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ber、Lyft虧錢上市,網約車“世界大戰”一觸即發?

從不缺乏關注度的出行市場,再次被推向輿論高壇。

近日,優步(Uber)正式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交IPO申請,擬在紐交所掛牌上市。如果按照此前媒體報道的籌資100億美元、估值1000億美元計算,這家被美股投資者翹首以待的網約車巨頭,或許將成為美國曆史上最大規模IPO的企業。

Uber、Lyft虧錢上市,網約車“世界大戰”一觸即發?

而早前半個月前,美國第二大打車巨頭Lyft率先一步上市,市值接近200億美元。雖然股價一路下滑,11個交易日跌掉23.5%,但Lyft、Uber上市背後,不難看出資本市場對網約車市場潛力的依然看好。

Uber、Lyft虧錢上市,網約車“世界大戰”一觸即發?

與此同時,相對國外被資本催熟了的網約車市場,反觀國內,一家獨大的滴滴,上市始終懸而未決,而且連續多年虧損、從未盈利,靠著資本不斷輸血一路拼殺出一片繁榮的背後,安全、社會責任等一系列問題被高高掛起,上市之路愈加艱難。

盈利困境難自拔

在提交的IPO文件中,優步表示,2018年實現了9.97億美元利潤,主要來自於在東南亞和俄羅斯等地銷售部分業務。除了這些收益,加上其他項目,優步今年損失了18億美元,2017年,淨虧損總額達40億美元。而對網約車而言,Uber未來盈利遙遙無期也早已成為行業公開的秘密。

Uber、Lyft虧錢上市,網約車“世界大戰”一觸即發?

從優步目前的業務來看,其主要分為個人出行(包括共享乘車和新移動,即共享電動車和滑板車等服務)、外賣服務和貨運服務。其中,個人出行是優步主要收入來源,2018年營收92億美元,佔全年113億美元營收的81.4%;外賣服務營收規模尚小,但增速最快,去年營收15億美元,同比增長149%;貨運業務2018年最後一個季度營收為1.25億美元。

在北美市場,Uber與Lyft長期處於廝殺狀態,雖然Uber市場規模高於Lyft,但後者的後來之勢過猛,率先上市之舉已然對Uber造成壓力。此外,Uber的鉅額虧損其實主要源於與Lyft競爭,在美國市場以及國際市場,Uber均投放了大筆金額以降低乘客用車價格,同時還向司機提供不菲獎勵,燒去了大筆現金流。

Uber、Lyft虧錢上市,網約車“世界大戰”一觸即發?

而去年,除了保持傳統打車業務外,多元化經營也造成Uber虧損。比如,Uber把送餐服務作為其核心業務,也在食品配送、摩托車等業務上大舉投資。雖然尚未公佈2018年第四季度送餐服務數據,但根據第三季度財報,Uber Eats貢獻了17%的收入,而Uber還計劃將外送業務擴張到美國超過70%的城市。


此外,Uber對未來出行的各種智能化形式都已經做好相應佈局,譬如自動駕駛和飛行汽車的研發,不過這些早期投入與遠期的回報也增加了Uber的開支。


在S-1文件中,Uber把自己定位成一個交通運輸和物流全平臺公司,並陳述稱,“從企業成立到現在,我們在美國市場和其它主要市場積累了很大虧損。我們預計經營費用在可預見的一段時間內還會大幅增加,並且可能不會實現盈利。”雖然相對2017年,Uber虧損程度大幅收窄,這也是Uber以及投資者們樂見其成的利好消息,但即便如此也不能改變其流血上市的事實。


不過,作為網約車市場的巨擘,虧錢到流血上市的絕不是優步一家。在北美,其主要競爭對手Lyft,半個月之前上市,估值為240億美元,但交易第二天則跌破發行價,投資者們紛紛質疑其賺錢能力,而與優步相同的境況便是其同樣一直處於虧損狀態。再看國內,作為共享出行鼻祖的滴滴,即使先後收了優步中國和快的,也難以逃脫鉅虧的煎熬。

三大巨頭,滴滴最難

隨著Lyft上市、Uber提交IPO,有關滴滴能不能上市的問題也成為媒體和公眾關注的熱點話題。不少人都在質疑,為何都處於虧錢狀態,Uber和Lyft能卻完成上市操作,滴滴始終路難行?


根據胡潤髮布的2018年大中華區獨角獸數據顯示,滴滴估值高達3000億元人民幣,成為國內第二大獨角獸,然而遲遲未能上市。而早在其成立僅四年時,吞併最大的競爭對手Uber中國,而後一路掃蕩,先後合併快的,逐漸成為國內最大網約車平臺,形成壟斷態勢,但兼併有利有弊。對一家獨大的滴滴,資本定然迫使其儘快盈利,從而上市套現。

Uber、Lyft虧錢上市,網約車“世界大戰”一觸即發?

胡潤2018年大中華區獨角獸排行榜前10位

事實上,滴滴早在2018年就已經上市提上日程,只是遭遇的幾起乘客遭遇惡性案件,被迫在路上暫停;不僅上市變得遙遠,而且其576億美元的市值也大幅下降。

有分析認為,滴滴未能成功上市的原因其實並不難理解。其一,負面新聞纏身。2018年5月鄭州空姐事件和8月溫州樂清趙姓女孩事件,兩起性質惡劣的社會安全事件,將滴滴推向輿論與道德的制高點,滴滴的存在甚至也開始備受質疑。還有網友戲稱,每一次安全事故,滴滴的程維都在忙著一件事,便是不停道歉。

Uber、Lyft虧錢上市,網約車“世界大戰”一觸即發?

其二,虧錢!2018年,經歷了兩次女乘客被姦殺危機之後,滴滴境況愈發糟糕。9月,創始人程維發內部信,稱滴滴自成立以來從未實現盈利,6年來累計虧損390億元人民幣。如果按照最新數據,2018年滴滴全年虧損高達109億元,僅上半年就虧損40億,那麼也就是說,截至2018年底,滴滴累計虧損額度已經超過450億元。

Uber、Lyft虧錢上市,網約車“世界大戰”一觸即發?

同時,2018年滴滴在司機補貼方面投入共計113億元。雖然對於上述數據,滴滴方面並沒有像往常那樣積極出面闢謠,不過也沒承認。

其三,多元化發展引發的蝴蝶效應。這或許也是網約車市場企業上市難或上市即破發的重要因素,即眾多網約車平臺不約而同地開始多元化發展,試圖利用平臺本身流量,通過共享單車、外賣或者無人駕駛等業務,想要從當前網約車市場混戰中實現突圍,但這些新業務燒錢更加猛烈,極有可能將現有業務拖入更深的補貼(燒錢)困境。

而與此同時,幾乎所有網約車企業還在積極備戰海外市場,想當年UBer在中國開闢市場近三年,儘管業務不斷增長,但仍然像個資金消耗的無底洞,深陷在與中國本土企業滴滴的惡性競爭中,每年在中國市場虧損都近10 億美元。而這正是其在海外市場拓展找所面臨的最大水土不服。

也有分析認為,滴滴2018年融資約500億,卻沒有成為第一個上市的網約車平臺,或許是在軟銀同時投資滴滴和Uber的那一刻起,其全球化的夢想就已被扼殺。

資料顯示,2017年4月和12月,軟銀集團於兩次加入滴滴,總投資額達80億美元。按照當年滴滴估值約為576億美元,軟銀持股比例為14.5%,成為其第二大股東。2018年1月,軟銀又將80億美元投資給Uber,獲得了15%的股份。而通過Uber此次提交的招股書顯示,當年(2016年8月)Uber將中國業務並給滴滴後,正式變成滴滴最大的外部股東,股權曾達到20%,目前其擁有滴滴出行15.4%的股權。

如此一來,軟銀和Uber在滴滴的合計持股量約為30%。隨著Uber提交IPO申請,滴滴上市或將更難。如今,共享出行領域舉步維艱的公司並不在少數,顯然,Uber、lyft、滴滴三大巨頭中,滴滴發展最不盡人意。

Uber、Lyft虧錢上市,網約車“世界大戰”一觸即發?

2018年滴滴融資歷史

國際化的“偽命題”

海外市場對於任何企業來說,都是發展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戰地,對網約車也是如此。

提到網約車出海,Uber可以說是走在了全球網約車企業前面。2016年,Uber一度成功覆蓋全球73個國家和地區,超過450個城市,但自從2016年11月退出中國市場後,Uber海外擴張開始節節敗退,先後退出丹麥、法國、俄羅斯、中國澳門等海外市場。

Uber海外拓展的做法相當的簡單直接,每進駐一個新城市,都會建立一支熟諳當地市場的團隊,業務擴張動作迅猛。但由於各國政策不一,無形中抬高了網約車准入門檻,使得Uber業務模式或多或少觸碰了一些國家或地區的政策紅線。

然而,即便如此,Uber仍然未曾放棄海外市場爭奪。上市前夕,今年3月底,Uber斥資31億美元收購了共享出行初創公司Careem,後者在中東、非洲和南亞98個城市運營業務。收購Careem,一定程度上即代表了其對包括伊拉克、摩洛哥在內的14個海外新市場的擴張努力。

Uber、Lyft虧錢上市,網約車“世界大戰”一觸即發?

相對而言,在Uber的前車之鑑面前,滴滴更加偏愛通過股權投資進入其他海外市場。2018年前,通過投資美國Lyft、東南亞Grab、印度Ola、歐洲地區的Taxify以及聚焦中東的Careem,滴滴跟合作伙伴形成聯盟關係進行海外探路;2018年開始,滴滴國際化策略更顯大手筆。

2018年1月,收購巴西最大網約車公司99,在臺灣地區落地出租車與順風車兩項業務;2018年2月,正式落地中國香港;2018年4月,在墨西哥首府託盧卡推出滴滴快車服務,這也是滴滴進入的首個亞洲以外的市場,目前,Uber佔據墨西哥打車市場約80%份額;2018年5月,滴滴在澳大利亞吉朗開始試運營;2018年6月,進入澳大利亞墨爾本,並在10月30日,宣佈正式將墨爾本定為其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市場總部;2018年7月,與軟銀成立合資公司,進入大阪出租車市場。不過,自8月的巨大輿論危機後,滴滴國際化步伐放緩。

中國市場是Uber出海慘敗的主要標誌,而當Uber已經從大多數海外市場退下來,滴滴卻仍然在全球市場擴張。那麼,網約車到底是不是一個適合國際化的生意?

事實上,不顧回報地海外化意味著深不見底的投入成本。目前,滴滴在拉丁美洲一些國家和澳大利亞與Uber競爭,並於2018年進行了大量投資,以獲得或保持在拉丁美洲某些市場的地位。而Uber在其它海外市場也屢屢受挫。在俄羅斯,Uber最大競爭對手是俄羅斯搜索引擎公司Yandex旗下同類公司Yandex.Taxi。2017年7月,Uber退出俄羅斯,將其業務與Yandex合併。同樣,在東南亞Uber的擴張也輸給了Grab。

無論是國際市場還是國內市場,網約車都在本國經歷了融資、燒錢到合併等困難階段。當本國市場趨於飽和時,出海似乎成為新的圈錢大陸,然而,政策性水土不服以及新一輪燒錢搶市場的比拼對任何一家網約車企業而言都將是另一場災難性的生存戰。如此,也就不難理解為何虧錢也要上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