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4至7月喷药防治“蚜虫雨”,市民遇喷药车请注意避让

春末夏初,正值各类幼虫快速生长繁殖期。大街小巷行道树上的虫子分泌物开始如“黏雨”般零星洒落,不仅黏腻难洗还影响环境卫生。4月18日起,在大街小巷的“黏雨”大面积落地之前,银川市园林部门开始对街头树木喷药,防治蠢蠢欲动的“蚜虫雨”。

树上滴油像下雨,难以清除惹人恼

18日,在银川市金凤区枕水花园附近,一名女士正用抹布奋力擦拭爱车,“最近晚上把车停在路边,第二天早上总发现车上有不少白色黏乎乎的东西。”

记者看到,这辆白色轿车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黑色污垢,再向头顶望去,粘着油的嫩叶绿得发亮,像是刚浸过水,有的小叶子顶端甚至挂着大滴“油滴”。用手一摸,这层亮油便粘上手指,拉出丝来。

记者在树下站了一会儿,感觉有细细的“雨滴”落下,手机屏幕上也出现一个个油亮的小点。

“天气一热,不舍得把车暴晒在太阳下,就选择停在树下,但车上总会有莫名的黏液。”该女士抱怨道。记者发现,行道树下停泊的几辆车都没能幸免,车顶上、车窗上散落着点点“油渍”。

天越热,蚜虫繁殖越快,分泌物越多

“天热时候走在树荫下时,树下会有大量的粘脚液体,咱们银川人都说这是树上在淌蜜,其实不然。”银川市绿化一处技术员高志呈介绍,这种现象是蚜虫在作祟,其繁殖速度快,具有飞行能力,在一年当中,可发生多次。天气一热,它们聚集在国槐、柳树等树木的嫩枝和幼叶上啃食,“吃饱喝足”后会产生大量分泌物。而“黏雨”就是蚜虫的分泌物。同时,树木被蚜虫侵蚀,也容易衰弱,甚至死亡。

蚜虫的特性是喜高温干燥,繁殖速度与天气温度密切相关,天气越热,蚜虫繁殖速度越快,分泌物也就越多。银川目前主要的行道树是国槐、柳树等,这正是蚜虫最喜欢“光顾”的树种,所以树下经常会有黏脚的情况。蚜虫没有办法彻底根除,只能靠一遍又一遍地用药来加以抑制。等到天气转冷时,蚜虫才会彻底消失。此外,恼人的蚜虫排泄物并不会影响人体健康,但是凝固后很难清除,因此市民应尽量避免在树下行走。

园林部门三招防治蚜虫,市民发现虫害可反映

在康平路与上海路记者看到,银川市绿化一处工作人员正在对路边行道树进行喷药防虫害工作。

“喷洒化学药剂,能起到一定灭杀作用,会把虫害降低到可控范围内。”高志呈介绍,除喷药外,还将采用穿树裙、人工捕捉、打孔注药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植物病虫害进行防治消杀。

目前,银川市绿化一处正在分片打药,市民如发现有特别严重的虫害情况可及时向绿化一处反映,以便优先处理。

目前,各街道主要采用持续喷洒无公害的化学药剂的方式来防治蚜虫。

4-7月都是打药期,市民遇见喷药车注意避让

据了解,银川市绿化一处一直到五一期间,将连续对银川市东至友爱中心路,西至亲水大街,北至大连路,南至六盘山路区域内的主要干道的行道树进行药剂喷施。主要防治国槐、杨树、柳树等树上的蚜虫等病虫害。

其实,为了杀死这些蚜虫,园林工人每年4月初就开始打药防治。“每年四月到七月都是打药期,我们开着打药车要把银川市的大街小巷走好几遍,一辆车三个月的打药季行程可达到9000公里。”银川市绿化一处的吴师傅告诉记者,喷洒的灭虫药剂虽是高效低毒环保农药生物制剂,但有一定的刺激性气味,洒药车经过时,请市民及时避让,掩住口鼻,绕道而行。

“白天将尽量避开市民在外活动的高峰期进行施药作业,夜间喷洒时段为晚11时至次日凌晨3点左右。”另外,因药剂本身有腐蚀性,请市民注意不要将车停在马路边,避免因药剂喷施而腐蚀车漆。

因今年春天气候异常,银川市绿化一处提醒小区物业街道办等相关单位要对辖区内可能虫害区域早干预早防治,防止虫害串联的情况发生。

【小贴士】

 别看蚜虫小,已出现2.8亿年

有研究者认为,蚜虫是一种古老生物,早在2.8亿年前的二叠纪早期就已出现。蚜虫发生初期在杨树叶片上为害,后期长出膜质翅,开始飞向周围危害其他植物。如不及时防治,蚜虫能使树叶片变色、卷曲,进而影响树木生长,严重的导致树木及其他植物死亡。

蚜虫成虫容易飞进人的眼睛,但这种虫子不携带病毒,飞进眼睛后用清水清洗即可。如果车辆停放在蚜虫繁殖的树下,蚜虫分泌出来的蜜露就会落在车上。蜜露没有腐蚀性,出现这种情况尽快洗车即可。(新消息报记者 武晓瑜 樊卓妮 文/图)

银川4至7月喷药防治“蚜虫雨”,市民遇喷药车请注意避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