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毅诚
好玩的国学的回答,好玩有趣又有料!
庄子:“圣人不死大盗不止”!我们要做野孩子,不要做好孩子!
庄子一生的事业有两大追求,一是宁愿饿得头晕眼花,也要达到那种与天地合二为一的逍遥境界,达到一种灵魂的绝对自由;另外一件是就是想着办法取笑孔子,因为擒贼先擒王,既然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大BOSS,把孔子给搞倒了,儒家学派自然就风紧扯呼甚至是烟消云散了。庄子是个特别擅长讲故事的人,他的故事中,既有宏大叙事,又有让人笑成内伤的幽默,同时更有深沉的批判力量。他批判最多的就是孔子和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观,但庄子没有从哲学上进行论辩,仅仅是“圣人不死大盗不止”一句话,就把孔子和儒家学派憋成内伤。
圣人已死,则大盗不起,天下平而无故矣。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虽重圣人而治天下,则是重利盗跖也。……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翻译成现代文就是:
圣人死了,那么大盗也就不会再兴起,天下就太平而没有变故了。圣人不死,大盗也就不会中止。即使让整个社会都重用圣人治理天下,那么这也是让盗跖获得最大的好处……那些偷窃腰带环钩之类小东西的人受到刑戮和杀害,而窃夺了整个国家的人却成为诸侯;诸侯之门方才存在仁义。
老子经常说一些深奥的、辩证的、让人觉得特有哲理特牛逼的话,那么他的继承人庄子说的话,比老子更牛逼。老子是冷静旁观的像个饱经沧桑的哲人,一副我说的话你不懂、我懒得和你说的样子;而庄子是雄辩滔滔、惊世骇俗,不把你眼镜震落一地决不罢休,所以,庄子就像是个揪着你不放和你大谈人生、大谈道术、大谈虚无和齐物思想的意气风发的年轻人。你不懂,庄子就说寓言给你听,这是很烧脑的事情,你再不懂,庄子就讲故事给你听,实在不懂,庄子就干脆直接骂人,相当爽快相当麻利。
庄子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就是属于第三种,相当惊世骇俗,把儒家思想骂的一文不值。在反对儒家的思想家中,墨子算是一个毒舌了,而庄子比墨子更毒舌。墨子反对儒家重丧厚葬等思想,经常说那些从事丧礼的儒家弟子都是贱儒,是发死人财的人。但庄子敢说话,一上来就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这简直对儒家是一种扒皮剥骨的抨击,把儒家最为崇尚的英雄圣人,把儒家崇尚的圣人人格,说成和大盗一样。孔子要是知道了,肯定要说“是可忍孰不可忍”,而善于辩论的孟子要是知道了,肯定要和庄子辩论个天昏地黑不可,以孟子“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丈夫气概,把庄子痛扁一顿也未可知。
问题是,难道儒家欠庄子的钱?要么儒家弟子曾经欺负过庄子,不然,为何庄子如此“恶毒”地“攻击”儒家的圣人呢?
言为心声,一个人说的话,总受到内心想法的支配。庄子的道家学说,是建立在继承了老子学说的基础上的。老子的道家哲学是一种自然哲学,认为支配这世界、推进世界和人类社会发展的就是不可违抗的自然规律,就是“道”。而道是无为的,你不要为自然划定一种标准,自然根本就没有标准,它只是按照自然而然的规律运行;你不要人为划定一种道德,在道家哲学看来,我们应该是在自然天地中无拘无束无忧无虑奔跑的野孩子,而不是被人为划定了儒家的仁义礼智信道德好孩子。
在道家看来,野孩子才是人的本真,好孩子就是对人性的桎梏和伤害。而圣人是什么?圣人就是儒家道德中好孩子的登峰造极的人,是达到了具有极高的道德修养甚至有点不近人情不食人间烟火的人,所以,道家哲学、老子和庄子都认为,好孩子不如野孩子。因为,老子庄子都认为,当一个社会缺少什么,才会声嘶力竭地提倡什么,人类其实就是虚伪的花言巧语的集合体。当社会冷漠像地狱的时候,儒家开始高喊“仁者爱人”让世界充满爱;当社会喜欢人前说好话背后砍一刀阴谋诡计的时候,儒家开始高喊要讲“义”要“舍生取义”要彬彬有礼;当社会秩序大乱的时候,儒家开始讲上下尊卑的礼仪。
所以,老子和庄子都认为,这个世界被仁义礼智给搞坏了,才来高喊仁义礼智信;当社会沦为他人即地狱、人与人之间是狼的关系时,当社会到处是都是盗贼,有偷东西的小贼,有窃取官位的中贼,还有连国家一起偷走的大盗的时候,你现在才来呼唤圣人,在庄子看来,这连亡羊补牢都算不上,这就是故意搞坏了人心搞坏了社会,破坏了清静无为的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这是傻,因为道家哲学强烈反对“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的很傻很天真的行为。
庄子特喜欢编故事来编排儒家,特别是孔子。庄子说一个巨牛逼的汪洋大盗叫盗跖,竟然是著名道德模范美女光着身体躺在怀里都不为所动的柳下惠的大哥,这本来就很有戏剧性。更有戏剧性的是,庄子还导演了一个短视频,让扮成正人君子的孔子去劝说盗跖,而凶狠无礼的盗跖把孔子大骂了一顿,孔子竟无言以对。最妙的是,庄子又搞了一个短视频,可以说是讽刺儒家仁义礼智信学说的极品:盗跖的部下问盗跖说:“做大盗也有法则吗?”盗跖回答说:“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法则。做大盗怎能没有法则呢?凭空能猜出屋里储藏着多少财物,这就是圣;带头先进入屋里,就是勇;最后退出屋子,就是义;酌情判断能否动手,就是智;分赃均匀,就是仁。不具备这五种素质而成为大盗是不可能的。” 你看,儒家的仁义礼智信,在大盗那里,竟然也成了一种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可见儒家的价值观是多么虚伪。
道家哲学在本质上是反智的,认为人类那些所谓的智慧,只会给人类带来混乱,因为人类的智慧在自然大道面前,简直就是小儿科,用西方哲学的话来说,就是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在庄子看来,儒家那些智慧和说教,简直太虚伪,用在圣人身上和大盗身上是一样的,儒家的这些说教没有培养出几个圣人,反而是社会混乱盗贼满地走,由此说明, “圣人之道”给天下带来的利益少,带来的祸患多。所以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只有打击虚伪的“圣人之道”,让人民一切顺乎自然,天下才能太平。
庄子哲学的核心是齐物论。庄子就像站在太空观察地球一样,由于距离足够远,观察点足够高,所以在庄子看来,这世间万事万物根本就没有区别。反映到人类社会中,生与死一个样,不过是大自然的气聚气散而已,所以,生不必乐死不必忧;富贵与贫贱一个样,人们孜孜以求的,无非是蜗牛角上争何事的浅薄而已。死时候埋葬的方式一个样,你埋在棺材里和扔在野外一个样,无非是化为枯骨而已。由此可知,儒家提倡的孝、悌、仁、义、忠、信、贞、廉等理念,根本就没有接触到人类的大道,而真正的大道就是,什么事情都一个样,你提倡这提倡那,一点用都没有,那些道德理念反而是桎梏了人的心灵。庄子的最高追求就是逍遥,追求一种与天地合二为一万事无所待的自由状态,所以,你老在庄子面前谈什么圣人,庄子不生气才怪,所以庄子才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因为在庄子眼里,圣人和大盗是一模一样的。
好玩的国学
这是《庄子·逍遥游》里面的一句点睛的结语,是由鲲鹏一飞九万里高空,与在树枝上飞跃的蝉和麻雀作对比,从而引出“小知(智)不及大知(智),小年不及大年”的论述。所以,我很奇怪题主读庄子这句话,是怎么读出他“在教人平凡”的意思来的?
在庄子的理想中,人世间所谓的圣人,其实是不足道哉的。因为他认为在圣人之上还有两种更高层级的人:第一种是至人,其次是神人,然后才轮到圣人。
至人、神人、圣人这三种人有什么不同呢?
也就是说,至人第一,神人第二,圣人才排个老三?原因在哪里呢?这就需要用到题主提到的这句话了: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至人无己是个什么状态?
那么,至人到底是个什么样状态的人呢?庄子说是:无己!也就是没有自己!一个人没有自己又是个什么状态呢?
首先我们来想这样一个问题:一个人是如何辨别自己的呢?也就是一个人如何把自己跟别人,或别的动物甚至生物区分开?
最直观的,那当然首先确定自己是人,然后根据自己的体型、模样、鼻子、耳朵等等这些由肉和骨架组成的躯体来区分,来确定自己是自己。
至此我们大胆的假设一下:如果这副由肉和骨架组成的躯体没有了呢?我个人认为这就是庄子认为的“至人无己”的状态。
我们人类,为了维持自己这个躯体的正常运转,就不得不向大自然摄取必要的物质,比如空气、水、食物、衣服等等,所以我们在很大程度上与大自然是对立的。用庄子的话来说,就是“有所待者”,意思就是有所依赖,有所凭借。
假如,我们没有了这个躯体,也就不需要从大自然中摄取这些东西了。这时我们与大自然当然就不是对立的了,因为我们就是这个大自然。这就是庄子说的至人无己的状态。
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又是个什么状态?
次于至人的神人,他们做什么事是不讲求功德的。也就是说,神人做事的时候,只是因为他认为应该这么做,于是他就这么做了。比如盘古开天辟地,只是因为他睡醒以后觉得周围漆黑一片不舒服,所以就拿来吧斧子胡乱划拉了几下;女娲造人也是一样,完全是因为她觉得天地间没有人没有生气,于是就仿造自己的样子造了人。我个人认为,这就是庄子说的“神人无功”的意思。
至于比神人还次之的圣人,他们做事是不在乎名声的。更准确点讲,圣人只做对的事,而且在做事的时候是不考虑别人怎么看、怎么说的。也就是因为这样,老子在《道德经》中才这样说: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至人、神人、圣人,我们怎么理解才更清楚?
人类的科技发展到今天,每一个人几乎都已经认识到,我们是生活在由长、宽、高组成的三维空间里面。有很多科学家提出了这样了这样一个假设:既然有二维空间、三维空间,那有没有四维空间、五维空间,甚至更高维的空间呢?
当然,目前还没有科学家能够证明四维及更高维的空间是真实存在的。但如果我们假设真实存在,那庄子所说的至人、神人、圣人就应该是存在于不同维度空间里的人。
圣人,和我们一样,存在于三维空间里,只是因为他们先知先觉,所以能抢先怎么做是对的,以此来引领人们去做。
神人,应该存在于比我们更高一个层级的维度空间里,所以像开天辟地、捏土造人这样的事,就像我们在二维空间的纸上画几个小人那么简单。不过用庄子的话来说,他们还是“有所待者”。
至人,应该存在于比神人更高层级的维度空间里,他们是完全的“无所待者”,因为他们就是大自然,就是宇宙,就是道。
当然,以上言论仅是我个人在看完《逍遥游》后,经多年思考想到的。有失偏颇之处,还请大家不吝赐教,多多批评指正🙏🙏索彦聊诗词
这句话是庄子《逍遥游》里的一句话,也是《逍遥游l》对整篇的点睛之笔。
“至人”,“神人”,“圣人”其实都是道德境界达到极致的人。“至人无己”,就是说“至人”与“道”
合二为一,“与道为一”与万物为一。“至人”心中只有“道”而无己。什么是道?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自然尊崇在上的,是天道;有为而受其
累的,是人道。主宰万物的是天道,受役使的是人道。天道和人道差别非常大,不可不详细体察。
从天道的立场说,天地万物无为自化;从人道的立场说,人总要有一些作为,才表现人的存在的价值和功能。但是人在面对天道时,往往是徒劳无功的,往往是不自量力的。就像夸父逐日,就像精卫填海。
所以,我们唯一能做的是量力而为,是顺应自然,法天而行,才不会枉费心机,自取烦恼,而不能放达自由,逍遥自在。
至人从来不会孜孜以求的谋求一己之私。只知与道合一,与万物合一。无为而为,为万物即为己,无所求而达所求。无为而治的思想贯穿整个道家学说。汉初的文景之治,唐初的贞观之治,其实,都是无为而治的典范。这里“无为”就是不要过多的干预老百姓的生产,不要孜孜以求的追逐增加国家财政收入,而是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生产力自然得到恢复。如果统治者能“无己”,自然是百姓之福。生产发展了,百姓富了,国家收人也增加了。所以,无为也是有为。
“神人无功”就是神人无功利之心,时时处处都去考虑有没有利益。神人考虑的是道即天道,只有顺应天道,顺应事物本来的规律,就不会为功利所累,达到内心的自由。
世人所追逐的无非“名”与“利”,可能我们鄙视只知追逐利益连名誉都不要的人。然而,圣人也不赞成一心为名的人,哪怕你不为利。名利都不是圣人追逐的。圣人追逐的是内心的自由与逍遥。所以说“圣人无名”。
总之,“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并非让你自甘平凡,而是寻求“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以达到真正的内心的逍遥与自由。
杨柳依依201432516
庄子在《逍遥游》中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是这篇文章的精髓,庄⼦的思想从中得以体现,在现在社会中依然存在着很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对后⼈的处世之道有很强的启示意义,并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
这句话既表达出一种逍遥的人生志向,“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传达了庄子对真正的“至人”,“神人”,“圣人”的理解和要求,从不同的方面描述了怎样做才能够成为真正的“至人”,“神人”以及“圣人”,从《逍遥游》中内容传递的观点给后人所带来的启示。
为了增强结论庄子运用典故,用立足于现实的故事进行辅佐,比如第一部分首先通过描写对鲲鹏之大夸张的描写,让人有一种宏观上的冲击,告诫后人只有经过积累才能博发,像鲲鹏远飞的成就,第二部分庄子通过“蜩与学鸠”的讥笑引出“小大之辩”的核心,第三部分庄子通过对比引出“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的观点。
在最后的第四部分庄子进一步推广,把“小大之辩”提升到“有无之辩”,最后推出“无待”更高的要求,也说明了“无待”的标准,进一步引出“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结论。
文化指路人
庄子不是叫人平凡。
其实,平凡也没什么不好。
庄子,叫人懂得涵养性命,追求生命真实的率性的逍遥游。
我们不能断章取义!
要通读《庄子》的实际内涵。
比如成语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讲的就是一种人生的从容过生活的态度和能力。
讲的是人面对问题,需要避免矛盾冲突,先容易的方向解决问题。也是主要的叫我们做事做到点儿上,也就是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
对待问题需要一个注意力谨慎的时候就要谨慎,要松弛的时候就松弛!实际游刃有余就是恰到好处。
庄子又讲了相对论。
讲小年不如大年,夏虫不可语冰。
讲到世间的事物都是因参照系的标准而变化认识!
讲到治国,应该在宥天下而不是治天下。
也就是说按着天下的运行道理自然运行。
讲到人认识的局限性和真理的难知和未知不可知。
“吾生而有涯,而知也无涯。”
用有限的生命去追求无限的认知和真理,这不是很可笑和必将落空吗?!
所以,庄子说的是叫人对于人之人生给自己以关怀!
所以,庄子,他宣扬一种轻松愉快的价值观和活法。
小哥283680221
不是。是教人哪怕超凡也要有颗平凡的心。
所谓的无己,照字面讲就是没有自己,就是平等物我的人,万物混同的人。在他眼中,看不见自己和万物有什么区别。
所谓无功,就是不讲求建功立业,没有功利之心。很明显,如果一个人做事有了功利之心,就有违做此事的初心,会受到功利的牵绊。
再说无名,即不讲求声名,有了声名的累赘,很多事情做起来总会考虑到我是什么人,我应该怎么去做,那有些本应该去做或想坐的事,碍于声名,就会不去做,显然,是达不到逍遥游境界。
所以,庄子这些话,不是在教我们甘于平凡,而是无论在超凡和平凡的境遇中,都应该保持一种无己无功无名的心,这样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所谓的至人,神人,圣人都是庄子所谓最高境界的人。按《庄子齐物论》所言:“至人神矣,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日月,而游乎四海之外,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是不是又点像超人?其实重点倒不是至人的能力,重点是“死生无变于己,而况利害之端乎”,也就是说不去计较利害了。
如果利害都不计较了,做事都出于本心了,那自然就逍遥了。
虫虫读写
答:“至人无己”指凡至信他人后,就要听服于他人,不能再存在自己的旧念。
“神人无功”指凡有神灵相助的人,不是靠武功取胜对方,而是要靠智慧把握好天机获取胜利。
“圣人无名”自古以来能称得上圣人者都是以无私的精神和只有奉献的思想为准则,不为自已个人的名和利来考慮。
庄子的思想并不是教人做平凡的人而是想教化世人,要做非凡的人。
梦仙曲
无己,指有人。无功,指有劳。无名,指有实。
王新庄律师
肯定不是啊,超脱。
铁血墨缘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至人无己。至人即达道之人,无己即无我。世人不得自由解脱,皆因在无我中执着有我,有我就有了对立纠缠,所以达道之人,就破了我执法执,故说至人无己。
神人无功,此说智慧。不离本位,起应万机,智慧圆通,故说神,虽做一切不作做想,心空无住,故说神人无功。
圣人无名。恒沙妙用,随圆就方,尘尘刹刹,不为而为,为而不为,不被名相所拘,纵横无碍,故说圣人无名。
这个可以用禅宗六祖所说的无念无相无住作一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