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賞析辛棄疾元宵節宋詞《青玉案·元夕》?

文學妙語


歷史上歌詠元宵的詩詞千千萬萬,我卻獨愛其中的兩首。一首是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另一首就是辛棄疾的《青玉案·元夕》

歐陽修《生查子·元夕》——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裡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青玉案·元夕》大概是辛棄疾寫於1171年,或者1175年在臨安任職期間。

元宵節,是一個讓人心儀的節日,充滿浪漫溫馨、婉約氣息的夜晚,可以說就是古代東方的“情人節”。一個讓人充滿期待,渴望有著豔遇和邂逅的夜晚。正如歐陽修的《生查子》裡所描寫的那樣“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正是因為這樣的誘惑,古往今來無數的文人墨客以元宵夜為題材寫下了不計其數的詩文,然而提到寫元宵夜的詩詞,辛棄疾的這首《青玉案·元夕》可稱第一。

辛棄疾一直被人們定義為豪放派的詩人,詞風豪邁。然而這一首寫元夕的詞,卻走的是婉轉風格,情感表達的非常真摯。

詞的上片,重在渲染和造勢,極盡筆墨描繪了元宵夜的熱鬧非凡、盛況空前的景象:有相愛的男女,有花燈,有謎語,還有喜氣洋洋的過著節日的人們。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想象奇特,比喻傳神,詩意盎然。就一句,元宵夜的溢光流彩、燈火輝煌的景象就極其傳神地表現了出來。元夕的遊客,不光有普通百姓,更有達官貴人、名紳顯宦、公子王孫、名媛閨秀皆紛至沓來。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繁華熱鬧至極,讓人目不暇接,恍若人間天上,讓人神思恍惚,迷離沉醉。

詞的下片,重點寫人,通過對眾人的描繪來突出不同凡響的“那人”來。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元夕夜晚的姑娘們,一個個都盛裝如新,身上佩帶著香囊,因為在她們有說有笑地走過之後,空氣中瀰漫著陣陣幽香。然而這一切都不能讓人動心,我之神往自在他處。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那如畫的美景,那喧鬧的場面,那簇簇妖豔的佳麗在今晚都成了陪襯,都是為“那人”而設的背景。伊人姍姍來遲,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宛然冰清玉潔的世外仙子。

最妙處是“闌珊”二字,和前面的非凡盛況、熱鬧景象、富麗堂皇構成了強烈的對比,一明一暗,一熱一冷,一動一靜,一揚一抑,通過對比,“那人”剎那間清麗脫俗,超塵絕豔。

這句話,有三層意思:

其一,表達了感情路上的曲折和峰迴路轉,是愛情的一種存在方式。

其二,作者藉此自喻明志。表達自己和詞中的女子一樣高潔自持、孤芳自賞、嫻靜高雅。不肯與當時的世風和黑暗現實同流合汙,寧可一個人寂寞站於燈火闌珊處,也不肯屈身降志,去和志向不同的當權者湊熱鬧。

其三,它表達了人生的一種境界,或者是一種哲理,這種哲理或境界是人生中超越時間、空間的理解,具有永恆性和宇宙性。不會因歲月、際遇、環境的不同而磨滅或忘卻。



END.


博書


前180年,呂后歸天,諸呂作亂。劉氏宗親於正月十五殺盡諸呂,舉代王劉恆為新帝,史稱漢文帝。文帝感念天下,定正月十五為元霄節,是夜開放霄禁,張燈結綵,歡慶至今。

元宵節那天晚上,月光明朗清輝,浮照古都。正是賞燈的好時節。人們三三兩兩,挑著風燈,都往市集而來。

青玉案·元夕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那些樹枝上纏繞的彩燈,讓人誤以為一夜東風,催放了萬千樹花。煙花盛放後弧形墜落,如吹落銀河漫天星。一路寶馬香車絡繹不絕,人們摩肩接踵,熙熙攘攘。悠揚的音樂四處歡唱,空中的明月玉壺一樣熠熠生輝,人們提著各種各樣形狀的彩燈,歡歌曼舞,笑語喧譁。

那些出遊的少女們啊,精心打扮,頭上戴著奇特的裝飾,有粉彩,有雪白,還有黃金縷。嘰嘰喳喳地互相說話,掠過身旁引來暗香浮動。約我來的人兒呢?怎麼還沒到?不是說好了在街口等麼。左尋右找,總是不見,無意間回首,她卻在光影昏暗的地方看著我微笑。

一首好的古詩詞為什麼到如今還有那麼多人喜歡?他營造的意境穿越了時空。便是全用現代的人和物代入進去,也絲毫不違和,不影響讀者的感受,讓你在無意中覺得,嗯,確實,當時我也是這麼想的。這就是——通感。好的作品要反應時代精神,但也有一類作品跨越了時代,亙穿所有人的心靈。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心有所屬,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重逢不在。站在燈火輝煌處的你,再回首,闌珊處是否她還在?

當然,這首詞更有一些高意。辛棄疾其實從出生地域上來講是個金人,但是一心為南宋復國。一來朝廷綏靖,不思進取;二來作為降官並得不到信任,不可多言,所以把自己復國的夢想當做燈火闌珊處孤獨的人來反襯煙花綻放的虛假和平盛世。一腔熱血,只有在詞作中曲折浸透,化作千古悲聲。這是人世間最大的孤獨。

這首詞,領悟一層,感受那些絕美的景色描寫和與愛人燈下相望的小確幸的人是幸福的。

領悟到另一層,和辛棄疾以及歷史上所有清醒的人一樣,是孤獨痛苦的。


一家之言,歡迎評論。

喜歡請點關注,謝謝。


梧桐樹邊羽


自從王國維“人生三境界”橫空出世之後,《青玉案·元夕》的人氣暴漲。在辛棄疾《稼軒詞》中,原來不甚出眾,後世詞選家很少矚目的這首詞,迅速躥紅,就連做互聯網的理工科男李彥宏,在做搜索引擎時,都要從中尋求靈感。“眾裡尋他千百度”,如今,這首詞幾乎跟百度一樣,盡文青皆知。

然而,這首詞真的像《人間詞話》中宣稱的那樣,結句代表了“古今成大事業大學者,必經歷的三種境界”的第三境界嗎?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夜裡,東風吹綻了千樹花朵,又吹了漫天星斗如雨。表面上寫風、樹、星,實際上寫的是元宵節的煙花盛放的景象。以花和星雨喻煙花,且以東風貫穿之,奇特、清新、渾融。可謂出手不凡。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繼而寫人。名貴的車馬川流,留下馨香滿路。鳳簫聲聲,彷彿吹動了整個月夜。月亮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改變位置,舞龍舞魚等節慶活動,通宵不止。

這幾句,承接前面幾句,繼續寫元夕熱鬧非凡的景象,然而,已開始向人過渡。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穿著名貴,裝扮入時的美女如雲,談笑風生,隨著幽香遠去。其中的一位,或與“我”暗送秋波,目成心許。可是,元夕之夜,街市上人潮湧動,還未來得及通問姓名,便已被人潮衝散。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然而,卻久久不能忘懷伊人,不住地在人群上穿行、瞻望,如飢似渴地尋找她,千千萬萬遍。可是,卻仍不見她的蹤影。(於是,逐漸心灰意冷,甚至要絕望,準備放棄了。)

無意中回了下頭,卻發現,她正在燈光比較暗淡的地方,正若有期待地看著自己。


以上,就是這首詞內容的粗略解說。

現存文獻中,也根本無法找到此詞相關的史事,因此,可以斷定,此詞寫的不過是“我”在元宵節之夜的一次“豔遇”。看花燈的時候,邂逅了一位女子,彼此似乎皆有好感。可是,還未來得及親近,便被人潮衝散。找尋了很久後,再度相逢。


這首《青玉案》,不過是一首比較含蓄婉轉的豔情詞而已。根本沒有王國維所謂的“人生三境界”那般高大上的境界!

如果對古代習俗有所瞭解的話,便知,宋時元宵節之夜,男女可以自由交往,甚而歡愛,都是被允許的。這倒有點兒像歐洲古代的狂歡節,暫時解除道德的枷鎖,男女可以自由約會。這天,平時不可說不可做的時期,多半被默許被寬容。瞭解了這點兒後,便不覺得這首詞有多高雅,只是含蓄隱約而已。


可是,王國維的解說,完全就是錯的嗎?

未必如此。

清人譚獻在《復堂詞話》中提出了這麼一個觀點——作者之心未必然,讀者之心何必不然?意思是,作者的意思未必是這樣的,讀者的解讀未必就不能這樣。即讀者閱讀作品,理解作品,不必拘泥於作者的原意。

其實,漢代的儒生,在對儒家經典進行解讀時,已經有了總結和概括。董仲舒總結概括漢朝人解說《詩經》的經驗,提出了“詩無達詁”之說,只要能夠言之成理,言之有據,能夠說得通,都可以略備一說,對《詩經》中詩歌的解讀,根本沒有標準答案。後來,這種解讀作品的精神,擴展到《詩經》之外的詩歌的解讀上。

西方近現代文論家的“接受美學”、“讀者批評理論”和闡釋學,與“詩無達詁”精神相通。

王國維將“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幾句賦予崇高的內涵,也有一定的根據,可自成一家,因此,可備一說。答主曾專文解讀了王國維的“人生三境界”之說,這裡就不再重複了。


讀至此處,你可能會有疑問:難道文學作品可以隨便解釋?可以完全不顧作者本意,甚至胡亂解說,乃至違背作者本意的,都是合理的?都是可以接受的嗎?


對作品的解說,當然不能隨意。否則,就無必要研究文學,也無必要了解作者生平經歷、時代背景、社會風習和文化傳統了。

需要注意的是,作者的本意,未必都是禿子頭上的蝨子——明擺著的。有些本意,並不能輕易探求。有些文字,作者不甚著意,或為隨意揮灑之作,這些情況下,再執著於作者本意,非但無益,反而可能有害了。

而對那些作者意圖明顯,相關資料確切證明,作者的意圖,則有必要據以解說。

在瞭解作者本意的基礎上,可以進行發揮。甚至,可以把作者本意略去,或者關注作品的部分而不及其他,提升到普遍意義的高度,對之加以解說,都是可以的。


更多文史精讀,敬請關注:風雅人文觀察。



風雅正


辛棄疾在我們的映像中是豪放的,是曠達的,即使不是粗漢子,也是一個一心收復中原的志士豪傑,他的詞中,盡是鐵馬金戈之聲,豪氣幹去。不過,他也寫過很柔情的詞。

這首《青玉案·元夕》,就是辛棄疾最深情的一首詞。

青玉案·元夕

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首詞是詞人剛從北方投奔到南宋,在南宋的都城臨安所作,此時辛棄疾來到了南方朝廷,卻得不到重用,內心非常苦悶,因此,解詞的人都認為詞中是借追尋女子來表達自己希望找到跟自己一樣想收復中原的知音。

不過,我覺得這樣的解釋雖然符合詞人當時的情境,但卻少了一些味道,不如迴歸詞的本來面目,就將它當成一首深情的愛情詞讀,更加深婉動人。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元宵節的這天夜裡,東風將燈火吹得四處飄落,像千樹花開,又像萬點流星,分外絢麗。

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大街上,到處都是華麗的馬車,馬車裡散發出陣陣香氣,飄入臨安城的大街小巷。鳳簫吹奏出美妙的樂曲,月光在人影之中流轉交錯,整個晚上,到處都是魚龍花燈在飛舞著。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有一群美女,頭上都戴著亮麗的飾物,身上穿著多彩的衣物,她們語笑嫣然,帶著淡淡的香氣從我面前經過,她們中間有我要找的那個人嗎?沒有!

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我在這喧囂的人群中,千百次地尋找,渴望能看到她的身影,可是卻怎麼也找不到她,夜將盡,燈火也變得稀疏了,就在我灰心失望之際,一回頭,看到她,站在那稀疏的燈火之下。

這首詞,寫的是通過苦苦追尋,終於找到自己內心的所求的人生幸福。全詞通過種種鋪墊,將所有的情感凝聚在最後那一瞬間釋放,讓人體驗到了得償所願那一瞬間的無限美好。

詞人先是描寫了元宵節夜晚的繁華景象,在這個繁華喧囂的元宵夜裡,詞人並沒有融入這個熱鬧的氛圍中,而是在尋找,找什麼呢?是一個人太孤獨了,想隨便找個人陪陪嗎?

不,不是,前面就有一群漂亮的女子,可是卻不是他要找的人,他要找的,是一個自己內心篤定的人。

在這繁華喧囂的俗世中,在這萬紫千紅的紅塵中,他要找的,是他自己內心裡那個獨一無二的人。

找到了她,人生就不在寂寞孤獨了!

找到了她,人生也就完滿了!

找到了她,人生也就幸福了!

所以,當他經過無數次尋找,無數次失望,終於,不經意的一回頭,在那燈火闌珊的地方,看到了自己心念唸的人,那一瞬間,是無限的幸福與美好!


謝小樓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上百度,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辛棄疾此詞是元宵詞的名篇,特別是後三句,超越了原詞所要表達的涵義,上升到對某種認知境界的比擬。
此詞上片從大處入手,寫南宋都市元宵節的熱鬧場景,下闋轉寫元宵節背景下的一段美好遇見。情調由熱鬧轉溫馨,繼而又帶上些蕭瑟微涼的氣息,足見詞人心思的細膩多情。

首句刻畫了火樹銀花的熱烈壯觀場面,這是傳統元宵節特有的景象,讀之令人感奮欣喜。次句用了一個遞進式手法,使情境更顯浪漫夢幻,讓人留連不止。為下闋寫情營造了一個故事氛圍。

東風像送美的使者,把這元宵夜晚打扮得燦爛美好,暖意融融。

後四句將如夢如幻的情境帶入人間氣息,“寶馬雕車”的細節描寫使畫面變得更加精緻華麗,也喻指不分階層全民同樂的太平氣象。

“香滿路”三字則再一次將感受進行擴張,女性在元宵節因為有出遊的特權,所以路上瀰漫著脂粉味。

難得的逛街,讓她們興奮異常,自然會往最熱鬧的地方去,而最吸引人的莫過於市井裡的魚龍百戲,伴著簫鼓聲舞了個通宵達旦,月落西隅。

周密的《武林舊事》載南宋都城杭州的元宵盛況:

天街茶肆,漸已羅列燈球等求售,謂之“燈市”。……每夕樓燈初上,則簫鼓已紛然自獻於下。…。往往至四鼓乃還。終夕天街鼓吹不絕。都民士女,羅綺如雲,蓋無夕不然也。至五夜,則京尹乘小提轎,諸舞隊次第簇擁前後,連亙十餘里,錦繡填委,簫鼓振作,耳目不暇給。

可見,在南宋時元宵節的熱鬧不息,官民同樂,盛況空前。

上片寫遊人之來,下片寫遊人之去,作者重點突出了一群女子的形象,她們頭上帶著勝飾。《武林舊事》載宋代元宵女子的盛裝打扮:

元夕節物,婦人皆戴珠翠、鬧蛾、玉梅、雪柳、菩提葉、燈球、銷金合、蟬貂袖宋刻“貉袖”、項帕,而衣多尚白,蓋月下所宜也。

也許,一年只有一日,年輕女性們才有如此的自由時光,所以她們極力的扮美自己,頭上插著各式各樣新巧的首飾,穿著白色的衣衫,在月光的照耀下猶如仙子般綽約多姿。

她們乘興而來,盡興而歸,笑語盈盈的青春氣息給深夜的街頭增添了最後的光彩。

“暗香去”恰 與“香滿路”形成完整的元宵夜的時間流程,她們來時,香風四溢,節日的氛圍也為之濃郁。她們歸去,香氛消散,不留痕跡。

到了後三句,節日氛圍意興闌珊,與片頭形成反差。讀者也終於從熱鬧的場景中回過神來,詞人的形象浮現了出來。

原來我們跟著詞人的感覺體味了一個熱鬧的元宵之夜。

詞人穿梭在燈市中,在耀眼的燈盞下流連;他看到有香車經過他的身旁停下來,從車上下來一個個年輕美麗的女子,她們打扮得嬌俏可愛,容光煥發,她們興奮地迅速融入到了熱鬧的街市中。詞人的目光追逐著眾美中的那人,她在人群中時隱時現的身影。

直到熱鬧散去。他還在離去的人群中不斷地追尋。

他千尋萬看,不甘於她就此消失在自己的視線中。

他驀然轉身時,發現她已遠在那漸遠漸暗的燈火深處。

她從未知這一個夜晚她悄然走進過一個人的心裡,她是他驚鴻一瞥中的白月光,照亮了他落寞的心靈,慰藉了他孤獨的靈魂。

但她最終還是變成他生命裡的一抹揮之不去的記憶。

辛棄疾南歸宋廷,13年間被朝廷調換了14次官職,他一生的理想就是收復中原,恢復河山。

但他從未得到征戰前線的機會,加之繁頻的調任使他無法在事業上有所作為,還曾一度被讒言所傷,被迫歸隱。

而這些年間,因為金國內政問題,金兵無力南進,南宋出現了偏安局面,統治者只顧尋歡做樂,恢復中原的志向早就在享樂中被消磨掉了。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吹得遊人醉,直把杭州作汴洲”。

政治上,主和派佔據上風,主戰的辛棄疾也因之沒有了用武之地。

因此,行進在熱鬧的街頭,看到的是一派承平氣象,但在詞人看來,這種太平氣象就猶如眼前的花燈一樣如夢如幻,皆是虛妄,不能北定中原,家國始終危機重重。

人們只知沉浸在當下的快樂中,沒有人去憂慮未來將會發生什麼。獨自看燈的詞人與這熱鬧的氛圍顯得如此格格不入。

而他眾裡所尋的“那人”象徵著他的理想,他想這天下永遠太平,想這元宵年年熱鬧,但偃旗息鼓的節日尾聲還是猛地讓他悲哀地發現,他的理想就猶如這元宵的燈火一樣再美也終歸如流星般消逝,一如“那人”終將是他心中永遠的美夢,可望而不可及,也許,最終,連望都不可望了。


茶香燉魚


↑↑ 關注【文學名句】溫暖情懷的文學,動人心坎的名句 → 記得點贊 ←

《青玉案·元夕》

宋代·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白話】

像東風吹散千樹繁花一樣,又吹得煙火紛紛,亂落如雨。豪華的馬車滿路芳香。悠揚的鳳簫聲四處迴盪,玉壺般的明月漸漸西斜,一夜魚龍燈飛舞笑語喧譁。 美人頭上都戴著亮麗的飾物,笑語盈盈地隨人群走過,身上香氣飄灑。我在人群中尋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頭,不經意間卻在燈火零落之處發現了她。

【賞析】

詞題“元夕”,即舊曆正月十五日元宵節。這是我國古代傳統的佳節,在唐宋時期非常盛行,而且留下了大量風格各異的優美篇章。辛棄疾這首詞的藝術構思又有不同,全詞通過燈火之夜的景象描寫,顯示出婉約情深的獨特風采。


詞的上片多層次地展現了元宵燈節的熱鬧場景。起句是化用唐代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詩意,構成新的境界。“花千樹”、“星如雨”,都是形容巧奪天工的各種式樣的明燈。這些名目繁多、爭奇鬥豔的彩燈,掛滿了大街小巷,猶如一夜春風吹開了千樹火花,又好似滿天絢爛的焰火隨風灑落,匯成了一片燈的海洋。


“寶馬雕車”以下四句,進一層描繪歡度元宵之夜的群體活動。在觀燈的人潮中,有的貴族之家乘坐“寶馬雕車,”一路上飄散著濃郁的香味。這時燈月輝映,悠揚悅耳的鳳簫樂聲,更令遊人心醉神迷。“玉壺光轉,” 比喻月亮西沉。“魚龍舞,”指人們舞動著紮成魚和龍形狀的彩燈。儘管時已深夜,但是觀燈的人群依然在縱情狂歡。這裡詞人極力渲染元宵燈節人流如潮、熱鬧非凡的氛圍,然而在歡騰的人群裡卻尋找不到心中的“那人”。這就為下片抒寫主要人物形象作了有力的映襯鋪墊。


下片由全景轉寫人事。“蛾兒”、“雪柳”,都是當時盛行的女子頭戴的金首飾。這些打扮入時的美女,一個個風姿綽約,香氣襲人。她們邊說邊笑地擠在人群中觀燈,並且一一從詞人的眼光中掠過,但都不是反覆尋找的意中人。“眾裡尋他千百度”以下四句,這是作者刻意追求的精采筆墨。當詩人在熙攘的人群中東尋西覓,終不見倩影時,偶然回頭,卻在無意之中發現了“那人”站在燈火冷落稀少的地方。這裡詞人讚美一位孤高自賞、自甘寂寞的女性形象,而以和婉、優美的筆調收結,讀來倍覺情韻深長,回味不盡。


這種深層的意蘊,折射出詞人在政治上遭受排擠而又不肯同流合汙的高尚人格。梁啟超評論此詞說: “自憐幽獨,傷心人別有懷抱”( 《藝蘅館詞選》引)。可謂一語破的。這首抒發“別有懷抱”的婉約詞作,反映了辛棄疾的審美情趣和對多樣化詞風的藝術追求。


你喜歡辛棄疾哪些詩歌?喜歡哪些元宵的詩詞?留言說一說。

關注【文學名句】遇見動人語言是美妙的緣,總有貼心文字溫暖著你我

文學妙語


《經典詠流傳》最新金曲,史上最強元宵節詩詞—《青玉案.元夕》

詞牌青玉案探源

首先介紹一下這個詞牌名,可能很多人都會讀錯,因為青玉案裡面的“案”不讀“an\

集賢院居士


近代著名詩詞評論家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說出了人生三大境界:古今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元夕》為什麼會被王國維先生評為最高的境界?它是理想的追求,在經歷“眾裡尋他千百度”後,猛的回頭一看,原來理想離你這麼近,不知不覺就來到了你身邊。其實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只有經歷了千百度,或許我們才會體會夢想的內涵。

看全詞,上闕描繪了元夕時節城中百姓歡度元宵的熱鬧景象。下闋一位美麗的女子歡笑言言,在尋找自己的如意郎君,卻沒有想到在昏暗的角落看到了他。

這首詞看似普通,實質內涵深刻。元夕的熱鬧與燈火闌珊形成了強烈的對比,我想到了一句話“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都沒有”。參考辛棄疾的人生,一生致力於北伐而追不可得,而南宋朝廷卻沉浸於江南的風花雪月中,忘記了深沉大恨。他多麼盼望能像那位美麗的女子找到自己的郎君一樣實現自己北伐的理想,但繁榮的浮華已不允許他夢想的實現。他渴求君主的賞識,但燈火闌珊處又會有幾人可以看到呢?



或許那位美麗的女子能找到自己的理想郎君,但經濟繁榮的南宋卻容不下辛棄疾這樣的另類了。


涑水司馬


《青玉案·元夕》·辛棄疾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在源遠流長的文學長河中,壘砌沉澱了千姿百態,五顏六色的石礫珠貝流沙以及川流不息的水媚,而在眾多的興盛勃發中,詩詞所賦予的歷史厚度、硬度和寬度,結出的碩果,有的如佩珊般的玲瓏、清越;有的似高閣中擎起的明珠燦爛、奪目;有的可比肩黃河奔騰時的渾厚、蓬勃;有的就是一枚江南採蓮調,暖洋洋地甜膩、清爽。

詩詞的美好和雅韻,有說不完的話題。就如人世間的愛情一樣,沒有同樣的一個故事情節,沒有同樣的一個模板刻痕,沒有誰不懷揣著一顆春情的夢,“只願君心似我心”的共同祈願,乃是天下有情人追尋的最終。

愛情蠢蠢欲動好,愛情悽悽切切亦是好,浪漫炫麗的愛情同好。愛情可奔跑,愛情亦或靜美,走走停停也談情說愛,愛情是一卷未曾啟封的萬花筒,誰都別自作主張地去猜想赤橙青藍紫調諧與搭配,跟著初始的感覺亦步亦趨堅定向前去,縱然離別分合終難料,人生際遇偶相逢,不如陪君走一回,“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

說到情愛,宋詞中傳世佳作頗多,以婉約、清麗、轉承的風骨為基石,更讓宋詞在情感的把控、節奏和鋪墊上多了一份“九曲迴腸”的代入感,這類風格佔了較大的比例。線條的柔美珠滑,有時在遒健豪放的詩詞中也可鍥入生香。而大氣雄壯的詞人代表,蘇軾乃其一,稱為“詞中之龍”的辛棄疾也在其列中,他們引領的詞風,洋溢熱烈,沉雄剛勁,悲壯激越,深受老百姓的喜歡。此風作愛情詩詞,更有一種難以媲美的兒男氣息。

《青玉案·元夕》當屬辛棄疾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一首別有風味的愛情詞闕。全詩濃墨重彩一種氛圍的積極醞釀,“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這是一個夜色裡的寫意,似乎不是一個普通平常的夜,從題目中可揭曉,這是元夕夜,非常重要的一個時令佳節。這一天,東風來了,它沒有將花兒吹來或吹落,也沒有將伏草吹得抑或揚,它只吹散了漫天空的火樹銀花,一朵朵地在開,一朵朵地又墜下,幻作星星點點的似雨點般稠密的殘落火花,好不美好的一幕。詩人在這樣的熱鬧非凡裡,必是隨眾逐流而行。“花千樹”、“星如雨”,不甚美妙的形容。如果這樣的描繪廣角還不夠,那麼詩人用心地一點點地引入,將讓人大開眼界了。“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寶馬”、“雕車”、“鳳簫”、“玉壺”,一派豪華、盛大的聚會,可想而知的人山人海里,各種琳琅滿目的節目應接不暇,誰在吼,誰在吹,誰又舞動著火火的日子,林林總總的在街頭結尾遊動,好不氣派的招展。詩人用筆大氣,不縮頭縮尾藏了揶了,卻似乎只在一種情景和環境的描摹鋪墊中,他寓意為何?這或許才是這首《《青玉案·元夕》的重點和落腳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市井裡其實不光有現成直的節目,看客和“觀眾”是如何的姿態呢?從梳妝打扮,從精神氣色,從明眸談吐,從一抹暗香中,可窺見到一位位美麗的人兒款款地隨人浪而去,穿梭著,歡笑著,那麼的一時好光景,煩惱皆無。這就是詩人要的結果嗎?寫了一大杆子人行如流水,擦肩而過。他有沒有心內一絲暗湧的期待呢?詩人的排版佈局工於精巧,完美妙哉。

一千古名句就這麼呼之欲出:“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原來,詩人帶著一份尋思和期盼來夜市,為了那心上人,他不辭辛勞地尋了“一夜”,在人頭攢動中百度千迴轉,卻在一次無意回首間,發現心中的她在燈火的深處,她在等待嗎?

好美妙的一刻,詩人“烹飪之功”火候自成一派,多一點則有臃腫的病態,少一點卻嫌清瘦略減,肥而不膩,環瘦處也豐盈十分。《青玉案·元夕》,難得的情愛詩篇卻不露半點訴說之痕,卻真真地是寫了一場浪漫的煙花會上一次千古都愛了的美妙邂逅。

“人約黃昏後”的赴約很美。“燈火闌珊處”的不經意遇見,美麗動人。

王國維《人間詞話》有云,古今之成大事業、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此等語皆非大詞人不能道。王國維雖不是就事論事品頭論足詩詞的境界,卻勝過一次品評的要義。人生境界,皆能在“驀然回首”中尋找到心內的本真,或許這才是生命存在的價值和意義,我們沒有丟失自己。


冰糖148138879


有個不同的看法。

本質上這是個量子力學的問題,你不能同時測量對象的速度與位置,因為觀察者本身的存在,也是對系統的一種干擾,可以說,在驀然回首之前,那人就像著名的薛定諤的貓一樣,既在燈火闌珊處,又不在燈火闌珊處,只有驀然回首之後,因為觀察者的存在,那人的狀態才確定了,因此,是因為前者的驀然回首,才導致後者的存在。辛棄疾想傳達給我們的潛在意思是,早在宋朝時期,我們國家已經掌握了量子力學的核心理論,只是因為超前時代太多,不能提前洩漏出來,只好通過詩詞的方式來暗示我們,類似的例子還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成像原理)“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空間穿越,蟲洞技術)等等。

純粹是開一下腦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