打工挣钱。要说如今的农活把式,大部分都被机械替代了。过去,播种小麦,撒扬种子,就是把式活,每年一季,就实习那么几次,来年再撒种子,去年琢磨的那点功夫,早就忘完了。没有个十几年功夫,就练不好“撒麦种”的“脚步、指眼、快慢、均匀”的技术。


清晨的风150074149


中国是拥有几千年农耕文明的传统大国,亿万农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炼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薪火相传,一年四季,种,铲,割,拉,打,在加上生活中,方方面面的家务琐事,都是靠一双勤劳的手操持完成,所以有太多太多的农家把式了这其中也包括我的父母亲。

车把式,也叫车老板子,四匹马一掛车,上得了高山,下得了大坡,无论载多重,路坎坷。粮草足,千里路,大鞭子一甩,嘚儿架,吁哦,一身本领,满嘴的俏皮喀儿。

车老板子进店,赛过支县一一。

扶犁,点种,割地,打场,

扬铣一挥,

金黄色的彩虹划出,

一道收获满满的幸福的渴望。

卧篓,编筐,抹墙,扒炕。

铲地,沤麻,闸草,枷杖。

垛垛,漏粉,缠磨,苫房。

打井,码车,拿绍,上梁。

脱坯,推磨,辗米,搭炕。

旋筛,捆捆,蹚地,漫场。

打草,薅地,打渔,下酱。

伐木,放排,采参,垒墙。

烧酒,榨油,编席,放荒。

熟皮,炼碱,晒盐,造房。

农忙种庄稼,农闲打柴禾,盖新房,修旧房,屯屯都有手工作房,

莊家地的把式们个个手艺棒,工人一辈子只干一行,荘家把式一年下来就有三百六十行,心灵手巧,男有男把式,女有女才艺,家庭妇女们也个个身手捧。一手好厨艺,把简单的饭菜做香。飞针走线,裁缝衣裳。做鞋,做衫,做袄,梳妆。养猪,鸡,鹅,狗忙。种菜,种花,种果儿,捻绳,糊窗。纳鞋底儿,掐鞋邦儿,针脚细,绣花黄。

清晨点起第一缕炊烟,晚上吹灭最后的灯光,打理一家老小和累了一天的男人进入农家的梦乡。

农村就仿佛是一张画,回忆中让我心中升起对从前的渴望,父辈们勤劳的身影,依晰在我眼前飘荡。



金犁解读


要说农活老把式,就要从农业说起。

  农业产生于距今一万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

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有炎帝号称“神农氏”。

据说神农氏之前,人们吃的是爬虫走兽,后来人口逐渐增加,迫切需要寻找更多的食物。

神农氏为此尝遍百草,历尽艰辛,多次中毒,终于选择出可供人们食用的谷物。

接着又观察天时地利,创制斧斤耒耜,教导人们种植谷物。于是农业出现了。这种传说为农业发生和确立的时代留下的史影。

由于植物的种植需要耕地,人们最早用石头,后来耕地的面积渐渐增多,出现了二牛抬杠的劳作方式。

"二牛抬杠"是南诏时期的一种特殊耕作方式,也称"二牛三夫"耕作法。

耕作时,两牛相距约七八尺,中间横抬一"杠","杠"后接续辕犁。

一人在前牵牛;一人坐于"杠"上,脚踏辕犁,控制犁铧入土深浅;一人在后扶持犁把。

此一耕作方式,至今仍可在云南及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的一些地方见到。

对于北方,现在也有耕地这种劳作方式。

不过是两牛一人。

从耕作到收获不同的过程需要不同的农作老把式。

春种秋收,割麦子的时候需要镰刀。

收完麦子又需要将麦粒和皮分离。则需要斗箕和簸箕。

斗箕用来分离麦粒与泥土。

簸箕分离麦粒与麦皮。

分离完之后则需要将麦粒磨成麦粉。

这时候石磨就派上了用场。

农耕文化从古流传至今,一直是中华文化的传统。

随着社会的发展,机械化的工具代替了手制农作工具,那些手制农作工具也渐渐被淘汰了下来,但是具有很大的收藏价值。









我是小船长


在我的家乡呢,也是有很多的老把式!我简单说几个。

第一个:小混子,这东西就是石头做的那个类似鸭蛋造型的,用来压地用的,在我们这里叫小混子,它的作用是哪个时候,种完种子之后培上土之后,人拉着它在上面压一遍,这样压过之后能保证种子的保湿和密封,这东西有大有小。

第二个:架豁子,作用是给地豁出一道沟之后,用来种庄稼,这东西需要俩个人来完成,前面的人负责一个劲的往前拉,后面的人用力推,在推的同时也要掌握,豁的深浅程度,太深了前面的人要是没劲,会拉不动的,太浅了庄稼没法种!还有如果地比较干比较硬,还要给豁子配重,要不豁不下去,我记得小时候我经常做在豁子上面,很美!就像做轿子一样的感觉。

第三个:撸稻子机,就是水稻脱粒机,在那个时候有人力的,柴油机带着的,也有电动的,这东西构造非常简单,撸出来的稻子会不太好,还要人为的在找一遍,这东西也是很危险的,人们站成一排在机器前面手里拿着水稻,水稻有种子的那头放到机器上面撸





农村张小利


我记得农村老式农活工具的都有以下:

1.风车,吹去稻谷麦类粮食的草屑瘪粒等杂质。

2.石磨,以前需要磨粉都是人力推动石磨,用石磨一点一点碾碎磨出来。

3.耙,用于碎土、平地和消灭杂草的整地。

4.辘轴,作用在于犁耙过后平整水田。

5.草鞋,用稻秆或草茎等编制的鞋用。

6.升子,民间称量或盛装粮食的。

7.镰刀,用来收割庄稼和割草的。

8.锄头、铁锹、钉耙等,用于除草、翻地、平整地等。

9.筛子,把米里面的没有磨干净的谷头给筛出来,还可以筛一些黄豆、绿豆等。

10.半桶,用于稻谷、小麦等农作物的收获脱粒。

11.搓箕,用插箕装上稻谷或稻米倒入风车漏斗口中。

12.犁,播种前农民要把土地翻新松土,以利于播种。

13.摙盖,手工脱粒农具,敲打作物使表皮脱落。

14.板车,用于作物运输,为农民减轻了不少运输重担。

15.箩筐,是用于手工制作的,由许多细条竹子编织而成。农民经常用它去挑东西。

16.喷雾器,防治病虫害不可缺少的重要农具。

18.蓑衣,比如下大雨,农民需要下田去关水田,或者大雨天要去地里割猪草等等,就必须要蓑衣出场了。

19.斗笠,是农民下雨天的必备工具。

20.探筛,用来筛粗的粮食的。

以上这二十种工具,都是以前农村常用的农用工具,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