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历史上教皇的权利那么大?

喵喵自然醒


最近天主教有点火。先是教皇方济各降尊纡贵,亲吻南苏丹领袖鞋子,引发全球惊叹。接着,作为法国天主教实体象征的巴黎圣母院焚毁,更是引发全球广泛聚焦。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天主教教皇的往事。

基督教是当今人类三大主流宗教之首,其内部教派中,又以天主教的底蕴和影响力最大。其教徒人数超过10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7%。

天主教有个有别于其他教派(基督教体系内部、伊斯兰教、佛教)的设置,那就是教皇。从没有任何一个成熟的教派将活人提高到近似神明的高度。

只有天主教教皇例外。天主教奉教皇为尊,在中世纪,教皇的三层冠冕代表的是神权、管理神权、统治王权。“教皇上谕”的权威与圣经相同,所有天主教徒必须服从。虽然教皇的世俗权力在近代被减弱,但其精神领域的权威依旧至高无上。

中世纪时期,教皇的权威不仅是掌握道统、控制意识形态,更能干预世俗政治。而且教皇在意大利中部拥有一个面积达4万平方公里(根据不同时期变化有所增减)的教皇国。教皇还有权干涉天主教世界内的各国王权——国王需由教皇册封才能继位,被教皇开除教籍的国王失去合法统治权。在中世纪以后的人类主流文明发展史上看不到这样政教合一的高度集权。

为什么教皇的权力如此大?这与中世纪时期欧洲特殊的宏观环境和地缘政治结有着极大的关系。

首先,中世纪的欧洲有着极严重的对外冲突。一是基督教系统内部的东正教和天主教的博弈。二是与崛起的伊斯兰势力在东南欧和北非对抗。三是在东欧方向有来自于草原游牧势力的侵袭。而欧洲除了保国卫教,出于扩张自身势力,或者恢复宗教圣地等因素,欧洲都需要向东扩张的需要。

由此看来,中世纪的欧洲文明是不能躲避对外战争的。其面对的也是强大的存在,由此可以想象对战结果是如何的惨烈。

这样大规模、高频率的对外战争对欧洲文明的质量有着极高的要求。欧洲要想在战争中占据优势,除了在物质层面与对手在一个量级,政治层面更要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权力。

而这是欧洲的薄弱之处。欧洲天主教世界在在中世纪时期,政治上分裂为多块,从上自下有王国、公国、侯国等。而每一级领主都拥有与之对应的自主权,属于典型的封建政治体制。

这种封建政治体制使欧洲的资源无法进行有效的整合,这样的情形根本无法齐心协力对抗外敌。而天主教世界在中世纪对外战争中总是处于劣势也与这个原因密切相关。

可是外战不是你想不打就能不打的呀。

外敌实力强大,为了在与多方博弈中不落与下风,加强中央集权是非常有必要的。换一种说法就是,各地区交出部分支配权集中使用。

但,权力交给谁?选择一位国王,将权力由他获得?这显然不可能。其他国王害怕这位皇帝依仗这种权力威胁自己。

因此,这个权力只能由教会接手。教会的影响力辐射全欧,是得到广泛民众认可的,再加上教会作为一个宗教组织,即使掌握了一些世俗权力,也不会威胁到各国。

而教会,既然得到了一定的世俗权力,其自身也要做出一些改变。

首先,要在世俗的框架内对自身进行一个更加严密化、世俗化、政治化的修改,具体来说,就是有一个拥有最高话语权的人。这个人要解决现实层面的各种问题。

其次,欧洲松散的地缘结构使得内部政治处于离散状态,矛盾冲突极易爆发。而且欧洲无法产生一个足够强大能压制四方的核心板块。即使出现一个强势政权实现统一,这个政权也很快瓦解。

战争对人口和资源的巨大消耗,让中世纪的欧洲过得异常艰难。因此,停战是迫在眉睫的。

但,停战就需要对立的双方协调。此时,罗马教会就适合做这个站在中立公正的中间进行调和的角色。大家都是基督信徒,各国也在天主教势力范围内,教会也没别要特别偏向谁,只要教会调和出的结果与双方底线相差不多,双方都会接受。教会这个调停人,甚至说仲裁者的身份,使教会的政治权威进一步增强。

云石君在前文中提到,中世纪,欧洲战争不断,大量消耗着欧洲的资源。而当时的天主教世界的财富来源主要是农业。可是中世纪时期科技水平较为落后,除环地中海地区外,其他大部分地区气候严寒,开发程度有限。由把农业生产转化而来的资源自然也是较少的。

本就不丰富的资源,因战争消耗而变得更少。这样的情况下,中世纪的欧洲人民生活变得较为凄惨。他们要承受各种各样的奴役和压迫,在这样的绝境下,欧洲民看不到希望,没有生活乐趣,死亡如影随形。

人民处于这样的情形下会产生自暴自弃的心里,这如何能够从事生产?如果人民反抗,社会就会动荡,秩序甚至会解体。如何才能阻止这情况?

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让欧洲人民获得更多的财富解决温饱问题。不过当时的欧洲没有这个条件。

最终还是需要天主教。既然现实中无法提供物质摆脱困境,那就只能通过精神上的抚慰,让人民平和的面对现实,踏踏实实耕作。在这一点上,天主教承担着维护稳定的功能。

天主教承担着的调和内部矛盾、统筹对外征战、化解内部阶级矛盾这三大世俗功能,这使天主教会,尤其是罗马教廷的世俗权力大大增加。

天主教在履行这些世俗职能过程中,其最高裁决者必须也具有最高宗教领袖的身份,只有这样教会内部的治权和教权才不会冲突,其功能才能有效发挥。随着天主教向世俗权力的渗透,罗马教会大主教的权威不断提升,最终成为政教合一的教皇。

随着政教合一的罗马教皇出现,欧洲文明也进入有史以来最黑暗的时代。中世纪的欧洲,人民不仅在物质生活上过得极为穷困潦倒,而且思想还被严重禁锢和扼杀。天主教会极端排斥任何与自己不一致的思想,为此不惜用宗教审判这样的形式,对出现的任何新思潮给予严厉打击。那时的天主教世界对思想的封闭和保守程度远超同时期的任何宗教任何文明。

为什么那时期的天主教会如此封闭保守?为什么会对统治范围内出现的新思想如此深恶痛绝?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云石君将在下一节为大家分析解读。

本文为云石地缘政治系列105——天主教之第三节,解读读大国博弈内幕,剖析政治深度逻辑,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云石,收看全部云石君地缘政治系列文章。


云石君


教皇制度,源于古罗马时期的基督教管理制度。公元一世纪初,基督教从犹太教当中分离出来。早期主要在犹太人中传播,但受到犹太教正统教徒的排斥。之后基督教开始跨民族传播。并迅速扩展。在发展的早期阶段,受到古罗马政府的镇压。但在古罗马帝国逐渐衰落的时候,基督教具有的安抚社会矛盾的作用被古罗马皇帝利用,因此获得了国教地位。基督教因此参照古罗马帝国的行政机构,平行设置了一套宗教管理系统。罗马大主教对政府授权管理整个帝国的基督教,地位最高因此在翻译的时候被称为教皇。

公元五世纪,日耳曼蛮族入侵西罗马帝国因此灭亡。但是因为蛮族文化程度不高,所以承载着大量文化职能的宗教机构,却较为完整的保存下来。由此形成了西欧社会非常独特的二元化政治结构。也就是同时存在着政府和宗教两个社会管理机构。两者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域,两者的强弱关系也是不同的。

教皇在中世纪拥有巨大权力,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天主教拥有独立的征税权,财政收入非常丰厚,远超过当时的小国。根据圣经的规定,信徒要将收入的1/10捐给教会。这就形成了一种税收,被称为什一税。

第二,教会的体系严密,覆盖了整个西欧社会的各个层面,控制了民众的思想。与中国这样一个很早就实现了世俗化的国家不同,中世纪的欧洲,宗教氛围非常浓厚,宗教的影响力遍布整个社会,干预信徒的生老病死乃至一切重大事件。在这样的环境下,教会对于民众的控制力是非常强的。所有的封建领主都要忌惮教会的这种影响力。

第三,教会是文化的主要传承者。欧洲中世纪的时候,贵族大多是武夫出身,没有文化根基。因此大部分贵族没有政治管理能力,尤其是对于财政管理等较为专业的领域更是无能为力。所以贵族非常依赖教会在文化和人才层面的支持。在整个中世纪,欧洲政府的管理系统当中,宗教神职人员是必不可少而且地位极高的一群人。

二元制体系的存在必然导致相互之间的权利争夺。对于较早完成中央集权的国家,比如英国和法国,教会的权利就受到了比较一定的限制。英国干脆脱离天主教体系,另创英国圣公会。而在小国林立的德意志地区,教会的影响力就要大的多。马丁路德之所以对教会进行严厉批判,和教会当时在该地区进行残酷盘剥有密切关系。而中世纪晚期开始出现社会变革,宗教改革也就在这一时期开始酝酿。新教运动的发展,实际上就是宗教改革的具体体现。到了十六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进入顶峰阶段。此后天主教的影响力开始衰落。二元制社会逐步解体。天主教虽然保留了跨国界的宗教管理系统,但政治影响力却一落千丈。教皇在当代是一个有着一定政治影响力的国际宗教人士,地位和中世纪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


zyb38537240


这个也是没办法,无论你世俗权力多大,你也是宗教的信徒,中世纪王权和教权的斗争,教皇最厉害的就是开除国王的教籍,你都不是信众了,变成异教徒了,王位也就坐不稳了,这也是英国国教诞生的很重要原因,英国国教最大的变化就是教宗不再是教皇而是英王。当然如果强大成拿破仑那样,教皇也得乖乖的从罗马跑到巴黎,看着拿破仑为自己加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