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馬遜退出中國是因為水土不服?離開但不說再見!

4月18日,亞馬遜中國正式發表聲明,為了尋求戰略轉型,將於今年7月18日起、停止為亞馬遜中國網站上的第三方賣家提供賣家服務。此消息一出,不少消費者即震驚又淡定,在前有淘寶,後有京東的夾擊之下,這個“外來戶”15年之旅已算不錯。

亞馬遜退出中國是因為水土不服?離開但不說再見!

曾經是國內電商的榜樣

時間追溯到2004年,當時的亞馬遜年銷售額已經達到了70億美元,已然是當時電商領域當之無愧的翹楚,要知道當時的淘寶年銷售額才只有10億人民幣。當時的京東,噹噹網更是隻有淘寶的十分之一和百分之一。針對於此,亞馬遜管理理念,物流體系建設等一直是國內電商學習的重要點。但隨著國內電商市場的成熟,亞馬遜逐漸出現水土不服現狀。“佛系”的亞馬遜中國,既不像其他電商那樣打價格戰,也不瘋狂地投廣告,最終落敗。

其實,亞馬遜電商在國內的進程猶如一條很緩和的下降曲線,入華15年,亞馬遜中國的市場份額隨時間流逝而不斷縮小。數據顯示,2008年亞馬遜在中國電商市場佔有15.4%的份額,到了2014年下降至2.1%,2016年僅剩1.3%的市場。數字媒體分析機構eMarketer在2018年6月發佈的報告顯示,亞馬遜在中國電商的市場份額僅0.7%。以此來看,亞馬遜電商業務退出中國也是市場“逼迫所至”。

離開,但不是全部離開

不同於微軟、谷歌、雅虎等外企的轉頭離開,一去不復還。儘管亞馬遜在中國的消費者將不再能夠從中國的第三方商家那裡購買圖書等商品,但他們仍然可以通過亞馬遜的全球商店從美國、英國、德國和日本訂購商品。同時,亞馬遜的離開僅僅侷限在電商層面。除了電商零售業務,事實上,亞馬遜在全球最賺錢的AWS雲服務,Kindle電子書、全球開店業務均已全面佈局中國。換句話說,亞馬遜已經在中國布了一盤穩健而長遠的大棋。

早在2017年,中國已成為全球第一大Kindle設備銷售市場。硬件服務只是基礎,軟件服務才是更長遠的存在。在2016年2月,亞馬遜推出電子書包月服務Kindle Unlimited(簡稱KU),迄今為止,中國市場KU註冊用戶數較去年同比增長超過60%,用戶總數僅次於美國和英國,成為KU全球第三大市場。除此,亞馬遜雲AWS在中國的業務也是佔據了不小的市場份額,從光環新網的財報中就可以看出明顯增長趨勢。

從長遠看來,亞馬遜在國內依然會繼續存在,只是電商業務會消失。在電子書,雲服務等方面,期待亞馬遜會帶來不一樣的服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