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病害防治不能光等着喷药,还要从这些方面下手

我们发现,近些年小麦黄花叶病、小麦纹枯病、小麦根腐病,小麦茎基腐病、小麦赤霉病……这些不好治愈的小麦病害一下子多了起来。这些小麦病害有些原本的易发区应该是在黄淮以南麦区,但在我们不知不觉中,它们向北蔓延迅速,发生程度也在明显增加。今年春节过后,小麦赤霉病将发生、和对所在区域相关部门人员对小麦赤霉病进行及早准备、及早和适时预防的“提醒”,我们几乎随时可见。甚至,一些地区、部门还就此召开了专门的防治小麦赤霉病的现场会、演示会或练兵会等。

(如下图)

小麦病害防治不能光等着喷药,还要从这些方面下手

进入三月中旬以后,我们发现,小麦茎基腐在黄淮北片发生的消息在不断爆出。由于小麦茎基腐病与小麦根腐病和小麦纹枯病的症状有些相同之处,这就造成了不少人还不认识小麦茎基腐病。

我是从去年还刚刚对小麦茎基腐病有了较全面的了解。去年春季,曲周实验站周边的一个农户来站里找到我们,说他们家的小麦自返青后就陆续出现发黄、死苗现象。我们到了农户麦田,发现麦田症状就像农户说的一样,发黄和开始有了死苗。我们拔下来一些植株,感觉非常省劲,植株大多从茎基部断掉,基部呈变褐,有些基部好像是被金针虫咬了一样,但细看不是,是腐烂的表现,这就是典型的小麦茎基腐病症状。通过我们观察,农户的这块麦田还有根腐病和纹枯病的混合发生,但以茎基腐为主。

我们查询上述这些小麦病害发生特点和病原菌侵染、越冬越夏规律不难发现,这些小麦病害的病原菌不仅来源于种子,同时也残存于发病的小麦秸秆、玉米秸秆和土壤中。包括小麦赤霉病在内,病发部位一般都是从小麦分蘖节开始,这样就造成了发病前期难以被我们察觉和治理难度大的特点。另外资料还显示,当小麦个体发育不良、遭受了旱灾、冻害等,这些病害更容易发生或蔓延。这就与找我们的那个农户的麦田对上了——秋季农户浇了小麦蒙头水,冬前这块地冻水没有浇,小麦发生了明显的冬季冻害,麦苗弱,病害发得猛。

从几天前我们曲周试验地小麦根腐病和茎基腐病发生的程度看,虽然没有连片,但零星发生的还是比较普遍 ,看着小麦发病,但我们没有好的招术来治理。农民地块更是如此,虽然有资料称这些病害有对应的药剂和防治方法,但资料还说了“效果不明显”,特别是农民没有及早防治这些病害的意识,当田间病害蔓延开来时,就什么办法也不顶事儿了。现在看,小麦赤霉病是这样,小麦茎基腐病也是这样!

导致这些病害高发蔓延的原因

①不准确的耕作

连年小麦玉米的秸秆还田和只旋耕不深耕,这样不仅导致土壤耕层变浅,小麦很难形成壮苗,还为病原菌提供了适宜的存活环境,使得病原菌基数增加,病害爆发容易。

②病源菌传播有推手

从南到北,收割机跨区作业,将病原菌从南边多的地方带到各处,起到了病害传播“工具”的作用。

③整地、播种质量差,正常的管理跟不上

这是形成弱苗、容易被病菌侵染幼苗的关键。由于这一类小麦病害抗病品种少,发病后防治效果不好,这样我们就要应该从综合措施下手,不能光等着发病后的喷药。当我们找到了病害高发蔓延的主要原因后,采取措施也就有地方下手了——

改善现有的耕作制度

希望国·家以不同形式加大对大型农机的补贴份额,加大对深耕土地的补贴,提倡耕地最起码也要隔两年深耕一次;适当的时候,可以让农民对秸秆进行有计划和管理下的焚烧,特别是一些病害高发区!

建立病源菌隔离带

为了防治收割机跨区作业将病原菌四处传播的,可以有计划在适宜的地区建立一个几十公里甚至是上百公里宽的“特殊种植带”。“种植带”内,实施以抗病品种+土壤持续消毒等综合“灭菌”措施,目的是让从这里开出的收割机是“干净”的,是无病菌携带者。

严格执行标准的栽培措施

首先要求种业售出的种子要按照具体要求进行包衣,图的从种子上设置第一道防治病害“门槛”;其次要强化播种前的整地质量、足墒播种,尽量不浇蒙头水,需要浇冻水的区域,一定要按时、按量浇好小麦冻水!

图1,小麦赤霉病发生穗

小麦病害防治不能光等着喷药,还要从这些方面下手

图2.赤霉病发生严重了

小麦病害防治不能光等着喷药,还要从这些方面下手

图3.茎基腐病发生了

小麦病害防治不能光等着喷药,还要从这些方面下手

图4.茎基腐病发生植株和健康植株基部颜色的比较

小麦病害防治不能光等着喷药,还要从这些方面下手

图5.茎基腐病——容易断的基部和黄叶从基部发生

小麦病害防治不能光等着喷药,还要从这些方面下手

图6.茎基腐和根腐病发生后导致籽粒的黑胚,黑胚的毒素危害紧排在赤霉病毒素的后边。

小麦病害防治不能光等着喷药,还要从这些方面下手

(作者:麦S,原名宋印明,种业商务网特约撰稿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