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妈后的育儿困境,好在有这三本有料有趣的书帮我度过

当妈后的育儿困境,好在有这三本有料有趣的书帮我度过


文 | 庆哥

无论你当不当妈都值得一看的书。


前天看了上海跳桥男孩的视频,揪心般痛,17岁的花季男孩啊。

因为在学校被批评,在回家的路上和母亲在车内争吵,不堪责骂的儿子,用5秒时间结束了自己生命,那位妈妈被打击得措手不及,跪地痛哭,画面令人唏嘘、震惊、痛惜。

有知名博主说,男孩应该为父母想想,了结生命极其不负责任,这对他们是多大的打击。

站在父母的角度看,确实如此。但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又是另一感受。

很多网友留言说,小时候曾无数次因为母亲的毒舌、羞辱、不理解的责骂而想跳楼,好在因为胆小作罢。

很多父母自以为自己的教育方式很正确,但对于子女而言却是地狱般体验。

在当父母这条船上航行,有太多要学习、要反思的地方,就像香港作家兼育儿畅销书作者屈颖妍说的,当今社会,最难教的,不是孩子,而是家长。

不懂孩子的家长,跟魔鬼没有两样,是扼杀美好心灵的刽子手。

想打好父母这份工,还是要多学点育儿知识、儿童心理,才能修炼成合格的父母。

今天我推荐三本最近看了觉得很有启发的育儿书给大家,希望我们这些为人父母者或者准备为人父母者看了后都能少走些弯路。

当妈后的育儿困境,好在有这三本有料有趣的书帮我度过

重视敏感期,才能当个省心妈

我儿子四个月的时候吃手很严重,每天都沉醉在吮手指头的乐趣里不可自拔。他奶奶看见了,总是要把他的小手掰下来,每次都会被我制止:“让他吃,想吃多久都行,他现在是吃手的敏感期,他在用嘴探索世界。”

敏感期这个词,是我在孙瑞雪老师的《捕捉儿童敏感期》里学习到的,0-6岁的孩子,是依靠一个接一个的敏感期来发展自己,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晰、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

通过老师的书,我知道小孩还有手的敏感期、空间和时间的敏感期、模仿的敏感期、自我意识的敏感期、语言敏感期…..

各个阶段的敏感期一环扣一环,如果哪个敏感期被忽视,长大后会一件一件地偿还。

我儿子现在开始发展空间的敏感期,他喜欢扔东西、钻到桌子下面,看到有洞洞的地方就用手戳,连我的鼻孔也不放过。

在安全的范围内,我都会让他自由发挥去探索,他扔东西我也不会生气,放手让他去做。

因为看了《捕捉儿童敏感期》这本书,让我对他每个阶段的行为都心中有数,更加宽容,不会随意打断他的探索,更不会因为他扔玩具而责骂他,知道为何如此,才能做个更放松、高情商的妈妈。

我相信书里的那句话,重视孩子的每个敏感期就是给予孩子爱和自由,敏感期是儿童一个自我创造的过程,突破的过程。

我认为这本书,每个妈妈都该人手一本,看完后会醍醐灌顶。

当妈后的育儿困境,好在有这三本有料有趣的书帮我度过

书名:《捕捉儿童敏感期》作者:孙瑞雪


当妈后的育儿困境,好在有这三本有料有趣的书帮我度过

用心的妈妈,才是好妈妈

儿子满月时带他到社区医院打预防针,排在我们前面有个五岁左右的孩子,哭得地动山摇,无论他妈妈怎么拽他衣领上前打针,他就是上前两步后退却两步,看出来他真的很害怕。

他妈妈见他耽误了那么长时间,开始骂他,还使出了杀手锏,掏出手机对男孩说:“你如果再不打针,我就打电话给你班主任。”这招很好使,男孩憋红了脸、抖抖索索撸起衣袖上前给护士打针。

虽然男孩最终打了针,但是他妈妈的恐吓责骂以及对针孔的惧怕已经给他留下阴影。

如何引导孩子打针好像是很小的事,但是足以深深影响孩子的童年心理。我最近看了尹建莉老师说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找到了答案。

她说:“打针这件事,一辈子要遇到很多次,对孩子而言不是小事。大人千万不要以自己的感受衡量孩子,认为这很简单,哄骗打了就行了。家长应该教育孩子尽可能平静地接受,并培养他们忍耐痛苦的勇气。”

当妈后的育儿困境,好在有这三本有料有趣的书帮我度过

书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作者:尹建莉

尹建莉老师是北师大教育硕士,自己养育了个很优秀的女儿,她的教育观念很对我胃口,她一切的教育方法都基于“爱和自由”展开的,书里有很多耳目一新的教育原则,比如:

“不管是最好的管”,“要尊重儿童,对孩子管制、指导或者干涉太多,孩子正常的生长秩序就会被打乱,孩子会变得无所适从。”

现在很多家长都会陪孩子做作业,但是老师说“不陪才能养成好习惯”。

她在书里还有很多诸如此类的教育葵花宝典,例如怎么培养孩子好的阅读习惯,怎么养育一个诚实的孩子等等,我看了后得到很大的启发。

每一个好母亲都是站在别人的肩膀上吸取经验教训的,如果你想在当妈这个角色上进步神速,最好的方式是学习优秀妈妈们总结的经验,而《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会有很多科学的方法论教你怎么做,看了绝不会亏。


当妈后的育儿困境,好在有这三本有料有趣的书帮我度过

想要孩子出类拔萃,你先得是虎妈

《虎妈战歌》这本书,看得我胆战心惊,这位来自美国的华裔妈妈蔡美儿是不是对孩子太苛刻了?

她用精英式育儿方法,养育了两个优秀的女儿,大女儿毕业于哈佛大学,现在进入了美国军队,被任命为二级少尉。小女儿被耶鲁大学提前录取,最后进入了哈佛的艺术历史系。

很多美国式的教育是认为孩子应该在宽松快乐的环境里学习,学习应该无压力的。但虎妈蔡美儿否定了这种观念,她不允许自己的孩子“玩”废学业,要学就要认认真真、刻苦地学,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她对孩子的教育有严格的要求,大女儿18个月就认识字母表,3岁阅读《小妇人》简体字并开始学弹钢琴,美国人家孩子每天练习钢琴1、2个小时已经觉得是极限,而她要求女儿练习8个小时。

如她在书里说:“我盼望她多才多艺、全面发展、有自己醉心的业余爱好和着迷活动,但不是小兴趣,而应该是更有意义、更难掌握、更能发展高深艺术造诣、提升自身潜力的爱好。”

她认为卓越是一种习惯,在她虎妈式的精英教育下,大女儿3岁学钢琴,7岁就获奖,在千难万难的学习开头很多父母很多会选择放弃,但是她绝不允许孩子有选择“不努力”的机会。

当妈后的育儿困境,好在有这三本有料有趣的书帮我度过

蔡美儿是个擅用精英教育手段并且严格贯彻到底的虎妈。

看了《虎妈战歌》这本书,开始会觉得这位妈妈会不会对孩子的要求太高?

但是随着深入的阅读和反思,我觉得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竞争残酷,从小时候就让孩子养成优秀自律的习惯,用刻苦努力的方式学会精湛的才艺,让自己有一技之长,这本身就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如果你也想知道如何让孩子养成优秀的学习习惯,努力向精英的方向发展,这本书也许能给你不错的建议。

- END -


庆哥, 水瓶座辣妈,玩转广式煲汤、变美干货总结癖

公众号:哪梁爽哪喜庆 ID(zheliangshuang) 微博:@独一无二的庆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