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校長丨張光文:讓老師安心留下來

“一個地方沒有學校,經濟、社會、文化都會落後。所以我們很多村子都撤點並校了,我堅決不撤,不能撤學校,還要把老師留下來。”

乡村校长丨张光文:让老师安心留下来

張光文 (資料圖/圖)

“以前說的烏龍山剿匪記,就在我們這兒。”龍山縣桂塘學校校長張光文提到桂塘,很形象地講述了當地的特點:湘西龍山縣桂塘鎮地處湘、鄂、渝三省交界邊區,“一腳跨三省”,民風彪悍。龍山縣桂塘學校也頗有歷史,創辦於1950年,曾兩易其址,幾更校名。

2006年年初,桂塘學校發生一起砍傷老師的惡性事件,很多老師因此不願來上課,當時校長壓力大,還請求辭職。之後教育局找到了在龍山縣咱果初級中學當校長的張光文。那時張光文在咱果初級中學當了三年校長,乾得很順利,“最初也不想來,也有感情”。

但領導一定要他來,覺得他最適合。張光文是桂塘本地人,他說自己跟以前的校長有些不同,“他們都不敢出面”,但張光文敢,他對老師說,如果有人來威脅你,你就讓他直接打電話給校長,“我們對家長、對社會人士當然要以禮相待,但教育必須要按我們的規矩來。”

張光文的硬氣給了老師安全感,他的“有辦法”更讓這個原本不是九年制學校的學校在一兩年間很快變成一個完整的九年一貫制學校,他說“那是我一生中最值得回憶的時候”。

校長自述:

我們這裡很落後,小時候,我覺得老師很有文化、很有影響力,所以我從小就想當老師。1990年,高考後,我去了零陵師專讀化學生物專業,畢業後分到咱果鄉初級中學。當時是初一班主任,也教初三的生物課,因為工作比較認真,一年之後,校長讓我擔任理化教研組組長,之後先後擔任團委書記、教導主任、政工主任。2001年起,我當了副校長,兩年後當校長。

印象最深的第一年

最初喊我去桂塘,我不願意,因為畢業參加工作後我一直在咱果初級中學,很有感情。另外,我這個校長是2003年咱果中學六十多個老師投票選出來的,老師們很信任我,我捨不得。

但領導說我最合適,必須要去,那我就去了。2006年3月,我來到龍山縣桂塘學校當校長。最初,我一直觀察這個學校,也不說什麼。事情(砍傷老師)發生後,老師們的心理狀態很差,好多人不上課,等他們慢慢熟悉我了,過了一個月,我就開始和老師談心交流,讓他們對我有信心,相信跟我一起幹是行得通的。

那時候,我也通過不同的渠道,和家長以及相關社會人士溝通,然後聘請了一批在當地有影響、支持學校工作的家長擔任家長協會成員,讓他們參與學校管理,加強日常工作監督。

這樣才慢慢恢復了正常上課秩序。家長協會後來為學校的徵地擴容、周邊環境治理等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正常上課後,我開始籌備學校的整體重建,擴大規模。那時學校都是老房子,條件很差,環境也不好,只有五個年級,讀到六年級就要去周邊鄉鎮,幾十里路,沒有校車就坐農用車,交通安全也是個隱患。

我就一點點地改善,先擴建學校,恢復六年級。2006年冬天,領導對我說,下個學期把初中恢復起來,我說我有想法有工作模式,但最大的問題是缺老師。

有問題就想辦法解決,和領導商量後,我們決定去咱果中學招募老師,讓老師們自願報名,結果有十幾個老師報了名,願意跟我在桂塘中學幹。

那一年,我們就招了初一、初二的學生,沒有招初三的學生,主要原因是初三學生要中考了,學校還沒有實驗室,條件不合適。

2007年春節後,我們開始招生,一下有六百多人來報名。我記得老師來報到的時候是正月初七,我們的學生寢室剛好建起來,但還沒有一塊床板,就趕緊聯繫買床板,所有老師都忙乎起來了。其實我那一年春節都沒休息,分配各種事情,學校就這麼忙忙碌碌地開張了。

真正的九年制中學是從2007年秋天開始的,現在可以說,2006年到2007年,雖然忙,卻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年。

重視素質教育

一個學校要長久發展,一定要注意當地的民俗特點,桂塘鎮是本地有名的體育之鄉和文學之鄉,我也比較注重藝體生的培養,來的第二年就開始搞藝術節,現在是每年一個運動會,兩年一次藝術節,在周邊地區很有影響。

2008年前後,我招了一批特崗老師,有20個老師,其中有四五個音樂老師,都非常優秀,我想辦法從音樂教育方面下功夫,2008年第一屆藝術節舉辦時,學生們的演出效果非常好,很震撼。

說實話,高考改革對我們這種學校影響不大,我更重視素質教育,因此學校的特色課比較活躍,每週一全校統一上書畫課,每個人都要寫字,什麼事都不能耽誤。每個教室都有圖書角,我們的圖書館比較小,只能用來存書,我就讓學生們自己帶書,在教室裡佈置圖書角,抽空就讀書。週四下午是少年宮活動日,全員參與,什麼活動都有,包括打陀螺。

在這種全員參與的氛圍中,還是培養了一批優秀的特長生。藝術方面,我們的學生多次參加州級、縣級比賽,取得了很多優異成績。體育方面,更是先後為省州級輸送籃球運動員數十名,目前還有兩名畢業生效力於CUBA。

素質教育辦得好,文體活動也得到了廣泛認可,現在經常有兄弟學校來參訪學習。

留住老師

一個地方沒有學校,它就要落後,經濟會落後,文化也會落後。所以我們這邊很多村子都撤點並校了,我是堅決不撤。學校不能撤,也要把老師留下來,因為現在鄉村教育最大的問題是師資不穩定。

老師們走的理由很多,有些老師改行了,有些人去到縣裡當領導,有些人有家庭原因,也有人有自己的理想目標。說實話,我挺焦慮的,跟教育局要老師,但要來的年輕人要帶上路,至少要兩三年,過了三年,他又通過正規考試考進城,又走了。

學校發展老師是關鍵,我曾經也參加過很多培訓,現在我想把成長機會留給中層幹部,留給老師,讓他們多培訓,讓他們轉變觀念。當然,也要想辦法給年輕人提高待遇,讓他們安心留下來。

其實我很喜歡當老師,搞教育是成就感很強的職業,擔負著很大的責任,每天看到對你喊“老師好”的孩子,就真切地感受到,我們不能辜負他們家庭的希望,不能辜負他們的一生。

南方週末記者 張玥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