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烏兩家醫院為一位呼吸心跳驟停急性心梗患者架起救心“高速路”

“我實在是太感謝你們了,面對我先生如此危重的病情,一直在進行全力救治,可以說,是你們的不放棄給了他第二次生命。”4月19日上午,義烏市民朱先生的妻子來到義烏市中心醫院心內二科醫生辦公室,一遍一遍說著感謝。

電除顫10次、持續心臟按壓60分鐘、持續搶救80分鐘……43歲的朱先生4月14日在義烏市中醫醫院就診途中突然倒地昏厥,呼吸心跳驟停,經積極搶救後,雖然心跳已經恢復,但仍然病情危重,被緊急送往義烏中心醫院急診科繼續救治……

義烏兩家醫院為一位呼吸心跳驟停急性心梗患者架起救心“高速路”

此時的朱先生,命懸一線,已經出現意識不清、瞳孔散大固定、血壓不升等瀕危症狀,緊張的搶救一直持續著。

義烏兩家醫院為一位呼吸心跳驟停急性心梗患者架起救心“高速路”

當天是週末,休息在家的心血管內科二病區主任駱高江在收到急會診的通知後第一時間火速趕到了醫院,參與緊急搶救。

“病人心電圖顯示ST段抬高,這是一個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臨床表現,當時的情況特別差,雖然心跳已經恢復,但血壓幾乎測不到,處於昏迷狀態,瞳孔對光反射遲鈍。我們通過大劑量升壓藥和強心劑的應用,病人的血壓終於有所上升。”

“只要有1%的希望,我們都會付出100%的努力!”在徵得病人家屬的同意後,稍稍穩定的朱先生第一時間送進了導管室,進行PCI術(冠脈造影+支架植入)。

“病人心臟最主要的一根血管堵塞非常嚴重,左前降支近端中段全閉,為了開通這根堵塞的血管,術中我們為他置入了3枚支架。”事後,駱高江這樣描述,導管室就像是人間與天堂之間的競技場,醫生就在這裡爭分奪秒,幫助患者與死神一道抗爭,手術成功就是戰勝了死神。

氣管插管、機械通氣、升壓藥維持……一系列救治措施的支撐,多學科團結協作,兩家醫院無縫銜接,醫護人員齊心合作為朱先生打通了生命的綠色通道。

義烏兩家醫院為一位呼吸心跳驟停急性心梗患者架起救心“高速路”

術後,朱先生被送往ICU進行監護治療。

不到18小時,朱先生甦醒,能夠對醫護人員指示做出正確回答;48小時後,朱先生脫離呼吸機,順利拔除氣管插管,從ICU轉入普通病房繼續治療。

目前,朱先生已能夠自主進食,精神狀態也不錯。

駱高江表示,按照醫學常識,心臟驟停超6分鐘左右,患者將出現不可逆的腦細胞大量死亡,急性心梗病人發病時間越長,心肌梗死麵積越大,死亡率也就越高,甦醒機會也就更小。儘量縮短救治時間是挽救心肌、挽救生命最有效的途徑,朱先生無疑是幸運的。

2016年11月30日,義烏市中心醫院正式成立胸痛中心。該中心的成立,為急性胸痛患者架起了一座救心救命的“高速路”。通過整合醫院內部資源、優化診治流程,保障急性胸痛患者第一時間得到及時有效的科學救治,在患者條件具備、家屬充分理解同意的情況下可繞行急診室直接進入導管室進行手術,最大限度壓縮中間環節,贏得寶貴的救治時間。

義烏兩家醫院為一位呼吸心跳驟停急性心梗患者架起救心“高速路”

同時,胸痛中心與全市基層社區衛生院、民營醫院合作,形成了協同救治的網絡體系,心電圖、病人案例、救治方案、都可藉助胸痛中心微信群這個平臺進行交流探討。同時,中心醫院專家365天24小時備診,為更多胸痛患者提供更便捷、更專業、更科學的保障。

“急性心梗多發於老年人,但近年來,急性心梗患者已日趨年輕化,與飲食不節、抽菸、嗜酒、運動量少、肥胖、持續熬夜、精神壓力過大等有很大關係,我接診過最年輕的病人只有18歲。”在此,駱高江也提醒廣大市民,急性心梗重在預防,中年人和年輕人也應該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發生胸痛應該早重視,一旦胸痛持續超過20分鐘,就應立刻撥打120前往具有救治能力的醫院診治。(通訊員 張金蓉 記者 江勝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