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们常说“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

草堂夜语


“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是清朝著名文人金圣叹的观点。意思是年纪小的人不要看《水浒传》,上了年纪的人不要看《三国演义》。那这样说法有什么道理呢?

其实这是一种儒家思想,儒家认为,做人应该做君子,而君子有三种事情应引以为戒,所以孔子说:“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大概意思是: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等到身体长成,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到了老年,血气衰退,要戒除贪心,不可贪得无厌。

根据儒家思想我们再去看“少不看水浒,老不看三国”这句话,就很好理解了。《水浒传》中有过多的拉帮结派、打打杀杀、快意恩仇的描写,而少年人思想不成熟,分辨能力差,又十分叛逆,很容易接受和模仿,冲动起来极易闯祸。对心理健康和思想成长也有很大的影响。而《三国演义》是一部权谋书,里面有大量尔虞我诈、勾心斗角、金戈铁马的情节。对于一个本应该颐养天年的老人,如果过多的关注和解读,再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很容易患得患失,最后影响了身心健康。




晋唐风骨


这种说法纯属无稽之谈。

与之相同的说法还有:男不看西游,女不看红楼。意思是男的看了西游总想着拔尖出头反对正统,女的看了红楼容易春心大动跑偏人生。

都是扯淡。

一个有是非观的少年,哪怕把水浒刻在心上,哪怕学了十八般武艺,他也知道哪些事可为,哪些不可为。

同样,一个有是非观的人,哪怕学了各种计谋兵法,他也会将之用于人间正道。

一个女孩子,只要有端正的是非观,知道自己想过什么样的生活,并端正取之,看了红楼又如何。

前一阵热播的知否,明兰和墨兰就是最好的例子,墨兰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劲儿,跟读什么书有关吗,她也是跟庄先生孔嬷嬷读过圣贤书的。归根结底是母亲对他的言传身教,从根本上就错了。而明兰,即使有富贵公子齐衡的倾心相对,也懂得及时止步。

所以,不管老少,不管男女,有端正的是非观,品行就差不了,人生也差不了,岂是一本书能左右的。


Ta是无双


年少不读水浒,年老不看三国。说起来理由:应该是从大多数人年龄的角度说,年轻人年少气盛,叛逆心理强,甚至思想尚不成熟,水浒故事中的英雄好汉故事多为忍无可忍无需再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绿林英雄好汉情节,在当时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属于顺应社会潮流、官逼民反,但在太平盛世年轻人血气方刚的阶段还是多读些修身养性的书更好,正如少年项羽的叔父项籍让他先读书养韬晦一样;


和年轻人相对,老年人过春跃秋经历数些个岁月,其实自身经历的就是一本三国了,就像很多从草根、贫民奋斗起来的巨贾去上经济学课程一样,虽然以前课本没读过,但是教授讲出来他们发现和自己奋斗经历相似,这就是说,他们现在也都是一本好的教材。所以,人老了,三国也就不必要再读啦!


小飞说影事儿


《水浒传》太过血腥!充满暴力!不利于青少年成长!《三国演义》也是阴谋诡计,尔虞我诈,老年人应该安享晚年而不是不知足,不懂进退。《水浒传》是政治经典但年轻人看不到政治,只看到暴力!《三国演义》是军事经典,到老年人只看到阴谋诡计,争权夺利!希望年轻人远离血腥暴力!希望老年人知足常乐!故有此说!


李高峰15138727249


三国常用计谋!老了用计谋干嘛?否则成了老奸巨滑,德损及子孙处了!

水浒多强匪烧杀奸淫之书,骁勇好斗。年轻人气盛心浮!受它影响易招杀身大祸!

故宜避之。



华夏文明的带刀护卫


答:因为,高考一般都不会考《水浒》方面的题!所以,青少年就不要看《水浒》了,没用。

老眼昏花、残缺不全,看《三国演义》费劲不说,看完之后,还要胡说八道?劳心伤神,争论不休……虽然是白看,白看谁不看?看了也白看。


中行偃1


少年易冲动,水浒是好汉杀人传记,老了人像老狐狸一样有智慧和经验,三国是权谋书,就别再给自己加码了


神意通达


要我说,现在看头条效果一样。😄


柳云剪


传统儒家思想作为,冫


JACK285231506


水浒里的人物,都是年轻的时候闯祸,年纪大了才看清社会本质退出纷争。

三国里的人物,都是年轻的时候英雄,年纪大了以后各种悲壮收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