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的曲协在挖掘传统老段子方面,做了哪些工作?为什么感觉德云社这方面做的更多呢?

健坪


在挖掘传统相声这方面,德云社早期在老艺人的帮衬下确实发掘了不少作品,让很多只有文本的传统相声段子再一次搬上了舞台。

其实这类发掘工作不能单纯的归功于德云社,只是因为目前对于相声,大家最熟悉的是德云社,所以言必称德云社。

其实更准确的,在相声的发掘上许多相声社团也都做过相应的努力,因为社团每天都要卖票演出,所以他们对发掘这个传统段子有精神动力。比如发掘很多传统段子复演的众友相声艺术团。

当年德云社的一些老段子也是天津的刘文步田立禾去德云社演出的时候传过去的,为这个俩人还打过嘴仗。老黄历就不翻了。

曲协这个部门,并不是一个强调打卡上班每天做多少工作的部门,应该每个交了会费的,他们在相声行业做出了什么贡献都能算到曲协头上去。

那么曲协的头一个大功就是《传统相声大全》的出版,这是沈阳出版社出版的,是东北相声界为相声行业做的贡献。

《传统相声大全》这一套书一共五卷,是原来四大本加上后来的补遗卷组合而成的,四大本又是在过去的六小本的基础上完成的。

也就是说,相声的抢救工作可能是几代相声人都在持续进行的工作。

关于这个六小本,就是郭德纲小时候被父亲送到常九爷家里,九爷从床底下拿出来的那一套书,小郭德纲拿回家自己手抄了一套。

至于这部相声大全的收集完成,应该归功于刘英男和冯不异。这两个名字是这部书从六小本,四大本到五大本一直贯穿着的主编副主编的名字之二。

但是最新的五大本上,主编的名字是姜昆,大概是名誉主编,也有人说姜昆出钱了。

不管出什么了,大概也为传统相声的整理上用心 。


草野泥涂


曲协全称是“中国曲艺家协会”,但和其它行业协会不同,并非民间社团,而是官方机构,正厅级单位,归中国文联管辖。喜欢相声的观众,基本都是因为姜昆、进而知道曲协,有的网友还误以为曲协是行业自律协会,甚至问“为什么德云社没加入曲协”。

还有一个误区,就是曲协并非只有相声,中国曲艺包罗万象,有400多种,曲协下设有几个大类曲种的艺术委员会,比如:评书艺术、相声艺术、山东快书、快板艺术、河南坠子等艺术委员会,正处级单位(顺推),两个多月前病逝的相声名家师胜杰就是相声艺术委员会主任,而青曲社帮主苗阜是新晋的相声艺委委员,此外还有高晓攀、戴志诚(姜昆搭档)等相声演员。常说的“体制内相声演员”指的就是就职于曲协相声艺委及下属各国营院团的相声演员。

网友会误以为曲协是相声的曲协,主要还是因为曲协现任主席姜昆是相声演员,而在此前历任曲协主席里,都是由各个曲种的名家担任(第一任主席赵树理是小说作家)。姜昆的前任是刘兰芳,评书艺术家。

至于各级曲协对传统相声的挖掘和整理工作,这个很难衡量和统计,肯定也不会有这方面的任务指派,毕竟建国后,相声艺术表演倾向于“新相声”形式,很多传统段子基本都被摒弃或净化。

相声演员挖掘传统段子,更多是个人兴趣和研习、演出需要,郭德纲在这方面做得确实比较突出,因为他的“使命”就是让相声回归剧场、做真正的相声,也就是传统相声。也就是要做到真正的“说学逗唱”,而且不但他自己,连他对徒弟的要求都要会传统曲艺。


岑詮


所谓传统段子,顾名思义就是老年间很传统的段子流传至今。你感觉德云社做了更多,那肯定是更多,这个更多不是说传统段子全部都是老郭原创,如果是原创就不能说是“传统段子”了,老郭做的是根据原有框架加工改良,有的是推翻重写的,这个工作量是巨大的,搞文字的人知道,动一段话可能整篇都得动。别说创作加工相声了,这可是我们汉语文化的精髓之处,和诗歌一个意思,如果说诗歌是汉语言与才情的完美凝结,是灵魂之花,那么相声作品就是智慧与语言艺术的笑声硕果。(你别说,我整的这几句还真有点像砖家叫兽呢^_^)

所以,老郭所做的事情,功德无量,他做的事情有具体的也有宏观的,具体的就是他加工整理创作或者重写了很多传统的段子。让这些段子与时俱进,让现在人更容易接受,爱听。

另外一个具体的表现:现在人,特别是年轻人第一次听说(知道)评戏,大鼓,太平歌词,北京小曲等等传统的东西,估计都是从德云社这里得来。

宏观的是:他把相声再次带火,让你知道了这些段子的存在!这就是为何德云社做的更多的。

闲话太多,赶紧上货:都是老郭和谦哥合说的传统段子,001《红事会》002《买面茶》003《杨乃武写状纸》最后004送一个返场(半小时)。还不赶紧关注加点赞,你等红马呢?

001《红事会》\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130750003fa568f6428df\

得云舍听纲阁


题主说得好,全国曲艺工作者都不如一个德云社,全国曲艺艺术从业人才都不如郭德纲,这个应该是能够顺着题主的意思往下聊的话题。

1,一个德云社可以顶上全国曲协33个会员单位的工作。这个提法应该能符合题主的认为。按照曲协的章程,中国曲艺家协会成员单位里,团体会员包括各省级曲协组织,以及专业社团的曲协组织。如果听不懂,那就是各省和直辖市的曲协组织可以成为中国曲协的团体会员,火车头八一等专业行业可以整体加入曲协。所以换句话,题主认为,一个德云社比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直辖市以及部队火车头以及新疆建设兵团加在一起还要有成绩。

2,一个德云社300多人,应该比3500多个个人会员所做的工作还要牛逼。比如说,赵本山对二人转的贡献,56各民族的文化遗产的整理,超过刘兰芳对评书的推广和整理。换句话说,一个郭德纲超过10个赵本山,超过十个刘兰芳,超过十个骆玉笙。

3,一个德云社超过军队建设以来所有的军队文艺形式的创新和传统继承,一个德云社超过了中国铁路建设百年文化研究发掘和整理,郭德纲一场演出的成就超过《曲艺》几十年的贡献和成就。

艹,这歌颂有点不成体统了吧?德云社到过新疆西藏吗?知道建设兵团黑土地的文化成就吗?哎,捧德云社郭德纲别这样,一个郭德纲顶十个赵本山对曲艺事业的贡献?一个郭德纲超过十个刘兰芳对评书的贡献?一个郭德纲超过十个刘谦对魔术市场的贡献?一个德云社超过十个吴桥杂技团对杂技的贡献?一个德云社超过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的曲协对曲艺事业的贡献?

真不知道死字怎么写了??


慕容晓春


郭纲纲的传统段子从哪里学来的?

大家好奇吗?

不会是它做梦做出来的吧?

据他自己说,全部来自从常宝丰那里借来的传统相声四大本。

这四本书,保存记录了许多传统段子。

这四本书从何而来?

这四本书正是曲协组织老艺人挖掘整理保存下来的。

呵呵→_→



生活亮亮眼


郭德纲在一段30分钟的相声里就能有平谷大鼓、 竹板书 、小凤调、 东北大鼓、 各派京韵大鼓、 几近失传的太平歌词等多种曲艺形式的表演、学唱。现在能在台上经常演出的相声艺人有能和他比肩的?比起没有传承只记录资料等着进博物馆档案室的做法——哪个更让人觉得有诚意??


老皮皮猪


所以说为什么我红不是你红呢,老郭付出了!

我发现老郭、小岳岳、还有我们辫哥哥有个相同点:穷过、闹过、开窍了……

还有我想问一下:12月8日石家庄专场?没看见哪卖票啊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以姜昆为首的曲艺团及曲艺团模式,几十年来为大众带来了快乐,随着人们欣赏水平的提高,明显的曲艺形式跟不上大众口味,死记硬背的相声及京剧,昆曲,邦子等等走入没落,小品一炮走红,随着小郭出现,以闲熟的技艺不仅带红了相声,也带起了人们对各种曲种的兴趣,弘扬了祖国文化,丰富了大众生活,功不可没。


手机用户6042250827



虫儿61


曲协的工作到位,贡献度我们是认可的,不应该把整个曲协带上讨论。咱就说相声的事,郭德纲对传统相声有很大的贡献,这是谁都不可否认的事实。今天先不说他,说说新相声,我就好奇一件事,前些年的新相声我记得出现过这种情况,身穿西服打领带,在台上唱歌跳舞,不止没有传统的东西还都是流行歌曲,全篇没有笑点,当时这种情况不少见吧,也不是个别相声演员这样表演吧?请问这种相声比德云社如何?为什么德云社的路就是走歪了,你们走的就是正确的?可笑!某报社某些人能为我解惑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