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全州西南古道上的第一大驿站:咸水

历史上有地方志记载,全州县地域在元朝设有驿站,并在解放后转为乡镇机关居地的古驿站只有两个:黄沙驿站是全州城以北唯一由驿站转为乡镇的古驿站,咸水驿站则是全州城以南唯一由驿站转为乡镇的古驿站。

元朝时,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主要依靠马,故元朝至顺元年(1330),连接中原与岭南的驿道在全州境内有3处马站,城北有黄沙河、洮阳两处,城南则只有咸水马站。明洪武二十七(1394)年以前,全州属湖广永州府。当时的咸水驿站,实际上是桂林府进入永州府的第一大马站。

明朝境内陆路官道沿途设有15铺,咸水铺是全州城西南通兴安、桂林官道的八铺之一。但明朝陆路官道,在咸水以南还有板山、石梓两铺,其中最靠近兴安的官铺是石梓铺。

清代全州城南有两条著名古陆道,即南路与西路。南 路,自州前经德桥铺、阎家寨、石塘圩、罗板田,接灌阳县界。西 路,自州前经花红铺、珠塘铺、觉山铺、赤兰铺、白沙铺、咸水司、板山铺、烈水铺、光华铺(此铺解放后划归兴安),交兴安县界,全程47.5公里。清康熙廿七年(1688),清政府在全州境内设有两大巡检司,州城以北是黄沙河,置山角巡检司,州城以南便是咸水,置山枣巡检司,这两大巡检司直至清末才废。与明朝政府在柳浦、建安司设置巡检司的目的是保护旺盛的商业活动不同,清政府在黄沙河、咸水设置巡检司的目的则侧重在军事方面。

古全州西南古道上的第一大驿站:咸水

咸水古墓群遗址

宋代以前,全州境内也设有驿站,但地方史志记载较少,多见于古代著名诗人的诗文中。如宋代全州的清湘驿,范成大就至少写过三首与该驿有关的诗。宋代诗人刘克庄还写了《发湘源驿寄府公》的五言诗。但清湘驿、湘源驿这些驿站在1998年版的《全州县志》中都没有记载。在古人的诗文中,我们还能发现不少地方志书没有记载的内容。如,地方志没有咸水山枣驿的记载,不过,有清政府在咸水置山枣巡检司的记录,但从古人的诗文中,我们能发现:咸水山枣驿至少在明代就有了。如严嵩过全州时便写有《山枣驿夜坐》,此驿站建于明洪武四年(1381)。

铺与驿是有区别的。所谓官铺,就是官府用来传递文书,迎送官员的设施。大明朝在全国各地的交通路线上都设有驿和铺,每六十里一驿,每十里一铺。驿的头儿叫做驿丞,铺的头儿叫做铺长。驿的主要任务是为政府官员提供舟车、马匹、夫役等交通工具和住宿膳食条件,也有传递紧急公文的责任。铺的主要责任是传递文书,在达官显贵往来时也有导迎的义务。也就是说,铺没有接待官员住宿的能力,只有派人当导迎的份。

想必是咸水山枣驿当时风光不错,不少诗人过山枣驿时都写诗记之。如明朝进士,嘉靖年间官广西左参议,分守左江的汪改东有《宿山枣驿遣怀和严介溪韵》,明朝通政使吕希周也有《宿山枣驿次壁间韵》,明朝进士、敢于直言的礼科给事中钱薇也写有《书山枣驿二首》。

《读史方舆纪要》对该驿有简短的记载:“又有山枣驿,在州西六十里。”作为一处重要的驿站,徐霞客游全州也没有忘记,在他的日记中记有:“又四里,出咸水,而山枣驿在焉,则官道也。”山枣驿在什么地方呢?未查到记载,但《全州志(清·嘉庆)》对咸水有这样一句话:“咸水离城六十里。”联系《读史方舆纪要》所说的山枣驿 “在州西六十里”及有关资料综合分析来看,基本上可以断定山枣驿就是咸水所在地。

古全州西南古道上的第一大驿站:咸水

日本投降前与国民党军交战的重要战地咸水五脊岭

咸水驿西南方向的五脊岭,是昔日控制湘桂古道桂黄公路的重要山岭。1945年7月,当时国民党军想在此截断日军退出广西之路,但日军知道咸水五脊岭事关他们的命运,故在此与国军展开殊死争夺。双方在此争夺时间持续达半个月,为日军在败退时与中国军队在广西作战最久的一次战斗,双方伤亡惨重。

古全州西南古道上的第一大驿站:咸水

咸水鲁塘

咸水,也是古时全州西经资源(原全州西延区)通往贵州通道、城步,湖南新宁的要道。1934年11月中央红军长征过广西,其部队几乎都是从咸水及咸水鲁塘村两地通过的。1934年9月,中央红军先遣军团在广西发生两场最大的战斗,一场在广西灌阳文市,一场便在全州咸水鲁塘。

蒋廷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