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读书效率?

heruilive


哲学家蒙田说:“(读书)令我摆脱百无聊赖之苦,随时助我从烦人的应酬中脱身。它能磨钝痛苦的刀锋——只要不是那无法抵御的剧痛。无以解忧,唯有读书。”

读书益处多多,学习提高阅读效率的方法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美国学者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合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就以“读书方法”为主题,对我来说,最有帮助的有以下几点。

1、学会提问题,是一个“好读者”的必备技能。

在开始阅读一本书之前,试着提出几个问题,例如:这本书的主题是什么?我希望从书中解答什么问题?作者将会如何论证这一问题?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带着问题去读书,可以把阅读的过程变成“假设--验证”的过程,阅读的目的性更加明确,也可以有效提升阅读效率。

2、四个层次的阅读依次递进。

莫提默·J·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将阅读划分为四个层次,分别为: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
基础阅读主要与我们在幼年时间培养的读写能力有关,此时已经具备了基础的阅读能力。
检视阅读是快速阅读的方式,包括:有系统的略读、粗浅的阅读两种方式,适用于我们想要判断一本书是否适合深入阅读,或者时间有限,或者对于较难的书籍先粗略通读一遍的情形。检视阅读强调速度,可以通过看序言、目录、重点章节等方式实现。
分析阅读要求我们找到书籍的“骨架”,分析作者表达的主旨,并且能够用自己的话重新阐释书中观点。
主题阅读适用于我们希望对某一主题有深入了解的情形,通常需要阅读3-4本书,找出其中相关的章节,深化对某一主题的理解,此时阅读的重点从“书”转移到了“主题”。

3、学会做不同类型的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可以帮助我们增强记忆,理清思路,但读书笔记也分好几种,在阅读过程中结合使用效果更好。

结构笔记:用于梳理书籍内容大纲。
概念笔记:对于又长又难的书籍,特别是一些学术类书籍,可以通过整理作者的观点,深化对知识点的理解。
辩证笔记:在主题阅读过程中最为常见,不同书籍对同一主题的阐释会有所差别,通过比较、分析这些论点对于形成我们自己的意见很有帮助。

樱汐笔谈


为什么我读了那么多书什么也记不住,为什么我还是不会写文章,不是说通过阅读可以提高写作能力吗?



很多人只知道读书,但是方法就没用对。


方法不对,书读得再多也白费,人家读一页就有一页的欢喜,你读一页只有一页的遗忘,时间一长,连阅读这种低成本的成长活动都能拉开人与人的差距,真是遗憾。

我看过不少杂书,对于阅读我还是有体会的,我有一些体验,现在想要分享给大家。


阅读对我来说是一种体验,我是体验派,手指被划伤,我会凝聚注意力在伤口上……感受.…刺、痛,打球鼻梁被撞断我会去舔自己的血…黏稠、咸……

阅读也即是在感受书中的一切——这说的是虚构类阅读,对此类阅读,我会在具有情感刺激的情节反复感受,追求情感历程的体验,此外我并不对其做过多的要求。

但还有一类阅读,它承载着我的思考期望——非虚构类阅读,这也是本文的主要谈论对象。

从诉求思考的层面讲,书上的内容就只是思考材料,书中的语言是刺激,它们以不同程度的能量让我的感受器,产生振幅不等的反应......



因为我不只求输入,还求感受上的对应输出——否则我的思想就只能沦落为叔本华所说的“他人思想的跑马场”。

这也是我阅读的出发点。


我对阅读有近乎苛刻的诉求:看过的东西都要能够为我所用!哪怕只是一个零碎的散光点!

我发现书的内容在看第一次的时候可以触发我产生很多想法,可是第二次再看的时候,发现自己不会再在相同的地方再次产生想法了,好可惜。

换句话说,第一次让你有感觉的地方后来没有感觉了,这真的好可惜——因为你自己产生的每一个想法对于你而言都是很值得珍惜的,那是你自己的东西。

另外,即便你阅读时做了相应笔记,发现没,你绝大多数的笔记内容是得不到利用的,更别说是充分利用了。

因此,阅读时产生的想法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以及记录下来的笔记我们应该如何处理,就成了高效率阅读需求背景下一个有必要解决的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我从两个角度出发:


背诵问题,让「阅读时产生的想法」具有指向性和集中性;
0存笔记,让「笔记」即时归置,并且做到0存留。



归置阅读法

可以把这种阅读方法叫做——归置阅读法。

方法很简单,阅读之前,我头脑经历了以下几个步骤:

▍壹

根据主题找问题——比如你要阅读《亲密关系》这本书,就可以把“亲密关系”作为主题进行定向搜索。

悟空问答等是个值得好好利用的网站,有很多值得参考的问题。你可以从网站上面搜罗50个相关问题,再从中挑选30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从确定10个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贰

对问题进行沉浸思考——给每个问题定15分钟的思考时间。

这15分钟里,针对问题展开头脑风暴,简要记录思考要点。对其中的10个核心问题多花几分钟画简要的思维导图。


▍叁

背诵——背诵这30个问题。

▍肆

阅读——暂时抛开问题,进行阅读。比如我在这一步就开始去读《亲密关系》。

▍伍

归置——对那些你「感觉有用的阅读片段」进行归置,这是本阅读方法的核心。

如果我们头脑里没有那么多和图书相关问题,那么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就不会主动去思考这些问题。背诵的作用就是让30个问题在我们有头脑里发酵,而对它们进行沉浸思考,就是让这些问题潜入我们的意识甚至潜意识里——就好像在头脑里安插30个搜索放大镜,这些问题将会在阅读过程中让我们和阅读材料进行碰撞、思考。


反之,如果阅读中我们头脑没有自己的问题或者疑惑,那么我们在阅读的时候思想就只能被作者带走。

这些问题带领你去思考,请你把这些思考内容整理记录下来,并进行——归置。

归到哪里?归置的内容是哪些?



1.归到30个问题的其中一个问题下面。

2.归置的内容包括:a.原文片段+b.感想或者思考内容。

怎么做呢?

阅读之前,先在印象笔记里面写30个问题,每个问题就是一条笔记。阅读过程中,遇到可以帮助解开问题困惑的原文片段或者产生的感想和思考内容,请记录在该问题下方。

▍陆

瓶满成文——这三十个问题原本就像是三十个空瓶子,你阅读的时候,但凡有一点心得、找到的一点相关内容,都可以把它们装到相关的瓶子里面去。直到有一个时候……其中有一个瓶子先满了。

就是说,那个瓶子里装进去的内容已经足够你想明白一个问题……这个时候,如果你是一个喜欢写东西的人,你就可以把它们总结整理成一片文章了。

你看,写一篇文章有时候就是这么容易,或者说,当你不知道写什么的时候,阅读就可以了——当然,别忘了像我一样做一些辅助工作。

▍柒


换上空瓶——瓶子满了你需要换上空瓶。

阅读没有完成之前,请让你头脑一直储备着30个可以随时接收材料的瓶子,当有问题被想清楚了,那就要再去寻找另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别忘了要先进行「沉浸思考」再入库。

直到阅读的完成。

你会问,阅读完后不还是有30个问题始终没有解决吗?那该怎么对待这些问题呢?

对此,你可以带着30个问题阅读第二遍,或者阅读另外一本主题相关的书,但这并不能最终消解掉这些问题。

那……你还可以放着,先不管。

好好利用这个方法,不要再让你的阅读效率低人一等了!

最后还是那句话:推荐者万万众,实践者几几人!

共勉。

白诗诗


我是一名咨询顾问,需要快速吸收大量的知识,所以我每天早晨读书,之前是6点,最近几个月,由于读的多了,速度也快了,改在6:40,我每年读书差不多300本左右,分享下我读书方法和建议,只为求分享、求关注,^_^。


我认为,最有效的读书方法就是思维导图。


相信90%以上的人,拿到一本书之后,会从目录、序言开始,读到最后一章。

我并不否认这种方法的正确性,但是又我们不得不承认:效率太低了。

其实,很多写过书的人都知道,一本书的核心观点,往往几个段落甚至几句话就能概括,而剩下90%的内容,都是以案例或情境来辅助核心观点,以帮助读者理解。

因此,我们不需要一字不落的读完一本书,只要读取这本书的核心观点就行了其他90%与自己无关的废话,让它去吧,这样读书,才能提高效率,才能读完后有所提升。


思维导图的5步拆书法


比如,我拿到《穷爸爸,富爸爸》这本书之后,怎么做呢?

1、我们会首先阅读目录和序言,了解这本书的大致观点

2、接下来,把书扔到一边,通过豆瓣、知乎等渠道找相关书评,去看别人对这本书的总结

3、快速浏览,在花了几个小时之后,我们大致可以

了解这本书的核心观点

富人买入资产,穷人买入负债。

4、然后,带着这个核心观点,快速在导图软件中定义"穷人"、"富人"、"资产"、"负债"几个关键词分支,即图形化笔记

5、了解主要逻辑框架后,回过头来快速浏览整本书,重新理解作者如何得出上述结论,即了解结论的推理过程

最终,花了不到一天的时间,这本书的核心观点,你已经掌握,还有额外的:

1、快速浏览了两遍。

2、了解核心观点。

3、了解推理过程。

4、最后图形化过程相当于又重新读了一遍,而且图形化很容易理解和记忆。

这样,小半天的时间,相当于读了3遍,而且都是干货,避免那又臭又长的10万字。


总结:


如何有效读书,既能快速读完一本书,又能读懂书中的核心观点并为己用:

1个工具:思维导图工具;

1个方法:

  • 阅读目录和序言,了解这本书的大致观点。

  • 找相关书评,去看别人对这本书的总结。

  • 快速浏览,了解核心观点。

  • 整理图形化笔记

  • 快速浏览整本书,了解结论的推理过程

我是小明,10年管理咨询顾问,喜欢读书、拆书,分享职场经验、沟通训练技巧、自我提升经验。关注我可阅读我的其他干货分享,当然,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探讨。

思维导图PPT


要想最高效率的掌握一本书,最不可忽视的就是写这本书的人。


只有了解了作者和他身处的时代背景,我们才能迅速定位这本书的整个知识背景,才能更好的理解书中出现的场景或者道理,这样省了很大一部分你半懂不懂浪费掉的时间。


很多人拿起一本书翻开就逐字逐句的读,生怕错过任何一个字,其实这是最慢的方法。所以在我看来读书的顺序应该是:先查作者生平介绍,再稍微了解下时代背景,然后再看序言、目录,最后才是正式翻看内容。


接下来我会粗略翻一下,大概了解其中的核心观点,也就是说这本书在讲啥,再回翻到自己想要重点了解的章节详细阅读。


在详细阅读这块我想推荐一个曾看到过的很厉害的方法:首先把所有讲到的重点都列出关键词,然后再根据作者书中的描述,把这些知识点的关键词,按照一定的逻辑线串起来。注意关键词一定要尽量少的文字,然后在关键词中间的箭头直接标注上关系,比方说“因果关系”、“并列关系”等等,就是类似下图这样的形式:


这个过程有点烧脑,但绝对是最有效率让你“吃透”这本书的方法,下次试试看吧!


卦婶


你有没有过明明读了很多书,但是什么都记不起来的感觉?

你有没有过明明读完一本书,却云里雾里不知道作者在说什么?

你有没有过很想读书之后有很多收获,却又无从下手的苦恼?

如果你有的话,快点刷卡上车,带你看如何用笔记有效地阅读一本书。

以信息整理术闻名的日本“笔记本”作家奥野宣之,是一位日本学习方法论的培训师,他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在商务人士中大受欢迎,不管是工作还是兴趣,他都坚持使用笔记本记录。传媒业出身的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将告诉你如何将读书的效率最大化,如何高效记录精华。

通常来说呢,读书不外乎这么几种方法:多读法,速读法,笔记法。

多读法就是一本书读好几遍,忘了就再读,一时兴起就再读,反复读,这样的读书方法比较浪费时间,现代生活节奏那么快,我们的时间那么宝贵,哪有那么多时间啊?

速读法就是快速地阅读,这样是节省了时间,但是大多数时候读完了呢,问你这书讲的是什么,可能就说不出来了,内容穿肠过,半点不曾留啊,追求速度忽视质量也是不可行。

这两种方法也有人用的很好,但是这方法比较复杂,如果你坚持不下去的话可以试试笔记法。

笔记法则是通过做笔记结合了前两种的优势,既能保留下书中的精华,又能节约时间,还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说起做笔记,可能很多人就想:上学的时候经常写笔记,也没什么特别的啊?

然而就是一本普通的笔记,却能产生让人意想不到的效果。关键在于如何记笔记,《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介绍了一元化笔记方法,也就是把所有书的信息都记录在一个本子上,包括从选书,购书,到读书,做笔记以及检索这五个步骤。

选书

选书的第一步是要记下想读的书。

大多数人的书是在上下班或者放学时顺便去书店买到的,偶然看到新上的畅销书,不由自主拿起来就付账了,事后可能后悔自己一时冲动。还有的人是出现“之前好像记得一本挺有意思的书,记不起名字了”这种情况,白白错失了与书相遇的好机会。

所以平时要随身携带笔记本,无论是在地铁里的广告,还是网上的杂志书评,随时记录下自己感兴趣的书的信息。

第二步就是列出清单。列清单包括列出每本书的书名、作者、出版社。你记录下的所有的信息就是原料,我们要边记录边整理,原料组织起来有序的排列,这样在买书的时候才不会浪费大量时间去翻以前的笔记。

之所以列清单,不仅仅是为了方便,更重要的培养读书的目的意识。就是说,我们要明确自己读书的目的,读书目的不外乎三个:获得信息,学习知识,消遣。带着目的去读书会影响你的阅读速度,从而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此外,列清单能帮助你找的真正想读的书。书店里的书包装精美,促销有方,不经意就触动了你的多巴胺分泌,一开心就失去了冷静,买了自己并不想看的书。而在书店确认的过程中,清单能帮助你矫正主观买书的冲动。

列清单还能帮助你看清自己真正的读书需求。参考你的笔记本,上面记录着你曾动过念头想看的书,看到实物后,再确定你是否真正想读这本书。

购书

现在大多数人都是从网上购书,方便快捷省时间,但是买书前除了简介对内容一无所知,可能内容很学术枯燥,买来之后作废了;也可能看着题目很有意思, 结果到手之后发现和内容不符。因此除了内容已知的书,不如试试去实体店,每次去实体店只看清单上的书,接着考虑是买不买?买哪本?是否有同类更好的书?多次考虑之后,你就会加深对书的印象。

购书时,随身携带的清单也分为两种,一种是纸质版,一种的电子版,两种清单各有优缺点,话不多说,上图。

读书

为了记笔记而读书。当你在大脑里确定了这个想法之后,你读书的时候就会想我该记点什么在笔记里呢?你会一边确认重点一边阅读,这就是在知识输出,当用这个前提去读书时,你输入的质量也会提升。

为了做笔记方便,读书的时候要做好准备。《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里指出来做记号的三个步骤:

在第三步做标记时,可以用圆圈,画直线,波浪线等方法分别标出你认为有价值的部分。

此外,以上三个步骤可以同时进行,如果中断时,可以分别用不同颜色的书签确定位置。

记录

养成做笔记的习惯可以从这三个要素开始:日期,书名,作者。就像写日记一样,记下你和书的故事,等你慢慢习惯之后,可以加上摘抄+感想这两个元素。

摘抄首先加深对书的记忆。想想小学抄写了多少遍古诗就知道摘抄的好处了。

其次,摘抄可以加深理解。摘抄的过程中,专注眼前这段内容,你会很容易发现作者藏在里面的精华。

感想能给你提供思考的来源。无论是简单的“写得太有道理”还是自己深刻的感悟,都值得写下来,一是为了提供以后的参考资料,二是感受自己与作者的差距。有多少人的文章和书仅仅是来源于一个小火花呀!这样写下来的笔记不仅融合了精华,更融合了自己的思想。

另外也可以参考别人的想法,比如豆瓣啊,书评之类的,看看第三方与书的故事,再审视一下自己的故事,会碰撞出意想不到的火花。

检索

检索是为了方便重读笔记,重读笔记是为了把书的内容及自己的体验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这一过程也是思想的输出过程。

当你知道需要把自己知道的东西传达出来,你就会审视自己的内容是否有逻辑,是否结构化,无论是演讲还是写作,都是一样,你会去调查资料,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所以写完笔记还要养成重读笔记的习惯,有时候内容太多,为了检索方便,可以再在扉页添加目录,在笔记中贴上便利贴,当然也可以用电脑制作索引。

做完这几个步骤,这本牛逼哄哄的读书笔记宝典就出世了。利用这本笔记,就可以实现这几个目标:

l 带着明确的目的去读书。

l 真正收获书中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财富。

l 深入理解书的要点,有了参考资料来源。

无论用于写文章,制作企划书都能提供便利,既丰富了你的知识,也方便了你的生活。


无恙志


我谈谈自己读书的体会吧。

我读书比较杂,有次,由于当当全场买200减100的活动,我买了一批书:

《大日坛城》

《坐看重围—徐皓峰 电影武打设计》

《旅游美学导论》

《阿城精选集》

《朱光潜谈美》

《行云纪——拍摄侧录》/谢海盟

《论自由》/约翰·密尔

《认同感:用故事包装事实的艺术》

这些书,有些是读过的,要放在手边可以反复读,有些没有读过,因为喜欢而希望拥有,有些是技能书,不过基本上,都是美学类、故事写作类,还有哲学。

买书是容易的。读是难的。

读是容易的,思考是难的。

思考是容易的,输出是难的。

输出书评是容易的,转化为生存的技能是难的。

然而如果我们局限于“难”,也就无法进步了,所以,难不是问题,问题是害怕困难,越不过困难。

不管是世界读书日还是平常,各处都会推荐书,于是你会拥有大量的书单,假如不展卷阅读,这并不是拥有的富足,而只是假相。很多人也都会渴求各种书单,然而最踏实的行动,也许不过就是拿起手边的一本书,读,拿起喜爱的书,反复读。

现在,由于走在路上的时间多,我读的书也不如去年,但是对于读书的热爱,始终不减,买书,不是为了囤,而是为了吸收知识、转化知识,为了我能够生活得更好,以及拥有更大的能力帮助人们。我信仰知识的力量,所以不辍阅读,我迷醉于阅读带来的美好,所以越爬越高,直至越过高墙。

书、电影、旅行、写作、摄影、工作……其实完全都可以打通,打通的前提,是我们的思维畅通,没有滞碍。

徐皓峰的《师父》,电影我看了两遍,小说看了几十遍,反复揣摩,要再看一遍,才能写影评。

沿着《师父》往回追溯,看较早的《箭士柳白猿》和更早的《倭寇的踪迹》,这三部电影,脉络分明,从稚嫩到成熟,到形成徐皓峰的独到风格,《师父》意味着徐皓峰在武打电影中正式有这一派。他的行进路线、宋洋的表演路线,历历分明。跳出书,跳出电影,我们所应看到的,应该是“灵魂”,每个人,都应该有灵性地活着,而非浑浑噩噩。

在这个世界上,拥有那么多想读的书、那么多敬爱的人们、那么多想去的美丽的地方,生命因此多么美好!

那天,从乌鲁木齐市回南山,在路边的小镇上,逸景营地的张经理让车停下来,她去买锅盔给我吃,我跑到一边去拍盛开的花朵,天远没有黑,然而月亮已经升起来,在蓝天下,看着花和月亮,有种想要流泪的冲动。

这样的美,看到了,就觉得,死也值得。

(图:乌鲁木齐南山小镇)

所以,沿着书本,沿着梦想的丝绸之路,人可以走得更远,走向乡土深处、心灵深处、文明深处。


萧秋水


我在知乎还有公众号上写过不少关于如何提高读书效率的文章,现在在这里浓缩一下,希望对你们有用。

我发现很多人其实都是在盲目且无效率地读书,经常会陷入“自我感动”的尴尬境地,所谓的“自我感动”就是不考虑后果和成本的学习行为,经常熬夜到深夜,白天又起不来,接着整天都无精打采,效率极低。

要想提高读书的效率,你可以尝试以下的几个方法:

1,一定一定要做好读书笔记。

很多人觉得自己不用做读书笔记,上课的时候,也不用去把老师提到的重点给记录下来,因为他们都高估了自己的记忆力,但俗话说的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读书笔记,可以让你今后可以有往回看的载体,它可以让你知道当时读书的情景和感受。

2,除了背书,还要经常性地刻意回忆。

读书遇到的最大困难,应该就是要记住的内容,经常记不住,不少学生会跟我抱怨自己存在这样的一个问题。我想起之前有一个老师跟我说起一个增强记忆力的方法,就是假如你要记住一个内容,用眼睛看过一遍之后,就闭起眼睛,在脑海中回忆三到四遍,这样会比一次又一次地靠着内容来背书要强很多。

看一遍,接着闭起眼睛回忆三到四遍,这个方法之所以会有明显的效果,是因为当我们在记住内容的时候,我们大脑的神经通路会被激活,而被激活后,通过单独地回忆,可以增加通路的活跃程度。

3,去一个好的读书环境。

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为什么那么多父母拼了老命也要买好一点的学区房,因为好的学区房,可以让孩子去更好的学校念书,而一个好的学校,不仅教育的基础设施更完善,老师更加有经验,更为重要的是周围拥有更好,更浓的学习氛围。

你想想看,当你处于一个人人都在学习,个个都争先恐后生怕自己被落下的外部环境中,你也会感受到群体的压力,你会基于从众的心理,在行为上也做出调整和变化,变得爱学习,乐于上进。

所以,当你没有动力读书时,可以去图书馆,自习室,不要待在宿舍,因为在宿舍想要静下来读书,你得花费更多的自控力。


曾少贤


信息爆炸的时代,越来越难沉下心来好好读完一本书了,对于想认真读完一本书的同学来说,或许这篇文章能带来一丝启发。

首先得界定自己对高效的定义,如果只是追求阅读数量,那未必是一件高效的事情。我这篇文章定义的高效应该是,选准合适的书,并充分吸收书籍的内容。不浪费时间的阅读,便是最好的高效。

我建议准备好后读书前一定要想读一下这本书《how to read a book》。

本文是我整理的读书笔记,共分为这么四个部分:

  • 书籍简评

  • 读书的四个阶段

  • 读书笔记怎么做

  • 读书而不能实践的原因

#写的略干,只是把书籍的精华部分筛选出来了,想要更好的理解,还得看原书。

1.

简评:本书是一本实用类书籍,就是以教你怎么做为目的。实用书的意思并不是读了就实用,而是去实践了才实用,没有实践说明你还没有认同和理解他的理念,不要归结为懒。

本书的行文非常啰嗦,英文版也同样,不是翻译的问题。我怀疑作者在刻意用这种方式迫使你使用一些阅读技巧。同一个重点或规则会不断的反复强调,建议阅读的时候,按照书的内容调节阅读速度。

附录上有几个金句,对理解下文有帮助。

  • 所谓艺术或技巧,只属于那个能养成习惯,而且能依照规则来运作的人。

  • 一个人只要学习过一种复杂的技巧,就会知道要学习一项新技巧,一开始的复杂过程是不足为惧的。也知道他用不着担心这些个别的行动,因为只有当他精通这些个别的行动时,才能完成一个整体的行动。

  • 要让知识变成实用,就要有操作的规则。我们一定要超越“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进而明白“如果我们想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利用它”。

  • 所谓文章的清楚明白,就是跟纲要的区隔是否清楚有关,所谓文章的前后一贯,就是能把不同的重点条理有序地排列出来。

  • 只有行动能解决问题。行动只能在现世发生,而不是在书本中发生。

  • 一本书之所以能给你带来新的洞察力或启发,就是因为其中有一些你不能一读即懂的字句。

2.

整本书主要谈了一个读书人大致会经历的四个读书阶段。

第一阶段是基础阅读,就是基本的识字,这里不多说。

第二阶段是检视阅读,这个阶段最主要的目的是能快速判断书籍的价值,值不值得细读。

第三阶段分析阅读,该阶段主要针对的是有价值的书进行细致挖掘。也是大部分人需要学习的阶段。

在阅读的时候需要提出一些问题,和作者进行一些思想沟通,来确认自己理解吸收的很好。这里有一些规则。

一、 分析阅读的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的规则

规则总结:

(1) 依照书的种类与主题来分类。

(2) 使用最简短的文字说明整本书在谈些什么。

(3) 将主要部分按顺序与关联性列举出来。将全书的大纲列举出来,并将各个部分的大纲也列出来。

(4) 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这里还不够清楚为什么要问这些?问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二、 分析阅读的第二阶段:诊释一本书的内容规则

规则总结:

(5)诊释作者的关键字,与他达成共识。

(6)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7)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再重新架构出来。

(8)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解决的。再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没解决的问题。

三、 分析阅读的第三阶段:像是沟通知识一样地评论一本书的规则

规则总结:

A. 智慧礼节的一般规则

(9)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在你说出:“我读懂了!”之前,不要说你同意、不同意或暂缓评论。)

(10)不要争强好胜,非辩到底不可。

(11)在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能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

B.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

(12)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13)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14)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15)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 这段没细读,好像上面说的毛病,自己都没有。略过,但给自己的警醒就是评价书确实要非常细心。

第四阶段主题阅读

这部分主要用来研究某一领域进行的拓展性阅读。读书计划没到达可以进行主题阅读的阶段,所以没细研究。

进行主题阅读需要知道的两件事情是:

1、对一个特定的问题你来说,所涉及的绝对不是一本书而已。

2、要知道就某个问题,应该读的是哪些书。

二、主题阅读:阅读所有第一阶段收集到得书籍

1.浏览所有在第一阶段被认定与你主题相关的书,找出最相关的章节。

在主题阅读中,你及你关心的主题才是基本的重点,而不是你阅读的书。

2.根据主体创造出一套中立的词汇,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无论作者是否实际用到这些词汇,所有的作者,或者至少绝大部分的作者都可以用这套词汇来诠释。

在这时候就是要由你来建立起共识,带引你的作者们与你达成共识,而不是你跟着他们走。

我们不只要能够坚决拒绝接受任何一位作者的词汇,还得愿意面对可能没有任何一位作者的词汇对我们来说是有用的事实。

3.建立一个中立的主旨,列出一连串的问题——无论作者是否明白谈过这些问题,所有的作者,或者至少大多数的作者都要能解读为针对这些问题提供了他们的回答。

4.界定主要及次要的议题。谈后将作者针对各个问题的不同意见整理陈列在各个议题之旁。你要记住,各个作者之间或之中,不见得一定存在着某个议题。有时候,你需要针对一些不是作者主要关心范围的事情,把他的观点解读,才能建构出这种议题。

5.分析这些讨论。这得把问题和议题按照顺序排列,以求突显主题。比较有共通性的议题,要放在比较没有共通性的议题之前。各个议题之间的关系也要清楚地界定出来。

3.

做读书笔记的方法

一、结构笔记

在检视阅读中,要回答的问题是:第一,这是什么样的一本书?第二,整本书在谈的是什么?第三,作者是借着怎样的整体架构,来发展他的观点或陈述他对这个主题的理解?你应该做一下笔记,把这些问题的答案写下来。......这些笔记的主要的重点是全书的架构,而不是内容——至少不是细节。

二、概念笔记

等你做分析阅读时,关于这本书的准确性与意义的问题,你就要提出答案了。在这个层次的阅读里,你做的笔记就不再是跟结构有关,而是跟概念有关了。这些概念是作者的观点,而当你读得越深越广时,便也会出现你自己的观点了。

三、辩证笔记

对一个已经熟练同时读好几本相同主题书籍的专业阅读者来说,还有一个更高层次的记笔记的方法。那就是针对一出场讨论情境的笔记——这场讨论是由许多作者所共同参与的,而且他们可能根本没有觉察自己的参与。

这是从好多本书中摘要出来的,而不只是一本,因而通常需要用单独的一张纸来记载。就一个单一主题,把所有相关的陈述和疑问顺序而列。

4.

为什么读了很多书仍然没用?

以本文为例子,如果读完本篇文章。

(1)你同意分析阅读是值得做的。

(2)你接受这些阅读规则,当作是达到目标的基本要件,你会像我们现在所说的一样,开始照着阅读起来。

如果你没有这么做,可能并不是你偷懒或太累了,而是你并不真的同意(1)或(2)。

任何实用性的书都不能解决该书所关心的实际问题。一本理论性的作品可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但是实际的问题却只能靠行动来解决。

当你的实际问题是如何赚钱谋生时,一本教你如何交朋友或影响别人的书,虽然可能建议你很多事,但却不能替你解决问题。没有任何捷径能解决这个问题,只能靠你自己去赚钱谋生才能解决。


怒马


阅读效率的提升等同于阅读后自我内化的深度,以及对阅读后自我思维和行动力的改变。

大部分喜欢读书的人都有一个感悟是读了很多书却都没记住,多年后再拿出曾经阅读过的一本书发现内容毫无印象,这其实就是我们在阅读过程中陷入低水平阅读陷阱,就像听过了无数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读书存在升级的潜在力量,通过新旧知识建立联系是阅读升级的不二法门。

科学研究发现,当你看到同一个人出现在另一张照片上时,相同的神经会受到刺激,也就是说我们大脑在看到新照片时,没有为它开辟新的天地,而是调用旧的记忆,形成新的记忆。

当我们意识到阅读过程中追求知识的内化,于是我们不再追求速度,反而会放慢速度,花时间去摘录,去思考,去做很多知识卡片。

想要让读书事半功倍,在阅读前要带上这几个问题:作者是用什么样的思路去解决这个问题?在这个解决方案背后有没有我熟悉的知识?我还能把解决方案的原理运用到其他领域吗?

当你带着这样的思路去阅读一本书,远比你盲目阅读10本书所带来的价值高,这三个问题就是你不断深入的过程。

阅读需要抱着两种心态,一是绿灯思维,二是以慢为快。

了解绿灯思维之前先看看它的相对思维红灯思维。红灯思维就是一听到不同的观点就产生消极反应,准确说听不进去他人的观点。

比如在一个场合下,别人在表达自己言论,你不停地打断,同时在内心为自己观点寻找证词予以反驳,甚至通过提高声音来强迫他人接受你的想法。

而绿灯思维是当你遇到他人提出一个新观点时,第一反应是:这个观点一定有用,我应该怎么用它来帮助自己,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方式。

维茨金在《学习之道》中提出,人们大致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整体理论,一种是激进理论。

整体理论认为人的成功与失败是与生俱来的,没有改变的能力,而激进理论认为“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我们踏踏实实努力,就一定会有回报。只要采取正确的方法,新人都有可能成为大师。

红灯思维本质上也是一种习惯性防卫的心理反应,在心理学中称为“基本归因偏差”。

同样的一个错误别人都是人品问题,而自己面对的时候就是外部环境问题。

不得不说习惯性防卫思维会阻碍我们成长。

想要改变这种状态我们就要明白“我”和“我的观点/行为”是不一样的,我的成长来自“我的观点/行为”的提升和改进,那么别人的观点正是我从不同角度获取知识实现成长和启发的机会。

对于以慢为快,几千年留下的金句:书山有路勤为径,就是最好的理由。

信息化不断迭代时期,每秒都会产生几百万新的信息,越是想要提升快速阅读的能力,反而越需要下慢功夫。

真正高效的学习一定是建立在知识融汇贯通的基础上,当你对核心理论知识吃透,那么运用起来就游刃有余了。

就好比我们学习做菜,只有先把刀法练好了,做菜速度和效率才会提高。

将慢功夫用在真问题上,将道理吃透,厚积薄发,以慢为快,才会真正提高阅读效率的方法,也就是对自我思考和行动更容易践行的方法。


用户4998701940


读书效率反映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读得快,另一个是读完能记住而且还弄明白。所以可以从这两个方面来回答:

第一,提高读书的速度

现在有一些快速阅读的方法,比如王者速读法、10倍影像阅读法、高效阅读术等等。这些方法的一些技巧,可以让你快速吸收一本书的精华,忽略哪些没有什么价值的知识。我个人比较推荐一本《王者速读法》,如果你有时间的话,可以看一下这本书。

它的基本理念:转变读书心态,书是死的,人是活的,你是书的皇帝,书要为你服务,这个方法告诉你要30分钟读一本书,5分钟看书的前言和目录,5分钟快速翻页查看书里面的图表、标题,剩下20分钟读你所关注的重点。这样就可以快速读完一本实用类书籍。

第二,读完书后能记住

我有两个非常高效的方法可以借鉴。一是读完之后一定要做笔记,一定要做笔记,一定要做笔记,重要的事说三遍。

一切不做笔记的读书都是耍流氓。做笔记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再次梳理、以及消化所收集的知识的过程。笔记可以做的非常详细,但至少一定是一个大纲,能让你在今后看到笔记的时候,就能够回忆起书里面重点讲述了哪些知识。

二是一定要多分享。这种分享包括是写作,也包括与人交流和互动,你在与别人分享的过程当中,一定会让自己的表达更加结构化,观点非常清晰,而如何将书里面的知识变成自己清晰的观点,这本身就要求你具备强大的归纳、总结、输出。久而久之就提高了你的读书效果,让你读完之后能够,记住看得懂。

通过这些方法,绝对可以让你在3个月内变成一个高效的读书达人!

作者:千城(管理学博士)
读书达人(年均300本)
公众号:千城Slash
读书行万里,梦想走千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