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邬思道为什么要以“天子无私事”为由,劝胤禛不要去见深夜登门的十七阿哥?

让阳光永远陪伴


由于老十七在原著中和连续剧中的篇幅和角色地位并不一样,在原著中老十七有相当多的戏份,而在连续剧中只以龙套的身份存在,这个问题也只能就连续剧中的内容所说。

当天晚上,雍正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心愿在不惑之年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可就在当天晚上又出现了一个莫名其妙的情节,几乎没有出现过的老十七突然深夜拜访雍正的王府,企图会见刚刚返家的雍正,而他的企图拜访,又被雍正的谋士邬思道以“天子无私事”为由代替雍正回绝,老十七到底出于什么目的,非要选择在深夜拜访?而邬思道突然出手的目的又究竟何在?



其实对于当晚的邬思道而言,他也同样经历了一个生死的夜晚,因为他知道他一生的转折点也会在这一晚发生转变,而这种意识,在高福惨遭杀害的那一晚就深深印在了邬思道的心里。

在这之前,雍正的下人高福由于误入歧途,阴差阳错背叛了雍正,投靠了八爷党,闻讯后的雍正吩咐邬思道劝说高福成为双面间谍,成功的帮助雍正再次打垮太子,并使八爷党再一次失宠,不曾想完成这一目的后,雍正却做出了一个连邬思道都意想不到的手段,背着邬思道将高福秘密杀害,彻底封锁雍正借刀杀人,利用八爷党打垮太子的阴谋秘密,这也让一直体雍正筹划各种阴谋的邬思道意识到了他本来就想到的那个结果:未来的有一天他也会是同样的结局。



尤其是雍正回家的当晚,已经是皇帝身份的雍正竟然对邬思道说“对于邬先生后面的安排,朕会在行考虑”。这不经意的一句话却更加暴露了危险,邬思道效立雍正十几年,而雍正竟然从来没有想过未来如何安排这个重要的谋士,也许在雍正的思维概念里,他就没想过邬思道会活到最后!而面对这个可能会出现的结局,心领神会的邬思道也果断提出自己不贪慕虚荣,只想离开另谋生路,对于邬思道主动隐退,以及目前还没有平息的政治局面,雍正对是否“解决”邬思道也产生了犹豫,最后选择了放行,而就在这是一向没有出面的老十七突然拜访雍正王府。



在自己马上就要离开的紧要关头,一个几乎很少在雍政王府露面的老十七却突然选择拜访,他到底想干什么?

1、见自己的四哥成为皇帝,深夜急忙选择拜访,表示忠于雍正,提前选择站队?

这个结果出现的概率很低,老十七也是康熙的皇子,生长在皇宫大院中,这点最起码的等级关系和城府不会一点也没有,雍正早已成为皇帝已经不是原来的四哥,这种深夜拜访没有足够的理由,老十七断然不会选择贸然前往。

2、这是一次早与雍正约见好的会面?

也许从高福遇害,身为雍正第一参谋的邬思道却毫不知情的那一晚开始起,邬思道才意识到一个问题,帮助雍正筹划阴谋的,并不只是邬思道一个网络,还有至少一个或多个脉络在为雍正筹划夺取皇位的大业,而这些网络究竟覆盖到了哪里,邬思道并不知情,而当晚老十七的突然拜访,很可能会印证邬思道早就怀疑的那一点:老十七是雍正安插夺取皇位的另一个点,而这一次深夜拜访,无非为了两个目的。

第一,继续确认下一步的行动,此时雍正虽然继承了皇位,但毕竟八爷党等实力继续存在,雍正并没有真正笑到最后,还有更多的工作需要解决,老十七深夜拜访很可能就为了这个,但对于此时已经下定决心选择离开的邬思道而言,避免了解不该知道的东西已成了他的首要选择,因此面对可能要继续开展阴谋的老十七,至少在当晚还无法离开雍正王府的邬思道,及时以拒绝见面为借口,推开了这次可能进行的阴谋会面!



第二,正如邬思道之前所预料,老十七深夜的拜访,很可能要进行邬思道一直担心的行动——对王府中曾经替雍正从事秘密活动的人员展开清洗,如果贸然放老十七进入王府,那刚刚说服雍正允许其离开的邬思道又增加了遭遇不测的危险,在摸不清老十七拜访意图的情况下,精明的邬思道提前选择了替雍正以“天子无私事”为理由谢绝了这次见面,不但拖延了雍正可能要开展的清洗,更通过这个最后的“献策”告诉雍正两件事,其一是邬思道继续忠于雍正皇帝,其二就是,暗示雍正自己已经成为皇帝,那些见不得人的私事,从此不要再做了!

面对着邬思道的主动离开,以及邬思道提出的无法推脱的借口,雍正也只能表示全部遵从,并在第二天放邬思道离去。


辽宁资深球迷


《雍正王朝》中,在一番惊心动魄的博弈后,雍亲王成了雍正帝。继位的当天夜里,按照常理,雍正应该在皇宫为康熙守灵,但为了“看望”邬思道,还是回到府邸。

雍正刚刚见到邬先生,十七阿哥突然登门拜访。雍正准备接见,邬先生却以“天子无私事”为借口,劝雍正不要见。

在剧中,十七阿哥完全就是一个打酱油的,戏份少的可以忽略不计,仅在雍正继位当晚露过一次脸。在原著中,十七阿哥一直都是雍正的铁杆粉丝。

来“意”不明,不见为好

雍正登基的当天夜里,是非常时期,整个皇城都处于紧急状态。十七阿哥早不来晚不来,为什么偏偏这个时候来?要见雍正也不差这一时半会,还是来日方长吧。

万一十七阿哥提出非分要求或者跑来请功,雍正不管答应还是不答应,都会有损龙威。如果拒绝要求,显得雍正不厚道,毕竟人家为了力挺雍正还与八爷党大打出手,有定策之功;如果答应他的要求,说不定他会得寸进尺。

至于“投名状”、“感情牌”等等小伎俩,就更不可能让他玩。

如果是工作上的事,找张廷玉就可以了;如果是紧急事件,找十三爷就能搞定,完全不需要麻烦雍正。

提醒雍正和十七阿哥,注意君臣有别

之前胤禛和十七阿哥是兄弟,是一家人,关系上是平等的,平时开个玩笑逗个乐都没问题。

此一时彼一时了,胤禛成了皇帝,兄弟关系转化为君臣关系,君臣是要遵循一套约定俗成的礼仪规范,不是想见就能见的。

雍正准备见的时候,还说了句他是朕的兄弟,说明雍正此刻的心态还没完全转变成帝王心态。

邬先生是在提醒雍正,皇帝就该拥有皇帝的架子,刚刚登基先立皇威。可以等到位置稳了,再打出兄弟之间的感情牌,给他施恩。皇帝是天子,天子无私事。

让十七阿哥吃闭门羹,也能让他明白,不能再和皇帝称兄道弟了,自己做好臣子的本分就行了。

历史上,十七阿哥胤礼是雍正的得力助手,雍正对他评价也不错。

“实心为国”、“尽心竭力”、“操守亦甚清廉”

在雍正年间,十七阿哥是宠臣,先是封郡王,掌管理藩院。后来又升为亲王,管理工部、户部。在雍正所有的兄弟中,地位仅次于十三爷。雍正去世后,胤礼还成了顾命大臣。


秋媚读史


邬思道这其实是自保之策,根本就不是为了雍正考虑。

那日夺嫡大战,胤禛成功上位。当夜,他并未在皇宫过夜,而是匆匆回到雍王府,为什么? 因为他要立即处理一些私事。

其中就包括邬先生的“安置”问题,邬先生陷入巨大的危机中。



说实在的话,雍正也在两难之中,怎么处理邬先生是个难题,留下吧?随时都是个隐患;办掉吧?按当时的局势,朝堂并不稳固,还想继续利用他的智谋。

有两种情况下,邬先生坚决不能留活:

一是想留下做官。

邬先生为雍正登上皇位立下了首功,这是毫无疑问的。有功必要赏,按这样的功绩,你赏位能低了吗?

低则生怨。功绩和赏报不相称,两人就会离心,离心则生怨,生怨则生事,到那时处理岂如现在一了百了,来得干脆。

高则自矜。居功而登高位,位高则权重。邬先生是什么人?是能窥破帝王心术的大智之士,当初康熙帝如此深长的智略,都被邬先生一一解破,从容应对。留这么个随时瞧破心机的人在朝堂上,雍正不会毛骨悚然?

二是要走。

九子夺嫡,各施奇谋。明的暗的,正的邪的,为登大宝而不择手段。包括胤禛在内,谁还没有点阴私苟且的事情。

而胤禛这些暗事情,哪一件又不是出自邬先生那颗奇计百出的脑袋瓜?哪一件又能瞒得住邬先生那双精明睿智的眼睛? 这些事情如果大白于天下,或被政敌掌握,后果简直不堪设想。

况且,像邬先生这种人,如果不能为我所用,当然也不能为他人所用,否则,太危险了。



所以,雍正回到潜柢,就是来办理这些私事。

回来后先探口风:“邬先生之位,容我再做思量。”

明义:你要什么赏?

暗义:说,要死要活,你准备怎么办吧?

邬先生是什么人,自然是心知肚明。三招打消雍正的杀心:



一、“我安排了五路兵马,互不统属”

明义:保护你的安全。

暗义一:绝不会给你暗中下手的机会。

暗义二:你放老实点,今晚上你要出了事,明天都不会有人知道你咋死的。

二、我要半隐,去给李卫做幕僚。

明义:我不做官,不要赏,也不会逃走。

暗义:我即不给你添麻烦,也不脱离你的控制,请放心。



三、“天子无私事”

明义:你已经是天子了,该考虑的是君王之光明正大的事了,要有帝王的仪度。

暗义:你的来意我很清楚,你是想来办私事的,我早有准备,你别妄想了。

雍正综合考虑了一下当时的情形,觉得这种状况下,暂时没有理由和机会下手,决定还是先留邬先生一条活路。

邬先生选择去给雍正的心腹李卫做幕僚。那么就等同于让雍正一只手捏住了形踪,这就太放心了。李卫最大优点就是忠诚,在他那里是再合适不过的安置了。这个情况还是比较理想的,符合雍正的心思。



第二天清晨,侠肝义胆的老十三胤祥到来了,雍正更不方便动手,邬先生就彻底安全了。

郊外与胤祥一别,邬先生就此脱离了漩涡中心。


馋嘴肥猫铲史官


历史上有一幕跟这个事情很相似,那就是周勃和陈平等人平定诸吕之后,迎立汉文帝,而当汉文帝来到长安渭桥的时候,群臣前来拜见,此时还是代王的汉文帝刘恒也下车来答拜,这时候周勃往前,走到刘恒的面前。

他对汉文帝说:能不能单独说几句话?这时候汉文帝的随从宋昌,也就是从代国带过来的一个大臣说:周太尉,如果你说的是公事,那么请公开说,如果你说的是私事,天子是没有私事的。

周勃没法子,就将天子的玉玺和符节献给了汉文帝,我们可以猜出周勃为什么想要跟汉文帝单独说法,因为在平定诸吕之乱和迎立汉文帝上面,周勃居功至伟,他是想向汉文帝讲述自己的功劳,向汉文帝邀功。

而宋昌这句话就是在提醒周勃,汉文帝现在是天子了,而周勃你是臣,你得摆正自己的态度和位置,不要觉得你有定策之功,就想怎么样,你有什么功劳,陛下自然会论功行赏的,也就是你不能主动要,而是陛下给你什么赏,你就接受什么赏。

两个事情简直是一模一样,就从电视剧来说,其实十七阿哥刚刚出现过,就是康熙病逝于畅春园里面的时候,他和另外一个小阿哥说是传位给四阿哥,然后与九阿哥和十阿哥等人争吵,甚至打起来。

十七阿哥这个时候过来,就是过来邀功的,他觉得他帮四哥做了一件事情,想要来求赏的,但他其实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现在四哥不是四哥了,而雍正皇帝了,这个对于十三阿哥来说,也是如此。

不过,这个只是解释了邬思道为什么让雍正拒绝见十七阿哥,但是,照理说,邬思道既然要半隐了,那为什么还要管这个闲事呢,而且是先帮雍正推掉,然后再问雍正说,这样可以不可以,看起来像是邬思道自作主张。

其实,正是因为邬思道要半隐,所以才必须这样做,为什么雍正能接受邬思道的半隐呢?是因为雍正心软了吗?显然不是,高勿庸和高福他们,雍正就不心软,但是邬思道用这种方式来告诉雍正,他还是有用的。

所以后来,邬思道在半隐之中,还帮忙解决了年羹尧,田文镜,李卫几个人的麻烦事,需要邬思道的时候,他还是会出现的,雍正和邬思道都是聪明人,两个人就达成了这样的默契。


历史简单说


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康熙驾崩,雍正在十三阿哥胤祥的拥护下登上皇位,当天夜里,雍正回到了潜邸,见了邬先生。此时,十七阿哥,就是后来甄嬛的情夫,登门求见,却被邬先生挡了回去。邬先生给雍正上了最后一课:“天子无私事”。

当年看到这一段时,感觉莫名其妙,这个十七阿哥是哪里冒出来的?后来看了小说,才知道在小说中十七阿哥也是雍正的死党,为雍正登基立下汗马功劳。

邬先生让雍正不要接见十七阿哥,我认为有三层深意:

第一,雍正不知道十七阿哥此时来是做什么的。

万一十七阿哥提出了什么非分的要求,雍正是答应好呢,还是不答应好呢?万一雍正当场拉不下脸来,答应了十七阿哥,雍正心里肯定不高兴,十七阿哥也会愈发骄纵;如果雍正没有答应,又会在十七阿哥心中留下芥蒂。

为了避免可能出现的两难问题,不如一开始就挡回去。

第二,教十七阿哥明白君臣之分。

在雍正登基之前,君臣之分未定,他和十七阿哥的地位时平等的。雍正登基之后,他是君,十七阿哥是臣,君臣之分不可混淆,这是封建时代最大的礼法。

当然,雍正刚刚登基,十七阿哥一时没摆正位置,还把自己当做雍正的弟弟,兴冲冲地找上门来。十七阿哥既然把自己当做雍正的兄弟,雍正就必须摆出皇帝的架子,让他认清现实;相反,如果十七阿哥认清了君臣地位的差别,那雍正不妨以兄弟之礼相待,以示自己对兄弟宽仁。

比如十三阿哥允祥一生谨慎,雍正就对允祥很好,甚至在允祥死后让他改回胤祥的名字。

而十七阿哥允礼,显然没有明白君与臣的区别,居然敢搞雍正的女人甄嬛,最终被雍正毒死了。(开个玩笑)

“天子无私事”是一个典故。当年太尉周勃和朱虚侯刘章等人携手诛灭了吕氏势力,迎请代王刘恒登基做皇帝。在渭桥这个地方,长安的百官都来迎接刘恒。此时太尉周勃进言要求和刘恒说一会儿悄悄话。刘恒的属下宋昌说:“要是太尉所陈的是公事,就请当着众臣的面奏;要是所陈的是私事,王者是无私的。”周勃于是明白了君臣之分,跪着送上天子玉玺。

此时的十七阿哥,很像当年的周勃。邬先生间接给他上了一课,让他不至于功高震主。

第三,雍正也要尽快适应新身份。

雍正虽然登基了,但是依然大敌环伺,朝堂之上全是八爷党。可以说,雍正的位子坐得并没有那么稳固。对于此时的雍正来说,最重要的是立刻适应皇上这个新身份,一方面要树立天子的威严,让八爷党们归服;一方面要显示自己毫无偏私,使八爷党们放心。

此时找上门来的十七阿哥,正好做了邬先生的教具。



梦露居士


这应该是邬思道直面雍正的最后一个建议了,以后二人再没有见过,邬思道一直明着躲到雍正帝位稳固才彻底消失。

十七阿哥就是爱新觉罗·胤礼,这个人在剧中可不仅仅是出现这一次,在畅春园康熙临终遗榻的屋内,就是他一心坚持“传位四阿哥”的铁党,而且因为“4和14”之争,跟老十直接就厮打在一起。

十七阿哥是正宗的四爷党,当雍正继位之后,回到潜邸,老十七又巴巴的赶来求见,其目的不言自明,假如雍正接见了他,恐怕二人都会出于尴尬的情景。因此邬思道就帮雍正拿了主意:

政治上的事找张廷玉,军事上的事找老十三,私事(老十七的真正目的)的话,你四哥已经是皇帝了,不是以前的兄弟之情,而是君臣之分,你小子如果想善终的话,放聪明一点;

而同样的情况,在第二天仍然发生了一次,雍正要赐老十三铁帽子王,而邬思道临行之际,让老十三拼死辞了这个王位,也算是邬思道为高福之死,借老十三和老十七,作出的一点曲线补偿,以安己心。

雍正回潜邸的这段,一方面为了突出邬思道“半隐”的卓越作法,更重要的是为了表现“雍正”和“胤禛”的区别,在这一段中,有好几次这方面的隐喻。

邬思道跪倒称“皇上”的时候,雍正就故意强调“你还是你,我还是我,不要做这生分模样”。

随后邬思道提到“三不可用”和“半隐”,情绪浮于言表,老泪纵横,应该是真情流露,毕竟十几年知己相处,随后就犯了一个口误,但是立马就改过来了。

不知道,当雍正背对邬思道,听到邬思道对侍卫款款说出本应是自己下的旨意的时候,心里会作何想法?

反正作为观众,所能看到的是:给你一个眼神,自己体会去吧。


小屏窥人生


第109期总680期

自惊心动魄的那一晚雍亲王登上了皇帝位置,又回到了雍亲王府,此刻的“雍亲王”与“邬思道”已经是一个天上,一个是地下,以无朋友可言!

这是雍正帝登基后最后回到雍亲王府的一次,雍亲王胤禛的一个“朕”字已经说明了身份的改变,那就是天子与臣下的关系已经确定!

邬思道也不是凡人,一个“千”打下去说:皇上回来了;这就是名份的改变,自此以后邬思道可不敢大呼小叫的一口一个四爷的叫着。
【邬思道留恋与四爷的时光】

自打康熙四十七年皇四子雍亲王与皇十三阿哥胤祥下江南扬州赈灾筹款与邬思道相熟以来,一晃就过去了十几年,在这十几年里的前面,邬思道是以雍亲王的孩子师父出现的,没想到助其夺嫡了。

邬思道曾经有两个想法:

①自恃清高的邬思道是满腹经纶无处用,这次与四阿哥胤禛结交以为遇到了知己,一心一意要把作为皇子的雍亲王推向皇帝位置。

②不知死活的邬思道整天忽忽悠悠掺和到皇家兄弟的“储君”争夺战当中了,如今雍亲王已经成功登顶,邬思道也不愧活一回,千秋万代定会写上一笔,邬思道有功!



【邬思道又出馊主意了】

邬思道不长记性,此刻雍正皇帝的“十七弟”求见,邬思道给挡了回去,这是为什么?

邬思道说:“天子无私事”。

一、作为天子(皇帝)不可偏听偏见,所谓“孤家寡人”就是皇上,是至高无上的天子,不能与平常人一样胡乱交朋友、套兄弟情。

二、皇帝没有“私事”,普天之下都是皇帝的子民,包括万物众生都是皇帝的,这些是“私事”吗?

三、邬思道说的对:要紧事由上书房大臣张廷玉处理,军事上的事找十三爷胤祥处理,皇帝属下有各分管大臣,能事事找皇上吗?


【登基后的雍正皇帝】

邬思道说的是有道理的,为什么,当时雍正皇帝就默许了邬思道的主意,即使是兄弟也要明算账。

实际上邬思道又忘了自己的小命还不知道眼前这位由自己这个阴谋家出主意登上皇帝位置的“雍正皇帝”如何发落,邬思道是真正的“商女不知亡国恨”,想办法自己逃命吧。

请关注头条号:日尧居k古史!坚持原创!《雍正王朝》详细解剖还在后面,带你继续解剖分析雍正朝!欢迎网友评论、互动、留言。


日尧居


所谓“天子无私事”是在雍正登基当晚回到潜邸邬思道先生对他说的话。雍正登基当晚没有在朝廷宫里居住,而是最先回到了潜邸处理一些私事,其中一项就是见邬思道。邬思道这样说其实是一步一步将雍正引自己的计划好的半隐计策,好顺利半隐,同时又是给雍正的一个定心丸。


雍正回府里最先问的就是邬思道邬先生。前不久他刚刚处死了高福,后来他又处理了高毋庸,这时候的邬思道心里应该是忐忑的,即使雍正没有这样的杀心。毕竟高福死前是找过他的。雍正首先吐槽了十三阿哥为了保卫雍亲王府把顺天府和善扑营人马都调来了。邬思道马上接话说这五路人马是自己安排的。

雍正以为邬思道说这样的话是为了邀功,会妥善安排。这样邬思道就顺势引出了自己的目的就是要半隐。雍正说“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问邬思道要怎么隐?”显然雍正是有点不高兴的,因为自己一登基百废待兴,或许还有用得着你的地方,你却要这时候离开。



邬思道这时候感人肺腑的一番话说的雍正泪目。他说半隐也不全隐,找个能吃饭的地方。这样我饿不死,再说和皇上您也有十多年的君臣之义,我走了您会想念我,我也会想念您。等您想念我的时候,我不能够及时出现,那就是我的过失了。邬思道这一番娓娓道来,可以说直击雍正的良心。


“天子无私事”,就是邬思道给雍正最大的定心丸。雍正本来是要见十七阿哥,因为他本来想和邬思道说“我和十七阿哥是一伙的”,但刚要说出口,马上便改成“他是朕的兄弟,有什么不能见的。”从这里我们可以大概能够意识到十七阿哥可能是来找雍正邀功的,也可能是雍正提前叫他来准备给他封赏了。邬思道直接阻止,说“天子无私事”,朝政上找张廷玉,军事上找十三阿哥。


邬思道这一招可以说是“一石三鸟”。一是顺接前面说的话,皇上您文有张中堂,武有十三阿哥,我这个善于阴谋,不善阳谋之人现在可以安然半隐了。二是他又告诉雍正为君之道,给雍正提醒。三呢,就是说你让我半隐才是最正确的选择,天子无私事,你一旦封赏我,其他的王爷大臣们怎么能够意识不到我的作用,这就相当于将当初在潜邸谋划夺位的事情诏告天下了。


红雨说历史


邬思道是一位合格的谋士,他深知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他之所以阻止胤禛去见深夜登门的十七阿哥,主要是想告诉胤禛,不必理会胤礼讨要甄嬛的无礼要求。

不管之前是否承诺过要将甄嬛送给老十七,那都不重要了,这一刻全部作废!因为你胤禛不再是雍亲王,而是大清国的皇帝。

皇帝自然有皇帝的思维和处事法则,如果不考虑清楚就将心爱的女人给了别人,再要回来的话就会成为天下的笑柄!

当然,以上都是幽默!


《雍正王朝》中,邬思道劝阻胤禛不要私下去见老十七,是因为他已经料到胤礼此行的用意;同时也借此告诉胤禛皇权不可私下相授,不然就不值钱了。

在胤禛谋求皇位的道路上,胤礼是出过力的。他是标准的四爷党!

原著中胤礼为了老四的皇位,不仅散尽了家财,还和老十三胤祥一起夺取丰台大营的军权,保证了胤禛的继位。

《雍正王朝》剧中,老十七的戏份减弱,没有了这一段,但四爷党的身份是跑了的。

所以胤礼深夜求见胤禛,主要是他还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

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四哥已经是皇帝了,还以为作为老四的死党,还能向以前那样随意来找胤禛,并谋求自己的前程和利益!


邬思道的一句“天子无私事”就是借别人的口提醒胤礼:小子,你要有自知之明了,不要和皇帝没大没小的,小心引来杀身之祸。

胤禛当然也听出了邬思道话中的意思了,皇帝必须维护自己的威严,不能再和以前那样轻许承诺,免得自己将来不好收场。

正因为想通了这些内外的联系,胤禛才会同意了邬思道的做法,站起身来点点头,沉默无语。

而公事找张廷玉,关防找十三爷,天子不处理私事,就将雍正朝初期的政治格局给确立起来了。

【我是江东汪郎,带给你不一样的历史视觉!坚持原创,喜欢我就请关注我吧!】


江东汪郎


之所以说《雍正王朝》耐看,主要因为编剧的历史知识功底比较扎实。虽然说很多情节都是杜撰的,但是一来对一些正史隐晦的部分进行了合理解读,使情节脉络符合历史结果;二来那就是所用情节处处皆有出处。就比如邬思道那句“天子无私事”其实是有典故的。

“天子无私事”这个典故源自汉初大将周勃。

周勃厚重少文,从沛县开始追随刘邦,诛杀诸吕氏,迎立代王刘恒(就是汉文帝)。周勃身为太尉,对刘氏忠心耿耿。但为人思想仍然简单朴素,习惯和刘邦一起时乐乐呵呵,打打闹闹那一套。


(周勃)

结果就在迎接刘恒的路上,太尉周勃走近代王辇车,想跟刘恒套套近乎,说:“有话私底下跟皇上说。”但周勃却完全没考虑到,此刻刘恒最为防备的就是一手拿着玉玺,一手手握重兵的他。在此刻,中尉宋昌呵斥周勃道:”有公事就当着大家说,如果是私事,天子无私事。”


(汉文帝刘恒)

这句话晴天霹雳一般,周勃突然明白,新皇帝是新皇帝,自己虽然拥立,只是本分;有功无功,不是自己说了算的,而是新皇帝说了算的。所以惶恐不安,后经人指点,立刻上交了传国玉玺和虎符。

(宋昌)

老十七的处境此刻和当年周勃类似。

原著里交代十七爷也是坚定的四爷党,为了拥立胤禛,散尽家财,协助老十三取得西山锐健营兵权,等等。


(老十七没出镜,拿老十三代替)

那么邬思道讲出“天子无私事”,其实最后再帮一把雍正,让老十七做出当年周勃的选择(如果要辞官找张廷玉,如果要交兵权找十三爷,至于要奖赏,不需你开口,开口要了反而适得其反。);

邬思道这么说,同时也把自己摆位为中尉宋昌。


要知道当时周勃铲平诸吕的时候,要迎立代王消息传到代国时,几乎所有人都反对刘恒进京,担心这是一个圈套,只有宋昌站出来力排众议,哪怕当个傀儡也要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进京。所以当”邬思道之于胤禛”相当于”宋昌之于刘恒”。这是对雍正透露出了什么信息?我才是你夺嫡成功的关键,而此刻你便如刘恒进京,你的前途其实仍然未测!朝中还有更多挑战在等着你,而我无论身处何地,都会像宋昌一样,在你关键时刻,帮助你做出正确抉择。(翻译一下,别杀我,我对你还有用!)

所以既然不能杀邬思道,那就得安排邬思道合适的去处,邬思道早就想好了,“半隐”到李卫那,想杀也好,想用也罢,随时可以找到。还不用围在你身边,遭别人闲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