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张图快速看懂,未来20年北京昌平区发展轨迹


根据首都北京2016到2035年发展规划,北京未来的发展格局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一核:首都功能核心区。 一主:中心城区即城六区。一副:北京城市副中心。两轴:中轴线及延长线,京唐秦发展轴。多点:顺义、大兴、亦庄、昌平、房山新城5个新城。一区: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怀柔、密云、延庆、昌平和房山的山区。

昌平区位于北京的西北部,地处燕山、太行山支脉结合地带,是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聚集区。根据首都的总体规划,昌平区未来的定位是“科教引领、文旅融合、宜业宜居的生态城市”。

未来昌平区的发展格局为“一轴一带一廊,两城一区多点”的空间结构。一轴:中轴线北延长线。一带:北部山区生态文化带。一廊:协同创新发展走廊。两城:未来科学城和昌平新城。一区: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多点:以南口新市镇为代表的7个城镇。

昌平区为打造宜居生态城市,将遵循“一屏三楔七河多点”的生态发展格局。一屏:西部以及北部山体生态屏障。三楔:连接西北部山区与东南部平原的大型生态廊道。七河:以温榆河、东沙河、北沙河、南沙河、孟祖河、蔺沟河、京密引水渠为主线的水系廊道。多点: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为主体的生态节点。到2035年,森林覆盖率达到49%以上的目标。

产业发展:建设高水平的未来科学城和以沙河大学城为抓手的一流科教新区,推动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战略,实现园区协同发展,发展特色服务产业。


文化发展格局为:一核一路三带。一核:打造明十三陵世界文化遗产金名片。一路:构建以居庸关大道为主体的文化探访路。三带:加强大运河文化带、长城文化带、西山永定河文化带的保护和利用。传承和保护历史文化资源,提升软实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