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书法家写不好楷书?

万堤方


当下,书法家写不好楷书,是事实,有诸多原因。

楷书法度严谨,点画横平竖直,方整的结体和严谨的书写规则,适合书法入门,适合练点画笔法打基础,故历代书法大家皆以楷书为看家本领,练就一身硬功夫之后,再从其它书体寻找突破口,形成自己的书风。最典型的如张旭、怀素。

因为极其规范的书体,书写性肯定不强,这也是许多人认为,楷书写的好是工匠气的缘故。

书法的执笔姿势,提锋、运腕、悬臂, 讲究八面出锋,这一特点,其实,也不利于书写标准楷书,只有在写行草书时才能将此执笔法发挥的淋漓尽致。故许多书家只能依靠坐着枕肘写蝇头小楷,再大一些的楷书字形也在3-5公分为佳,书写字径过大的楷书,难度极大,尤其作现场书法,功力、笔力都要非常了得才能完成。

这一特点,我们从古人的留世楷书作品,可以得到验证,古人的楷书经典作品多为八分大小,相当于2-3公分左右。

近代吴昌硕先生以石鼓文作篆,沙孟海先生魏体写楷,启功先生行草入楷,弘一法师亦参入碑体。他们虽说都是正书大家,但其实,都融入其它书体元素。可见,写标准楷书成就书法大家的几乎很难。

虽然,楷书的特殊性,创新性受到局限,但楷书作为书法基础,已是历朝历代约定俗成之公理,也是书法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代书家,视楷书为书法学习的必修课,书法大家个个都能写得一手经典楷书。

而近、现代书家,在书法传承上的缺失,也体现在对楷书认识上不够。

书法作品的展厅效应、展览需要以及现场作书,注重视觉效果,而大字楷书的结构和章法布局,都不如行草书变化丰富,不如篆隶古朴。

以上这些种种因素,是楷书发展的不利因素,也是导致许多书家楷书普遍水平不高的主要问题;也是有些书法家认为写楷书吃力不讨好,故不会把主要精力投放到楷书创作的原因所在。

至于说,个别书家,不具楷书功力,而其它书体书法水平了得,这属实个别现象。有的或许是曾经打下扎实的楷书功底,只是转到自成体系的书风,没必要写楷书了;有的也许是认为其它书体更有利于自己才情的发挥,顾不上写楷书了。











陋石书艺


书法家写不好楷书,并不奇怪,因为书法家也是人,也需要择木而栖,各有专擅,并非五体兼能。

我们其实不难发现,史上很多著名的大书法家,都是某一种字体的凸异灵秀、独领风骚,并非全部五体皆为法典。比如王羲之,他的行书是最被推崇的,他的草体也多被称颂,但他的楷书却很少有人推捧,就是因为在和历代楷书大家相比,相形见绌,并非优势所在。

史上这样的例子很多。欧颜柳赵四大家,以楷书名世,但其他字体的书写就不见得堪为书学领袖。比如颜真卿,他的楷书最好,雄浑厚重、端正庄严,他的行书《祭侄文稿》虽然名列行书第二,但依然有人不认可,并且言之凿凿地说颜是丑书的鼻祖和肇端——以如此人物尚被诟病质疑,就何况一些籍籍无名的书法后学了。

楷书被现人公认是书法的基础。但楷书的定型兴盛,却晚于篆书和隶书,你能说隶书大家写不好楷书就不配称之为书法家吗?何况史上曾留下隶书的诸多煌煌经典,光照后世,风采千秋。

我们生活的时代,五大书体皆已完善,楷书因为要求一笔一划适合初学,所以被推上课堂,垂髫少年莫不从楷书练起。

但楷书没出现之前,人们就已经开始了书写和记事,也不乏硕硕大家。就如韩愈所言: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此而已。


但今天的书法家们,习练楷书并赖以名世的,还真的屈指可数,好像除了二田,其他的并不是以楷书为基,也不很出众——

愚以为:各体专擅是为奇人,史上也找不出几位,只要能使一种字体达到独家秘制、登峰造极,即可成为大师。


龙吟148119260


网上有些人,一看到人家的行书、草书,就让人写几个楷书,美其名曰,不会写楷书的不是书法家。

诚然,学书法一般从楷书入手。学楷书的目的是什么?是学习笔法,掌握笔法上当然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何种书体。

有书法家还认为,若以金石篆刻为当家者,可从篆隶入门。

若以行草为当家者,可从唐楷入门,在深造的过程中再旁通篆隶,求其古质。

若专攻楷书,打基础学唐楷,求变化可继临北碑,然后再博涉源流之分合。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历史上没有一个正草篆隶样样皆精的书家,而总是突出在某一方面。

从书法史而言,唐代楷书达到顶峰,从某种程度上也限制了楷书的发展,故后代书家大多通过楷书掌握笔法后,将主攻方向转向更为灵活多变的行草。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千年兰亭


是的,现在很多的书法家都不写楷书了,不是写不好,是不写了,我们看不到书法家的楷书了,只能看到他们的行草书,这是现在书法界的一个普遍的现象。

出现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他们没有把精力用在楷书上面,一般的情况都是初学书法的时候练上几年的楷书,后来换了其它的书体,就把楷书给放弃了,不再练习了,有时候偶尔拿起来写写,但不把楷书当成主要的书体了,慢慢的我们就看不到这位书法家的楷书了。

1、我觉得这也很正常的,一个书法家的精力有限,每一种书体都要会写,但未必每一种书体都写的很精通,书法家写字,当然会用最拿手的一种书体去写。就比如“宋四家”,苏东坡、黄庭坚、米芾和蔡襄,我们就很少看到他们的楷书吧,没有看到,不能证明人家就写不好,宋四家的颜体写的还是很好的。

2、另一方面,当今社会,书法审美的取向更倾向于行草书,行草书有更强的表现力和艺术性、开放性,可发挥的余地也很大,能满足现代人追求性情、自由的情怀。而楷书一笔一画太过于严谨,有很强的束缚性,楷书的创作犹如带着镣铐的跳舞,让人伸展不开手脚。

3、第三,科举考试取消以后,文人学子也没有必要从小就练习章句小楷了,考试不考了,也就不需要练习了,没有了这种实用性的需求了。

所以现代人练习楷书的人少了,都去追求更有性情的行书。这是一个大趋势,是阻挡不了的。

图为雍正皇帝书法


不二斋


 笑话!既然能称其为书法家,怎么会写不好楷书呢?除非他尚未成"家"。他们自己从小临摹颜柳欧赵打基础,以后或者创作或者教学,常离不开楷书。

苏东坡云: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未能正书,而能行草,犹未尝庄语,而辄放言,无是道也。

凡世之所贵,必贵其难。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

从中我们知道两点,其一,楷书是基础。其二,楷书难于飘扬,最容易写死板。

(我尝试着书写,尽力把柳诚悬与赵子昂合璧)











四官殿人书画


会写行书、草书的书家,肯定能写得好楷书,至少不会写得差。那些写不好楷书的书家,是滥竽充数,依靠炒作而出名的“伪书家”。

我们会发现,现在许多所谓书家一下笔就是龙飞凤舞,疾书狂草,自比“颠张醉素”。反正他们认为这是艺术,一般人又看不懂。写到这里,想起了一个名为“张丞相好草书”的寓言故事。

那是在北宋期间,有个叫张商英的丞相,喜欢写草书但功夫浅薄,内行人都讥笑他,而他却不以为然。有一天张丞相突然想到了一些佳句,即刻执笔疾书,顿时满纸龙蛇飞动。写完后,就叫他的侄儿抄录一遍。侄儿抄到笔画怪异的地方,觉得迷惑不解,不得不停了下来,拿着纸去向他询问:“这个是什么字?”张丞相盯着字辨认了很久,都没认出自己写的是什么字。于是责骂他的侄儿:“你为什么不早点来问?害我都忘记了!”

现实中的这类“书家”实在不少,他们学习书法,只是为了表演以捞取名利,并不是为了把字写好。所以写不好楷书的是“伪书家”,不是真正的书家!


倚斋听风雨


无非以下三种情况:

第一种,对某一体写得好,对楷书也写得好的,综合能力较强的。许多大家就是如此,可是即便被称为五体兼善,他们常常也只有一两体最为人熟知。

第二种,各种书体字体都写不好的。他还不够书法家的资格。虽然自称书法家,但是还欠火候,自称是银河系书法协会的也没用。

第三种,对某一体写得够好,对楷书写得不够好是可能且合理的。

一个体写到够好了,就已经够强了,不必再用别的书体字体来证明自己厉害。至于能不能写楷书?由于楷书应用较多,一般情况下是能写的,只是不以之示人。再说楷书风格也多样,有工整严谨的唐楷,也有自由奔放的魏楷,也有意韵活泼的晋人小楷,还有质朴拙趣的似隶似楷类楷书,书写的方法和难度也不尽相同。一般至少会写一类楷书的,只是没达到擅长的程度罢了。

如果你要说要写严谨的欧阳询柳公权才看得出水平,要求写草书的必须写欧阳询楷书展示一下基本功,那颜真卿来写,下笔就是圆笔,恐怕也会为难。古往今来,专学欧柳的也没几个写得好,所以,不必非要用写草书的副业和写楷书的主业比。就像楷书写得好的人,未必能写好篆书一样。写楷书的质疑写草书的基本功,写不好楷书还写什么草书?那写篆书的是不是也可以质疑写楷书的基本功,写不好篆书,中锋都用不好,还写什么楷书?为啥不叫写楷书的先写下李阳冰的铁线篆展示一下基本功呢?

学书法的人视野要广一点,有空多学习。别固步自封,总认为自己写的字体书体最牛。要不要再叫写隶书的先写下楷书展示下基本功呢?而且不能写繁体字、不能写异体字,因为楷书我只认识简化字,异体字不认识看起来别扭。





常春藤书法


书法家为何写不好楷书?

这需要从两方面说起,第一种就是不以楷书为基础的书法家,楷书写不好很正常。

一个有水平的书法家,未必精通楷书,但是一定会精通一门正书,可以是篆书,隶书,楷书中任意一种,所以楷书不作为必要衡量标准,尤其是当下社会,楷书已经没有那么大的实用性,不需要科考答卷,所以志向练字练到一定水平,不写楷书写篆隶也是一样的。

第二种就是没有那么高的楷书要求,他所学的书体,比如行草,在某种程度上对楷书的要求不高,所以练到一定程度不想写了就不练了,很正常,只需要时常复习一下就可以了。

他们对楷书的要求不高,但是不是不会写,只是写得少,所以营造出一种他们不会写楷书的假象。

更有如沈鹏一类的人写的楷书功夫比较深,但是常人看不懂,所以也都会说沈鹏不会写楷书。


其实行草书到一定水平的人,正书基础一定不会差!这是肯定的,因为各个书体之间都有关联,能把行草书写的好,正书基础一定扎实,只不过未必会比专业写正书的人强而已。

很多人都会说“你怎么不写一篇楷书来看看”

其实我可以回答一句,凭什么你让他们写一篇就非得写一篇?难道还需要写楷书向你们证明他的实力吗?如果你连他行草水平到哪种程度都不懂,技法到哪种高度都看不出,还让别人来用楷书证明,那他们能也实在没有向不懂的人证明的必要。

其实一个人的楷书基础完全可以通过行草书看出来,没必要去强调别人写楷书证明实力。

书法五体相通,如果只会看楷书来验证实力,那这种人是连楷书都看不懂的,因为他还看不懂五体共通的标准——“技法”的水平高低。


笔墨高度是不分书体的。


梁宇航


“书法家写不好楷书”,这是一种无知的偏见。最常见的有两种论调:1、书法家不会写楷书2、书法家写的楷书不好看。

第一种情况,书法作为一种艺术,不但要体现创作者的技法水平,还要让欣赏者看到、体会到创作者想要表达的独特的美感和内涵。楷书因为唐楷以后过于严格、标准的规范,不利于书法家个性的发挥,所以书法家的作品使用楷书者少。

二,楷书也有许多风格,很多人只能欣赏的了欧体、馆阁体,认为只有这种楷书才好看,什么钟繇、魏碑、智永、颜真卿等可能连见都没见过,书法家写了一副其他风格的楷书就一哄而上,挖苦讽刺,其实只是因为自己无知而已。


淡泊78268308


书法家现在是个什么标准?有吗?

所谓书法家,个人认为需具备以下几点:

一,不管是硬笔还是软笔,楷书还是行书,横写还是竖写,随手就来,好看,快速,自然,有个人风格;

二,个人文化素质高,通晓书法史,对各派流行书体有自己独特的认识;

三,具备很高的道德修为,有个人魅力;

四,有大量的作品被公认为佳作。

我觉得有这四点就可以算书法家了,不知各位还有没有补充?所以现在基本上没书法家了,也可能由于电脑的普及,写字的时候少了,好不好看的重要性大大降低了,失去了关注度,所以很多民间大师没被发现,公认~说得不对之处望多多包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