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路面的一條條縫隙,是質量問題還是用心良苦的設計。

不知大家平時有沒有留意,當你走在混凝土路面上時,常常能看到一條條橫向和縱向的縫隙,這些縫隙十分有規律像是人為切割一樣,那麼這些縫隙到底有什麼作用呢?

混凝土路面的一條條縫隙,是質量問題還是用心良苦的設計。

路面橫縫切割

想要了解這一問題首先要知道混凝土路面的特性。

混凝土是剛性材料,又是脆性材料。因此,混凝土路面板的構造措施(切割橫縫和縱縫),都是為了最大限度發揮其剛性特點,使路面能承受車輪荷載,保證行車平順;同時又為了克服其脆性的弱點,防止在車載和自然交替時熱脹冷縮作用下發生開裂、破壞,最大限度提高其耐久性,延長服務週期。

混凝土路面的一條條縫隙,是質量問題還是用心良苦的設計。

溫度過高引起的路面拱起

為了克服混凝土路面的一些薄弱特性,混凝土路面不得不在縱橫兩個方向切割出縱縫和橫縫,這樣就可以把路面分割成多個板塊,板塊與板塊之間有足夠的縫隙寬度來作為受力時的位移緩衝,避免因為混凝土剛度大和脆性弱點遭到破壞。

混凝土路面的一條條縫隙,是質量問題還是用心良苦的設計。

混凝土路面的構造措施:

1.縱縫

縱縫包括:縮縫、施工縫

1.1縮縫

當一次鋪築的寬度大於4.5m時,應增設縱向縮縫。縱向縮縫可採用假縫加拉桿型,設置拉桿,構造如下圖二,可以防止板塊橫向位移使縫隙擴大,拉桿應設置在板厚的1/2處;在縮縫上部設置的槽口,一般應在混凝土澆築後,並達到一定的抗壓強度(碎石混凝土為 6.0~12.0MPa.礫石混凝土為9.0~12.0MPa)時,用切縫機進行切割,或在混凝土澆築時振人木條。槽門深度要適中,過淺,則混凝土截面的強度削弱得不夠,從而不能保證以後的開裂發生在接縫位置上;過深,則不規則斷裂面面積過少,接縫傳荷能力降低。根據經驗,槽深—般為板厚的1/4—1/5,槽口寬度根據施工條件,宜儘可能窄些,通常為3~8mm。

混凝土路面的一條條縫隙,是質量問題還是用心良苦的設計。

縱向施工縫和縱向縮縫的構造

1.2施工縫

施工縫顧名思義是由於施工原因留下的縫隙,當路面寬度大於4.5米時,混凝土施工不能一次澆築完成,需要兩次進行,這兩次施工混凝土交界處的縫隙就是施工縫。縱向施工縫根據構造不同,可以分為平縫和企口縫,我們平時常見的是平縫。

2.橫縫

橫縫包括:縮縫、脹縫、施工縫

2.1脹縫

在脹縫處混凝土面板完全斷開,因而也稱之為真縫。脹縫的設置目的是為混凝土板的膨脹提供伸長的餘地,從而避免產生過大的熱壓應力。脹縫必須貫穿到底,縫壁垂直:縫寬為2.0~2.5cm,在板厚的中央設置傳力杆。傳力杆的一半以上應塗瀝青或加塑料套,並加長10cm的小套子,套底和傳力杆頭之間留3cm的空隙(用紗頭填)。其下部設接縫板(木板塗以瀝青),上部3~4m範圍內灌填縫料進行封層。同結構物相接處或與其他公路交叉處的脹縫,無法設置傳力杆時,可採用邊緣鋼筋型或厚邊型。

混凝土路面的一條條縫隙,是質量問題還是用心良苦的設計。

橫向脹縫構造

縮縫和施工縫同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