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第一猛男吕布,何以落得无人敢用,不得善终?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特别是经罗贯中一顿眉飞色舞、添油加醋的漂亮演绎,更是精彩异常、深入人心。现在很多人敬仰的关公,就是经艺术化后关羽的形象符合大众偶像标准而深入人心的结果,可见艺术魅力之大。今天,我们就以《三国演义》为蓝本来分析一下,虽然大家不一定喜欢,却无人不知,惊艳异常的三国第一猛男吕布,为何骁勇善战,却无人敢用,郁郁不得志,进而不得善终。

三国第一猛男吕布,何以落得无人敢用,不得善终?

在抬高刘备,压低曹操的三国中,感觉罗贯中先生也不太喜欢吕布。先说吕布在丁原处很受倚重,将其收为义子,以为肱骨。但后来奸臣董卓看上吕布,派李肃用宝马和财物结交吕布,使其投靠董卓,做出不耻人伦的丑事杀了义父丁原。你要投靠董卓,投靠便是,为何要提着义父的脑袋去,终不至于要杀人把。别人要杀便让别人来杀,你不管不就得了。这事做的感觉确实有点缺德。

三国第一猛男吕布,何以落得无人敢用,不得善终?

但三国中语焉不详,李肃结交诱使吕布过程过于简短,没有细节,仿佛一气呵成,吕布见财忘义、狼子野心、品行卑鄙,实则疑点重重、甚是可疑。吕布在丁原处是否真是受到重用?丁原是否受嫉妒吕布之才的下属蛊惑?吕布投靠董卓是为展平生之志还是为效忠朝廷?亦或他有其他考虑。我们分析一下应该会有自己的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三国第一猛男吕布,何以落得无人敢用,不得善终?

吕布投靠董卓后,董卓与其约誓为父子,封吕布为温侯。但董卓控制朝廷后,暴虐本性暴现,废除少帝、另立新君,自封相国、带剑上殿,奸淫公主、凌辱君主,睚眦必报、滥用刑罚。后来,王允用连环计,离间董卓和吕布,使吕布与貂蝉在后花园私会被董卓看到,进而追打掷戟。事已至此,后来董卓竟然原谅了吕布,冰释前嫌、和好如初,以致后来被吕布从后背刺杀身亡。

三国第一猛男吕布,何以落得无人敢用,不得善终?

吕布投靠董卓时,其实朝廷还是对董卓抱有希望的,吕布一介武夫,怎么能判断董卓奸伪?私以为,原来吕布在丁原处应该功高盖主、遭人嫉妒,不得名主、郁郁寡欢,早有去意。后来投靠了董卓,还是一样,甚至更甚。我们可以明显感到,吕布当时是一心想为朝廷效命的。他跟随丁原,保护丁原,是因为丁原能为朝廷分忧,后来跟了董卓,也是因为朝廷对董卓存有希望,看清真相后杀了他们也是为朝廷除害。杀丁原个人认为确实不光彩,杀董卓应该没人否认吕布之功。

三国第一猛男吕布,何以落得无人敢用,不得善终?

后来,吕布投靠心胸狭隘的袁术,不能为其所容,转而投靠张扬,又为张扬部下谋算,进而投靠袁绍,又因战功卓著为袁绍所猜忌,派人夜袭吕布。吕布屡次择主都不得其果。我们知道如果领导格局不大、心胸狭隘,自己又鹤立鸡群、功高盖主,很容易引起领导嫉妒,同僚中伤,吕布不见容于当世便容易理解。

三国第一猛男吕布,何以落得无人敢用,不得善终?

张飞骂吕布“三姓家奴”,而刘备投靠过吕布、曹操、袁绍、刘表,而后都背叛了他们,也不见有人去说他反复无常,关羽、张飞也全然不以为意。甚至刘备投靠吕布时,就有人劝谏说,刘备经常反复,很难豢养,不如杀掉。可惜吕布没有下手,成就了哭功盖世的“几性家奴”。后来,吕布被捕让刘备替自己求情,反被刘备补上一刀,致使原来想要接纳吕布的曹操放弃了原先的念头。

三国第一猛男吕布,何以落得无人敢用,不得善终?

只能说吕布真的命运不好、遇人不淑。想投名主而不得,匡扶社稷而无门,一身武艺无处用,功高盖主遭人妒。就连被捕活命的最后一线希望都毁在了脸厚心黑,怕勇战三英的猛男助曹的“座上客”刘备嘴里。什么不杀之恩,什么辕门射戟,都是过眼云烟、不值一提。

罗贯中还是惜吕布之才的,不管怎样还是给出了“人中吕布,马中赤兔”的评价,十分难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