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裕A淨利微增卻跑贏大勢背後:國產進口銷量“雙降”,葡萄酒行業洗牌進行時

张裕A净利微增却跑赢大势背后:国产进口销量“双降”,葡萄酒行业洗牌进行时

雖然營收和淨利只是個位數微增,但在進口和國產葡萄酒行業數據突然“雙降”的環境中,國內葡萄酒龍頭張裕A(000869,SZ),跑贏了去年的行業大勢。

4月19日下午,張裕A發佈的2018年財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51.42億元,較上年增長4.25%;實現歸屬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0.43億元,較上年增長1.06%。

值得注意的是,受各種因素影響,2018年,受多種因素影響,國內葡萄酒行業總體銷售金額較為平穩,但進口葡萄酒和國產葡萄酒銷量出現“雙降”。

在一位葡萄酒行業觀察人士看來,去年進口和國產葡萄酒整體銷量“雙降”的形勢下,世界第四大、亞洲最大的葡萄酒生產企業張裕交出了一份還不錯的成績單。

一位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80後、90後消費者已成為葡萄酒消費主體,這也倒逼國內葡萄酒市場由碎片化轉向品牌化。不過,這場調整也讓飽受進口產品衝擊的國產葡萄酒巨頭看到了翻盤的機會。

葡萄酒市場進入調整期

“進口葡萄酒和國產葡萄酒銷量出現‘雙下降’,隨著進口葡萄酒不斷蠶食國產葡萄酒的市場空間,國內葡萄酒市場競爭十分激烈。”在2018年財報中,張裕A如是描述去年的葡萄酒市場環境。

海關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全年進口葡萄酒7.2億升,同比下滑8.95%,進口金額為35.4億美元,僅增長1.1%,這也是自2015年行業復甦以來,進口量首次出現負增長。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上述數據也是近年來可比數據中最少的。2017年,中國進口葡萄酒總量約為7.46億升,同比增長約16.88%。

對於大部分進口葡萄酒經銷商而言,2018年無疑是難熬的一年,尤其是經歷了不算火爆的中秋和春節旺季之後,不少壓貨較多的進口經銷商倍感壓力。有天津酒商透露,全年銷售少了不止三成。

“就葡萄酒進口量數據來看,去年前四個月,有三個月在增長,一個月在下降,但從5月份起,每個月都在下降。因此,也有人說進口葡萄酒在一定程度上出現了拐點。”一個月前,在成都糖酒會上,張裕A總經理孫健向包括《每日經濟新聞》在內的媒體提道。

然而,在進口葡萄酒數據下降的同時,國內葡萄酒產量卻沒能迎頭趕上。2018年,國內葡萄酒產量連續第五年下滑。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8年1~12月,全國葡萄酒產量為62.9萬千升,同比下滑7.4%。值得注意的是,該數據比2017年總產量100.1萬千升大幅減少了37.2萬千升。

“數據出來之後我求證了中國酒業協會。”孫健得到的答覆是,國家統計局2017、2018年的數據是真實的,這兩個數據在某種程度上代表了行業的現狀。

一位酒業觀察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整個中國葡萄酒市場不會一直走下坡路,包括進口葡萄酒也不會持續下滑,目前就是行業上升過程中的一個小調整期。”

事實上,從價格上看,進口葡萄酒早就開始了調整,自2012年以來,進口葡萄酒均價總體呈現下降趨勢。不過,這種“量升價降”的情況,在2018年發生了變化。

海關數據顯示,2018年葡萄酒進口金額增長1.1%至28.6億美元,約佔酒類進口總額的49.5%,位列進口酒類第一位。

“雖然增幅微弱,但總量下降,說明進口單價在上漲。”一位葡萄酒經銷商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解釋,中國葡萄酒市場在2018年進入調整期,低端酒市場競爭激烈,越來越多進口經銷商轉攻中高端市場。

從碎片化到品牌化,葡萄酒市場集中度正在提高

不過,進口市場的變化也將直接影響以張裕為代表的國產葡萄酒品牌的市場份額。一年前,孫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時表示,今後一定要做中、高端生意,“我們不做低端的,那不是我們要爭的。”

一年後,張裕A相關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坦言,2018年,因為各種因素影響,中國葡萄酒市場的形勢相對嚴峻,無論是葡萄酒進口量還是國產葡萄酒的產量和銷量,都呈現較為嚴峻的下滑態勢。

在該人士看來,下滑的原因最主要是去庫存和調結構:“首先,進口葡萄酒在2016年、2017年大量湧入中國,留下了很大的渠道庫存,2018年進口葡萄酒經銷商大多以去庫存為主要目標;其次,很多低端產品在市場上已經不再受到追捧,消費者越來越意識到品質以及品牌的重要性。”

事實上,在2018年,除了張裕等少數頭部品牌,很多進口葡萄酒經銷商、國產葡萄酒生產商的銷售額以及利潤都在下滑。

“目前很多葡萄酒上市公司年報還沒有最終出來,不出意外的話,張裕的利潤應該比其他國產葡萄酒上市公司利潤的總和還要高。”上述張裕A人士稱。

一項最近5年(2012年~2017年)包括張裕A、威龍股份、莫高股份、通天酒業等15家國內主要葡萄酒上市公司在內的業績統計顯示,5年時間裡,張裕的營業收入在15家上市公司總營收中佔比均超過50%。

值得注意的是,被公認銷售收入排名第二的長城,已於2017年11月脫離了H股上市公司中國食品的體系,不再對外公佈銷售額和利潤。不過,從長城最後一次公佈的利潤狀況來看,其還處於虧損狀態。

張裕A提供的數據顯示,2018年,大部分進口葡萄酒品牌也表現平平,銷售額能達到2億元、利潤能達到2000萬元的進口經銷商屈指可數。

一位酒業觀察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對進口葡萄酒而言,很少有品牌會真正去運作市場和深耕渠道,大部分進口葡萄酒經銷商也沒有足夠的利潤來支撐深耕渠道的費用。

在一位葡萄酒企業高管看來,當下葡萄酒的消費群體正在發生鉅變,80後、90後消費者已佔據主導地位,這也倒逼國內葡萄酒市場由碎片化轉向品牌化。

在孫健看來,如果拿歷史打比方,當下的中國葡萄酒市場應該是在從春秋向戰國過渡。春秋時期諸侯國眾多,到戰國就變成七雄,而中國葡萄酒市場也正在經歷從碎片化到頭部品牌聚集的轉變。

每日經濟新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