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马克沁机枪出现终结了骑兵时代吗,一战(乃至二战)还有大量的骑兵参战,这是什么情况?

我是土嚎


终结骑兵的是:发动机,与马克沁无关。

是发动机驱动着坦克、战车、汽车、战斗机、轰炸机、直升机、无人机......把骑兵的生存空间压榨干净的。

现在一谈这类问题,肯定免不了有人上来嚼自从有了马克沁少数民族就能歌善舞了的老梗。这属于你自己开心就好。

马克沁再神化,它终归也是一款防御型武器。

小时候看电影,中国军队里的马克沁那得是4个人抬着走,跟大爷一样,非常威风。它最为显著的特征就是恐怖的射速。但这也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弹药消耗过快。还得需要几个人专门给它抬子弹。里外算一下,缺乏机械化设备,伺候这一挺机枪得一个班的人。西方国家条件好,可以用马匹或者汽车拉着马克沁,享受的是步兵炮的待遇。

而不论是马拉车拉还是人抬,马克沁很明显是无法实现边冲锋边射击的。它只能是事先运到前线,然后挖战壕,建掩体,布置机枪阵地,子弹备足了,在那等敌人冲锋。你得保证敌人肯定要从机枪阵地的正面冲上来,马克沁才能发挥出作用。

大家可以设想一下,如果马克沁机枪在行军途中遭到骑兵的袭击,那它就是一块废铁,没有任何的还手能力。构筑好阵地的马克沁不能向两侧和身后射击,只能向前方的一个扇面区射击。如果有骑兵从两翼或背后冲过来,它还是没有任何的抵抗能力。

在半路突袭以及绕到地方的侧后进行攻击,恰恰正是骑兵的绝技。

马克沁想发挥作用,那得是前面挖几条壕沟,拉上铁丝网,埋上地雷,后面有大炮支援,周围还有步兵保护,它还得躲在沙袋后面、碉堡里面。然后大家不要忘了,军队打仗还要带上另外一个东西:脑子。不会有哪个理智的骑兵将领会带领自己的部队去进攻这样的阵线。

马克沁的封神是在一战,因为那时候打的是堑壕战,是它天然的主场。它守在那里,然后敌人肯定会密集的从正面冲锋,就刚好落在它的火力范围内。二战开始,堑壕战就被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运动战。而马克沁明显是不适合新的战争模式的。它也败给了发动机。

二战起,军事强国都推崇机动性,提倡进攻。你见过德军抬着马克沁进攻吗?你见过苏军、美军、英军抬着马克沁进攻吗?即便有少量的马克沁,那也都是以前的遗留资产,拉着跟大部队跑,也就是发挥余热。

马克沁和骑兵并不是敌对关系,他俩是难兄难弟,都是被机械化部队淘汰下来的。只不过马克沁先被淘汰,骑兵的生命力更长。因为骑兵的机动能力和早期的机械化部队还是能搭上的。他可以迅速的赶到战场,也能跑长途,比普通步兵还是有很大的优势。

马克沁与骑兵的关系是:运动和迂回作战中,骑兵有绝对优势。阵地战,正面冲锋,马克沁占绝对优势。如果有骑兵正面进攻已经非常完善的堑壕阵地,那肯定是人疯了,不是这个兵种的问题。

但是骑兵也有局限性:它想发挥出威力,必须有足够大的空间。它的强项是机动能力,这个机动性包括战术机动和战略机动。在战场上绕到敌军背后,这属于战术机动。但战略机动才是它最核心的优势。譬如它可以连续几天奔袭,冲到千里之外的地方。可以长途进攻敌人的薄弱环节,也可以迅速补充到自己有破绽的地方。这样一来,如果战场过小,骑兵就无法发挥出它的优势。

战争的空间越大,越适合骑兵的发挥。

就像著名的二战期间德军装甲部队屠杀波兰骑兵。说实话,这是没办法的事,波兰的国土面积不够。它本来国土面积小,然后还要面临苏联和德国的两面夹击,它的主力骑兵部队只能被挤压在一小片区域里,跟人家坦克硬刚。要是把战场摆在西伯利亚大平原你试试,让骑兵有几十万平方公里的地盘,跑开了,也能搅和一阵子。

像一战,战场主要在中西欧,空间本来就有限,然后欧洲人还实心眼,把战壕从法国快挖到了海边,空间进行了分割,战场更小了,这也严重限制了骑兵的使用。战场小了,人倒是更密集了,这就轮到马克沁说话了。所以一战的时候,马克沁名气很大,骑兵默默无闻。

但到了二战,德国进攻苏联,这个战场的空间打开了。地盘足够大,再加上各国的殊死搏斗,坦克战车损失都很严重,这就又给了骑兵留出了一些发挥的空间。

二战期间波兰骑兵属于历史积累问题,没跟上时代。苏联的骑兵属于机械化部队的补充,地盘够大,跑起来咋也比步兵强。西线的德、英法美也有很多的马匹,但基本上都属于运输工具了。所谓的骑兵也就是把马当自行车用,骑到前线还得下来打仗。

二战结束,大家可以安心的发展,飞机、坦克、战车都装备的足足的,骑兵也就是彻底没戏了。


锐视觉何老师


在1840年由德国人德莱赛发明后膛装弹的击发枪不久,仅仅过了四十多年便在1883年由美国人马克沁发明了自动射击的枪械,马克沁水冷式重机枪。

马克沁重机枪的出现,给予了当时大编队冲锋的西方军队予以了重大的杀伤,有效地遏制住了大编队集群的冲锋。

同时也给予包括当时骑兵在内的大编队冲锋带来了极大的威胁。


其实,在马克沁重机枪诞生之前,当时还是处于单发步枪和火炮时代的武器就已经接近终止了骑兵部队的集团冲锋。

大家可以看看电影《火烧圆明园》,说的就是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北京八里桥之战。

在电影中你可以看到蒙古铁骑的勇猛冲锋,不得不说此时的蒙古骑兵还是非常勇敢的,二期蒙古骑兵的战马还是相当的不错。

但在英法联军的炮火和单发步枪的密集射击下,僧格林沁的蒙古铁骑基本还没冲到跟前就差不多被打到了!

而此时此刻马克沁重机枪还没有被发明出来。

在此我们可以看看另一部电影《神鞭》,电影的结尾大家应该都看过,义和团的密集冲锋结局非常的惨,而这个时候的洋人已经用上了马克沁式重机枪。

真正令西方国家由大编队密集冲锋而改变成步兵分散式突击的、正是从马克沁重机枪在索姆河战役开始。


起初英法美俄等国家不太看好马克沁重机枪,认为它太过于浪费子弹。

但德国的军事家却独具慧眼,一下子给每个团装备了一百多挺,其装备密度大致相当于今天的一个步兵班的制式装备。

它不但给步兵冲锋带来了极大的杀伤和变革,也给那些惯于骑兵集团冲锋的国家带来了战术上的变化。

一战之后,西方国家其实已经很难再看到骑兵集团大编队的冲锋,战略思想超前的国家早就去研究坦克集团突击或者是空军制空权的理论了,只有那些思想落伍的国家仍还在重视骑兵战术。

在一战之后仍还在使用大编队骑兵作战的,一个是苏俄国家,另一个就是波兰。

十月革命之后的苏俄内战,由斯大林和布琼尼以及伏罗希洛夫组建的骑兵部队不管怎样还是为红色苏俄立下了汗马功劳、为巩固十月革命的胜利成果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但同时你也应该看到,在苏联的几个五年计划取得成功之后、尤其是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前的严峻时期,斯大林对于其军队的人事安排做了重大的调整。

伏罗希洛夫和布琼尼再也没有被安排在重要指挥岗位上,此举足以说明斯大林已经开始认识到骑兵部队在现代化的战争面前根本就不堪一击!

而取而代之的是朱可夫、铁木辛格和罗科索夫斯基这些具有现代化作战头脑的人得到了重用。

二战之前的整个欧洲,大概还只有波兰一个国家在把骑兵部队当做主力作战部队使用。

虽说德国、苏联、日本还有英国法国这些国家还有骑兵部队编制,其实都是当做辅助部队使用。

都啥年代了,天上有飞机轰炸、地下有坦克集群冲锋,那还轮得着骑兵部队作战?

对于马克沁重机枪是不是终结了骑兵部队的使用,我想至少有大部分是对的,虽说不完全是,但它无疑是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如果没有飞机和坦克这些现代化武器出现,骑兵部队的集团冲锋也会随着马克沁重机枪的出现退出战争舞台,只是时间会相对的长了一些。

但飞机和坦克的出现,再加上马克沁重机枪从而使得骑兵部队的集团冲锋,在二战之中完全退出了战争舞台。

对于这一点,马克沁重机枪的作用是功不可没!


东方中华不败


骑兵退出历史是大势所趋,机枪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插曲。

骑兵曾经笑傲江湖数千年,坦克出现之前,骑兵是陆战之王。而当机枪火炮这些大杀器出现的时候,骑兵便开始退出历史。


骑兵的兴衰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骑兵就已经成为了战场上的主力,中原王朝对阵游牧民族,骑兵上的劣势就使得自己被动挨打。蒙古帝国时期,成吉思汗靠着20万大军横扫亚欧大陆。明朝时期,蒙古骑兵同样为明成祖立下汗马功劳。而到了清朝,欧洲工业革命结束后,当枪炮成为战场上的主要武器后,骑兵便开始没落。


1860年的八里桥之战,大清数万骑兵对阵英法联军8000人,结果在英法联军的炮火下,上万蒙古骑兵丧生,英法联军合计伤亡12人。也就是从此开始,骑兵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一战中,索姆河战役,马克沁机枪密集火力之下,一天干掉6万敌军。

在这种大杀器出现之后,骑兵突击的时代已经成了过去,取代他的是机枪大炮。骑兵如果继续作战,那么就是个活靶子。


二战中的骑兵主要是过渡

对于二战中的骑兵,主要使用在于东亚现场。诺门罕战役,蒙古骑兵曾经把日本骑兵砍的怀疑人生。由于东亚地区都是农业国家,机械化水平远不如欧洲,所以骑兵还是以作战部队的形式存在。

二战中的骑兵主要是一个过渡的过程,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以波兰骑兵为例,波兰骑兵当时不光有战马还有卡车坦克等武器,绝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骑兵了。传统意义上的骑兵,在欧洲就是找死。



这个过渡过程中,机械化普及不全,但又不能丧失机动,而骑兵是最好的一个过渡对象。所谓波兰骑兵骑马砍坦克,只不过是个谣言罢了。


军武文斋


终结骑兵的,不是机枪,而是汽车!

机枪终结了骑兵,是人们对现代战争史的最大误解。

大家普遍认为,骑兵在机枪面前冲锋无异于送死,机枪会想收割稻谷一样把骑兵全部收割掉。

这也的确是事实,但这种效果并不是有了马克沁机枪以后才出现的。

早在1860年。骑兵冲锋就已经在火器面前被打的溃不成军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与僧格林沁的蒙古铁骑在八里桥进行会战,战争结果以英法伤亡不到五十人,蒙古铁骑全军覆没告终。

而当时的英法联军,只不过装备有线膛步枪和步兵炮。在机枪尚未诞生的年代,骑兵就已经在火器面前不堪一击了。

但是我们可以看到,骑兵并没有消失,甚至在八里桥之战的八十年后还没有消失。直到二战,苏军、日军和中国军队,依然有大规模的骑兵。在德军之中,也有不少以骡马为机动工具的部队。

为什么呢?

因为机枪只抵消掉了骑兵的进攻作用,却没有抵消骑兵的机动作用!

冷兵器时代,骑兵有两个主要作用:1.跑的快,机动速度远远强于步兵。2.战斗力强,在平原上,步兵跟骑兵对冲,等于找死。

有了线膛枪之后,骑兵的进攻能力就大大减弱了。可是第一种机动力的优势,依然没有减弱。

马克沁可以终结骑兵的进攻,可是步兵不能骑着马克沁机枪跑吧?战争不是静坐,部队要从一个地方机动到另一个地方。

这种机动中,骑兵的价值就显示出来了。

骑兵的速度远远快于步兵,战马的负载能力也比士兵要高的多。在苏德战争中,苏联拥有大量的骑兵部队,可以快速穿插到敌人后方发起突袭。而且不用担心骑兵火力弱,苏联人把机枪直接安装在了马车上面。

(苏联的机枪马车)

我们知道,二战中苏德战场,中国战场都拥有大量的骑兵,可是一战中却没有。为什么呢?

因为一战以阵地战为主,法国边境几百公里战线上,双方满满的塞进了三四百万士兵。骑兵根本没有任何迂回的空间,走到哪都是机枪铁丝网,所以一战自然没有骑兵。

而二战中,苏德战场的空间要广阔的多,纵使双方的总兵力要远多于一战,可是在几千公里的战场上,依然到处有缝隙可以供骑兵施展。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苏联土地广阔,才更需要部队拥有优秀的机动力。

另外,骑兵的战斗力也没有那么的不堪。像马克沁这种重机枪,各种要求非常多。要有机枪阵地,要有足够的弹药,还要有水(水冷重机枪),而且转弯幅度非常有限,只能打眼前一个扇面。如果骑兵发动突袭,也还是很有些机会的。

二战中,只有一个国家的军队里是完全看不见马的身影的。

这个国家就是美国——






美国在二战中,光上面这种敞篷吉普车就制造了超过三百万量,完全普及到了每支部队。所以在二战美军中,你几乎看不到士兵以步行进行机动,更不要说骑马了。

二战末期,美军甄别德军间谍的方式之一就是,看看他是否开着一辆美制吉普车。

而德国苏联等国家,工业能力还远远不能跟美军相比。所以苏联有几十万骑兵部队,而德国前线虽然没有骑兵,后勤却基本都是骡马化部队,没办法啊,造不出那么多汽车啊!

直到二战结束后,五六十年代,各国的部队中汽车完全普及到了每支部队,西方军队才完全淘汰了骡马。而我国解放军,直到八十年代的对越战争中也还是在使用骡马为后勤部队服务,直到21世纪初,解放军才实现了完全的摩托化。


小约翰


防御武器不可能取代进攻武器,真正终结骑兵时代的是装甲机械化时代。

马克沁机枪属于防御武器,而骑兵是进攻武器。陆军只要是想发动攻击需要发挥机动力,只要马跑的比人快,而又没有东西可以取代马,那么骑兵始终有战术价值和地位。

马克沁这种防御武器,只能让步兵在与骑兵正面对抗中拥有一定优势,历史上这类武器出现很多。强弩轮射让李陵带领5000人对抗匈奴十万大军好几天;宋代神臂弓,让辽军铁骑遇到“列阵不战”;火枪、大炮的应用结束了骑兵的黄金时代;到排队枪毙时代,遂发枪和空心方阵,让骑兵的突击威力大大削弱。滑铁卢之战,内伊带着2万胸甲骑兵,一头栽进了空心方阵,损失惨重

但是骑兵有退出历史舞台了吗?没有,有技术上的升级,如马镫马鞍可以更好发力,解放双手,复合弓、弯刀、空心骑枪等更好马上武器的使用。有战术应用上的改进,如夹枪冲锋、墙式冲锋。实在不行,还有战术应用上的改进,比如龙骑兵这种骑着马的步兵。反正只要速度比步兵快,就有机动性优势,就可以占据战场主动,进行骚扰、迂回和集中力量攻击。
波兰羽翼骑兵可以说是古典冲击骑兵的巅峰,装备半身板甲,使用5米长的空心骑枪发动墙式冲锋,即使是瑞典古斯塔夫大帝改革后的瑞典军队依旧被冲的七荤八素,但最终依旧无法阻挡波兰的灭亡

一战时期,之所以骑兵在西线几乎毫无作为,被马克沁机枪打的很惨,最主要原因就是工业革命之后,战争规模成倍扩大。滑铁卢之战时,拿破仑率领7.4万对威灵顿的6.7万,以及最后赶到的布吕歇尔的5万普军。整个战场宽度大概40公里,骑兵尚有相当大迂回和穿插空间。但是一战时期,双方在大约280公里的战线上各自集结150万以上的巨大兵力,战壕连绵到海边,不管骑兵怎么突,都会撞到火力网碰个满头包。斯皮尔伯格电影《战马》中英军骑兵冲锋遭遇马克沁机枪疯狂屠戮

但是到了东面,宽阔的东欧平原让战争双方都难以组建连绵的防线,不管是东线战役,还是苏联革命战争时期,骑兵的作用和发挥依旧十分关键,像苏联第一骑兵军可以说是苏联内战时期第一号部队。

苏联第一骑兵军,斯大林的发家资本和嫡系,军长是布琼尼,政委是伏罗希洛夫,有个师长叫铁木辛哥、有个团长叫叶廖缅科,下面有两个连长分别是朱可夫和罗科索夫斯基。苏联内战时期,骑兵部队广泛装备的机枪马车,将马克沁机枪装在马车上,跟随骑兵行动,提供火力支援,谁说马克沁是终结骑兵时代来着?


真正终结骑兵时代的,是速度比骑兵快,火力比骑兵猛,防御性能比骑兵强的兵种,那就是由坦克、装甲车、自行火炮等组成的机械化装甲部队。同样,哪怕单兵反坦克导弹再聪明,威力再强,空军、武装直升机打坦克本领再好,也不可能终结坦克时代。反坦克导弹不是很强吗?现在主战坦克都干脆逼出了主动防御技术,用反导武器打掉来袭的反坦克导弹。

同样真正能够取代坦克的,也是速度比坦克快,火力比坦克猛,防护比坦克好的武器,最有可能的是以武装直升机,垂直起降战机发展而来的空中骑兵。

当然,也有可能是这样的……也有可能是这样的……


五岳掩赤城


一挺机枪的出现怎么会终结骑兵时代呢?这也太小看骑兵的作用了吧。骑兵的速度快,机动性很强,在战场上可以用于执行战术突进、侦查、侧击等任务,机枪的出现对骑兵起到了制约作用,在一战时欧洲战场开始了轻重火力普及的壕沟战,骑兵再一次失去风采。

马克沁机枪毕竟是防御性武器,只适合在阵地战中使用,它打出的子弹散布密度,并不能做到精准射击,所以在沟壕战中机枪阵地必须形成倾斜交叉火力,这样才能阻止步兵或骑兵大规模集团冲锋。

马克沁机枪火力再猛士兵也不能做到边冲锋边射击,假如马克沁机枪在行军搬运时遇到骑兵的突袭,后果不言而喻。故而不适合阵地战的骑兵在大范围运动战、突袭或追歼敌人仍然是一把好手,这也是一战有大量骑兵参战的原因。

二战时期机械化的普及,坦克、飞机、重型火炮等广泛应用于战场,这时候骑兵才走向没落,一些工业基础先对薄弱的国家无法将自己的军队全面机械化,这时候只能保持骑兵编制来弥补步兵机动性的不足,除此之外,骑兵还可以担当后勤运输的作用。在这一时期人们比较注重马匹较快的机动性,所以骑兵的存在很有必要。

在二战时期的中国战场,骑兵这一兵种并没有过时,特别是在华北的敌后战场,因为我军的火力较弱,日军的骑兵经常凭借其速度和突击优势在战场上耀武扬威。二战结束后,各国自动火器的普及,军队摩托化、机械化的发展,骑兵时代成为历史。


兵说


你好,题主,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马克沁机枪:马克沁机枪是世界上第一种真正成功的以火药燃气为能源的自动武器。其口径为 11.43毫米,枪重 27.2千克,采用枪管短后坐 (19毫米)式自动方式,水冷枪管;采用容弹量为333发6.4米长的帆布弹带供弹,弹带可以接续,理论射速 600发/分,可以单、连发射击;也可以通过射速调节器调整为慢射速 100发/分。马克沁机枪结构复杂,采用水冷枪管较为笨重,帆布弹带受潮后可靠性变差,但在近代战争中曾被普遍使用,从最基础的数据上可以看出来,理论上600发一分钟,是什么概念?1893年到1894年南中非洲罗得西亚英国军队与当地麦塔比利──苏鲁士人的战争中,在一次战斗中,一支50余人的英国部队仅凭4挺马克沁重机枪打退了5000多麦塔比利人的几十次冲锋,打死了3000多人,4挺能打翻了5000人的冲锋,可以见其威力,而骑兵的优势在于机动性强,速度快,灵活多变,尤其在步枪还是打一枪换一发子弹的时候,当子弹还在换的时候,骑兵利用速度已经冲到了你的面前,但是马克机枪出来以后,局面完全不一样,骑兵冲上来就是送死啊,所以一战的时候大多数,变成了堑壕战。


愿阳光长伴我身i


v小小小百科全书观点!

其实在进入热武器时代,骑兵的地位就已经开始一落千丈了。冷兵器时代骑兵可以说是一个国家最主要的武力象征。而且在冷兵器时代骑兵就是最主要的机动力量。但是进入热武器的时代。骑兵就开始显得鸡肋很多了。作用也没有冷兵器时代那么重要,开始变得可有可无。而且马匹害怕巨响。而热武器装备不管是枪还是炮都会产生巨响。马对巨响的天生恐惧这个是克服不了的。其次,机枪的出现也标志着骑兵正式开始退出现役。因为对于恐怖火力输出的机枪。骑兵这个血肉之躯还真是不够看。在极强的火舌之下马匹就会像纸一样被撕碎。所以说马克沁机枪终结了骑兵时代也没有错。但马克沁机枪的出现指的是机枪的出现。并不单单指马克沁机枪。


一战时期原本还是有着为数众多的骑兵部队的。但是随着战争的推进,欧洲国家开始觉得骑兵的作用已经微乎其微了。首先大炮,机枪以及壕沟,这些都是骑兵的克星。其次随着坦克的出现。也标志着骑兵的最后一丝作用趋近于无。坦克不仅具有强大的机动性,而且对于普通机枪的伤害都可以抵挡,更重要的是刚刚出现的坦克还有着掩护步兵的使命。所以相对于骑兵来说,坦克的实用价值更高。所以在1915年春季开始英法德等国的骑兵开始退出现役。虽然当时的骑兵退出了战场。但是他们还是发挥着一定的作用。比如骑兵执行警戒巡逻任务。再比如用作通讯兵的交通工具。


而一战时期沙俄应该是骑兵部队最多的国家。但是在沙俄的骑兵遭到了德国致命性的打击之后,沙俄果断撤下了德国方面的骑兵。因为面对德国的强大火力。骑兵就好像一个笑话。后来沙俄的骑兵被调到了火力相对较弱一些的奥匈帝国方面继续作战。总的来说一战时期是骑兵部队正式开始退出战场的开始。

二战时期,骑兵在中国战场还是出场率很高的。因为当时中国战场装甲部队稀缺。而如果部队想要达到很高的机动性的话,那么骑兵就是很有必要的啦。而在欧洲战场,二战时期基本已经看不到骑兵的身影了。整个二战时期欧洲战场主流机动力量都是装甲部队。骑兵这种血肉之躯在面对钢铁洪流的时候,除了被毁灭别无他法。



二战时期欧洲战场虽然没有骑兵的存在。但是对于马匹都使用率还是很高的。这个时候的马匹一般都是用来当作运输工具。相对于汽车消耗大量的燃油来看,用马匹运送物资补给显得更加划算。而且很多在很多复杂的地形中,马匹的运输能力其实比汽车还要强。而且当时虽说世界已经来时进入机械化时代,但是除了美国是完完全全的机械化。其他的各个国家实际上都是半机械化而已。主要是没有那个实力。想要实现部队完全机械化,这需要耗费很多的钱财。据理解二战时期德国大约有100万的马匹。这些马几乎都是被用来当作运输工具的。



但如果有人真较真儿的话,实际上在一些特殊环境中还是保留了少量骑兵的。这些骑兵主要是苏联方面的骑兵。因为大家都知道,现在全球变暖,冬天没有以前冷了,雪也没有以前大了。二战时期苏联冬季气候可是十分残酷的。真真下大雪的时候,汽车坦克根本没办法开动。这个时候苏联的骑兵也就派上了用场。当相对来说,这部分骑兵还是少的可怜。

感谢阅读。喜欢的朋友请关注转发支持一下。欢迎大家留言发表自己的看法


小小小百科全书


大量马克沁机枪的集中使用,确实能给骑兵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但在实战中恐怕很难实现。战争是交战双方实力和智慧的较量,战场形势瞬夕万变,指挥官一定会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决不会轻用其锋。同时由于一战(乃至二战)期间,大多数国家陆军的机械化程度并不高,骑兵部队的机动性还是有目共睹的,战斗中骑兵作为突袭和追击的长刀势不可挡,像1939年波兰骑兵军对德国装甲师进行自杀式冲锋那样的情况毕竟是少数。因此,两次世界大战中骑兵仍然大量存在,驰骋在世界各个战场上,如果说单凭马克沁机枪就能终结骑兵时代,就有点言过其实了。


天若有情55876466


马克辛机枪确实对步兵战术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按理说骑兵也应该迅速退出历史舞台,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结果骑兵还是继续存在着。

日俄战争是机关枪第一次大规模投入使用的战争,日俄双方都有大量机枪,但是兵力占据劣势的日军,最终以惨烈伤亡拼死进攻打败了俄军,此时攻势主义开始流行,认为机枪不是问题,步兵大不了多受点伤亡冲击过决定性的几百米就够了,而骑兵冲击速度更快,因此理论上完全可以抵抗机枪的攻击,所以骑兵一直没有废除,一战中各国还有大量的骑兵部队。

还有就是贵族问题了。当时欧洲多个国家是君主立宪制,很多贵族以参军为荣,但是海军生活过于单调乏味,去陆军当步兵太不体面,炮兵对理论知识要求太高而且又脏又累,因此就只剩骑兵可选了。当时很多贵族都是骑兵部队中任职(当时还没有独立的空军,而且早期的航空兵风险太大)。

但是一战的火力水平太强,很快骑兵就暴露出了其缺陷,面对机枪根本无力应对,很快被装甲汽车、坦克等取代,但是依然没有彻底消失。

像二战中,骑兵也往往是巡逻,通讯等用途,仅有苏军继续大规模使用骑兵,不过主要是因为东线战场过于广阔,因此骑兵还是有生存空间的,而且苏军骑兵更多的是下马步兵,到达地域后下马以步兵形式作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