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霖军队装备好,东北地理位置优越,为何东北军不与日军开战?


问题瑕疵,张作霖活着的时候哪来的东北军,那叫奉军。虽然还是那波人,但是性质是完全不一样的,奉军是北洋军阀,东北军是改旗易帜后服从南京国民政府的国民革命军序列。

所以,问题应该是,奉军为何不与日军开战。

东北地理位置优越这个纵横真的没看出来,在闯关东以前东北就是荒凉之地,除了土匪就是土匪,就连张作霖都是土匪出身。

(东北地位位置处于日俄夹缝中生存)

经过张氏父子的治理才逐渐发展起来,尽管土地肥沃,然而政治环境并不好,南满是日本人势力范围,北满是沙俄势力范围,是处于两大帝国主义争夺范围内的地方。

不然,怎么会有号称第零次世界大战的日本战争爆发。

张作霖的奉系本身就是日本扶持下的利益代理人

在很多资料中我们都看到张作霖是一个很有实力的军阀,日本人都要忌惮他几分,经常把日本人耍的团团转,事实上,张作霖跟日本的关系很深。

日俄战争时,张作霖就为日本人卖命,刺探沙俄情报,辛亥革命时,张作霖就到日本驻奉天总领事馆称“目前东三省兵马实权在本人掌握之中” “日本国如对本人有所指令,本人自必奋力效命。”

(张作霖)

张作霖表现出如此亲日的姿态,是为了获取日本的支持,日俄战争后,东北一直是日本势力范围,东北的军阀跟日本从来都是脱不开的关系。

张作霖能够将奉系打造成当时最强军阀,背后有一半是日本人的功劳,单以军火来说,1918年到1928年是西方对华武器禁售期间,然而这段时间,日本还是不断卖给张作霖军火,不但是卖给张作霖军火,更是帮助张作霖建立了当时最大的兵工厂,东三省兵工厂。

东三省兵工厂看似规模宏大,实际上并没有多少核心技术,就连技师大部分也都是外国人,最多的就是日本人了,这些技师基本也决定了东三省兵工厂的水平。

正因为如此,张作霖丝毫不惧怕日本,为什么?因为张作霖拿了太多日本人的好处,当日本向张作霖要债的时候,让张作霖割让国家权益的时候,张作霖就不干了,可以说,张作霖对日本是“亏欠”的,正是吃准了这一点,老张后来也就不把日本人放在眼里了。

(皇姑屯事件)

按照我们的逻辑思维,欠钱的就是大爷!

张作霖最后被少壮派炸死,估计也和这有一定的关系,日本少壮派的人士合计,你个老赖,炸死你丫的!

所以,张作霖是根本不可能率领奉系跟

从蒋介石、韩复榘对日态度来看东北军为何不抵抗

要说小张不抵抗,东北军打不过是肯定的,但是有一方面也是老蒋没给他撑腰,九一八事变之前老蒋在发给张学良的电报中说“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

实际上,在九一八之前的中东路事件中,老蒋为了削弱小张,怂恿小张去夺回中东路,当时苏俄刚刚建立,政权不稳,正是收回中东路的绝佳时机,当时东北军也是各种研判,认为东北军打败苏俄远东军不是不可能。

(震惊中外的中东路事件)

结果中东路事件中东北军被一顿胖揍。

其实,以横向来看,当时的军阀也大多是窝里横,我在前两天的微头条里介绍韩复榘,说韩复榘放弃黄河天险不抵抗,说了一句,不抵抗的人都该死,话说的是有点重,毕竟当时全国的军阀都是一盘散沙,各自为政。

老蒋以韩复榘不抵抗为由杀了韩复榘,这一点也没什么毛病,实际上大约在老蒋枪毙韩复榘的十年前,1928年蒋介石第二次北伐的时候,日军要求蒋介石的北伐军绕路济南,在被日军一顿胖揍后,蒋介石表示“自本月3日之不幸事件发生,本总司令以和平为重,严令所属撤离贵军所占区域。现在我各军已一律离济,继续北伐,仅于城内留相当部队,借维秩序。······不胜企盼之至。”

(济南惨案发生前,日军要求北伐军绕过济南)

抗日是一场极为艰难的大业,不是那么容易。

张作霖当时无论无论是从奉系实力,还是从思想觉悟上,都不可能对日本关东军发动战争。

还不如小张改旗易帜服从南京国民政府的行为来得更爱国,此举彻底放弃了东北独立的行为,但是要说抗日,经过中东路事件的小张估计是没有胆子的。


史论纵横


大家想一下,如果一个地方军阀都有实力对抗日军的话,抗战也不用打十四年了。张大帅的所谓的“辉煌”一部分是日本人的支持,但最重要的还是儿子帮衬得好,才显得老子厉害。少帅的事情都被讲烂了,这里就不多说了,重点讲一讲日本人扶植张作霖当“东北王”的事。

张作霖家是闯关东的佃户,父亲好赌结,被仇家杀害。张作霖也从小不务正业,滥赌成性,走投无路后加入东北巨匪冯德麟的队伍。

庚子之乱时,沙俄借镇压义和团出兵东北,辽河下游一片混乱。张作霖就组织“保险队”,充当豪绅富商的保镖。有了地盘了就想着招安,用他的话讲“必须用现有实力,向官家讨价钱”。张作霖先是投靠了奉天将军增祺,后又在辛亥革命中窃取奉天军权。

辛亥革命后,张作霖通过支持宗社党在东北复辟,和日本人搭上了线。在接触中,日本人发现张作霖更有价值,于是舍弃了宗社党。张作霖击败奉系前辈冯德麟、驱赶吉林的孟恩远,背后都离不开日本人的支持。

张作霖成为东北王后,一心想逐鹿中原,但日本人认为:首先,张作霖向外争权,必然会影响东北的稳定,不符合日本降低侵略东北成本的目的。其次,张作霖的扩张必然会招致英美列强对日本在华利益的打压。

张作霖是典型的封建军阀,军阀的特点就是“家国不分”,东北三省就是老张家的私人财产。日本人要侵略东北,张作霖要霸占东北,两者之间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因此才出现了网上很多张大帅戏耍日本人的事迹。

对于张作霖的虚与委蛇,日本在第一次东方会议上明确指出,张作霖是帝国在东北的“对手”,但因没有其他人可以取代张,所以对张实行了“有限制地扶持”。1921年5月17日,日本制定的《关于对张作霖态度的文件》中表示:

“张作霖期望在满洲维持和确保实际权力,进而向中央政界伸张其权势,这几乎不容置疑。最近,张对我文武官员表示,需要武器及其它物质援助,对此人今后之活动,帝国之态度需要最为慎重考虑。
大体而言,对张作霖在满洲整顿充实内政及军备,在当地确立其牢固势力,帝国应给予直接或间接的援助,但其为了在中央政界实现野心而要求帝国帮助时,以不采取进一步帮助的态度为适宜之对策。”

直皖战争中奉系和直系联手打败了皖系军阀,共同组建了“中央政府”,但因分赃不均,很快就爆发了第一次直奉会战。张作霖对战争没有把握,于是任命亲日派梁士诒组阁,向日本求援。

张作霖虽然在第一次直奉会战中兵败,但实力并未受损。不过日本为了维护张在东北的统治,战后日本仍旧给了大量援助,张宗昌一次就从日本人手里接接收了22列火车军火。号称亚洲第一兵工厂的沈阳兵工厂也是日本人这时给的援助。

因为在亚洲发动侵略战争,日本在国际上很孤立,日本内阁害怕招惹英美在华利益,所继续奉行有限度地扶植政策,但是刚成立的关东军则认为:直奉会战其实是排日之战,所以要采取点积极的措施。

第二次直奉会战时,尤其是郭松龄叛变后,关东军直接从辽阳派兵,阻止郭军在营口登陆,给了张作霖重新组织兵力的时间。郭松龄率领的是奉军精锐,关东军怕张作霖扛不住,不仅派军事顾问指挥战斗,还让关东军炮兵替东北军操作15厘米榴弹炮。这样关东军对张作霖的援助已经超越了国内要求的“有限度”、“不干预”的范畴。

所以说,张作霖的“东北王”完全就是日本扶植起来的。现代战争拼得最终还是实力,张作霖的装备都是日本给的,部队也是日本帮忙训练的,哪里敢和日本人开战。


史料不辑


因为东北军战斗力非常低下。

我这里就不谈张作霖就是靠日本人扶持才能坐上东北王宝桌这件事,也不谈东北最大的出口项目:大豆出口其实是把大豆卖给大连的日本外贸公司这件事,我就谈谈东北军。

首先,东北军高级军官指挥能力极差,张作相、张景惠、汤玉麟均是土匪出身,几乎不具备指挥近代军队进行作战的能力;别说这些胡子老兄弟,即使杨宇霆这样的“士官系”领袖,其在江苏之无能令人瞠目结舌,他带着奉系两个师去做江苏督军,不但把江苏本地军官全都得罪了,在得知孙传芳率江苏军人反奉的消息,连军队都不要,连夜坐着压道车跑到济南向张宗昌救命。就连姜登选都忍不住评价为“我与麟阁结交有年,今始识其无能。”

而接受过完整军事教育的少壮派东北军军官如郭松龄、王以哲又和杨宇霆、张景惠这些老人关系极差,几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这样的高级军官,这样不团结的军官团,怎么去和日本打?

说完军官再说士兵,长城抗战日军对东北军士兵素质评价极低,认为东北军挖战壕还很巧妙,可是实际作战时却非常不沉着,往往距离很远就开始放枪,完全暴露阵地火力配置;基层士兵毫无主观能动性可言,需要反冲锋时必须连、排长带头,而连、排长牺牲后往往一哄而散,这样的军事素质如何能和日军开战?

说完军官士兵,再说说东北军引以为傲的“军工产业”。

应该说张作霖父子还是办了许多军工企业的,部分武器也可以自造,但是这些军工企业和奉系许多产业一样,外强中干,奉系军工企业研发、逆向制造能力极差,甚至还不如处于兵荒马乱的关内巩县兵工厂。

以东北军大量装备的性价比很高的奥地利式77毫米野炮为例,原厂炮射程为12000米,奉系军工厂在有外国顾问情况下,仿制的77炮射程只有10000米,而张学良经过中原大战,权势达到顶峰,顺便控制了巩县兵工厂,巩县兵工厂遂获得全套图纸开始也开始仿制77炮,结果巩县兵工厂仿制炮射程为11000米。

真是呵呵,呵呵。

军官不行、军人不行、军工更不行,请问东北军和张作霖哪儿来的底气和当时已经是列强之一,日俄战争中战胜过俄军的日本军队开战呢?


兰台


提起民国时期的东北军,许多人咬牙切齿,在“哀其不幸”的同时,也“怒其不争”。尤其是九一八事变时,东北军不放一枪,拱手将中国工业最发达、土地最肥沃的东北三省让给了日本侵略者。全面抗战爆发之后,中国伤亡和损失如此惨重,也与日寇有了东北这个战争策源地,有极大关系。

东北王张作霖

因此,带领东北军撤出东北的少帅张学良,几乎一片骂声。因为,在大家的认知里,张作霖父子时代,东北军一直是中国所有军阀队伍中装备最精良的部队,然而他们却连与日寇开展的勇气都没有,简直是天下第一怂。

所以,许多人也自然而然的形成了新的问题,混吃等死的富二代张学良“怂”尚可理解。但是,白手起家的“东北王”张作霖,为什么坐拥装备精良、训练有素的几十万东北军,却不敢与日寇开战呢?

张学良

首先,东北和东北军的实力远不如日寇。在军阀混战的民国时期,在东北王张作霖的苦心经营之下,东北三省成为当时中国农业最先进,工业最发达,交通最便利的地区。

尤其是军工产业,东北更是以绝对优势占据中国第一,张作霖筹建的沈阳兵工厂,更成为中国第一大兵工厂。因此,凭借东三省为后盾,张作霖麾下的东北军,也成为当时中国军阀队伍中装备最精良、海陆空最完善的部队。

但是,这些数据,只是跟中国其他军阀势力相比而已。如果与早已完成工业化的日本相比,几乎不具备可比性。例如,在张作霖的经营之下,东北海军一度成为当时中国实力最强大的海军队伍,但是,最巅峰时期的东北海军,总吨位也只有3.2万吨,而且,多数大舰还是用商船改造而成,比之日本的现代化舰队,根本不堪一击。

东北军海军军舰

同时,我们必须要清醒的认识到,早在张作霖崛起之前的1904年,日本就已经能够集结近百万大军,与老牌列强沙皇俄国厮杀一年之久,甚至最终还取得了胜利。也正是因为这一场参战人数超过百万的日俄战争,日本成为西方各国认可的列强。

因此,几十年间不断趴在中国身上吸血,又获得了一战红利的日本,实力比之日俄战争期间的日本只强不弱。而经过军阀混战之后的中国,实力甚至比晚清时期更为虚弱。因此,虽然东北三省经过了张作霖的经营建设之后有很大起色,但对比综合实力,依然远远不是日本的对手。

精明的张作霖自然也深知这一点,因此,他在不断利用日寇的同时,面对日寇的咄咄逼人,也只能步步后退,却并不敢轻易的挑起战争。

日本关东军

其次,东北军的战斗力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强大。虽然东北军是当时中国军阀队伍中装备最精良的部队,但就战斗力而言,东北军却并不能算最为强大的部队。土匪出身的张作霖,一直拥有浓重的封建残余,他也一直将东北三省和东北军视为张家的私产。

因此,封建家长式的作风使得东北军并无强大的凝聚力,官兵们更只是将当兵吃粮视为一份职业,并没有为东北血战到底的决心和打算。这种心态之下,东北军只是中国无数军阀队伍中的一支,虽然因为装备精良战斗力不弱,但如果比装备更为精良的日军,东北军其实是毫无优势的。

最后,张作霖也不会对日寇宣战。现在网上说起张作霖,往往将其无限拔高,似乎只要有老帅在,中国东北的利益就一定能够牢牢把握。但是显然,这种观点并不准确,,也将张作霖捧得太高了。

张作霖

虽然张作霖的确与日本斗智斗勇,也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中国的利益,但是,张作霖这么做,更多的是基于个人的利益,张作霖远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大公无私。

例如,曾在外蒙驻军的东北军,就因为张作霖的一己之私,被张作霖强令撤回。失去了来自内地军队的威慑之后,大大助长了外蒙独立的气焰。因此,外蒙古最终分裂出中国,张作霖也难辞其咎。

因此,虽然张作霖不乏爱国行为,但其本质依然是一个看重个人私利多过国家利益的旧军阀。所以,张作霖绝不可能冒着输光老本、倾家荡产甚至小命不保的危险,与日寇开战。


鸢飞九天2018


因为张学良的不肖,很多人都在用抬高张作霖的方式,突出张学良的无能。其实,张作霖也是一个军阀,不是爱国革命者!


张作霖是亲日派,没有日本的支持,他也做不了东北王。

日本最初进入东北,也是日俄战争的结果。日本战胜俄国以后,强行获得了原属于俄国的旅顺和大连两处租借地,外加一条南满铁路。这是日本在东北势力的根基。

1906年,日本延续“关东州”的叫法,设置了关东都督府,下设民政部和陆军部。这也是“关东军”的由来。

以上说的,就是张作霖和日本合作前,日本在东北的情况。我们看看张作霖勾结日本以后,日本势力在东北发展如何。

日本在袁世凯和段祺瑞执政时,曾索要“满蒙五路”、“满蒙四路”等多条铁路的建设管理权。不过,因为各种原因,日本都没得逞。

日本人看到中国局势混乱,觉得必须在东北扶持自己的“代理人”,侵略计划才能实施。于是,日本人开始和张作霖接触。1917年,‘’满蒙五路‘’在张作霖授意下,开始动工。

1922年,张作霖宣布东北自治。

1923年,四郑铁路郑洮延长线在张作霖的担保和通融下,建成通车。

1924年,张作霖为了打赢第二次直奉战争,再次向日本出卖铁路权。包括:开原至朝阳镇、吉林至敦化、长春至大赉、洮南至齐齐哈尔等四条铁路修筑权,都给了日本。

等到张作霖死前,日本在东北已经建立铁路网基础。通过这些铁路,日本在攫取中国资源的同时,还可以随时把兵力投送到东北各个战略位置。


就在张作霖死前,他还在“满蒙新五路”(敦图铁路、长大铁路、吉武铁路、洮索铁路、延海铁路)条约上签了“阅”字。他要是不在皇姑屯被炸死,这个条约估计也要在他的授意下实行了。

也是因此,日本陆军把张作霖炸死以后。正在吃饭的日本首相田中义一听到这个消息时,会气的摔掉筷子。本来不用出兵就能“占领”东北,现在陆军却把自己培养的“代理人”干掉了。

除了这些铁路权外,张作霖上台以后,日本还打着“中日合办”的旗号,在东北到处开矿,买地,办厂。日本在经济上开始全面控制东北。

张作霖也好,张学良也罢,都不可能打过日本的。

张作霖不傻,以他一个军阀之力对抗一个日本国,那是送死。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国,而日本已经是工业国家。而且,张作霖还要抵御国内其他军阀和国民革命军的进攻。他的处境并不乐观。没有了日本人的支持,他的东北王早晚被灭掉。


张学良曾经也想雄起过,跟俄国打了一仗。结果,史称“中东路事件”。结果,东北军死伤及被俘人员9000余名。苏军死亡143人,失踪4人,受伤665人。这次的惨败,让少帅明白了自己的真实实力。从此,张学良就虚了。

而且,东北的位置并不好。东北基本上处于苏联和日本势力三面包围的局面。稍有不慎,东北军就可能被日本关在山海关外,全军覆没!


张氏家族虽然在军阀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真要放到国际层次,真是不堪一击。所以,张作霖才会和日本“勾结”;张学良才会不敢报杀父之仇。而且,一开战马上撤回关内。


总之,张家人做任何决策都会从自己利益考虑。就如同张学良出兵参加“蒋冯阎桂”战争,支持蒋介石一样。并不是张学良有多高觉悟,而是蒋介石用钱和官位收买了张学良:中华民国军副总司令,外加几千万元出兵费!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首先这个问题本身就有问题,张作霖是日本扶持的代理人,为何要与日本开战?张作霖后期深受张学良爱国统一思想的影响,开始拒绝与日本合作,以“老赖”的心态否认与日本的一系列交易如“满蒙铁路”计划,被关东军预谋炸死。历史都有逻辑和人物关系,脱离这个逻辑和关系谈历史是愚蠢的。

日本的军事实力

1921年美英为主导的五国海军公约开始谈判。

经过两个多月的激烈争论,美终于使法,日,意让步,签约规定了五国战列舰总吨位限额。美、英两国各为52.5万吨,日本31.5万吨,法、意各为17.5万吨。
从此日本被公认为世界第三军事强国,其中海军实力世界第三,亚洲第一,陆军排名世界第五。

日本在东北的势力由来已久

由于日俄战争后日本获胜,从此东北成为日本的“势力范围”。这就是百年近代史积贫积弱的中国面对的国际环境。

张作霖如何利用日本爬上了权力顶峰

到1911年辛亥革命前夕,“东北王”张作霖刚刚完成了从掌管250人的地方团练到统领15个营5000多人的巡防营首领的转变。一步步爬上权力巅峰的张作霖先后以武力赶走了“奉天将军”张锡銮,又赶走了袁世凯的心腹段芝贵,斗倒了冯德麟,全面掌控了东北三省的军政大权,统一了东三省,随后又控制了热河,察哈尔和绥远,张作霖称雄满蒙,这一路可以说扶摇直上。

在统一东三省的过程中,张作霖要得到日本的支持就需要有所“交换”,因此他在经济上给日本大开方便之门,只要日本要,只要他有,就照单全给,期间日本积极地修建了四洮路全线(1923年)、天图线(1924年)、洮昂线(1926年)和吉敦线(1928年)为了一己之私张作霖拱手将东北铁路权倾囊而出,甚至还允许日本人在东北购买土地,由此引来大量的日本移民,东北俨然成为了日本的“国中之国”,张作霖的一系列卖国行为让日本成为东北一家独大的外国势力,为了独霸奉天全省,张作霖可以说是不择手段,排除异己。

可以说张作霖实际上就是日本在东北权益的代理人。典型的有几个事例:1912年1月张作霖第拜访日本驻东北总领事合谦太郎:“如果日本对我有何要求,我一定尽力而为!”,1912年12月日本关东都督福岛中将路过奉天,张作霖立刻拜访福岛说到:“如果都督有何命令,我愿按照日本的指示行动”(《日本外务省档案》第115页)。张作霖之所以能称雄满蒙成为“满蒙王”始终离不开日本的影子。

东北地理位置优越?

孙中山曾对张学良说过:“我们都老了,现在国家的责任在你们年轻人身上。东北介乎日俄红白两大帝国势力之间,地理位置特殊,很难对付,所以你们东北年轻人,责任尤其重大。”

早在日俄战争时期,这两方面势力在东北就开始你争我夺不惜兵戎相见,成为红白势力争夺的焦点。长时期的斗争使得东北处于两种势力的相对战略平衡,破坏任何一方,对于羸弱的中国都是无法承受的,“皇姑屯实践”张作霖遇刺身亡,张学良即为,蒋介石只用了一个“收回路权”的号召和200万大洋军费就挑动张学良对苏开战,中东路战争打破了这个平衡,使得日本失去了制衡发动了九一八事变。从此东北军民走上了十四年抗战的艰辛历程。而南京国民政府在整整六年的时间里没有一兵一卒踏上东三省的土地。坐观成败,而他到抗战胜利也只承认“八年抗战”不承认十四年抗战。

最为著名的就是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爆发,10月国民政府蒋介石派许世英去日本谈判:“只要保证关内十八行省主权完整,国民政府或可在保持尊严的前提下让出东北”。


综上所述张作霖为和与日本开战?如何开战?


杜康不负西江月


张作霖是个有本事的人,但是他也有他的局限。虽然他文化不高,但是他“武化”非浅。张作霖的东北当时治理的并不算好,原因便是他这个人太喜欢穷兵黩武了。当上了东北王以后,他便幻想着统一中国。从1917年到1928年,他前后五次入关,把东北几乎是搞得山穷水尽了,东北的经济已经崩溃了。这一点看看东北当时的军费开支就明白了。

1917年,总收入1000万元,军费占据80%;

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花了3000多万元,军费占据了81%;

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花掉了1.5亿元,军费高达95%。

从1917到1928年,张作霖划掉了六七亿的军费。有时候为了凑钱给张作霖打仗,他直接向当时东北各地摊派,什么招都想得出来。比如印纸币、种植鸦片、发彩票等等。

所以当时就有人反对张作霖这么干,比如王永江。他是负责体张作霖理财的,对东北进行了今年的改革,结果发现是徒劳的,因而最后辞职了。原本东北的发展还是非常好的。可是由于长期的战争,使得东北各省的财政都入不敷出,各地由于经济崩溃而工人罢工。更重要的是由于张作霖一心想要入关决一雌雄,使得日本人趁机在东北发展壮大了。以满铁和关东军为代表的日本在东北经济和军事中以及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了。

即使花了这么多钱,买了这么多装备,他的部队战斗力也不强。因为他的军队是军阀部队。对于这一点,北伐的时候就表现得特别明显了。孙传芳、吴佩孚的实力不亚于当时的张作霖,可是结果呢?他们还不是被国民革命军打得落花流水。玉帅吴佩孚还是第一个登上时代周刊的中国人,无论是才干还是人品,都是当时的佼佼者。张作霖的部队遇到日本人可想而知。


历史是什么


张作霖在世的时候叫奉军,1928年张学良实行“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将奉军改为东北边防军,东北军才由此得名。

张作霖在第一次直奉大战失败之后进行了整军备武,并创办了亚洲最大的兵工厂——奉天兵工厂,奉军的武器装备确实比较好。但是,身为东北王的张作霖就能凭此和日本干一仗吗?他会和日本干一仗吗?

张作霖出身草莽,日俄战争时,已经被清廷招安的张作霖曾经就为日军效劳,并从中得到日本的金钱和枪械。张作霖从奉天督军到东北王都离不开日本在背后的支持,日本支持张作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想让张作霖成为日本的傀儡,从而实现满蒙独立。1925年郭松龄反奉时,如果不是日本出兵干涉的话,张作霖早就成为了郭松龄的阶下之囚了。

张作霖是日本一手扶植起来的,张作霖自己就聘请了许多日本人充当顾问。此外,南满铁路掌握在日本的手里,日本在东北还有驻军,一旦张作霖有异心,日本随时就会灭了张作霖。张作霖心里十分清楚,奉军根本不是日本的对手。因此,张作霖对日本的侵略要求是立马答应,但不执行,最终让日本痛下杀手。


历史军魂


在东北奉系军阀几乎是一手遮天,张作霖的一句话就是东北的圣旨,张作霖执政时期对日本是强硬的主战派,日本人开除丰厚的条件,但张作霖一直没让步,奉系军阀在鼎盛时期,实力相当强大,拥有30万东北军要钱有钱,要兵有兵,要粮有粮,要武器有武器,日本人想要入侵东北,都需要看张作霖面子。

日本人在东北的势力发展缓慢,张作霖成为日本人吞并东北最大的绊脚石,日本想攻占中国东北的野心越来越强烈,最后日本弄了个“皇姑屯事件”张作霖被炸死在坐火车上。张作霖一死,张学良虽然接管奉系军阀的军队,但以前跟他爹的老人大部分不听他的话。

1928年年底张学良通电南京,宣布东北易帜,发生918事件后张学良对局势作了错误判断,认为日军只是挑衅和试探我军部署而已,不会有大部队进入东北。听从蒋介石的不予抵抗使守军一触即溃,东北失陷。

胡适在日本占领东北后文章中写过张学良他的罪过,总括说来,至少有五点:

其罪一 自己以取咎取怨之身,明知不能负此大任而偏要恋栈,贻误国家。

其罪二 庇护汤玉麟,纵容他祸害人民,断送土地。

其罪三 有充分时间而对热河、榆关不作充分的准备。

其罪四 时机已急,而不亲赴前线督师,又至今还不引咎自谴。

其罪五 性情多疑,不能信任人,故手下无一敢负责做事的人才,亦无一能 负责自为战的军队。事必躬亲,而精力又不允许,部下之不统一, 指挥之不统一……都由于无一个人肯替他负责任。


探索异视野


日本之所以策划“皇姑屯事件”暗杀张作霖,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后者雄踞东北期间,曾多次拒绝日本人的腐蚀、拉拢;这也让人们为其贴上了“民族大义、至死不屈”等标签。

但客观而言,张作霖对日本人的态度是暧昧的!1916年,袁世凯称帝失败并因病身亡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之位。张作霖也被委以奉天(辽宁)省长兼督军,并于次年独揽奉天军政大权。

1918年,张作霖再次被提拔为东三省巡阅使(该官职通常只授予控制两省以上的军阀);为了稳定和巩固自己在东北三省的势力,张作霖选择向日本人靠拢。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宽城子事件”。

当时,张作霖视吉林巡抚孟恩远为自己全面统治东三省路上的最大一块绊脚石,曾多次鼓动当地政商人士向北平弹劾孟恩远。最终北洋政府决定命孟恩远回京供职,但却遭到拒绝。

为了扶植张作霖,日本在1919年7月19号制造了“宽城子事件”:派日本人强行进入孟恩远军事驻地并挑起事端,日军随后借口派兵赶到与孟恩远部队发生军事摩擦并致孟部数人死伤。

紧接着,日本在事件发生后向北洋政府提出严正抗议并要求严惩相关人员。迫于压力,北洋政府最终只能罢免了孟恩远等人,将东三省所有事宜都交由张作霖全权负责。也是从这时候开始,张作霖才成了真正的“东北王”。

真正雄霸一方后,张作霖暴露出了穷兵黩武的一面:介入或发起军阀战争、整备陆军、扩建兵工厂、甚至宣布“独立”等。1927年,张作霖迎来了自己权利的巅峰:就任北洋政府最高统治者。

在此期间虽然多次拒不和日本人合作或签署条约,但在顽固保守思想的促使下,十分仇视民主和革命人士并大肆追捕、杀害(如李大钊)。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被誉为“拒不和日本合作”的张作霖却在铁路问题上积极同日本合作。

修筑铁路是日本实施侵略最重要的基础条件。但在张作霖之前,日本与北洋政府因诸多阻碍一直在满蒙铁路问题上僵持不下,直到扶植起这位“东北王”后,日本的多条筑路计划才得以实施、开工(满蒙新五路)。

所以说,张作霖当时对日本的态度是暧昧的、利用的;即便后期的对立也只是担心自己在东北的势力被削弱、被控制。但心里有一杆秤的张作霖断然是不敢与日本直接开战的。

我是军武最前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