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功臣?第一罪臣?都不是,他只是“犧牲品”和“替罪羊”。

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九月,一則消息震驚了整個朝堂,在康熙朝前中期叱吒風雲的權臣索額圖,竟然被康熙皇帝活活的餓死了。

此時所有的官員都陷入了沉思之中。

回想十多年前的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與索額圖黨政多年的明珠倒臺了,同樣是結黨營私,同樣是貪汙腐敗,同樣是協助皇子奪嫡,那時的明珠僅僅是被康熙罷官留用,過了一段時間之後便官復原職。而對於索額圖,康熙皇帝竟然用到了如此殘忍的方式將其處死,這本就與康熙一貫倡導的“仁德”理念相違背,更為重要的是,索額圖以及整個赫舍裡家族都是有大功於大清王朝,更是有大功於康熙皇帝本人,以如此的結局收場,不免讓人感到的是萬分的驚恐與疑惑。

康熙皇帝如此的處置索額圖,並不單單的是因為他的感性戰勝了理性,因為憤恨而為之,真正的原因在於此時的康熙更需要索額圖成為“犧牲品”和“替罪羊”,來扛下所有責任,換句話說,索額圖這是在替人背下了所有的“黑鍋”,而“甩鍋”的人便是康熙皇帝自己。

第一功臣?第一罪臣?都不是,他只是“犧牲品”和“替罪羊”。

智擒鰲拜的第一功臣,更將赫舍裡家族的權勢推向了巔峰。

索額圖,索尼的第三子,也是整個赫舍裡家族第三代的“掌門人”。

赫舍裡家族的第一代“掌門人”是索額圖的叔爺爺,也是索尼的叔父赫舍裡·希福,早年與索尼的父親碩色率部歸降了努爾哈赤,因其精通滿、蒙、漢語言文字,進而成為了努爾哈赤的重要智囊,經常被委以外交出使的重任。

赫舍裡家族的第二代“掌門人”,便是索額圖的父親索尼。

索尼先後侍奉了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康熙四任君主,資歷深厚、德高望重,又是公認的文武雙全、足智多謀。在順治皇帝臨終前,將索尼任命為“四大輔政大臣”之首輔大臣,全力輔佐年幼的康熙皇帝。

但是索尼由於年老多病,並沒有很好的發揮首輔大臣的作用,進而間接性的促成了鰲拜一人專權的局面。然而,在孝莊太后的授意下,康熙四年(1665年),康熙皇帝迎娶了索尼的孫女,索額圖大哥噶布喇的女兒赫舍里氏為皇后,使得整個赫舍裡家族的利益與皇家的利益緊緊地綁在了一起。

第一功臣?第一罪臣?都不是,他只是“犧牲品”和“替罪羊”。

康熙六年(1667年),伴隨著索尼病逝,整個赫舍裡家族“掌門人”的重擔也就落在了索額圖的肩上。

而在索尼去世前,做了兩個對於康熙皇帝最終能夠順利除掉鰲拜起到至關重要作用的安排:第一,臨終前極力號召朝臣們勸諫康熙皇帝親政;第二,讓自己的兒子索額圖辭掉大學士、吏部侍郎等一切職務,擔任康熙皇帝的貼身侍衛。

此時的索額圖不僅是康熙皇帝的貼身侍衛的首領,以確保康熙皇帝的絕對安全,更是在康熙和孝莊太后的授意下,成為了康熙招募的那些所謂“布庫少年們”的總教頭,負責訓練他們。

第一功臣?第一罪臣?都不是,他只是“犧牲品”和“替罪羊”。

時間到了康熙八年(1669年)五月,康熙皇帝假借議政之名招鰲拜來到武英殿,這是一個已經為鰲拜所精心設計好的圈套。

索額圖站在殿外,謊騙鰲拜讓其交出了隨身的佩刀。而在殿內鰲拜,所坐的椅子一條折腿被虛掩,鰲拜喝茶的茶碗也早已在開水中煮了一個時辰,這些也都是由索額圖事前準備好的。果然,毫無防備的鰲拜反應不及,茶碗落地,人仰馬翻,索額圖更是指揮現場的布庫少年三下五除二直接控制住了鰲拜。

鰲拜就這樣被智擒了。隨即康熙皇帝宣佈了鰲拜的三十大罪狀,念起功勳卓著將處死改為了監禁,兩個月後,鰲拜在獄中鬱鬱而終。

除掉鰲拜,康熙就此戰勝了他人生之中的第一個重要對手,康熙皇帝得以將朝政大權收歸到自己的手中。而對於在整個智擒鰲拜過程中發揮了最為重要也是最為關鍵作用的索額圖,康熙皇帝予以的豐厚的封賞,重新升任其為大學士,索額圖就此成為康熙皇帝最為倚重的大臣之一。

第一功臣?第一罪臣?都不是,他只是“犧牲品”和“替罪羊”。

康熙十三年(1674年),索額圖以及整個赫舍裡家族再次迎來了重要的轉折點。

這一年,赫舍裡皇后為康熙皇帝生下了嫡子胤礽,但是赫舍裡皇后因為難產,於胤礽出生兩個時辰後,便撒手人寰了,在此之後康熙將自己對於赫舍裡皇后的愛全部給予了胤礽。同時也是鑑於整個赫舍裡家族特別是索尼、索額圖等人,在此之前所做出的突出貢獻,康熙十四年(1675年),剛滿一歲的胤礽就被康熙皇帝冊立為皇太子,這也使得整個赫舍裡家族與康熙皇帝建立了更為密切的聯繫。

在此後的十多年裡,索額圖在平三藩、收臺灣、抗擊沙俄侵略、征討噶爾丹等重大事件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時的索額圖權傾朝野、風光無限,而整個赫舍裡家族在他的帶領下,也成為了康熙朝前中期最為顯赫的家族。

第一功臣?第一罪臣?都不是,他只是“犧牲品”和“替罪羊”。

所謂“成也太子,敗也太子”,索額圖最終因為胤礽而身敗名裂。

康熙皇帝自冊立胤礽為皇太子的那一天起,就對胤礽懷抱著極大的期望,他非常希望胤礽能夠不斷成長,進而承擔起統治和治理整個國家的重任,成為一名合格的君王,康熙為此可以說是花費了半生的心血。

然而最終的結局令康熙極度的傷心而又失望,太子胤礽非但沒有按照康熙所設計預想的那樣成為自己合格的繼任者,反而是毛病和問題越來越多。

第一功臣?第一罪臣?都不是,他只是“犧牲品”和“替罪羊”。

康熙最先察覺到太子的異常是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第一次親征噶爾丹的時候。此時,康熙因風寒病倒了,太子胤礽在與三阿哥胤祉共同探望病中康熙的時候,全然沒有傷心之意,甚至還是興高采烈的,這引得了康熙的極大不滿,胤礽不僅遭到了康熙的訓斥,還被直接攆回了北京。也就是從時候開始,康熙發現了胤礽正在不斷的變“壞”。

首先,是胤礽的生活是非常的奢靡。

實際上,歷史上的康熙還算是節儉的,除了后妃的數量在清朝所有皇帝中排名首位,其他方面康熙過的並不奢侈。然而太子的生活奢靡程度遠超他的父親康熙皇帝,甚至在使用的器皿、鋪蓋、裝飾等方面,比康熙所使用的還要貴重。

其次,胤礽開始變得非常的貪婪。

身為太子,胤礽的俸祿已經是遠超其他皇子,但是這些錢遠遠不足以滿足胤礽鋪張而又奢靡的生活。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太子胤礽經常性的暗示官員們主動向其行賄,並安排其自己奶媽的丈夫、內務府總管大臣凌普以及步軍統領託合齊等

心腹人員以及自己的下屬,打著自己旗號到各地收受賄賂。

再次,就是胤礽對於朝臣和兄弟們的態度是非常的傲慢。

所有的皇子對於太子胤礽都有著極度的不滿,主要原因便是太子經常仗著其尊貴的身份,打壓、排擠、羞辱其他的皇子。在對待朝臣上,太子也非常傲慢,讓朝臣對其是怨聲載道。

第一功臣?第一罪臣?都不是,他只是“犧牲品”和“替罪羊”。

於是,康熙陷入了沉思之中,他在回想到底是哪一步的失誤讓太子變成了今天的樣子。

他先想到的是太子胤礽的老師們。

康熙皇帝先後給胤礽安排了四位老師,分別是張英、李光地、湯斌、熊賜履,這四個人不僅是當時的飽學之士,更是朝堂之上的能員幹吏,並且皆以勤政清廉著稱。

所以原因不在胤礽的老師們身上。

第一功臣?第一罪臣?都不是,他只是“犧牲品”和“替罪羊”。

那會不會是胤礽的養母榮妃馬佳氏呢?

胤礽的生母赫舍裡皇后去世後,康熙皇帝將太子託付給了榮妃馬佳氏進行撫養。

榮妃馬佳氏是康熙初年最受寵的妃子,她十年內先後為康熙生育了五男一女,儘管最後只活下來了皇三子胤祉以及皇三女固倫榮憲公主,但是足可見其受寵的程度。

況且,固倫榮憲公主是康熙最喜歡的女兒,更是深明大義,遠嫁漠北蒙古札薩克多汗部,為了維繫大清王朝與漠北蒙古的關係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而皇三子胤祉自也不用多說,是所有康熙皇子之中,讀書最多,也是學問最大的,他通古博今、知書達禮,典型的學究派。

所以胤礽也不會是受到了榮妃馬佳氏的影響。

第一功臣?第一罪臣?都不是,他只是“犧牲品”和“替罪羊”。

康熙皇帝數遍了太子身邊的所有親近之人,最終把目標定在了索額圖身上。

索額圖是赫舍裡皇后的親叔叔,也是太子胤礽的叔姥爺,本就與胤礽關係非常的密切。而索額圖也正是利用這一層關係,將胤礽變為了自己奪取政治利益的工具。

而他的競爭對手明珠,他的堂侄女也嫁給了康熙皇帝,即皇長子胤褆的生母惠妃那拉氏,明珠也進而成為了胤褆的積極支持者和擁護者。

就這樣,索額圖和明珠這兩個集團持續不斷的黨爭,已經逐漸演化為了各自扶保者的皇子之間奪嫡之爭,弄得朝堂上本就烏煙瘴氣,令康熙皇帝極度的不滿。

康熙皇帝首先處理的是明珠,早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的時候,明珠就為直隸巡撫于成龍(這個于成龍是“小於成龍”,被康熙譽為“天下廉吏第一”的于成龍是“大於成龍”)舉報其夥同黨羽餘國柱賣官鬻爵,進而為康熙皇帝罷官留用。康熙皇帝對於明珠的處罰是非常輕的,一方面,明珠是康熙一手提拔培養的官員,加之明珠也是同樣的功勞顯著,康熙已然是手下留情了;另一方面,皇長子胤褆魯莽、輕浮,本就不在康熙的考慮範圍內,因而對於他的支持者也就選擇了從寬處理。

第一功臣?第一罪臣?都不是,他只是“犧牲品”和“替罪羊”。

但是對於支持太子的索額圖,康熙則採取了截然不同的態度。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皇帝南巡,走到德州的時候太子病重,康熙急召索額圖趕來照看太子胤礽,索額圖與太子就此朝夕相處了很長一段時間,而在此之後,太子的種種惡習一下子全部都暴露了出來,並且是愈演愈烈。

要知道,康熙將自己的全部希望和半生心血都傾注在了胤礽身上,見到如此讓他感到無比失望的胤礽,康熙將所有怒火和怨恨全部傾斜到了索額圖的身上,而這也就直接導致了索額圖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被康熙圈禁,進而被活活餓死的悲慘結局。

康熙認為是索額圖帶壞了胤礽,更認為是索額圖的教唆才使得自己對於太子胤礽這三十年的培養功虧一簣,曾經的顯赫一時的權臣,最終就以這樣恥辱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還被永遠的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第一功臣?第一罪臣?都不是,他只是“犧牲品”和“替罪羊”。

康熙四十七年(1708),已經過世的五年的索額圖,因為胤礽,再次被扣上了“本朝第一罪人”的帽子。

康熙皇帝本想借索額圖的死,給太子胤礽一個提醒,希望胤礽能夠有所警示,重新審視自己。

但是面對自己非常敬重的叔姥爺以這樣非常屈辱的方式被康熙處死,太子胤礽反而產生了濃厚的報復情緒,與康熙的關係也開始逐漸惡化,最終,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的時候康熙與太子之間的矛盾爆發了。

第一功臣?第一罪臣?都不是,他只是“犧牲品”和“替罪羊”。

這一年的熱河秋闈過程中,康熙非常喜愛的皇十八子胤衸不幸去世,胤礽再一次的表現出了毫無同情之心,在康熙以及所有皇子都對胤衸的死表示嘆惋的時候,只有胤礽毫無悲傷之意,康熙痛斥其“毫無骨肉兄弟情誼”。而更為康熙所震怒的是,康熙發現胤礽在深夜靠近自己營帳,向內窺視,康熙瞬間想到的是胤礽會有圖謀不軌之意。

於是,康熙當機立斷廢黜了胤礽的太子之位,這也就是“康熙一廢皇太子”事件。

此時的康熙皇帝在憤怒之餘,將已經去世五年的索額圖再次搬了出來:

“從前索額圖助伊潛謀大事,朕悉知其情,將索額圖處死。今胤礽欲為索額圖復仇,結成黨羽。”

在批判索額圖的同時,康熙將 “索額圖誠本朝第一罪人也”的帽子,扣在了索額圖的頭上,並且將其全部的功勞和功績予以了抹殺,索額圖也就此身敗名裂了。

第一功臣?第一罪臣?都不是,他只是“犧牲品”和“替罪羊”。

然而為了政局的穩定,特別是平息皇子奪嫡造成的不良影響,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康熙皇帝重新復立了胤礽的太子之位,此時的康熙仍然對胤礽抱有希望。但是胤礽的表現最終還是讓康熙由失望變為了徹底絕望,胤礽非但沒有任何悔改之意,依舊我行我素,最終在“託合齊會飲案”後,胤礽第二次為康熙所廢黜,而這也是他被徹底的廢黜了皇太子之位,進而被圈禁終身,直至雍正二年(1724年)去世。

第一功臣?第一罪臣?都不是,他只是“犧牲品”和“替罪羊”。

站在我們今天的角度來看,太子胤礽的沒有按照康熙預想的方向發展,反而變得是越來越“壞”,真的全部都是索額圖的原因麼?答案必然是否定的。

拋開胤礽自身的能力、品質和品性不談,最應該承擔主要責任的,便是康熙皇帝自己了。一方面,康熙過早的冊立胤礽為皇太子,在這樣“拔苗助長”的環境下,胤礽的品行和心智並沒有得到很好的建立與發展,造成了胤礽自身條件上的缺陷;另一方面,便是康熙皇帝極大的忽視了其他皇子們對於皇位的覬覦之心。

說白了就是一句話,康熙皇帝過高的估計了心性,過高的估計了太子的人性,過高的估計了其他皇子們的人性,也過高的估計了朝臣們的人性,才最終導致了太子胤礽的悲劇。而在這一點上,康熙是要承擔最為主要的責任的。

或許是已經明白了這一點,也認識到了問題的所在,但是貴為皇帝的他和貴為儲君的胤礽都不能去承擔這個責任以及面對這些必然的結果,畢竟,這牽扯到的是皇家的威嚴和帝位的穩固,索額圖也就成為“替罪羊”,他要替康熙、替胤礽扛下所有的責任罪過。

第一功臣?第一罪臣?都不是,他只是“犧牲品”和“替罪羊”。

而這僅僅是索額圖被康熙用如此殘忍的方式處死的原因之一。

就在索額圖被康熙處死的當年,即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皇帝為鰲拜的家人洗脫了罪名,進行了重新的錄用。此時的康熙終於明白了鰲拜的功績與付出,但是礙於情面,並沒有直接為鰲拜平反,而是用這樣的方式隱約闡述了自己悔意。

作為皇帝的康熙不會犯錯,鰲拜也沒有錯,那麼錯的人就只有擒拿鰲拜的索額圖了,也正是因為只有否定了索額圖,才是對於鰲拜功績的肯定,才能為康熙自己的後代平反鰲拜做好鋪墊,而這個時候索額圖再一次的被犧牲掉,也就成為了必須。

第一功臣?第一罪臣?都不是,他只是“犧牲品”和“替罪羊”。

這就是索額圖,他曾經的“第一功臣”,最終也被打成了“第一罪臣”,而他的對與錯已經變得無關緊要,因為無論如何他都要面對被處死的結局,他只是政治利益的“犧牲品”和皇權統治的“替罪羊”,索額圖在搭上自己性命的同時,自己也是身敗名裂,被永遠的釘在了大清王朝的歷史恥辱柱上。

第一功臣?第一罪臣?都不是,他只是“犧牲品”和“替罪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