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感謝您的關注和轉發

每讀洛神賦,皆嘆,論愛情,千百年無出其右

論詞藻,華麗非凡

圖畫賦予了文學新的生命

東晉畫家顧愷之,讓曹植筆下的洛神之美千年永固

人們終於能一睹女神模樣了

有圖有真相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文學史和繪畫史上這兩顆光彩奪目的明珠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點擊圖片放大,觀看下馬細節


曹魏黃初三年(222年),曹植,在京師告別了他的哥哥——皇帝曹丕之後,跋山涉水前往自己的封地東阿。漫漫長途的疲憊感,一行人剛至洛水,曹植的隨從和他的馬匹便準備休息,讓馬可以吃一點草。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如何表現下馬車休息呢?

畫家很敏銳地捕捉到了這樣的一個動作——馬匹在草地上打滾,長途跋涉之後,它沒辦法像人一樣休息洗澡,所以馬就在地上打滾,用沙土來吸附身上的汗水,它起來後就會覺得精神抖擻。

後世畫家也經常會用打滾的馬來表達:漫漫旅途中的暫歇。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點擊圖片放大,觀看洛神出場細節


曹植一行人在洛水邊駐足休息,抬頭一看“睹一麗人,於巖之畔”,一個作家如何形容一個美麗女子的出現,千百年都是件大事。


曹植在《洛神賦》裡用來形容洛神的出場,我們的文學裡才多了那麼多形容女孩子的美麗詞語: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皎若太陽昇朝霞。灼若芙蕖出淥波。

踏波而來,彷如芙蓉出水,非常美麗。畫面上不僅有天空飛過的大雁,還有半空中的一條游龍。遠山朝陽初升,在洛水之濱,有菊花盛開,有松樹高昂。


這些詩句烘托洛神的神秘、美麗。後來的《紅樓夢》警幻仙子、《天龍八部》神仙姐姐、《甄嬛傳》驚鴻舞的靈感來源,皆出於此。


曹植的目光被她吸引,想要上前。他的侍從立刻拽住了他。這個動作被畫家捕捉下來了。他就這樣被拽著:表面上保持著他貴族的威嚴,但心裡嚮往著那個“小姐姐”。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這個圖像堪稱經典,為後世提供了皇帝出行的經典樣式


中國文人在女性身上得到的美,長期以來都是精神與性靈的美。驚鴻、游龍、秋菊、春松……當你那麼深地去愛一個對象而講不出道理的時候,你就會用一切大自然的東西去形容去思念她,我們可以用這樣的角度來看《洛神賦》:生命的愛與美是混合在一起的。戀愛能使生命豐富、擴展,擴大到可以去欣賞整個大自然的美。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點擊圖片放大,觀看仙女團細節


洛神和她的“宇宙最強仙女團”執扇而行,一會兒在清流裡面嬉戲,一會在林間漫步。因為洛神是神,作者用這樣一種方式,為人神永隔的悵惘結尾做了鋪墊。

為了表示時間的推移,除了變化場景,顧愷之還讓洛神不斷更換衣衫,白衣紅裙、白衣綠裙、綠衣紅裙,不食人間煙火的女神,也有了 “女為悅己者容”的小兒女情態。正是這種飄忽不定,才構成了文學裡極度的纏綿。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點擊圖片放大,觀看人物細節


洛神也眷戀著在水邊遇見的曹植,她回首相望,曹植深情凝視,顧盼之間,兩情繾綣。全卷只有這裡洛神和曹植相距最近,象徵兩人感情的親密升溫,才子配佳人,他們相戀了,這就是故事的硬核。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點擊圖片放大,觀看眾神親友團細節


這種一見鍾情的傾心,畫家要怎麼去烘托它呢?


情到濃時,眾神也來同慶,水神,立於川中平定波浪;半空中,河伯正在擊鼓;中間這位正在高歌的人身龍爪的形象就是傳說中的女媧。


這些重要的神仙親友團都趕來“加持”這段愛情,在他們的助威下,這場貴族和神仙的愛戀變得與眾不同。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點擊圖片放大,觀看離別細節


“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當。”由於洛神是神,曹植是人,人神殊途,彼此雖然都處在盛好年華,卻依然難償所願。


快樂很短暫且永不再來,洛神第一次垂下眉眼,面沉似水。曹植則強忍悲痛,無言以對。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點擊圖片放大,觀看洛神細節


洛神要坐神的車子走了,她坐上雲車向曹植告別了。她的車子是有六匹龍拉著,有翅膀的文魚、白色的蛟龍、雙頭神獸,都來做她的護衛,整個儀仗隊很漂亮,凡人不敢靠近。


在古代,車輛的建制有森嚴的等級,在人間,只有天子可乘六馬車。洛水女神乘坐六龍雲車,旌旗飄飄,雲水翻騰。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點擊圖片放大,觀看曹植手握的小扇子


洛神走後,曹植並不死心,急命隨從駕舟逆流而上追趕洛神。波濤奔湧,正如曹植心中急切的心情契合。

值得注意的是,洛神一直不曾離手的羽扇,出現在曹植手中。《洛神賦》的原文裡沒有這一段文字描述,這是顧愷之根據文字想象的畫面特意安排得小細節。

我猜畫家也希望他能追上,或許他們還交流了什麼,可能女神說:“我還是要走,不過呢,可以把這個小扇子送給你。”這把小扇子就變成了曹植與洛神之間愛情的信物。

畫面繼續往左看,曹植回到了岸上,他坐在岸邊,通宵不眠,夜不成寐。(畫中的蠟燭就表示“夜晚”)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點擊圖片放大,觀看曹植細節


畫卷到了最後,天亮了,此情難盡的曹植萬般無奈,只得乘車離去,但心存一線希望,不時回頭張望。手上還緊緊地拿著那個小扇子。我想他這一輩子都不會放手,因為這是洛神留給他的唯一信物。畫卷就到這裡結束了。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洛神賦圖》第一卷,宋代臨摹,絹本,設色,縱27.1cm,橫572.8cm 藏於故宮博物院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大美《洛神賦圖》,乾隆皇帝題跋:顛毫入妙


《洛神賦圖》第二卷,宋代臨摹,絹本,設色,縱26cm,橫628.5cm 藏於遼寧省博物館




我們把《洛神賦圖》的畫面從頭到尾梳理了一遍,顧愷之在創作這幅畫的時候,充分的還原了原著故事,難能可貴的是還加入了自己的想象力以及超前的繪畫技術,才為世人留下了這幅穿越千年的名畫。


它的故事和它的繪畫都很讓我著迷,嘗嘆,論愛情,千百年無出其右;論詞藻,華麗非凡。在我們的一生中,愛情是最不可少的一部分了,“浮長川而忘返,思綿綿而增慕”,我們會永遠盼望、期待,懷著很深的憂愁捨不得離開,那份愛慕只增不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