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洪水招待所” 今朝大美生態城。——新蔡縣城市蝶變紀實


昔日“洪水招待所” 今朝大美生態城。——新蔡縣城市蝶變紀實


花開日暖鳥鳴幽,三月醉人新蔡州;何處堪誇風景好,四圍碧水繞城流。如今的新蔡縣城,四周公園環伺,水繞城走,城在園中,四季鳥語花香,城內道路寬闊,高樓林立,豫東南區域中心城市初露崢嶸。

然而你可知道,過去的新蔡縣,十年九淹,人稱“洪水招待所”?近年來,新蔡縣委、縣政府一班人因勢利導,化水患為水利,讓城與水有機融合,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把“洪水招待所”一變而為大美生態城,探索了治水用水的新蔡模式,也創造了脫貧攻堅的新蔡奇蹟。

新蔡縣位於豫、皖兩省四市交界處、淮河流域洪汝河下游,境內水系發達,流域面積3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34條,大中小河流180餘條。

水是生命之源,令人嚮往;然而,水又製造了一場場生靈塗炭,讓人畏懼。十年九淹的新蔡縣,如何變水患為水利,讓水造福人民?2017年2月,新蔡縣被列為全省百城建設提質工程首批試點縣,縣委、縣政府一班人抓住機遇,科學謀劃,開始了做活“水”文章、打造生態城的大手筆。

秉承規劃引領、建設跟進的原則,著眼城市長遠發展大計,新蔡縣建立科學的規劃決策機制,做到“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建設一盤棋”,編制完成了《新蔡縣城市總體規劃(2015~2030)》的編制工作。

在規劃中,新蔡縣彰顯生態水城特色,充分發揮縣城三面環水的獨特優勢,把城市建設作為一個大景區進行規劃、建設和經營。結合新蔡地形、地貌特徵,以“東控、西進、南延、北接擁水發展”為總體戰略,根據新蔡歷史、現實和未來發展前景,以提升老城區、鞏固行政區、力推新城區為基本發展思路,以“一城、兩軸、三河、四門戶、五湖、六區”為建設重點,精心打造佈局合理、功能完善、生態優美、特色鮮明的豫東南新興中心城市。

以補短板、惠民生、提升人居環境質量為主要目標和任務,新蔡縣突出老城區提質,注重城市雙修,實施了一大批提高城市綜合承載力的民生工程。

——以路開城。大力推進人民西路及大廣高速新蔡西站、西環南環路、北環東環路等門戶工程,新建改擴建道路50多公里。大力實施道路暢通工程,打通“斷頭路”,對主幹線道路進行景觀性改造和交通優化,優化城區交通網絡,實現了路通百通,開路興城。與路網相配套,大規模進行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和園林綠化建設,提高城市承載力,提升城市形象。

——以水潤城。規劃實施了“五湖四帶”和“一庫一聯通”的生態水系建設工程,大力度、高品位、全方位打造生態水城、大美新蔡建設。

——以業興城。西湖新城、160米高的雙子大廈、會展中心、群眾文化藝術中心、臨湖而立的萬人安置社區、問津教育園區、碧桂園、太平洋商超、紅星美凱龍及華絲服裝、花花牛乳業、佳諾威木業等眾多優質企業接踵而至,為縣域經濟注入活力,真正做到了以城促產、以業興城、以業聚人。

在提升城市建設的同時,新蔡縣積極推進城市管理的精細化,突出抓好“四治(治汙、治堵、治髒、治差)”,促進城市“顏值”和“內涵”的提升。緊緊圍繞城市擴容提質,不斷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城市管理力度。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為抓手,該縣大力實施市民文明素質提升工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植入城市環境中,融入百姓生活中,積極提升城市形象、培育城市文明。

至目前,該縣謀劃百城建設提質工程7大類173個項目,項目總投資約405億元,已實施百城建設提質工程項目115個,項目總投資242.54億元,累計完成投資135.72億元。其中,2017年新建續建項目55個,總投資149.9億元,年度累計完成投資50.26億元;2018年新建續建項目70個,總投資221.42億元,累計完成投資68.67億元。

在一個財政小縣實施水系連通等一系列工程,新蔡縣面臨一系列難題。

——錢從哪裡來?新蔡縣緊緊抓住財政融資、PPP項目的歷史機遇,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謀劃未來五年的重點項目,多個PPP項目進入河南省財政廳和國家財政部項目庫,總投資共計103.82億元,共融資43.8億元,有效解決了資金問題。

——土地怎麼保?該縣圍繞用地需求,通過政府壟斷土地一級市場,規範土地收購儲備供應管理,盤活批而未建土地,推進耕地佔補平衡等措施,科學制訂用地計劃,加大土地復墾力度,為長遠發展爭創了更大空間。

——拆遷工作怎麼推進?本著讓群眾得實惠的原則,該縣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拆遷理念,充分尊重群眾意願,採取房票安置、建設安置區、回購商品房等形式進行安置。群眾通過拆遷安置,小房換大房、舊房換新房,生活環境更加宜居宜業。

事關民生福祉,工程連著民心。新蔡縣委、縣政府一班人率先垂範、靠前指揮,在工作中著力定規矩、樹導向、正風氣,用實幹的作風營造趕超發展的濃厚氛圍。廣大黨員領導幹部以敢於超越的勇氣、不甘落後的志氣、務求必勝的豪氣,只爭朝夕。冰天雪地裡丈量土地、烈日炎炎下現場辦公,餓了吃乾糧、渴了喝白水,白天機器轟鳴、夜晚挑燈夜戰,拆掉了一處處“老大難”,啃下了一根根“硬骨頭”,創造了一個個“新蔡奇蹟”,也凝聚了“敢為人先、勇於想當,團結拼搏、實幹幹實”的新蔡精神。

水系連通,一個月徵地1萬多畝,從立項到開工,僅用了40天時間;

招商引資,“花花牛”項目20天落地動工;

補充耕地,一年復耕近2萬畝;

東湖片區棚改項目,以前一年未必能啃下的硬骨頭,拆遷只用了45天;

大廣高速新蔡出口人民路西段,2017年初動工,當年底建成通車,這條“跑”出新蔡發展速度的大路,更是刷新了“新蔡速度”……

“一路一循環”“兩軸四門戶”工程總投資40多億元,新修道路總長50多公里,迅速拉大了新蔡縣城市框架,把城區面積擴大20平方公里以上。

2019年3月,西湖公園、南湖公園、黍河公園開始了緊鑼密鼓的綠化。至此,水系連通工程主體工程大頭落地。城區五座湖泊全部實現水系連通,蓄水成景,如綠色翡翠點綴著新蔡大地,讓整個縣城瑰麗多姿。曾經帶來水患的母親河,如今溫順地依偎著這方土地,潤活著城市的“心肺”。

百城建設提質工程項目取得長足進展。縣城56條道路全部打通;佔地24平方公里的西湖新城,正揭開華美的蓋頭款款走來;建設中的160米高的雙子大廈將勾勒城市最新的天際線;會展中心、群眾文化藝術中心、臨湖而立的萬人安置社區、問津教育園區、河南省人民醫院豫東南分院相映生輝。

短短的兩三年時間裡,昔日的“洪水招待所”,如今變成了大美生態城。城市帶動、城鄉一體,伴隨著脫貧攻堅的堅實步伐,新蔡縣城演繹了精彩蝶變,成為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格局宏闊,道路暢通;景觀處處,園林優美;花草林蔭,湖光水韻。新蔡縣一舉創建成了國家衛生縣城、國家園林縣城、宜居宜業的生態水城,向世人展現出大美新蔡的無限魅力。

“大美新蔡幹出來!新蔡人民實幹幹實,在脫貧攻堅、城市建設、經濟發展等多領域交出了高質量答卷。”新蔡縣委書記王兆軍說,“城市的精彩蝶變,引來眾多客商投資興業,吸引外出務工人員進城落戶就業、返鄉創業。新蔡迎來了更多發展機遇,新蔡人民必定乘著這股東風,創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記者 梁靈芝 通訊員 宋超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