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國內電影的爛片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雙喜電影室


任何事物在朝前發展的過程中都難免經歷一些糟糕的階段,國產電影從口碑上來看正在經歷這樣一個階段。

造成這樣狀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能把主要的原因簡單歸結為導演爛或者觀眾爛。

李安導演前不久在國內接受採訪時的一番言論指出了國內電影創作者和市場存在的問題——過於急功近利。迅速膨脹的市場規模,讓國內的電影市場在很多人的眼中變成了一個賺快錢的資本運作市場。電影的藝術價值成為了尋求經濟價值的炮灰,很多創作者失去了打磨的耐心,於是爛片層出不窮,所以創作者確實要為爛片承擔一部分責任。

再從觀眾來看,國內觀眾目前確實在影片質量辨識能力上有差距,多數時候明星效應、IP效應等蓋過了影片核心的質量效應。但同樣的問題個人認為在任何一個電影市場都存在,即便地球上電影工業最為成熟的好萊塢票房與影片口碑也通常不是成正比的,只是國內某些能夠促進票房卻在抑制影片藝術性的負面效應被放大了而已。所以從根本上來講,觀眾作為電影市場最終的閉環,對爛片的大量湧現也要負上一點責任。

2016年暑期檔相較於2015年冷清了許多似乎正在傳遞著電影觀眾逐漸變得理性這樣一個信號。但是電影作為一門多數時候以即時消費為首要目標的藝術形式,其商業價值與藝術價值之間孰輕孰重的爭論很難會有一個定論,這種爭論其實就是創作者在創作理念與觀眾之間的抉擇,而真正成功的電影是在其中尋找到了一個極為精準的平衡點,個人認為李安和諾蘭是其中翹楚。國產電影在這條路上或許還有一段極為漫長的路要走。


沽酒杯空影l


近幾年韓國日本最近幾年自己也在進步,印度都比中國好多了,而中國通過這種方式使某狼流浪地球這些垃圾電影在保護月上映然後大肆宣傳票房奇高,這其實對中國電影發展一點也不好,這樣下去除了國內觀眾自嗨,長期下去我們就再也拍不出好看的電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