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相当于什么官?

用户58639260812


很遗憾,武松在宋朝什么官都不是,他的“都头”是吏,不是官,没有编制,没有品级,不过若从其岗位职责来看,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县治安大队大队长(临时工)。

军队中的都头

北宋禁军中有都一级编制,属于最基层编制,以百人为一都(满编),大概相当于现在一个连,都的正副长官是都头、副都头,相当于连长、副连长。

不过禁军中的都头属现役军官,正式编制,吃皇粮,发福利,待遇还是不错的。

衙门里的都头

武松担任的不是禁军都头,而是阳谷县都头,这个都头和禁军都头有天壤之别。

按照北宋官制,县级官员只有知县(县令)、主簿、县尉、县丞这几个,他们是国家干部,有正式编制,吃财政工资,任免都是中央组织人事部门说了算,州和县本级无权干涉,比如主簿虽是知县的副手,但由中央任命,知县(县令)无权任免。

与屈指可数的几个“官”相比,“吏”是县级政府广泛存在,并且承担着县衙绝大多数事务性工作,比如收粮食赋税、治安巡逻、保管公物、驱使奔走、县衙打杂,等等,我们在古装剧经常看到的“衙役”好像只负责县官升堂时喊“威武”或者打板子,实际上述所有给县衙卖命干杂活的人都称为“衙役”,喊“威武”或者打板子的差事算比较轻松的。

县衙正式官员极其有限,县级事务几乎都要靠吏,担任吏职的人是不固定的,由县衙根据强硬摊派,由当地百姓充任,有些类似强制服兵役,因此也叫吏役、差役、职役。

衙门里负责治安巡逻、辑捕盗贼、防止烟火的吏被称为捕快,他们的头头叫捕头或班头,也是吏职,衙役人数不多,大概有十几人,分两个班,每个班的班长称“班头”,但宋朝衙门里并没有“都头”这个吏职,武松担任的应该就是“班头”,算是一个捕头小队长。

吏由各级衙门差派,县里自己说了算,因此阳谷知县才对武松说:“我今日就参你在本县做个都头如何?”并立刻“唤押司立了文案, 当日便参武松做了步兵都头”。

如果“都头”是“官”,知县是没有资格做主的。

官与吏有天壤之别,除中央和州一级吏职有1-5%的概率转官,县里的吏职没有任何机会转官,他们在县衙里干一辈子,工作再出色也难逃“胥吏贱职”的身份。

有人把武松这个“都头”比作如今的县公安局局长,无疑是完全错误的。

先不说武松是个吏,身份跟官差十万八千里,就算从实际职责看,他也不是公安局长,因为在县里分管治安工作的是县尉,县尉才相当于副县长兼公安局长,武松充其量只能算县尉属下的治安大队大队长,还是没有正式编制的临时工,县里随时可以解除聘用合同。

事实上,《水浒传》里的好汉大多是最底层的百姓和混混,即便在官府有差事,也都是临时工(吏职),比如林冲的八十万禁军教头、宋江的押司、鲁达的提辖、戴宗的节级……他们承担的职责或许可以比作如今的官职,但终其一生,也没有做官的可能。

我是专注历史文化的狄飞惊,欢迎关注我!


狄飞惊


在杀死潘金莲西门庆之前,武松也是个官,是阳谷县的都头。这个武都头可厉害着呢!按照今天的标准,他就是威风八面的刑警大队长!听萨沙说一说吧!

武松的这个都头很有意思,第一是县长身边的贴心人,第二可以指挥一些人。

书中写道:那妇人脸上堆下笑来问武松道:“叔叔,来这里几日了?”武松答道:“到此间十数日了。”妇人道:“叔叔,在那里安歇?”武松道:“胡乱在县衙里安歇。”那妇人道:“叔叔,恁地时却不便当。”武松道:“独自一 身,容易料理。早晚自有土兵服侍。”妇人道:“那等人服侍叔叔,怎地顾管得到。何不搬来一家里住?

过了十数日,却说本县知县自到任已 来,却得二年半多了;赚得好些金银,欲待要使人送上东京去与亲眷处收贮使用,谋个升转;却怕路上被人劫了去,须得一个有本事的心腹人去; 猛可想起武松来,“须是此人可去。……有这等英雄了得!”当日便唤武松到衙内商议道:“我有一个亲戚在东京城里住;欲要送一担礼物去,就捎封书问安则个。只恐途中不好行,须是得你这等英雄好汉方去得。你可休辞辛苦, 与我去走一遭。回来我自重重赏你。”武松应道:“小人得蒙恩相抬举,安敢推故。既蒙差遣,只得便去。小人也自来不曾到东京,就那里观看光景一遭。 相公,明日打点端正了便行。”知县大喜,赏了三杯,不在话下。

武松这个都头,其实并不是北宋的军队都头。

北宋军队里的都头,其实就是连长,是低级军官。

县政府里面的都头,不是军官,而是负责抓捕盗贼的捕快,每个县一般有2个都头。

用今天的话来说,武松这个都头,就是县刑警大队的大队长!

武松手下有不少刑警,也就是书里的士兵,可以帮他做事,伺候他。刑警大队长从古至今,都有实权。在古代,刑警大队长想要整整老百姓,也是很轻易的事情,借机索贿也不算什么。

除了武松以外,雷横、朱仝、李立也是都头,都是刑警大队长。

刘唐去拜见晁盖,想要一起去抢劫生辰纲,结果途中就被雷横认为形迹可疑抓住,吊了一夜。后来晁盖行贿给雷横,才将刘唐救出。抓贼是雷横的本职工作,把刘唐吊了一夜,刘也没话说,自认倒霉。

由于有实权,老百姓也很尊重他。在县城内,没有谁敢随便得罪武松,而且几乎每个人都认识武松。

刑警大队长在县政府也是举足轻重的,县长对他很看重,把他当做心腹。

刑警大队负责抓贼,是需要和罪犯正面交手的。当年都是冷兵器,没有手枪,抓贼要肉搏,是靠真功夫的。都头这个职务一般人是干不了的,必须有能耐的人。

武松武功超群,全书里面从没被人打败过,堪称高手中的高手。

有社会经验的人都知道,警察还需要一定的威慑力,哪怕不动手也要能够吓住罪犯,这点武松更是符合。

武松不但有武功,还身强力壮。书中描写,武松身高大约是一米八五左右,体重至少180斤(孙二娘两个伙计都扛不动他)!在当年,普通中国男人也就一米六,武松绝对是个大块头!一般小贼见到武松这个壮汉,就吓得屁滚尿流了!

武松打了老虎以后,县长一看他的身材就很高兴,认为他很适合做刑警大队长,立即给予提拔!

书中写道:到县前衙门口,知县已在厅上专等,武松下了轿。扛着大虫,都到厅前,放在甬道上。知县看了武松这般模样(高大强壮),又见了这个老大锦毛大虫,心中自忖道:“不是这个汉,怎地打得这个虎!”便唤武松上厅来。 知县见他忠厚仁德,有心要抬举他,便道:“虽你原是清河县人氏,与我这阳谷县只在咫尺。我今日就参你在本县做个都头, 如何?”武松跪谢道:“若蒙恩相抬举,小人终身受赐。”

有人说,刑警大队长也要听公安局长的,那么县公安局局长是谁?

就是之前来抓晁盖的观察何涛!

何观察的级别是从八品,副县级干部,主管治安。

生辰纲被抢走以后,知县直接让何观察负责。县长在何观察脸上先预先刺好了发配的字,逼他破案。

书中写道:只见阶下一人声喏,立在帘前。 太守道:“你是甚人?”那人禀道:“小人是三都缉捕使臣何涛。”太守 道:“前日黄泥冈上打劫去了的生辰纲,是你该管么?”拔涛答道:“禀复相公,何涛自从领了这件公事,昼夜无眠,差下本管眼明手快的公人去黄泥冈上往来缉捕;虽是累经杖责,到今未见踪迹。非是何涛怠慢官府,实出于无奈。”

至于押送林冲宋江卢俊义的公人董超、薛霸、张千、李万等家伙,就是普通公安干警。

那么,我们可以明确知道,武松的日子其实很好过。

在县城,武都头是实权人物,油水又足,算得上地方一霸了。

如果武松不是为了哥哥报仇,杀了奸夫淫妇,未来的日子会很富足,有权有钱!


萨沙


水浒传中介绍人没摆脱官本位套路,和现在一样,无论什么人,只要和体制沾点边,都要把职务介绍出来,而且还要渲染的似乎很大,比如林冲的八十万禁军教头,鲁达的提辖,武松的都头。

水浒中还提到了各种官职,实则有些是不准确的。包括宋江的押司,武松的都头,林冲的教头都称不上官,只能算作吏员。宋代官员和吏员界限分明,一旦为吏,基本是终生为吏。

宋代县级治安分隶县尉、巡检。两者地位相当,基本从九品。县尉治县城,而乡里归巡检,可以一县数寨,也可数县一寨。巡检司是县派驻重要关卡类似现在检查站之类公安机关。比如水浒传中的清风寨应是设在清风镇的巡检司。

县尉司所辖治安人员称弓手,巡检司所辖称土兵。弓手为雇佣,土兵为招募。宋哲宗以后都用当地人员,不算军人(禁、厢兵),也非民兵(乡兵),而是专职公安人员,隶路提点刑狱司(类似省公安厅)。

都头这个职务在宋代是真实存在的。宋代旧军制厢、军、指挥、都,“都”是四级编制的最末一级,员额一百人。“都”的领兵官马军为军使、副兵马使,步军为都头、副都头。类似于现在连级。

除禁、厢军外,地方上土兵也采用都的编制。我们可以把禁军理解为大部队,厢军理解成武警,土兵、弓手之类理解为地方警务人员。

而弓手按县之大小,北宋一般十人到五十人不等,一般少于都,头领有时为十将、虞侯之类的节级。但武松、朱仝、雷横之类都是县尉司弓手(警员)的所谓都头,知县可以直接任命,不属于公务员,算是知县聘用的合同工,地位更低于禁军厢军中的正式都头。可以比较为现在一个县的刑警大队大队长角色。

另外,宋代不分马兵弓手、步兵弓手。宋代所谓“马军”称谓,必为禁、厢军(宋代缺马,马军未必有马,但是一种身份)。

所以,武松的“都头”在当时算不上实际意义上的“官”。  


赵燕云


武松在井阳岗打虎之后走上了人生的巅峰,名气大躁后成为了县里面的都头,这个都头按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刑警大队大队长,都头不是官,而是不入流的吏。


在宋朝以文官为重,县太爷是经过正儿八经科举上去的七品官,是被朝廷任命的最低等官员,在县太爷的下面是县丞和县尉,县丞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副县长,县尉才是我们所说的县公安局长,我见很多人说武松是公安局长,我觉得这个说法是不对的,武松原本是一个普通的衙役,在打虎获得名声之后被提拔成了衙役的队长,距离县尉的位置还有一定的距离。

都头应该是军队里面管理几十人的一个小军官,在宋朝县城里面是没有都头这个职位的,所以武松的都头只能是别人对于衙役队长的一个尊称,古代越是处于这种底层却有一定身份的人往往对别人称呼自己都很有讲究的,他们平时接触的又是普通的老百姓,老百姓对于这些为朝廷当差的人又有着敬畏,所以一来二往的,在宋朝,都头就成为了民间百姓对衙役队长的一个尊称。



可以看得见武松对于这个称号还是在意的,在梁山上,当别人称他为都头的时候他都欣然点头了,当时的土匪们对于这些曾经在朝廷当过差的人都有着一样的敬佩,比如林冲的教头,宋江的押司,所以在刚上梁山的时候,这个称号成为了武松的一个隐形资本,为他减少了很多的障碍。

虽然名号上很响亮,但毫无疑问的,都头就是刑警大队的大队长,掌管着县里面的捉拿要务,是不被编入朝廷体制中的,不属于官员中的一份子,是不入流的小吏,距离入品的官位还有这很长一段的距离,在文人至上的宋朝,以武松的武人身份基本上是不可能当得了官的。



孤客生


《水浒传》里武松解决掉景阳冈的老虎后,阳谷县都头看他身强体壮一表人才满身正气,就让他做了阳谷县的步兵都头,县里的人都称其为武都头,而武松也就做过这么一个小官,今天我们就聊聊“都头”这个官究竟有多大。

首先说个大前提,《水浒传》里的故事虽然有历史背景,但由于创作需要,里面有不少官名还是虚构的,比如武松的这个都头之职就多少有点突兀。就北宋而言,县级单位的府衙压根就不会有都头这一职位,要知道都头可是当时皇宫警卫部队以及各路城防军中军官们的称呼,在众武官中这职位可不小呢。那么究竟武松的都头应该放在谁身上比较合适呢名称,还记得当年随高俅征讨梁山的八十万禁军都教头丘岳吗,他的都教头一职就是都头的意思。

丘岳的都教头和林冲的教头级别差距有很大,林冲充其量只是个教官,而丘岳可是实打实的皇家内部高级将领。北宋禁军按种类来讲分很多种,比如马军、水军、步军等,每个军队需要掌握的和训练的内容又都不相同,而林冲是负责训练枪棒的,所以他的官职才叫禁军枪棒教头。至于他的前缀“八十万”也并非说林冲一人就掌管了80W个禁军,这里的数字指的是北宋鼎盛时期禁军的总人数。

北宋每一都包括100人,并且都设有正副都头各一人,所以按照武松当时的权力,其实把他称之为衙役大哥也未尝不可。但施公很巧妙的拿都教头把都头区分开了,我们就不要太过纠结了。


朱仝的马军都头和雷横的步军都头同理。


逻辑文史游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水浒担任的是阳谷县的步兵都头,书中没有说他这个都头具体管多少人。

但是,水浒传中的都头不少。在三十六天罡里就还有两位宋江晁盖的老乡,也是都头。

一个是郓城县的骑兵都头朱仝,一个是郓城县的步军都头雷横。书上对这两个人说得就比较详细了。

从上面介绍可以看出,朱仝和雷横的手下都有四十号人。再从这两人在没有落草时候的事迹可以看出,这两人大概负责的就是那些治安巡逻捕盗等等事宜。

很多人说武松大概和现在的县公安局长差不多,其实不是的,个人觉得县尉才是公安局长。我对现在的制度不是那么熟悉,个人觉得武松的阳谷县步兵都头应该就是一个治安大队长之类的角色吧。


扶摇郡主


巧了,两个人都是由丁海峰饰演。如果说拍《人民的名义》的导演没看过丁海峰演的武松,并且不曾有意识的引导观众把两者联想到一起讨论,恐怕他自己都不相信。



曾有一个笑话:

老师:“小明,你的梦想是什么?”

小明沉思片刻道:“有房有铺,自己当老板,妻子貌美如花,还有个当官的兄弟。”

老师:“北宋有个人和你一样,他姓武!”


王事情


武松一辈子就当过一次短暂的“官”,也就是阳谷县的“都头”。

都头这个官衔,应该是《水浒传》作者杜撰的一个官衔,历史上的都头官衔是一个低等的武官,武松这个都头严格意义上讲算不得“朝廷命官”。

中国古代朝廷命官无论是七品制还是九品制,基本上就任命到“县丞”这一级,再往下就是“吏”和“役”。武松的这个都头应该是“吏”这个层面的县衙的“雇员”。

尽管不入流,但是武松这个“吏”和宋江“押司”这个“吏”还是有本质去别的,宋江这个“吏”,相当于知县的秘书(或秘书长),而武松这个“都头”实际上是县治安大队的大队长,有自己的一干部下。

很多人认为,武松这个都头是刑警大队长,其实,武都头还真的没资格破案子,要不然他也不会用“私刑”来解决他的哥哥武大郎被毒杀的案子了——直接抓人就是了。

武松当都头时间短,书中除了写武松帮着知县往老家护送了一次贪腐的“赃款赃物”,没有描述过武都头日常工作是什么,但是在书中却描述过另外一个都头雷横的工作状态。

雷横是郓城县的都头,和宋江是“同事”。

书中描述的雷横的工作,是巡逻,主要是发现和解决地方的可疑分子和治安事件。刘唐就是雷横在夜间巡逻时在破庙里发现的可疑分子。然后五花大绑,准备带回县衙细细盘问。接着,雷横顺便到东溪村保正晁盖家里“打了一次秋风”,这才有了刘唐晁盖相见并合伙商议劫取生辰纲的下文。

由此说明,都头就是地方治安大队的大队长。当然也是知县的高级差伇和保镖。

武松是一个很好脸面的人,在他看来他一生有两件事是很有面子的,第一件就是“打虎”,第二件事就是做“都头”,两件事都是经常挂在嘴边的。他最愿意听的称呼就应该是“打虎的武都头”。

尽管武松是个浪迹江湖的好汉,但是,他对“体制内”还是很向往的,当他因为在景阳冈打死猛虎而被众人披红带花的抬着拥进县衙的时候,知县见到这个“威猛先生”很是喜欢,先是赏了武松银子,然后又让武松做他的“都头”。

武松面对赏银,很是大度,他推辞的也很上档次:县里的猎户因为那只吃人的猛虎缕缕被罚,日夜蹲守很是辛苦,不如将这些银两赏给猎户。猎户们当然是非常感激这个“打虎英雄”。

但是在知县推举他做都头的时候,武松二话没说就跪下磕头,感恩戴德。

在这之后,都头的经历尽管短暂,但是武松很怕别人忘了自己曾经也是“体制内”的人,“阳谷县都头”就时常挂在嘴边。


步武堂


武松,是《水浒传》中知名度最高的一个人物。虽然他出场的顺序比较晚,但是他的出现无疑掀起来水浒传的高潮,武松景阳冈打虎,斗杀西门庆,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独臂擒方腊等故事淋漓尽致,让人意犹未尽。


武松作为施耐庵笔下重点描绘的一个人物,他成功塑造了一个具有侠义心肠的好汉形象。这一形象历经百年,经久不衰。好似一瓶陈酿越久越香。恰如一盆鲜花久看不厌。如今武松以成了家喻户晓的英雄。

武松早年在景阳冈因打死一只猛虎,而一举成名,被称为“打虎英雄”。后来被阳谷县官府收编做了一名都头。

那么武松的这个都头相当于什么官呢?

都头在当时宋朝根本不算什么官,只是县衙里的一个公职人员。其权利也就是协助县衙办理一些民事纠纷,平时维持一下社会治安,手下也就十几个衙役而已。充其量也就算是一个捕头吧。

要是放在现在当今社会,武松的这个都头,大概好比一个县公安局的刑警队队长,当然了古代和现在是没法比,现在的刑警队队长那权利大了。管理着一个县的治安。

所以说武松的这个都头按照时间发展的话,他的权利和地位也是在提高。假如武都头穿越到现在,那就是一个响当当的人民警察。试想一下武松要是穿上警服会有多酷。

好了不废话啦!想了解更多水浒人物故事,欢迎关注(任驰赢天下)每天为您更新精彩的历史故事。


任驰赢天下


山东好汉武松景阳冈打虎后,轰动了整个阳谷县治,知县相公非常高兴,有心要抬举他,便委任他当了阳谷县步兵都头。武松这个步兵都头之职究竟是个什么官?相当于现在的什么职务呢?

据史料记载,都头是唐宋时期的一个武职,北宋在指挥之下设都的编制,都的首领就叫都头。根据武松所处的北宋兵制,“马军每一都枪手、旗头共十三人,其八十余人并系弓箭手;步军每一都刀手八人,枪手一十六人,其七十余人并系弩手。"按照这个记载,一都管辖人员100人左右,基本上相当于现代军制中“连”的编制。

从南宋开始一直到元代,都的职能逐渐演变,渐渐从军队编制演化为治安机构,元代村庄设有都头,主要负责治安事务。

武松所处的北宋时期,地方上并无兵马都头这个职务,这是一级军队组织。《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是元末明初人,他所处时代的都头是负责治安的小吏,所以他便随手将这个职务安插到小说中,给北宋的县衙门安上了兵马都头这个职务——当然,这只是施耐庵的杜撰。

根据元代都头的职务范围,再结合《水浒传》中县衙都头的职能,我们发现都头主要负责地方缉盗、捕贼、巡逻、维持秩序等具体事务,大体上相当于今天的县公安局治安巡逻大队长,在北宋时期就是县衙门的衙役头目,属于不入流的小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