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貝、雲海餚、霸蠻...這70個案例,揭露餐飲新零售的起起伏伏

這簡直是一部餐飲業的《冰與火之歌》。在2018年,餐飲新零售的風頭一時無兩。到了今年,餐飲新零售卻頻頻遇冷,諸多項目或夭折、或轉型、或調整,許多產品的銷量也不盡如人意,唱衰之聲漸漸興起……餐飲新零售還能不能做?怎麼做?有哪些坑千萬不能踩?內參君統計並探訪了70家餐飲品牌的零售業務現狀,且來一看究竟。

餐飲老闆內參 石肆 /文圖

為了客觀反映“餐飲新零售”的經營狀況,內參君選擇了一線城市的5座標杆商業體:西單大悅城、朝陽大悅城、長楹天街購物中心、悠唐購物中心、國貿商場(高端購物中心)。

與此同時,內參君還整理了餐飲品牌在淘寶、京東等電商渠道,以及第三方渠道,比如盒馬鮮生、順豐優選、7-11便利店等的經營情況。

西貝、雲海餚、霸蠻...這70個案例,揭露餐飲新零售的起起伏伏

通過統計和探訪的70家品牌,內參君發現,大多數品牌在各個銷售渠道都有鋪設,但效果呈兩極化分佈。

早先起步的品牌,比如賣月餅的廣州酒家、賣粽子的五芳齋、賣火鍋底料和自熱小火鍋的老牌火鍋品牌、賣牛肉粉的霸蠻、賣水餃的船歌等,銷量依舊很好;

而在去年起步的餐飲品牌,銷售量普遍慘淡,甚至淘寶、京東的銷量為個位數。

在統計了70家餐飲品牌的“新零售”業務現狀後,內參君勸你這3個坑不要踩……

1.陳列坑:產品不是擺在門店就夠了

內參君發現,許多餐飲老闆對“餐飲新零售”有一個共通的錯誤認知:門店找張桌子,把商品擺上就好,銷售基本靠門店的自然流量帶動。

實際上,只要是銷售商品,無論在超市、百貨還是在餐飲門店,都需要設計好陳列方式。

以朝陽大悅城的望湘園為例,雖然將辣醬等商品放在了顧客進門的位置,但是藏在臺子下面,光線也較暗,消費者很難看到;而且沒有標價,很容易被當做店鋪裝飾,更不要提購買了。

西貝、雲海餚、霸蠻...這70個案例,揭露餐飲新零售的起起伏伏

陳列商品和做一個好明檔一樣,聰明的商家知道把商品放在明顯的位置,還為此打上強烈的燈光,以吸引消費者注意力。

西貝、雲海餚、霸蠻...這70個案例,揭露餐飲新零售的起起伏伏


西貝、雲海餚、霸蠻...這70個案例,揭露餐飲新零售的起起伏伏

像霸蠻牛肉粉(伏牛堂)、小巴扎大盤雞(新疆菜)在門店,就將產品展示與店鋪裝修完全融合在一起。

西貝、雲海餚、霸蠻...這70個案例,揭露餐飲新零售的起起伏伏

而船歌魚水餃則不放過任何一個展示零售產品的角落,在冰櫃裡、取號的桌子上、明檔的上方、甚至明檔窄窄的邊上,都放了很多禮盒。

西貝、雲海餚、霸蠻...這70個案例,揭露餐飲新零售的起起伏伏

有些門店雖然給了不錯的展位,也標明瞭價格,但服務員卻不懂推銷,甚至櫃檯都沒人,銷售效果也會打折扣,比如悠唐購物中心的小巴扎會員店、朝陽大悅城的越打星。

西貝、雲海餚、霸蠻...這70個案例,揭露餐飲新零售的起起伏伏

◎ 小巴扎有明亮的前臺,就是沒有一個人

當內參君在小巴扎、越打星的櫃檯站了5分鐘之後,一直沒有人來招待,直到喊了一句服務員,才得到回應。

西貝、雲海餚、霸蠻...這70個案例,揭露餐飲新零售的起起伏伏

◎ 越打星專門開闢的展示臺也是沒有一個人

西貝莜麵村則在門店專門設置了“零售經理”,負責推銷會員和零售產品。不僅如此,內參君觀察過,一旦有顧客站在零售產品前,總會有人立馬上前介紹和推銷產品。

這也提醒了餐飲老闆們,線下零售很重視細節,尤其是推銷。

參考下成熟的零售商模式就好理解了。為什麼大賣場門口總有一個人發小推車?為什麼名創優品會安排專人發籃子?為什麼小飾品店要發托盤?為什麼週末奶櫃前站滿了推銷員?

2.產品坑:同質化競爭已成死穴

在探店的過程中,內參君發現,產品同質化是另外一個坑。

煮葉、因味茶、奈雪的茶、粵菜潮弄都推出了茶葉禮盒,而且幾乎主打的都是最新一季出產的春茶。

西貝、雲海餚、霸蠻...這70個案例,揭露餐飲新零售的起起伏伏

幾乎所有的咖啡品牌,尤其是精品咖啡品牌,都在門店賣著咖啡、咖啡豆、茶杯,唯一的區別在於咖啡是掛耳、滴漏還是濃縮。

月餅、粽子等時令單品最受餐飲品牌喜愛。以去年的中秋節為例,星巴克、喜茶、奈雪、胡桃裡、真功夫、西貝、眉州東坡、雲海餚、桃園眷村等產品品牌都相應出了應景的月餅產品。

西貝、雲海餚、霸蠻...這70個案例,揭露餐飲新零售的起起伏伏

◎ 他們都在賣月餅

但多家的月餅賣得不盡如人意,畢竟賣月餅上市的只有廣州酒家,而算得上全國聞名的粽子只有五芳齋。

再來看火鍋領域,自熱小火鍋、火鍋底料幾乎成了火鍋品牌必摻一腳的品類。包括呷哺呷哺、巴奴在內的火鍋品牌都在賣火鍋底料,只不過銷量有好有壞。

西貝、雲海餚、霸蠻...這70個案例,揭露餐飲新零售的起起伏伏

◎ 遇見小面甚至出了自熱冒菜

當然,火鍋調味品市場在高速發展,據 Frost&Sullivan 數據顯示,2017年火鍋調味品市場規模在206億左右,年複合增長率為15%,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310億。

憑藉品牌優勢,無論是在淘寶還是在沃爾瑪、華聯等商超渠道,大龍燚、小龍坎、海底撈都佔領了一份不錯的市場份額。

但是激烈競爭已經顯現無疑:先入局者佔有品牌先發優勢,擁有分發渠道者賺著最大的錢,像是巴奴、渝是乎等品牌的火鍋底料只能得到小眾用戶的青睞。

這還僅僅是餐飲行業內的競爭。放眼整個食品零售業,無論咖啡還是月餅市場,近十幾年都是一片競爭紅海,要想出位,餐飲品牌需要投入更多的資金和時間,想出更多營銷新點子。

西貝、雲海餚、霸蠻...這70個案例,揭露餐飲新零售的起起伏伏

◎ 和西貝一樣,滿滿也在賣大棗

值得一提的是,船歌和霸蠻做了不少突破。過往,零售水餃市場和方便麵市場都是巨頭壟斷的市場,前者有三全、思念、灣仔碼頭三足鼎立,後者則是統一和康師傅二分天下。

可船歌和霸蠻靠獨特的產品定位和營銷打法,在市場中爭得一席之地。

在產品端,霸蠻定位的是NFC原湯速煮牛肉粉,NFC原湯運用的是軍工技術,而產品必須經過下鍋煮才可食用,避開了統一、康師傅激烈競爭的中低端方便麵市場。

船歌魚水餃發家於青島,與三全、思念、灣仔定位不同的是,船歌的水餃主要用途在於禮品。2014年年底,在改良工藝的同時,船歌設計了不同主題風格的禮盒,讓船歌魚水餃成為“青島特色伴手禮”。

在營銷端,一方面,霸蠻創始人張天一自帶網紅基因,為產品造勢助力不少;另一方面,霸蠻早期通過社群運營的方式,以湖南人為紐帶進行傳播營銷。

西貝、雲海餚、霸蠻...這70個案例,揭露餐飲新零售的起起伏伏

在餐飲運營團隊之外,船歌魚水餃另外組建了一支有著電商從業背景的團隊,專門負責電商銷售。在2017 年雙 11 檔期,船歌魚水餃在全渠道銷售額突破 500 萬元,蟬聯天貓雙 11 水餃類目三連冠。

西貝、雲海餚、霸蠻...這70個案例,揭露餐飲新零售的起起伏伏

◎ 不同樣式的包裝,不同的送禮場景

當然,定位和營銷也為產品進入第三方渠道做了鋪墊。

以霸蠻為例,其速煮系列牛肉粉在天貓、京東、下廚房、有好東西、環球捕手、盒馬鮮生、美團掌魚鮮生、全家便利店、華聯 BHG、華潤 OLE、cityshop 等主要的線上、線下平臺佈局和銷售。

3.渠道坑:電商、三方渠道,沒錢真做不了

在內參君統計的70家餐飲品牌中,85%的企業都佈局了電商渠道,比如淘寶、京東、微信小程序、微信公眾號(微店),少數餐飲企業鋪設了第三方渠道。

瀏覽了所有的淘寶、京東店鋪、微信公眾號後,內參君發現,除了自熱小火鍋、火鍋底料等熱門產品、喜茶周邊外,其餘產品的銷量可以說是相當一般。

這與餐飲老闆的期望形成明顯反差。“通過電商、第三方渠道等零售方式,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這個願景,似乎很難實現。

厚幾餐飲合夥人吳龍飛解釋說,現在要想開一家淘寶店,需要大筆資金購買平臺流量、刷單升排名、裝修店鋪等。“畢竟,電商代運營可以算是外賣代運營的鼻祖,將電商代運營做到上市的公司也已有很多家。”

通過第三方渠道銷售更是一件難事。

西貝、雲海餚、霸蠻...這70個案例,揭露餐飲新零售的起起伏伏

◎ 產品想要進入盒馬鮮生並不容易

財經商業作家沈帥波說過,“往往只有徹底精通庫存、賬期、供應鏈、陳列等一系列事無鉅細的事情,才算是真正的零售人。”

經營零售的複雜程度要比餐飲難許多。開餐廳採購可以按天採購,但是零售產品是按批次生產,許多零售商死在了庫存和賬期上。不僅如此,在商超銷售產品,還要給超市陳列費、堆頭費等各類宣傳費用。

在門店,每賣出一份餐,餐飲企業都是直接和消費者面對面交流,而通過第三方渠道,每賣出一份產品,企業通過的可能是代理商、批發商、經銷商、分銷商、零售商(商超、便利店)層層渠道。

​4.總結

從外帶到外賣,再到零售,這的確是一條打破空間和時間限制的道路,可以幫助餐飲企業從依靠門店擴張的外延式增長,向提高同店增長的內涵式增長邁進。

但是內參君要給餐飲老闆踩一腳剎車,商業的本質是低買高賣,在熱血式的口號之後,餐飲老闆需要考慮的是自己的企業是否適合,能否做得來,而不是盲目趕風口。

更多關於餐飲新零售的市場分析,詳見《中國餐飲報告201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