捷克和斯洛伐克原來是一個國家,後來為何變成了兩個國家?

銘蘇先生


一戰後,這兩國也是臨時組合在一起的。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捷克斯洛伐克成立於1918年10月28日,終止於1992年12月31日。你可能覺得奇怪,中東歐那麼多小國,斯洛伐克不與奧地利或匈牙利結合,偏偏與捷克結合,為什麼?

其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斯洛伐克一直被匈牙利奴役。匈牙利對斯洛伐克實行完全控制,不讓斯洛伐克的經濟有所發展。截止於1914年,共有50萬人斯洛伐克受不了匈牙利的壓迫逃到美國,可斯洛伐克總人口也不過300萬。

匈牙利不顧斯洛伐克的死活,繼續奴役之。斯洛伐克人在匈牙利只能算是二等公民,直到1865年,偌大的匈牙利議會,竟沒有一名來自斯洛伐克的議員。如果按人口比例分配名額的話,斯洛伐克應該能選出好幾十名議員。

斯洛伐克人曾經呼籲匈牙利應該放寬對他們的政治限制。匈牙利卻傲慢地說:“我們並不承認有斯洛伐克人這麼一個族群,自然就不可能讓你們選出一名議員。”匈牙利仗著在奧匈帝國內的優勢地位,強硬地表示:“匈牙利境內只有匈牙利一個族群,沒有所謂的斯洛伐克人。”

斯洛伐克人不甘心本民族的文化特徵慢慢消亡,開始抗爭。由於捷克和斯洛伐克是鄰居,在歷史上的遭遇和斯洛伐克差不多,捷克對斯洛伐克有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同情。捷克文學界的很多傑出人物,與斯洛伐克文學界的精英們走得非常近,互相響應,要求統治者對弱勢族群做出讓步。

關於如何向匈牙利討要權利,斯洛伐克人內部有不同的意見。總結起來約有四條:一,由俄羅斯帶領斯洛伐克人對付匈牙利;二,保留在匈牙利內部,但要求更多的權利;三,斯洛伐克與匈牙利境內的西斯拉夫人結盟;第四條則是第三條的精細化,認為捷克和斯洛伐克地理相近,人文相同,可以組成一個國家。

此時是1848年,距離一戰還有近70年,但斯洛伐克已有人認識斯洛伐克的出路在於與捷克結合。

和斯洛伐克想脫離匈牙利類似的是,捷克也想脫離奧地利。但原因卻與斯洛伐克相反:因為捷克太富有,瞧不上窮嗖嗖的奧地利統治者。捷克以煤炭工業立“國”,煤炭儲量佔奧匈帝國的八成,有足夠的底氣“嗆”奧地利。而斯洛伐克是個農業“國”,與捷克正好構成產業差,是捷克非常合適的“結婚”對象。還有一點,斯洛伐克面積狹長,但最東頭就是西烏克蘭。捷克如果和斯洛伐克合併,那麼捷克就取得了與沙俄的陸路通道,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到了一戰前夕,有相當一部分捷克上層還是想留在奧匈帝國內,但更多的捷克人則認為應該“娶”斯洛伐克。1914年8月,斯洛伐克看出了捷克的“誠意”,到處呼籲不要奧地利(對捷克而言),不要匈牙利(對斯洛伐克而言)。還有人高呼捷克與斯洛伐克萬歲,要求兩地合併。

看到國內外的時機越來越成熟,捷克、斯洛伐克開始到處聯繫江湖朋友。比如找到英國和法國,要求列強認可捷克和斯洛伐克在不久後成立的統一國家。雖然奧地利對主張捷斯合併的人士大加迫害,依然無法為這股熱潮降溫。

1915年10月22日,在美國的克利夫蘭,捷克協會和斯洛伐克協會正式提出兩地合併。之後不久,捷克人的組織在巴黎宣佈捷克要為與斯洛伐克兄弟的合併而努力。也有人提出兩地可以不合並,各自建立一個獨立的國家。但有人駁斥說:各自為戰,只能讓奧地利和匈牙利對捷克、斯洛伐克各個擊破。只有團結起來,才能達到獨立的目的。

圖-捷克街頭

對於兩地合併的渴望,斯洛伐克人明顯要強於捷克人,誰不想攀個富親戚?尤其是看到奧匈帝國在一戰中敗勢明顯,更加堅定了要建立一個捷克斯洛伐克的信心。捷克方面和斯洛伐克方面的步伐明顯加快,兩個族群在美國的代表,於1918年5月30日簽訂了《匹茨堡協定》。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都同意組建捷克斯洛伐克,徹底脫離奧匈帝國。

奧匈帝國敗局已定,列強肯定會在戰後肢解奧匈帝國。所以,捷克斯洛伐克的成立,對列強來說是有利可圖的。法國和英國、美國相繼在1918年的6月與8月,承認捷克斯洛伐克。隨後,還有很多國家承認捷克斯洛伐克。

圖-斯洛伐克街頭

1918年10月18日,捷克斯洛伐克臨時管理層發佈了《華盛頓宣言》。10天后,一個在歷史上從沒出現過的國家——捷克斯洛伐克,誕生了。


地圖帝


隨著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一個時代畫上了句號,就在這波浪潮中,捷克斯洛伐克爆發“天鵝絨革命”,一分為二,變成了兩個國家:捷克和斯洛伐克。

捷克斯洛伐克是繼南斯拉夫和蘇聯以後,第三個解體的社會主義國家。那麼,捷克斯洛伐克作為一個獨立的國家,為何在“天鵝絨革命”以後卻分裂成捷克和斯洛伐克兩個國家呢?銘蘇先生具體給大家分析一下:

首先,我們先來看一下捷克斯洛伐克的地緣環境。

一戰打垮了奧匈帝國,奧匈帝國解體以後,捷克和斯洛伐克脫離奧匈帝國,作為一個獨立的國家誕生。二戰期間,捷克斯洛伐克曾被德國佔領,在蘇聯的幫助下,捷克斯洛伐克全境獲得解放,捷克和斯洛伐克再度合併,並組建了聯合政府。

二戰後,美蘇冷戰的背景下,捷克斯洛伐克由於地處東西方兩大陣營對抗的前沿陣地,成為美蘇兩大陣營爭奪和滲透的對象。美國企圖以“馬歇爾計劃”援助捷克斯洛伐克民族社會黨,以達到影響其政府的目的,但是以失敗而告終。

蘇聯為了能夠在美蘇爭霸中處於有利地位,也加緊對東歐國家的控制。上個世紀60年代,捷克斯洛伐克國內經濟發展遇到困難,長期得不到改善,只有通過改革才能擺脫當時的困境。杜布切克執政時期,為了擺脫經濟困境,推行政治民主化改革,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布拉格之春”。但是這一改革被蘇聯視為對其領導地位的挑戰,於是蘇聯聯合華約國家共同出兵30萬人,6個小時佔領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布拉格之春”被迫中斷。

本來這一改革有助於改善當時捷克斯洛伐克國內的政治和經濟困境,“創立一個新的、符合捷克斯洛伐克條件的、民主和人道的社會主義模式”,以加快經濟發展,但是這一改革由於蘇聯的干涉而中斷,導致捷克斯洛伐克擺脫蘇聯模式的時間大幅延後。

蘇聯解體以後,捷克斯洛伐克通過“天鵝絨革命”,以和平方式脫離蘇聯模式,並通過兩國同意,將捷克斯洛伐克分成兩個獨立的國家單獨發展。經過20多年的發展,捷克和斯洛伐克成為東歐地區最為發達的國家。

那麼,既然可以通過和平方式擺脫蘇聯模式,捷克斯洛伐克最後為何還要解體為兩個國家呢?

一、捷克和斯洛伐克不可調和的民族矛盾。

捷克和斯洛伐克人口1563萬人(1989年),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是捷克斯洛伐克的兩大民族,其中捷克人約佔64%,斯洛伐克人約佔30%。1918年捷克斯洛伐克成立後,由於捷克人在國家中佔多數,因此主導了國家的發展,而斯洛伐克人由於是少數,自身的權利得不到保障,失去了獨特性。斯洛伐克地區成了工業發達的捷克統治和剝削的對象,兩者經濟發展程度日益不平衡,差距越拉越大。1960年制定的憲法取消了斯洛伐克的民族自治權,民族矛盾也進一步尖銳。1989年“天鵝絨革命”後,捷克和斯洛伐克的經濟矛盾更突出,由於兩國經濟發展水平不同,面對經濟改革後的承受能力也不一樣,斯洛伐克處於更加不利的地位。因此,斯洛伐克更傾向於走自己的獨立發展道路。

二、捷克和斯洛伐克兩國政黨的有力推動。

在1992年捷克斯洛伐克大選以後,捷克共和國公民民主黨和斯洛伐克共和國爭取民主斯洛伐克運動在各自共和國選舉中獲得多數席位,兩個黨派在聯邦議會中分列第一大黨和第二大黨,獲勝的兩大政黨主席克勞斯和梅恰爾就組閣問題經過多輪談判,始終未能達成一致。在這種情況,沒有比兩個共和國分家更好的辦法了,因此兩大政黨在此後的施政綱領中向兩國獨立方向推進。

在此後的第五輪談判中,捷克共和國公民民主黨和斯洛伐克共和國爭取民主斯洛伐克運動同意把捷克和斯洛伐克聯邦共和國分成兩個獨立的主權國家。於是存在了74年的捷克斯洛伐克走向解體,新的捷克共和國和斯洛伐克共和國於1993年1月1日正式成立。

如果當時蘇聯不干涉“布拉格之春”改革,或許捷克斯洛伐克可以創造一種不同於蘇聯模式的全新的經濟發展方式,如果那樣的話捷克斯洛伐克有可能不會發生後來的解體,今天可能作為一個更加強大的國家而存在。

蘇聯的干預致使“布拉格之春”改革夭折,捷克斯洛伐克擺脫蘇聯模式的時間被人為推遲了24年,此時的捷克斯洛伐克為了更好的發展不得不通過分家來獲得更好的發展機會。獨立後的捷克如今人均GDP達到20368美元,斯洛伐克稍微差一點,也有17605美元,兩國成為東歐地區最為發達的國家。


銘蘇先生


合不來就離了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