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起兵时候李渊只有三万人,为何能一统天下?

lvningwei


李渊在起兵的时候,手中只有三万人马。而且大都是李渊在剿匪的时候,收编的匪军,实力其实很一般。但李渊却能够一年就登基称帝,七年就实现统一,创建中国历史上辉煌的大唐王朝。这样的伟业,他是怎么实现的呢?

(李渊剧照)

一、李渊有皇亲贵族的身份。

不能不说,这是李渊能够取得成功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由于长期以来的思想文化传统。古人对皇亲贵族的身份是很看重的。在打天下的时候,皇亲贵族的人来当领袖,大家都会更相信他一些。三国时期,袁术就因为家里“四世三公”,所以尽管他没什么能力,也网罗了不少人才。刘备因为是“中山靖王之后”,因此天下豪杰都来跟随,白手起家,却实现了三分天下。

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也要打着扶苏、项燕这种皇亲贵族的旗号。后来,陈胜之所以被杀,大家之所以不再拥护他,也是因为他抢先称王,大家并不服他的缘故。

刘邦、朱元璋当了皇帝,为什么一定要杀功臣,就是他们出身低贱,就算当了皇帝,大家也瞧不起他们。

李自成打进北京后,当了皇帝,派刘宗敏去山海关打仗。可是刘宗敏却说,大家都是做贼的,凭什么你在京城当皇帝享受,我去拼死拼活。李自成没办法,又没脾气,只好自己带兵前往。

李渊正是有一个皇亲贵族的身份,因此他在起兵以后,其号召力,显然比刘武周、窦建德、王世充这些人强很多。尽管他兵力不多,战斗力不强。不过他一旦举起义旗,很多人都投奔到他身边,他的实力也就迅速壮大。

(王世充剧照)

二、李渊有“人主”的传言。

李渊不仅仅是皇亲贵族,而且他还具有“异相”,有“人主”的传言。《旧唐书》记载,李渊在当刺史的时候,就有一个叫史世良的算命先生,对他说:“公骨法非常,必为人主,愿自爱,勿忘鄙言。”

不管这个事是不是真的,当天下大乱的时候,这个话就传扬了出去。因为有有这个话,同时李渊又是皇亲贵族,所以,其号召力肯定是高于其他人的。

三、李渊站在道德的制高点。

李渊起兵以后,并没有像其他诸侯那样,先打城池,扩大自己的地盘。然后抢先称王或称帝,想依靠这个名号来号令天下。

李渊不这样做,他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提出“废昏立明,拥立代王,匡复隋室”,表明他是为了匡扶天下,拯救苍生,复兴大隋。

并且,虽然隋炀帝还一直活着,但是他却拥立代王杨侑(隋恭帝)起来当皇帝,遥尊隋炀帝为太上皇。在隋恭帝的旗号下,争夺天下,扫荡群雄,这就使得他的行为显得非常理直气壮。

后来他称帝,也不是他“想”称帝,而是隋恭帝“让位”给他。再说了,隋朝的天下,不也是后周的皇帝让出来的吗?既然后周可以让位,那么,在隋朝“失德”的情况下,也可以让位给“有德之君”李渊啊。

(隋炀帝剧照)

四、李渊父子结交天下豪杰。

李渊生性本来就比较洒脱豪迈,善于结交天下豪杰。在当官的时候就结交了不少人,让他的朋友非常多。

后来,李世民也特别着意于招揽人才,让他的身边聚集了不少人才。(后来李世民在玄武门政变中能够成功,就是因为他身边有不少人才,大家都帮助他的缘故。)

可以说,李渊父子在还没有起兵的时候,就已经在做着起兵的打算。等他真正起兵的时候,条件已经非常成熟了。

五、李渊暗中招兵买马。

最初天下大乱的时候,李渊并没有反叛,而是一直奉朝廷的命令,剿灭一些土匪或者农民军。他在剿灭了这些军队的时候,并没有杀戮,而是把这些军队收归到自己名下,成了自己的军队,并着力训练。所以。他起事时,三万人看起来不多,但却是自己的嫡系部队。再加上四方的英雄豪杰云集,又带来了不少人马。因此他的队伍很快壮大起来,最终实现了自己的宏伟目标。

(参考资料:《旧唐书》《资治通鉴》)


张生全精彩历史


高祖李渊在隋末这种乱世中脱颖而出,不仅仅是因为李世民,还有合适的机遇,合适的时间,当然了更为重要的也离不开高祖皇帝个人能力。


虽然高祖皇帝是凭借三万兵士起兵反隋,但是高祖皇帝选择反隋的事迹却是极其的妙。


首先,枪打出头鸟!!!


在杨玄感、李密等反叛势力发动起义之后,他们的下场相信大家都知道,杨玄感起兵之后,被隋王朝的中央军以犁庭扫穴的姿态迅速打趴,再也没有了翻身的余地。


而李密就更是如此了,因为在杨玄感兵败之后,李密作为洛阳附近的势力最为强大的反叛起义军,隋王朝的中央军第一个针对的就是李密。


为此,李密为各地的起义军没少抗下隋王朝成吨的暴击伤害。


可能,隋王朝不会想到自己在中原之地的有生力量几乎都是被李密给拖垮的,而李密也为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可是,高祖李渊就显得极其的聪明了。


在起义之初,李渊的目标只有一个:


拿下长安,寻求一个庇护之所。


饶先生曾经在自己的书中写到:


“关中山河四塞,乃是兵家必争之地。”


可是,在大家试图瓜分隋王朝的时候,竟然没有人真正的去打长安的主意。相反,更多的人都死死的盯着洛阳城在猛攻,就是不愿意西行侵逼长安,在李渊占领长安之地后,洛阳的势力曾经试图反扑,但是李渊潼关之险死死的当初了隋王朝和各地的反叛大军。


攻取长安,成为了李渊最为睿智,也最为聪慧的手段。


有了长安这等重要的安家之所,李渊才有机会在隋末群雄争斗的舞台上大放异彩,博得一丝称王称霸的机会。



我们可以看一下关中之地的地形:



  • 洛阳之地想要侵逼长安,需要攻取潼关而过,但是潼关又是兵家屯兵之重地

  • 河东之地想要侵逼长安,需要从黄河上游的龙门西渡黄河,或者从黄河的蒲坂津渡口西渡黄河,才有机会侵逼长安之地


这两个地方,在隋末都被李渊率先抢占,所以在隋末各起义军的大乱中,你会惊讶的发现:


当全国各地在打的稀里哗啦的时候,李唐王朝的势力却依旧保存完好,几乎是到处捡人头。当然了这里也避免不了李世民、李建成在河北、洛阳之地的出处浴血奋战,才有了李唐王朝的后来。


可是长安之地得天独厚的作用,为李唐王朝筑起了一道坚硬的城墙,无人能够侵犯关中之地,也无人能够染指关中之地。


中原大战的时候,李密和宇文化及相互征伐,最终被占据洛阳的王世充坐收渔翁之力。


而能够和李唐争雄天下的也大概只有洛阳的王世充、河北的窦建德有资格,可是洛阳的王世充已经被李世民揍得满地找牙,最终龟缩在了洛阳城。


引兵十万前来救援王世充的窦建德又被李世民死死的扼守在了虎牢关,最终窦建德的十万大军被李世民重创。


而李世民也因此收缴了两大雄主的人头。


所以,高祖李渊的成功在很大的程度之上得益于占领了得天独厚的关中地区,而他又可以凭借关中之险扼守关中之地。


历史总探长


隋末唐初是历史上一个极其精彩的时代。而在奠定唐朝基业的过程中,唐高祖李渊的功绩和才能却往往被人们低估了。李渊能统一天下的原因是多样的。


第一,出身名门望族。他的祖父是西魏八柱国之一的李虎,

这是可以确定的。而唐王室更是自称,李虎的父亲是李天赐,祖父是李熙。而李虎的家族正是西北著名的陇西李氏,而5世纪初年建立西凉王国的李昞原更是飞将军李广的后裔,西凉王国覆灭后,末代国王李重耳逃往北魏,而李熙据说就是李重耳之子。然而实际考察中,我们更倾向于认为李唐王室并不是陇西李氏的后裔,而是沿袭汉姓的鲜卑族人。

独孤信的大女儿嫁给了北周明帝宇文毓,七女儿独孤伽罗嫁给了杨坚,而四女儿嫁给了李虎的儿子李昞,后来李渊自然追封他老妈为皇后。


(李渊的老妈,元贞皇后) 所以说,李渊身上既有着突厥鲜卑军事贵族的血脉,也通过自己老妈和北周皇室以及隋皇室有亲戚关系。

同时那支李氏兴王的童谣也对李渊的自立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起码李密的例子上即是受了其影响。

第二点,就是李渊其实很聪明,步步为营的设计让其他唐末军阀望尘莫及。

首先清理掉了隋炀帝派来监督他担任太原留守的两个耳目——王威和高君雅,其次和东突厥结盟。当时的东突厥始毕可汗一方面接受隋末西北叛乱者的效忠,一方面提供给他们兵器和马匹,希望借此大捞一把。

在617年阴历7月,李渊带着世民和建成从太原出发进攻隋大兴城,而元吉留守太原。

李渊的进军遭到了隋军的拼死抵抗,同时受到大雨所阻,李渊便下令暂停进军。此时他接到了李密请求结盟的书信。李渊担心李密知道他的计划会阻碍他进军,便写了一封吹捧李密的回信——“天生蒸民,必有司牧,当今司牧,非子而谁!”李渊更是谎称自己是隋朝的忠义之民,起兵是为了重建秩序。而李密也就不对李渊向隋都进兵加以阻拦,但这个决定日后自然会后悔。

在突厥送来的2000马匹和500马匹的援助下,李渊最终成功打进了京畿地区。而李渊的女儿,平阳公主和李神通也趁机在大兴城附近散财收买难民民心,集结了一支军队投靠了李渊。

在李渊攻克大兴城,正式称帝建年号后,此时已经占据了长安,关中和河东的部分地区。很多小的割据势力已经明白自身统一天下无望,只是在观察最终可能的胜利者,再投奔过去给自己多争取一些利益。而李渊的财富积累是相当可观的。

他一边搞特赦,吸纳了很多投降的叛军和隋朝官员乡绅,同时基本不打破投降叛军的原建制,使得叛乱领袖们暂时不会担心自己的地位在加入唐阵营后就立即削弱。

在击败薛举和薛仁杲后,唐王朝在西北的势力得到了巩固。而唐王朝占据的甘肃,陕西,山西地区虽然人口和经济相对大平原上的河北和河南处于劣势,但战略位置优越,易守难攻,有利于闭关自守,而等待关外的其他军阀彼此攻伐,消耗实力。像王世充,李密,窦建德,他们之间互相提防,被迫将很多力量用于多条战线上的防御。




而李世民的军事才能,以及他所指挥的精锐玄甲军在虎牢关前的大胜更是击溃了十二万之众的窦建德大军,俘虏了窦建德,并让筋疲力竭的王世充随后在洛阳投降,而李密早在之前的618年就被王世充击败,早早降唐了。



同时,因为《隋唐演义》中李元霸,宇文成都等超级猛将基本要么虚构,要么夸大,所以像秦琼和尉迟恭已经算是当时历史上的顶尖猛将。唐军阵营,有李渊的对内征税吏治管理,有李世民的对外征服,更有秦琼和尉迟恭的效力,军队迅速扩充,更是有强大的玄甲军,


所以即便后来突厥和唐王朝反目李渊也有胆量斗上一斗。


普鲁士之魂


李渊的集团从一开始来看,就是非常具有实力的一支。虽然人数上似乎完全没有优势,但其身份出生与集团构成来说,都是非常厉害的。加之正确的战略布局,非常合理的将自己推向高位。

李渊在隋末的各路反王中,社会地位仅次于逃到南方扬州的隋炀帝本人和宇文家族。在隋朝建立前,李渊的家族随鲜卑贵族姓大野,融入关陇军事集团,是不折不扣的社会精英和贵族。即便是在普六茹家族篡位,将自己的姓氏改成杨后,李氏也是重要的上层建筑拼图。作为太守的他,本身就是文物权力于一身。哪怕不去夺取天下大权,都可以在山西的山地环境下建立自己的王国。


请不要小看这种阶层出生。因为这也意味着一个人的眼光、格局、人脉和资历深浅。他的旧部下与亲戚,往往也是北朝以来任职的各类文物官僚或贵族。李渊把这些人的力量调动起来,远比几十万被迫起义的流民要厉害。

战略上,李渊也在稳固山西本土的同时,优先抢下了关中地区。当地不仅是一个战略位置不错的粮仓,也是通向河西走廊的要道。李渊的集团可以在这里获得足够的粮食、兵源与技术支持。他们的大本营本身,也可以依靠代道来与突厥地区交流。在将两地都窝在手里后,其他势力很难与之进行抗衡。


李渊集团的第一流骑兵,就是用这些战略布局换来的。否则,他们极有可能在同王世充与窦建德的炮灰大军对攻中,提前消耗了自己的有生力量。

但正因为有贸易和技术的地利优势,新的李唐王朝在各方面都占尽先手。王世充的部队,是隋朝时为了弥补东征高句丽损失而临时组建的地方治安军。窦建德虽然有河北地方领主的支持,但瓦岗寨属性让他打仗往往靠流民与农民军炮灰。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都很难是源自过去北魏六镇精兵的唐军对手。


所以,千万不要对李渊的胜利表示惊讶。他在很多方面是开始就占据优势,并且依靠正确的部署,将优势进一步扩大。他的竞争者们,都不具备他所拥有的较高起点。在没有特殊情况帮忙的条件下,输给唐军也在情理之中。


米南德王问道


在隋朝末年的群雄中,李渊一开始并不是最强大的,太原起兵反叛隋朝的时候只有三万多兵力,可以说李渊是坐收渔翁之利。

李渊的母亲与隋朝皇帝杨广的母亲是亲姐妹,李渊是杨广的亲表哥,但杨广并不喜欢李渊,曾经嘲笑李渊是阿婆脸,意思就是嘲笑表哥李渊长得像老太太。

面对掌握生杀大权的表弟杨广,李渊只能忍气吞声等待机会,当时已经有姓李的将来要篡夺隋朝天下的说法,杨广也因此杀害了李浑等姓李的大臣,却不忍心对表哥李渊痛下杀手。

李渊其实是畏惧表弟杨广的,虽然隋朝末年天下大乱,但李渊却不敢造反,是儿子李世民串通李渊的亲信裴寂用美人计逼李渊造反,他们让喝醉酒的李渊睡了杨广留在晋阳宫的尹张两个美丽的妃子,李渊才不得不决定造反。

李渊在太原造反的时候,天下群雄中最强大的是李密的瓦岗军,瓦岗军兵强马壮,拥有几十万大军及单雄信徐世勣秦叔宝程咬金等很多名将,在中原战场多次打败隋军主力,李密完全有实力抢在李渊之前拿下长安。

老谋深算的李渊一面向突厥称臣,取得突厥的支持,另一方面吹捧李密,在回信中假心假意表示拥戴李密为天下群雄反隋的盟主,麻痹了李密,加上李渊的儿子李建成李世民及女儿李秀宁的军事才能都很厉害,利用瓦岗军与隋军主力激战中原的机会,李渊趁虚而入进攻关中拿下长安,为唐朝取代隋朝奠定基础。

在李渊占领长安,立隋恭帝为傀儡,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候,天下的形势发展对李渊越来越有利,隋炀帝杨广在扬州被部将宇文化及等发动兵变杀害,而最强大的李密却意外被王世充以弱胜强击败,瓦岗军土崩瓦解,李密被迫投奔李渊,最终被李渊设计逼反杀害。

李渊老谋深算心狠手辣,废掉隋恭帝建立唐朝以后,对曾经与他争夺天下的群雄毫不留情,比如薛仁杲李轨窦建德王世充萧铣等投降唐朝以后都被李渊杀害。


厚德载物49847


李渊以3万人起兵,却在一年之内奠定了唐一统天下的基础,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但李渊备受诟病的地方是他曾臣侍突厥。不管怎么说,在群雄并起的隋末,李渊最开始的力量是较为薄弱的,他能一统天下,原因往大了说不外乎是天时地利人和,往具体了说是由多方面的原因促成的:

起兵时间拿捏得好;起兵的地点和路线正确;李渊的出身、政治谋略和格局;恰当的外交策略;黄河流域势力的火拼和消耗;李建成、李世民、平阳昭公主等子女的给力等等。


隋末百姓负担加重,赋税和徭役压的人们喘不动气,从610年开始不断出现农民起义,规模小但数量大,613年,杨玄感造反,这算是最早的一个大规模起义,虽然被镇压下去,但起义的火种已经传向四面八方,到616年,大规模的起义已经开始形成割据势力,尤其这一年杨广在骁果军的保护下去了江都,长安和东都洛阳的防守薄弱了起来,隋朝失去了普遍的民心,人们渴望被带出困境,很多隋朝的官员在这样的情势下举起义旗反抗杨广,617年五月开始,太原留守李渊瞅准时机举起了义旗,为了收买人心,他打出的旗帜是“废昏立明”,是要“匡扶隋室”而不是自立为王,这让他的起义顺利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人的归顺。

但起兵并非小事,况且李渊身份特殊,他是隋炀帝杨广的表哥,在7岁那年承袭唐国公,隋朝建立后,因为李渊的母亲和独孤伽罗是亲姐妹关系,所以杨坚对李渊很是看重,先是成为杨坚的侍卫—千牛备身,后来不断升迁,但在杨广为帝后,一度遭到了表弟杨广的猜忌,但后期各地起义不断,李渊开始镇压起义军,尤其是615年开始,李渊任河东抚慰大使,在河东这块地上,他不断镇压起义,也不断招降纳叛,在当地威望很高,617年,李渊正式成为太原留守,拥有该地的最高指挥权,但杨广也给李渊派了副手监视他,他们是王威和高君雅。



李渊借着刘武周和突厥南下,派李世民、刘文静等招兵买马,这自然招致了王威和高君雅的怀疑,两人本要谋划除掉李渊,李渊知道后以两人暗通突厥为由处死了两人,接着李渊派刘文静去了突厥寻找支持,隋末大乱,突厥也想趁机南下,于是扶持了不少起义军领袖,但李渊并不想被突厥牵着鼻子走,他只是希望突厥能借给他点兵马,最次就是不干涉李渊的起义。结果突厥支援了李渊几百个士兵和大约两千匹战马,双方约定打下的土地归李渊,美女和财宝归突厥。

李渊建立大将军府,设左中右三军,由李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率领,七月正式誓师起义,李元吉镇守太原,李渊带着李建成和李世民率领三万人马挥师南下,目标是长安,当然这时候李渊是很忌惮瓦岗李密的,恰好李密给李渊写信,想自立为盟主,合各家起义军反隋自立。李渊逮住这个机会稳住了李密,也让李密牵制住了大量的隋军。他回信告诉李密,他李渊五十多岁了没有野心和能力反隋,只有李密能成功统一天下,解救百姓于水火之中,到时候只要再把唐地封给他李渊就感激涕零了。李密一看就开心的继续反隋事业了,也没有把李渊放在眼里。

就这样,李渊很快逼近长安城,又有女儿平阳昭公主在关中打下了不少地盘,团结了不少强盗和反隋义士,很快,他们合力围攻长安,十一月顺利攻下长安。李渊遥尊杨广为太上皇,扶立杨广之孙杨侑为帝,李渊摄政,控制了关中局势,这是很重要的一步旗,李渊进入长安并未引起慌乱,反而得到了拥护,很快站稳脚跟,并在618年杨广被宇文化及父子俩杀死后逼杨侑禅位,大唐建立。

这同样源于李渊的特殊身份,李渊的祖父李虎曾是西魏的大柱国之一,是关陇集团的核心人物,杨忠同样也是关陇集团的核心人物,所以杨家和李家都属于关陇集团,无论是杨氏得了天下还是李氏得了天下,关陇集团的利益都没有受到损害,所以李渊进入长安后,很快得到了关陇集团的支持,大唐较好的继承了隋朝的政治制度,得以很快稳定朝政,而民间则早在614年就有“李氏当为天子”的谶语,况且李渊的军队所到之处不许扰乱百姓,所以李渊得到了普遍的民心。

之后,李唐利用关中地势易守难攻的优势,开始了统一全国的战争,李渊坐镇长安主持内政,其子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率军南征北战,尤其是战功卓著的李世民,为大唐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他灭掉西北的薛举和薛仁果父子俩;收复太原,灭掉刘武周势力。这时期,李轨也被消灭,河西走廊成为大唐疆域,

稳定了这些地区,大唐开始向中原推进,中原势力在这一时期其实已经不是很强,李密的瓦岗军和宇文化及的骁果军火拼,双方损失都很大,洛阳的王世充趁机攻打李密,瓦岗军溃散,李密投了李渊,而宇文化及被窦建德所灭,所以,李渊、窦建德和王世充几乎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620年,李世民率军攻打王世充,两军对抗了很长时间,王世充派人找窦建德援助,窦建德出兵,在621年的虎牢关,李世民成功俘虏了窦建德,又迫使王世充投降。不断有猛将投降大唐,大唐的势力越来越强大。


值得一提的是,李渊对待降兵降将一直是欢迎的,封赏笼络,但对于起义军首领则毫不手软,明里暗里全部杀死了,这一方面确实防止了首领们的再次叛乱,给大唐带来了强大的军事力量,但另一方面,稍有不慎也会激起反叛,比如窦建德的部下刘黑闼就在窦建德被杀后组织旧部造反,后被李建成所灭(这时候李渊可能已经开始打压李世民)。624年,大唐基本实现了大一统。

其实我们看隋末的这些起义军领袖,李密、王世充、窦建德、杜伏威等等,其政治谋略和格局都很难和李渊相比,李密原本有攻进长安的机会的,却因为一些原因错过了机会,而且这些将领虽然也有深得民心的,但他们大都没有深谋远虑,斤斤计较于争盘夺势,却不注重地盘内的内政问题,而李渊则不同,况且他还有几个好儿子替他打地盘,他得以坐镇长安处理内政,稳定朝政,全盘考虑问题。而说到猛将,实际上,李渊最初起兵之时并没有几个猛将,反而王世充和李密手里猛将一抓一大把,到了李渊建立大唐,开始统一战争之后,很多猛将才开始不断归顺,为大唐的统一出力。


萧晓四姑娘




李渊不是隋唐演义里面那个昏聩懦弱的形象,相反他是一个有勇有谋、文武双全的人。他那个漂亮、聪慧的皇族老婆就是他在王孙公子们的竞争中凭借其百步穿杨的高超箭术和倜傥外表加上满腹经纶赢来的。“雀屏中选”这个典故说的就是这个事情。没有他们俩强强交合的基因,哪有后世帅气聪明,文武双绝的李世民?


李渊家族渊源深厚,世代贵族,受到良好的教育,军事、政治无所不能,隋炀帝多次想除掉他,都被他巧妙避过。最后讨了个太原的差事,也跟突厥打上了交道,还在始毕可汗大军铁壁合围下救过杨广。

放眼隋末几十路反王,懂政治会治国的,李渊一脉可以算是翘楚。他的二儿子李世民也是既能够广纳贤才,又懂得军事战阵的帅才,他的帐下文臣武将,高手如云。

李渊太原起事时也是一个腹黑的人,为稳定后方,防止突厥捣乱,也曾效仿刘武周,跟突厥搞好关系,他想利用突厥的势力但并不真正引突厥入关(不知道张作霖当年跟日本人打交道是不是在这里学的灵感)。所以突厥逼他反隋称帝他打死都不同意,也算是给自己留了后手。毕竟是读过书的人,素质比那些土豪高明不少。

他当时为了让突厥放心,对突厥表面上异常尊重,即便突厥派个普通使者来,他纳头便拜,反正关上门的生意,谁也不知道,即便叫声“爹”也是逢场作戏而已。对突厥大汗也一直施之以臣下之礼,即便造反的旗帜都是红白两色,红的是说明自己隋臣之心未改,白的表示已经降了突厥大汗。他还自嘲自己这是“掩耳盗钟”。他的表面忠心换得了突厥大量战马的支持,这样他就得以组建精锐骑兵,挥师长安。



所以虽然开初起事才三万兵马,在得到突厥支持和有的放矢的大肆扩张下,爷儿几个认真经营,很快就聚集起了一支战无不胜的精锐之师,统一了天下。


明德山人6998


李渊家族渊源深厚,世代贵族,受到良好的教育,军事、政治无所不能,并不是隋唐演义里面那个昏聩懦弱的形象,相反他是一个有勇有谋、文武双全。

一、关陇门阀集团的大力支持:关陇门阀集团左右着北魏到唐朝中期近240年的改朝换代,此集团自北魏时期成型,北周开始壮大,被称为八柱国,他们分别是:宇文泰,元欣,李虎(李渊祖父),李弼(李密曾祖父),赵贵,于谨,独孤信(宇文毓和杨坚岳父,李渊的外祖父),侯莫陈崇。

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就是依靠关陇门阀集团的支持,夺取了宇文家的北周,建立了隋朝,国力日盛。

但杨广继位之后,集团势力强大到已严重影响到皇权安全。杨广为打压关陇门阀势力,大兴科举、开凿大运河,大力开发江南地区来争取其他贵族集团的支持。

结果关陇门阀势力便反噬隋朝,开始造反,在后面支援钱粮士兵,并支持李渊夺取了隋朝的天下。

二、李渊是615年被隋炀帝任命太原留守,隋炀帝本意是让李渊防备突厥。但李渊起兵后为解决后顾之忧,交好突厥对突厥异常尊重,即便突厥派个普通使者来,他纳头便拜,对突厥大汗也一直施之以臣下之礼,李渊先给突厥写了封书信:“若能从我,不侵百姓,征伐所得,子女玉帛,皆可汗有之。”他的忠心换得了突厥大量战马的支持,这样他就得以组建精锐骑兵,挥师长安。

三、前期按兵不动,坐待时机:天下群雄逐鹿都忙着反隋争皇帝。只有李渊一直按兵不动,当群雄争霸俱伤时李渊才带领三万人马离开晋阳向长安进军,并且学农民起义军的做法,打开官仓发粮给贫民。一路上继续招募人马,所以与其说进兵关中长安,还不如说是一路收归各地无主的军队和起义武装,而硬仗几乎没有。


四、李渊进入关中后,但没有急于称帝,拥立隋炀帝的孙子代王杨侑称帝,自己当丞相。尊杨广为太上皇,挟天子以令诸侯、而是坐收渔利,稳步扩充势力。


五、隋炀帝杨广将隋朝的精锐力量带到了江南,李密、王世充隔断了他返回关中的退路。李密死死咬住王世充,间接地替李渊稳固了东部防线。李密这个政治白痴最后被王世充拣漏,轻松打败。从此李密退出江湖,李渊得以从容攻破长安称帝。

所以,李渊凭着以上所说的种种优势,很容易凭着起初三万兵力,短短七年就能统一天下。


美丽青春您真痘


熟悉历史的朋友可能知道历朝统一天下的开国君主统一天下都是比较困难的。当然其中也有跟开了挂似的,“位面之子”刘秀的bug就不说了,咱们今天就聊聊唐朝开国皇帝李渊从起兵三万人一直到统一天下只用了七年时间。很多人受文学作品和影视作品影响,认为是李渊的儿子也就是后来的唐太宗李世民的功劳。当然,这是其中一部分原因。但是李渊在哪个隋末乱世凭着三万人起兵统一天下有着天时地利人和的绝对优势。今天就由我为大家简单分析下。

天时

当然,这里不单单指的是天气,而是整体的天下大势。李渊是615年被隋炀帝任命太原留守,负责防备突厥,镇压山西的农民起义。所以到了617年,隋朝的农民起义越演越烈,朝廷很难有效的镇压起义。所以李渊是趁着天下大乱起兵,而且那两年山西的收成特别好,李渊并没有把粮食送给中央,而是用来招募士兵。所以李渊占了天时的便宜起兵以及迅速扩充军力。

地势

刚才已经说了,李渊当时是太原留守,隋炀帝的意思是李渊防备突厥以及护卫长安,所以李渊离突厥和长安都很近。所以李渊起兵后,交好突厥,不但解决了后顾之忧,更从突厥那里获得了大量战马,有了战马就可以有大量的骑兵,在后期统一天下的时候,李唐靠着突厥支援战马组建的骑兵发挥了重大作用。所以李渊起兵之后,就迅速攻占长安,尊代王杨侑为帝,自称大丞相。同时也因为地理原因。其他起义军都在中原江南围着隋炀帝杨广乱战,这给李渊有了大量的时间发展自己。

俗话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李渊能比较容易统一天下的重要原因是因为人和

人和

在这里我们就来聊聊李渊的身世,这个扯的就比较远了。要从北魏分为东西魏开始,东西魏实际被高欢和宇文泰把持,西魏的宇文泰更好的统治西魏,设立了府兵制,设十二柱国,二十四将军,这就是著名的在西魏,北周,隋朝,唐朝四朝的“关陇贵族军事集团”。这个集团在这四朝的朝政都是有着一定影响力的。其中李渊的爷爷李虎是其中的一位大柱国,隋炀帝杨广的爷爷杨忠是其中一位大将军。而其中一位大柱国独孤信的女儿又分别嫁给了李渊父亲和杨坚。虽然听起来有点乱,简单地说就是李渊和杨广是亲姨表兄弟。他们的爷爷和共同的外公都是“关陇贵族军事集团”的领导。所以李渊在进入长安后根本没有遇到什么抵抗,这些在宇文家族建立北周以及杨坚建立隋朝有着重要作用的“关陇贵族军事集团”在看到隋炀帝大势已去时,又帮助李渊建立了唐朝。李渊有着这个集团在后面支援钱粮士兵,以及自身大量人才的优势,迅速统一了天下。

这里提一句有意思话,如果把天下比做一个大公司,这个历经四朝的“关陇贵族军事集团”就是个董事会,而宇文泰,杨坚,李渊就是董事长,无论天下怎么乱,做皇帝的永远是他们的人。所以李唐带隋的历史就可以看做一场公司董事会的竞选。

所以,李渊凭着以上所说的种种优势,很容易凭着起初三万兵力,短短七年就能统一天下。

我是瑞说文史,不能创造历史但可以搬运历史的搬运工,喜欢历史的朋友可以点击关注我哦。


瑞瑞说历史


李渊太原起兵的时候,只有三万人,其中还有很大部分新募集的兵力。表面看起来,势力不算特别强,但李渊起兵后,在一年左右的时间里,已经基本奠定了唐朝一统天下的基础,唐政权成为群雄争霸的最终胜利者基本没多大悬念了。唐朝开国,总体算得上相当顺利。

李渊能这么快成为最可能统一天下的势力,主要有几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李渊在一个最合适的时机起兵,得以顺利占据关中;二是李渊采取正确的对外策略,安抚了大敌突厥和李密;三是李渊家族和李渊本人累积的社会网络和威望,成功吸引了大批归附者。

(李渊)

李渊起兵时机选择非常优秀

大业十三年(617)六月,李渊正式在太原举兵。李渊起兵的时机掌握的非常好。此时,已经天下大乱,隋政权不能完全控制各地局势,但反隋势力此时离取代隋朝还有相当大的距离,隋王朝依旧有不小的力量。隋王朝此时还能控制的主要军事力量,都被调遣到洛阳附近和最大的反隋势力李密作战,关中地区军力空虚。李渊起兵后能很快占领关中,这个因素至关重要。

大业十三年(617)六月,李渊太原起兵,七月初四日,誓师进军关中,十一月初九,李渊攻陷长安,占据关中。李渊从太原出兵到攻陷长安,只用了四个月。李渊一路上招抚各路农民军和地方官吏加入,女儿平阳公主和族人李神通等人也在关中起兵。到长安时,实力已经大大增加,攻打长安时已经有20万人(当时多数战斗力不能和最初的三万人比),但关中本身兵力空虚也是李渊成功的重要因素。

关中地区是关陇军事集团的大本营,在隋末受战争破坏也比较小。李渊也比较完整的接收了隋朝的官吏系统,很快就能比较正常进行征兵收税等活动,充分利用关中地区的人力物力。尤其关中地区完善的府兵系统,能很快动员出一只素质比较高人数不少的军队。

李渊占据长安后,派人招抚巴蜀地区。巴蜀地区没有大的割据势力,本身也比较和平安定,基本没有受到隋末战争的影响。李渊在巴蜀地区的招抚很成功,很快控制了物产人力丰富的巴蜀地区。

到李渊起兵一年左右时,已经比在河东(山西)、关中、巴蜀地区建立比较正常的统治秩序,能充分利用当地人力物力,名义上归附的地区就更多了。天下间已经没有任何势力综合实力能够和李渊的唐相比。

大业十四年(618)七月,唐军在与西秦薛举的第一次浅水原之战中遭受惨败,损失惨重。薛举战后将战死的数万唐军做成京观炫耀武功。但不到一个月后,唐军重新组织了一只大军到达和西秦对峙的前线,十一月,唐军大败薛举之子薛仁果,彻底消灭了西秦势力。

相比之下,李密在和王世充作战中失败,实际损失其实还没唐军在浅水原之战大,但一战失败后就分崩离析了。

大业十四年(618)九月,李密在和王世充决战中失败,入关投奔李渊,天下间更没有任何势力有潜力挑战李唐政权了。李密如果胜利,虽然根基很不稳,但以其威望和能力,还稍微有点对抗李唐的潜力。李密失败以及唐军消灭薛仁果后,统一天下基本没有悬念了。

李渊用正确的策略在势力弱小时安抚了大敌突厥和李密

突厥在隋朝时已经基本被降服,东突厥已经成为依附隋朝的附庸。隋末天下大乱,突厥乘机复兴,大业十一年,突厥背信弃义围困隋炀帝杨广于雁门,标示着突厥的再次强盛。隋末唐初的北方各割据势力,都基本有讨好甚至依附突厥的黑历史。李渊也不例外。

李渊起兵前,也向突厥称臣,曲事突厥,送突厥大批财物讨好突厥。一直大约到武德三年左右,才转变政策对突厥强硬起来。李渊对突厥称臣和种种讨好突厥的行为称得上无耻之极,不过也暂时解除了后顾之忧,可以在起兵时全力进攻长安。李渊很快基本奠定了统一天下的优势,有资本在不太长的时间后不再受突厥挟制,避免了沦为突厥的傀儡。

李渊进军关中的过程中,最大的反隋势力李密的瓦岗军曾经也有过转而占据关中的想法。李渊对李密做出了很低的姿态,表示愿意以李密为主,拥护李密的反隋盟主地位,自己只求将来被封为唐王就满足了。李渊的低姿态坚定了李密继续在洛阳附近对抗隋军主力的决心,让李渊得以顺利进军关中。

李渊家族和本人的贵族身份吸引了众多势力来投

李渊的爷爷是西魏八柱国之一的李虎,西魏北周到隋朝,核心统治集团基本都是一帮人,李渊家族也在隋朝的核心统治集团内。李家取代杨家,对隋朝统治集团内的很多人来说可以接受。

李渊还有着强大的家族势力和社会网络,李密虽然身份和李渊差不多,但这方面就要差一些。

李渊起兵进攻关中的途中,大批农民军纷纷归附加入唐军。隋朝官吏也广泛加入,如华阴县令李孝常献永丰仓降李渊。永丰仓是隋朝几大粮仓之一,主要用来供应京师长安所用,对李渊意义重大。绛郡通守陈叔达献绛郡归降。

李渊入长安后,位于今天三峡地区的夷陵郡通守许绍是李渊少年时的同窗,得到李渊书信招降后归降。奉隋炀帝命于灵武巡长城以伺盗贼的窦抗,是李渊妻子的堂兄弟,李渊占据长安后立即归附。

李渊的身份,吸引了原隋朝统治集团内部大批人的归附。即使对农民军,李渊这样的身份也比别的大股农民军更有吸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