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岛风云(二):扯了一百多年的蛋

马岛风云(二):扯了一百多年的蛋

阿根廷立国之初,由于当时这些岛屿上没有永久居民,马岛的政治地位是无可争议的。1823年,布宜诺斯艾利斯授予德国出生的商人 路易斯·韦内特允许在群岛进行捕鱼活动和开发野牛的权力。1826年,韦内特在索莱达港的废墟上定居下来,并逐渐形成一个居民点。布宜诺斯艾利斯于1829年任命他为群岛的军事和民事指挥官,韦内特开始阻止外国捕鲸者的活动。

1831年,由于阿根廷扣留了两艘在马岛海域偷猎海豹的美国渔船,在附近的美国军舰“辛莱顿”号立即采取了报复行动-----美国人攻击了阿根廷驻岛人员和设施并宣布该群岛不属于任何国家。

1832年 ,一艘名为“克里奥”的英国炮舰也来到马岛,他们再次驱逐了岛上的阿根廷人,升起了英国国旗。1833年,英国人开始建立殖民点,由此,英国人对马岛(福克兰)开始事实上的统治,阿根廷也就马岛持续了一百多年的外交抗议。 阿根廷人于1841年、1849年、1884年、1888年、1908年、1927年和1933年举行抗议活动,自1946年以来每年都向联合国提出抗议。

1965年,阿根廷坚持不懈的外交努力终于有了实质性的进展,联合国大会于当年通过了第2065号决议,明确规定马岛属于殖民地问题,并宣称:“根据一项以前通过的决议(1960年1514号决议),联合国决心结束任何地方的的各种形式的殖民主义。” 该决议中敦促英国和阿根廷两国就马岛的前途地位问题展开谈判,寻求一个迅速的和平解决方案,此方案应符合联合国宪章及“上述岛屿居民的利益”。

马岛风云(二):扯了一百多年的蛋

1967年9月,英阿双方就马岛前途问题正式在美国纽约----联合国总部所在地展开了会谈;由于英国自二战结束一直在执行放弃海外殖民地的既定政策,同时也出于削减防务开支的需要,因此英国在谈判中采取了较为灵活的态度。

但是由于马岛居民的反对,英阿双方的谈判一度搁浅,1970年英国保守党重新执政后,英国在谈判中提出了两项新主张,其一是建议阿方能够给予马岛某些实惠,拉近阿根廷与岛民的关系;其二是岛民代表必须参加谈判(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给外人以英国政府背着岛民谈判的印象。)

在阿根廷主动以通航的方式向岛民示好以后,接着又提出以大大低于福克兰群岛公司的价格向岛民提供石油。 虽然有这些“优惠条件”,岛民却不愿继续谈下去,要求新上任的英国工党政府外交大臣卡拉汉停止与阿根廷的任何对话。

1975年英国新任驻阿根廷大使埃希上任后,阿根廷迫不及待的向其表达了要在该问题上取得进展的愿望, 随着1976年3月阿根廷军政府的上台执政,阿根廷对此问题的态度趋于强硬。

1976年12月英阿双方重开谈判,但阿根廷坚持主权要求,而岛民则主张继续维持现状,英国工党政府提出将马岛的石油、渔业等大部分资源给予阿根廷,而岛上居民仍归英国管辖的合作计划。

1979年5月保守党以撒切尔夫人为首的新政府上台执政,新任外交大臣里德利抛出了一个香港式的“出售再租用”的解决方案,即该群岛主权完全归阿根廷所有,但在一定期限内租借给岛民。但岛民仍然对此持否定态度,福克兰群岛的议会经过讨论以八票对一票否决了一切有关马岛主权的谈判。

此后的一系列漫长谈判消耗着各方的耐力与信心。1982年2月26日,英阿双方在纽约进行的谈判成为外交努力转为战争准备的节点,阿根廷方面提出一条时间死线- 1983年6月英国占领马岛150周年。由于此时的英国保守党政府迫于议会的压力不再向岛民施加压力,迫使其作出让步,因此英国外交部只能采取一种拖延下去的办法,而这种拖延愈发让阿根廷人感到失望。

战争成为阿根廷人的选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