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的多爾袞是皇帝嗎?

123278980662



要說實際權力,皇父攝政王多爾袞在順治元年到順治七年猝死之際,一直就是行使的皇帝權力,畢竟是“皇父”!

若以官方來看,清朝是先追封承認多爾袞是皇帝,在多爾袞猝死以後,順治帝為了穩住多爾袞的餘部,追封多爾袞為清成宗,諡號為:懋德修遠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

可以稱之為成宗義皇帝,這個義的諡號其實是意指多爾袞比較義氣比較仁義,輔佐了順治帝這麼多年,還打下這麼大的疆域。

但兩個月後順治帝親政成功,馬上開始了報復,先是剝奪多爾袞的所有封號,後來更是掘其墓。

等於是廢除了多爾袞皇帝稱號。

乾隆四十三年,乾隆帝為多爾袞平反,恢復了多爾袞睿親王封號,評價其“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

注意只是恢復了多爾袞在皇太極時期的睿親王封號,並沒有恢復他的皇帝稱號。而且說他是功勞最大的王爺,定義他為王爺。

經過清朝官方這麼一折騰,所以不論是當時還是今天來看,多爾袞都不能說是皇帝。當然如果不用太在意這些承認不承認的問題,就以實際權力實際享受來看,多爾袞肯定是皇帝級別的。


宋安之


木木來回答這個問題

清朝的多爾袞不是皇帝。

統一六國後,嬴政自以為自己“德兼三皇、功蓋五帝”,創“皇帝”一詞作為華夏大地最高統治者的正式稱號。嬴政是中國封建史上第一位皇帝,是始皇帝。所謂,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皇帝就是中國封建帝制下最高的統治者。


那麼,多爾袞是不是清朝皇帝?

愛新覺羅·多爾袞,是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生於帝王之家,也是一個將相之才。1628年,年僅17歲的多爾袞就因為卓越軍功被封為“墨爾根戴青”,成為八旗中正白旗騎主。皇太極病逝時,作為最有勢力的多爾袞,退而求其次,未追皇帝大位,反而扶持皇太極年僅六歲的兒子福臨登上大位,並當上了清初的攝政王。一同成為攝政王的還有努爾哈赤的養子鄭親王濟爾哈朗。只是,濟爾哈朗才能比不過多爾袞,宮廷之中多是明哲保身。最後,濟爾哈朗被多爾袞彈劾,被踢出權力核心圈。


明末,天下大亂,李自成攻入北京城。多爾袞乘勢收降吳三桂,大破李自成,征伐南明,打敗大西張獻忠,基本完成中國的統一大業。身經百戰,軍功顯赫的多爾袞,可謂大清入主中原第一功臣。入關後,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多爾袞大權獨攬。所得的封號有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一路晉升。此時的多爾袞位極人臣,權傾朝野,風光無限。可以說,順治在多爾袞攝政期間,是實實在在的毫無實權的傀儡皇帝。但即便如此,當時皇帝仍是順治皇帝,而不是多爾袞。這就有點類似於東漢末年漢獻帝與曹操的關係,由始至終,曹操均未有稱帝,正統仍是漢獻帝。


順治七年,多爾袞暴斃,死後被追封為“清成宗”,諡“懋德修遠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但僅僅過去兩個月,順治帝就掘墓鞭屍,剝奪封號。可見,多爾袞攝政期間做了多少僭越的事,以至於順治連他的屍首也不放過。

直至百年後的乾隆時期,乾隆為平衡宗親力量,恢復了多爾袞的睿親王封號,評價其“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所以,多爾袞終其一生,都沒有真正登基大位,成為名正言順的皇帝,君臨天下,所以他不是清朝的皇帝。

多爾袞真的沒有實力取而代之稱帝嗎?

多爾袞完全有實力也有機會稱帝。一是在皇太極去世後出現的大位之爭。手握三旗兵力的多爾袞,是皇叔派重要擁護對象。那時,多爾袞要奪取大位,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二是扶持少主順治期間,順治年少不掌權,多爾袞已經是功高蓋主,要取帝位也不是不可能的。或者,多爾袞完全沒想到的是自己會壽命不長。



木木讀史


多爾袞雖然不是皇帝,但是他作為攝政王期間,皇帝只是他股掌中玩物罷了。為何這麼說,您聽下面分解:

其一:大清能夠定鼎中原,能夠一統天下,多爾袞在關鍵時期是起了關鍵作用的,可以誇張一點講,沒有多爾袞大清能不能成氣候都說不定,雖說大明王朝已經氣數已盡,但俗語道,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當時的八旗兵人數還是有限的,能在局部打贏,不一定能在全國暢行無阻。正是由於多爾袞的精明,入關後利用矛盾打著為崇禎皇帝復仇而穩定了北京的政局,在北京站穩腳跟後,多爾袞再一次力主遷都,把戰略眼光放到了全中國。這是一般人所不具備的雄心。

其二:多爾袞在入關前幾乎距離皇位一步之遙,在他皇兄皇太極死後,他是最有可能登上皇位的人選,但為了防止內訌,他選擇了退讓,同意皇太極之子福臨繼位,而他成為了攝政王。這樣所有的清軍部隊可以調轉矛頭一致對外,給大清創造了擴張逐鹿中原的可能。

其三:雖然多爾袞入關後在名義上不是皇帝,也沒有住在紫禁城,但他在離紫禁城一街之隔的南池子營建了豪華的攝政王府,在這裡很多的規制都超越了皇宮,在其任“皇父攝政王”期間,他直接讓百官到他附上議事,以前還把商量後的決意帶進宮讓小皇帝蓋章發行,後來直接把皇帝的玉璽拿回攝政王府,直接不經過皇帝直接發佈各種命令,所以說這個時候的多爾袞是不是人們口中的皇帝還重要麼?


多爾袞死後,順治皇帝終於忍不住了,他下令削奪多爾袞的王爵,其大罪名之一就是他在府中議政。這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呀,目前多爾袞當年豪華的攝政王府也已經大部分荒廢,僅僅剩下個大殿還殘存,筆者前幾日探訪於此,下面發幾張照片給各位分享下。


老豬的碎碎念


其實多爾袞是不是皇帝這個問題,要看從哪方面來說。

從狹義上來說,多爾袞不是皇帝,因為他沒有正式即位,沒有接受三跪九叩。廣義上來說,雖不是皇帝但卻勝之皇帝,為什麼這麼說呢?

一、多爾袞雖沒繼承大汗之位,卻勞苦功高

多爾袞是努爾哈赤十四皇子,阿巴亥第二子。1626年,努爾哈赤大敗於袁崇煥的寧遠城下,天性自負的努爾哈赤心理受到極大的打擊,不堪忍受心理加身體雙重摺磨下,一代梟雄含憾而終。此時多爾袞才14歲,在皇太極等四個貝勒的聯合密謀下,阿巴亥被逼生殉,自然而言,多爾袞也無緣繼承大統。所以,他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皇帝。

此後,在皇太極在位期間,努爾哈赤可以說是立下了汗馬功勞,征討蒙古察哈爾部(唉,我古老的大張家口,哈哈),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額哲,松棉大戰立下大功等等,可以說,大清有一半是他打下來。此時,才24歲的多爾袞已是和碩睿親王,已列六王之第三位。

二、多爾袞以皇父的身份攝政順治朝政

1643年,皇太極的突然去世,6歲的福臨成了小皇帝,1644年改年號為順治。多爾袞一步一步以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把持著朝政。雖說多爾袞在順治在位期間,囂張跋扈,但不得不承認,他有這個資本耀武揚威。在多爾袞攝政期間,遷都北京,保護故宮;攻佔南京,統一中原;免除三餉,興利除弊;和善蒙古,治理西藏;懲治貪汙,整頓吏治;興文崇教,親善漢人。

這時雖說龍椅上坐的的是福臨,但實際掌權之人確是多爾袞。

1650年8月,重權在握的他追封自己的母親阿巴亥為“孝烈恭敏獻哲仁和贊天儷聖武皇后”,一併將牌位放置在太廟之中。

多爾袞平常穿的也是龍袍,比皇帝的九龍只少一龍,朝中幾乎所有事情都得他下定奪,他與福臨母親孝莊也不清不楚。

由此可見,福臨只是個象徵性的皇帝。所以這點可以說,多爾袞只差一個“皇帝”的頭銜,實際就是皇帝。據記載,多爾袞去世後,順治厚葬:順治封多爾袞為義帝,下葬完全按照皇帝的規格進行;無數珍寶陪葬,順治幾乎搬空了國庫;牌位請進奉先殿,供後世膜拜,給予了其極大的殊榮!(我覺得順治此時厚葬他叔叔很不樂意,但人家是真的功不可沒,沒有理由不厚葬)

也正因為多爾袞的驕傲,自負,以自己勞苦功高而把順治架空,得罪了朝中不少官員(其實順治也恨之入骨,據記載,多爾袞是順治和孝莊一起害死的),所以在多爾袞去世不久,朝中其政敵便紛紛出來翻案,揭發他的大逆之罪,然後便正式宣佈多爾袞的十四條罪狀,追奪一切封典(其實不管案件是真是假,以順治對多爾袞的恨,必然定罪)。所以,多爾袞死後僅過了兩個月的“好日子”就被毀墓掘屍,斬首鞭屍焚屍(好慘,這得多大的恨),他母親阿巴亥封號被順治廢除,其神牌也從太廟撤出,從此修史者不再提及有關阿巴亥。直到1778年,乾隆才正式為多爾袞翻案,下令為他修復墳塋,復其封號。




歷史小迷妹77


說多爾袞是皇帝,他還差一個名分,說他不是皇帝,但皇帝該有排場他都有了。死後多爾袞圓了皇帝夢,被追封為清成宗。兩個月後,順治親政,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列出了多爾袞的十大罪狀,繼而挖多爾袞的墓,然後鞭屍洩憤。由此可見,順治對多爾袞的仇恨,估計他這個攝政王做的太僭越,同時,不得不佩服順治對付死人還真有一套。
(順治皇帝)

努爾哈赤共有16個兒子,8個女兒,多爾袞是他的第十四子,並深得努爾哈赤的喜歡。但是當家人死的突然,小兒子只有被欺凌的份兒,而且連母親阿巴亥的命都搭上了。所以,權力的角逐很殘酷,它也不分種族,還很任性。

皇太極暴斃,隱忍了十多年的多爾袞捲土重來,但是命運之神並沒偏袒他,為了避免滿清陷入四分五裂的紛爭,關鍵時刻他又選擇退讓。看似有些折辱,實則是他人生的轉機。當上攝政王后,多爾袞變的強勢、咄咄逼人,另一個攝政王齊爾哈朗選擇了韜光養晦。這樣一來,在幼弱的順治面前,多爾袞扮演了多個角色。順治稱他為皇父,所以他不必行君臣之禮,而大臣們必需向他跪拜。
(多爾袞劇照)


如果把順治比做漢獻帝,多爾袞就是曹操,但是多爾袞做事不如老曹地道。老曹喜歡搶別人家的媳婦,多爾袞專做家裡的強盜。大侄子豪格遠赴四川平滅張獻忠,多爾袞在家裡就惦記上了豪格幾個姿色過人的老婆,等豪格回來馬上下獄整死。然後,多爾袞和哥哥阿濟哥就把侄兒的幾媳婦佔為己有。還嫌不夠,後來又把皇太極的老婆莊妃拉上了自己的床榻。

所以,順治恨多爾袞是有道理的,當然也不可能再讓一個死人登鼻子上臉。所以說,只要有多爾袞的存在,很難有順治的出頭之日,他能不能活到出家那天都很難說。

感謝朋友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知史局【2018】總第277期

多爾袞是大清的英雄傳奇,但他不是大清的皇帝,儘管他事實上那麼像皇帝,儘管順治七年(1650年)冬天,他死於塞北狩獵途中,順治帝曾追封為“清成宗”——諡懋德修遠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但兩個月後,就去掉了這至高無尚的尊榮,甚至削掉了他的王爵,甚至宣判他的罪行。

多爾袞的真實身份是政治家、軍事家,是鐵帽子睿親王,是智勇雙全的攝政王。

忽爾追封為皇帝,忽爾連王爵也削掉,這到底是為什麼?

順治帝登基兩個月後,就是順治帝元年的元月,按今天通行的說法,叫1644年。對,多爾袞就是從這一年的6月初一的早上做出的重大歷史選擇。

這天早上,北京城的天氣晴朗,霞雲如萬朵玫瑰在東方波濤那樣翻卷著怒放,清新的鮮活的生命氣息飛向四面八方。雲雀在高空,知了在樹上,縱情歌唱並且熱烈議論。

和平終於回到了人間,萬千生命在人間重新找到了生存的位置。如果說要有什麼神聖的話,那麼,這就叫神聖了。是的,沒有什麼比生命更神聖的了。生命是神聖之最。

兩個月前,即4月30日,李自成給北京城留下一片廢墟,還有廢墟上久久散不盡的煙火,然後,他匆匆地逃走了。現在,綠草長出來了,鮮花開起來了,京城裡的軍民們在大興土木,重建家園。全城內外,到處呈現復活與新生的景象。

披一身霞光,33歲的多爾袞闊步走進武英殿。他像皇帝上朝一樣,賓至如歸地坐上了龍椅。多爾袞的表情威嚴而又略帶謙遜。這是個剛柔相濟的人,他至剛,也至柔。

這位攝政王看了看殿下朝臣一眼,突然縱聲大笑起來,笑聲爽朗,充滿雄性的力量,在大殿上下飛旋,聲震屋瓦。

讓我們近距離地看一看這位叱吒風雲的大清第一王,清代歷史上最年輕的將帥。

多爾袞,明萬曆四十年十月廿五日(1612年)生,清順治帝七年十二月初九(1650年)逝世,是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少年的時候,多爾袞就多次隨父兄出征蒙古與明朝,是滿洲有名的娃娃英雄。因為屢建功勳,16歲那年,他獲皇太極賜予“墨爾根代青貝勒”(滿語“聰明王”)之號,並且成為正白旗的旗主,成為清代歷史上最年輕的將帥。這位身材高大體格健壯的少年,騎在戰馬之上,不僅光彩照人,而且他的目光穿過硝煙,看得似乎比其他將帥更為長遠。

他的八哥皇太極逝世後,他和大他13歲的堂兄濟爾哈朗以輔政王身份輔佐福臨繼帝位。第二年,多爾袞以攝政王身份率八旗軍入關。他是確立清初政權及清廷各項政策的最重要的決策者,順治帝曾加封其至“皇父攝政王”。順治帝七年(1650年)冬天,他病死在塞北狩獵途中,順治帝追尊他為成宗義皇帝,廟號成宗。不久,順治帝又追論其生前謀逆罪,削去了他的王爵。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弘曆追念這位叔高祖的赫赫功勳,復還他睿親王封號,追贈諡號“忠”,神位列於太廟之中,配享列祖列宗。

多爾袞十五歲那年,父親努爾哈赤去世。他和同母哥哥阿濟格、同母弟弟多鐸眼睜睜地看著母親按照古人傳下來的殉葬規矩,用弓弦釦環的辦法自縊。

那天早上,太陽紅紅地照著紙窗上面,母親阿巴亥盛妝端坐在清寧宮的大殿裡,從容不迫地將弓弦環在頸上,扣在一條綾子巾上,那是皇阿瑪努爾哈赤生前送給母親的,灑著桃花紅點子的綾巾子。母親回頭深情地看了看跪在眾大臣中間的阿濟格、多爾袞、多鐸三兄弟,表情無化的眷戀。母親凝視了許久,才對他們說:“好好聽皇上的話,聽哥哥們的話,額娘侍候你們的皇阿瑪去了。”說罷,滿面微笑,引頸自縊。

這是女真人的古老風俗,認為女子殉夫是一種最高的光榮。兄弟三人和皇太極,還有諸王大臣一樣,懷著無比崇敬的心情看著母親一點一點歸去。

大殿裡的氣氛,莊嚴肅穆,宮廷樂師奏起了古樂,那樂聲彷彿從天上飛來,又飛回了天上。

這個壯烈的場面,對少年多爾袞是最大的刺激,同時,也是他堅毅性格形成的根源。

皇太極看著這位14弟在悲痛中長大,對他一向呵護有加。對八哥的厚愛,他心領神會。多爾袞不負皇恩,他參加了太宗時期幾乎所有的重大戰役,在每次戰役中他都有優異的表現,他逐漸成為著名的軍事統帥。

天聰五年(1631年)在攻打大淩河城的戰役中,多爾袞像一頭獅子,徑直衝到大淩河的城下。城上的炮彈和飛箭暴雨一樣潑下來,後金的軍隊一時傷亡慘重。他毫不畏懼,一邊猛衝,一邊命人攻城。八旗將士聽了他的吶喊,特別振奮,排山倒海一樣衝向古城。

城,就這樣攻下來了。

戰鬥結束後,皇太極非常後怕,他在朝上怒責多爾袞的部下說:“墨爾根戴青也衝鋒而入,倘有疏失,必將你等處以嚴刑,斷不寬容!”

下朝後,皇太極私下規勸弟弟不要總是衝在前面,要注意保護自己,統帥要在統帥的指揮位置。

皇太極:“10萬兵馬我也不換一個14弟。你懂嗎?”

多爾袞:“臣弟知錯了,下次再不這樣了。”

皇太極心疼地看著他,從腰間解下佩劍。

皇太極:“賜你護身吧。”

多爾袞:“謝皇上!”

十年以後,即崇德六年(1641年)4月下旬,多爾袞率部進攻錦州城,他早忘了哥哥的規勸和自己的承諾。

火炮一響,他又是一馬當先衝在前面。。

明將祖大壽的軍隊從錦州城頭向南發炮,洪承疇的軍隊則由南向北發炮,多爾袞受到南北夾擊,彈片在他的四周上下翻飛。他一面大笑,一面縱馬奔馳,戰刀在日光下閃閃發亮。

多爾袞在努爾哈赤的16個兒子中,論年紀,他排序在14位,他歲數較小,他甚至還沒有他的侄子如杜度、嶽託、豪格大,他和他大哥褚英的孫子,也就是杜度的兒子杜爾祜是同齡人,他只比人家大三歲。也就是說,他在愛新覺羅這個軍事家族中,他是個童子軍。但是,他除了過人的勇敢之外,還有驚人的智慧。在明末清初的悲壯大戲裡,他迅速成了男一號,他的政治地位飛快超過了他的哥哥和侄子們。

天聰七年(公元1633年),皇太極與諸貝勒、大臣商討進一步興國的大計。皇太極詢問他們一個問題。

皇太極:“諸位愛卿,你們看看徵明及察哈爾、朝鮮,應該應該把哪一項放在最前面?”

21歲的多爾袞略一思索,率先站出來。

多爾袞:“以徵明為先。我們先從動搖明朝的根基開始,最後再一步步奪取國家大器。我們每年要整頓兵馬,乘穀子成熟的時候深入明朝境內,圍困燕京並且者截其援兵,同時摧毀他們的在每個村屯設的軍事堡壘,這樣,可以消耗掉他們的國力。”皇太極:“嗯,不錯!”

多爾袞的話簡短,但句句在要害上面,而且態度從容不迫,彷彿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皇太極越聽眼睛越亮,其他王公大臣更是頻頻點頭,大家都認為多爾袞的見解是真知灼見。最後,皇太極採納了他的戰略思想。那個時候,山海關外一帶地方還是由明朝重兵把守,多爾袞率八旗軍隊繞道蒙古地區,越過長城,多次深入明朝的腹地,如入無人之境,明朝軍隊屢屢受到他沉重打擊,國力一天天衰弱下去。

天聰九年(公元1635年)二月,皇太極下詔,令多爾袞等率精兵萬人,前往黃河河套地區,去招撫察哈爾部。多爾袞率部疾風一樣衝向宣府水泉口,先後在那裡招降林丹汗的妻子囊囊福晉、蘇泰福晉、兒子額爾克孔果爾額哲。林丹汗生前曾經得到了元朝傳國玉璽,上有“制誥之寶”四字。囊囊福晉把這個玉璽獻給了多爾袞,多爾袞搬師回朝後,將玉璽呈獻給皇太極。群臣認為這是上天在幫助皇太極稱帝,他們紛紛奏請皇太極上尊號稱帝。皇太極特別高興,他率領大臣們出迎時,竟然跳下大白馬,緊緊擁抱了14弟。這在君臣之間,是極其少有的禮節。

多爾袞因為這一樁奇功,而被晉封和碩睿親王。從此以後,這顆後金的明星更加耀眼。

多爾袞有機會當皇帝,卻放棄這個抉擇,為何?

崇德八年(公元1643年)農曆八月初九日,皇太極不幸逝世。他生前沒有來得及立嗣,這就給後金國留下了點麻煩。多爾袞二哥代善的次子貝子碩託、孫子郡王阿達禮兩人站出來力勸多爾袞自立為皇帝。

碩託、阿達禮:“十四叔,你是大清第一王,這皇位非你莫屬?”

兩位王子的剛音剛一落下,當即跳出來一個人,這就是護軍統領瓜爾佳氏鰲拜,他的右手緊緊地握著腰刀。他的後面站滿了兩黃旗的大臣。

鰲拜:“我們這些臣子,吃的是先帝的飯,穿的是先帝的衣,先帝對我們的養育之恩有如天高海深。如果不立先帝之子,我們寧可從死先帝於地下!”

多爾袞一愣,思索片刻,當即向兩位侄子投去憤怒的目光。

多爾袞:“混帳,你們這是謀反,推出去,斬了。”

兩位王子眼睛裡充滿疑惑地回望這位睿王,多爾袞面如霜雪,紋絲不動。

就這樣,多爾袞權衡利弊,最後從大清的前途命運考慮,不但沒有聽從兩人的建議,反而認為這是謀反,他誅殺了侄子碩託和侄孫阿達禮。一場內亂,被他剿滅在萌芽狀態裡。然後,他與諸王、諸貝勒、群臣擁戴小侄福臨即位。朝廷議定,由鄭親王濟爾哈朗與多爾袞左右輔政,等福臨年長後,當即歸政。多爾袞的這一舉動,顧全了大局,安定了朝野,大清江山搖了幾下,又穩如泰山了。事後,多爾袞帶著御酒親赴二哥代善王府,向二哥謝罪。老代善申明大義,抱住這位14弟。

代善:“老十四,你做得對,我大清不能亂。”

多爾袞:“多謝二哥,小弟真的為我大清的千秋大業呀!”

兄弟倆緊緊擁抱,兩杯酒同時灑在地上,獻給為國捐軀的碩託和阿達禮。

而恰恰在這個時候,關內已經亂成了一鍋粥。明崇禎十七年(公元1644年)三月,得了勢的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軍攻克北京城。崇禎皇帝慌慌張張地逃到煤山上吊自殺,明王朝就此宣告下課。

大智大勇的多爾袞看準了這一歷史契機,當即決定入關,在北京讓皇帝再登一次基,宣告從此一統天下。

多爾袞長相之謎?

那麼,這位權傾天下的攝政王長得什麼樣呢?我們在《清實錄》、《清史稿》裡看不到相關的描述。但是,在我們這部長篇小說女主人公德川慧子和國田等人所著的《滿洲漂流記》看到了他的形象描寫——

“他是皇帝的叔父,是一位年紀在三十四五歲,身材瘦長,留有美髯,皮膚微黑,面貌英俊,目光銳利的人。他是皇帝下面第一個有地位的人,其他各王和所有的臣下,都尊重他,上上下下都怕他。有什麼事情都不能隨便參見。趁他上街的時候,我們這些人藉機會參見。街上的行人都得匍匐在地,不許抬頭仰視。 可是對我們,他卻是一個和藹和容易接近的人。他的態度很溫和,在問我們問話時,柔聲細語的。”

從這個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得出,多爾袞是個大帥哥。只是年紀上,她多說了幾歲,多爾袞那年只有32歲。

多爾袞功過的探討!

多爾袞在攝政期間,嚴重打壓異已,特別是那些與他抗衡的王公大臣,打擊皇太極支脈的龍子龍孫,甚至根本不把順治放在眼裡,甚至代替順治“簽字”,玉璽也拿回王府,“所用儀仗、音樂及衛從之人,俱僭擬至尊”,即是說多爾袞不僅實權在握,而且在禮儀排場上也開始向皇帝看齊。凡一切政務,多爾袞不再有謙恭請示之舉,未奉皇帝旨意,卻一律稱詔下旨,儼然如同皇帝。而且,他任人唯親,任意罷免和提升官員。特別是“不令諸王、貝勒、貝子、公等入朝辦事,竟以朝廷自居”,命令上述人等每日於自己的王府前候命。經濟上搞小圈子,處處為自己所轄的兩白旗謀利益,甚至不不惜侵害代表皇家利益的兩黃旗。

利令智昏,睿王也無了智,他忘記了攝政王也是臣子。這是他忽爾天堂忽爾地獄的根本原因。然而,畢竟功勞太大,無他,難有大清。所以,在削爵126年後,乾隆還了他的親王封號,並且把他的神位請進了太廟之中,與愛新覺羅列祖列宗供在了一起。


知史局


多爾袞一生有兩次機會和皇位擦身而過,不是不選擇當皇帝,而是他沒有能力能坐上皇位也沒有能力坐穩皇位。

第一次:皇太極去世時。努爾哈赤遺詔規定皇位繼承人必須由滿洲貴族八旗旗主共同議定,皇太極去世時,多爾袞雖然掌握了兩白旗和鑲藍旗,但是兩皇旗和正藍旗支持的是豪格,正紅旗支持的是代善,而鑲藍旗能夠作主的卻是濟爾哈朗。幾方勢力相持不下,如果多爾袞要硬拼,肯定會造成八旗分裂,那麼清軍入關進駐中原的大局就會被破壞,何況那時還是清廷和明軍對抗的關鍵時候,八旗內訌只會便宜明軍,對清廷一方沒有絲毫好處。如果扶持皇子登位,多爾袞憑藉軍功和權勢完全可以在朝廷管理上佔上風,於是由濟爾哈朗提出指定皇子繼承皇位,他們幾位軍功顯著的權臣來做輔政,多爾袞不得己之下只能放棄爭坐皇位。

第二次:順治帝登基後親政前,多爾袞這個時候已經權勢濤天,打敗排擠掉了所有的對手,整個朝廷唯他獨大。他為什麼沒有自己登位呢,很多野史都說是為了孝莊太皇,因為愛情。實際上多爾袞好色是一點不假的,而以他狠辣囂張的個性不可能會把男人對權利的野心慾望放在感情之後,他之所以沒有登位是他自己沒有想到他活不長,而且他一直覺得順治還小,還沒有長大,威脅不到他最高輔政的權利地位。何況這時候順治帝已是皇室正統,多爾袞是皇室宗親,他要是坐上皇位是篡位之舉,是要揹負罵名的。最最重要的還是他不知道他三十九歲就會死,早知道他肯定不會在乎是不是篡位,坐上那個位置再說了。

但是在他活著時期,雖然無皇帝名分卻有相當實權。他從叔父攝政王到皇叔父攝政王到皇父攝政王,權傾天下,順治是個傀儡皇帝而已。等到他死後,順治還封他為清成宗,安撫拉攏。待時機成熟後就翻臉無情,消除封號,刨墳掘墓,挫骨揚灰。直到乾隆他恢復他睿親王的爵位,一百年都該過去了。


講古人


愛新覺羅·多爾袞是後金(清朝的前身)的開創者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個兒子。明萬曆四十年(公元1612年)十月二十五日降生在赫圖阿拉,生母阿巴亥,姓烏拉納喇氏。長大之後憑藉自身的聰明才智,成為正白旗旗主,後擁立順治帝福臨為帝。順治元年(1644年)指揮清軍入關,清朝入主中原,先後封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順治七年(1650年)冬死於塞北狩獵途中,追封為“清成宗”,諡懋德修遠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

從上面的主要歷史來看,多爾袞生前沒有當過皇帝,最高也只做到過皇父攝政王;但另一方面,因順治帝當時年幼,多爾袞功高卓著,加上又是皇帝叔父,實際掌握了清朝執政大權,只缺一個皇帝頭銜,實際行為與皇帝無異。


滄海拾遺錄


多爾袞,算是個有實無名的皇帝。沒正式當過皇帝,但曾經連續很多年掌握著相當於當皇帝的實權。


TeaC


多爾袞生前是攝政王,沒有當上皇帝。順治七年(1650年)冬死於塞北狩獵途中,追封為“清成宗”,諡懋德修遠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