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順漸漸老去的父母,必須做好的三個角色

孝是我們民族的傳統美德,傳承數千年,古有二十四孝圖流傳於世,讓我們能夠永遠銘記孝的精神,並將之發揚光大。隨著社會的進步與發展,孝不再是僅僅體現在物質生活上,更多的應該是精神上的,從內心深處發出的孝意。

隨著我們的慢慢長大,父母已經開始漸漸老去,不說成長的速度能夠趕得上逝去的年華,作為晚輩的我們,必須要充分地做好三種角色,才能讓他們舒心順意,真正體現出我們的孝心。

孝順漸漸老去的父母,必須做好的三個角色

1、指導者

隨著信息時代的快速發展,不用說已經年老的父母,就算是我們也有點感覺跟不上時代的腳步,計算機技術以及智能手機的更新換代可謂是日新月異,讓我們有點目不暇接,為了能夠追趕得上時代的腳步,融入到身邊的圈子,加入到熱議的話題,我們經常不得不逼迫自己加快了解最新的資訊以及接觸最新的科技。可是年老的父母呢?

隨著他們的漸漸老去,你會發現他們對現在的智能手機可謂是一竅不通,對現在的電視、電腦根本就不知道怎麼去操作,雖然說現在的電視電腦都是先進的,可動不動就會壞了程序,已經年邁的他們根本就不敢動,心中害怕他們一動手就弄壞了這些高科技的產品。

為了能夠讓父母能夠融入到信息時代,讓他們感受到信息時代帶來的新鮮感,那麼你就必須作為一個指導者,教他們如何進行操作和使用,不要沒有耐心,要記得在你小的時候他們可是對你的十萬個為什麼耐著性子,同時又很細心的教導你。那麼面對已經手腳不是那麼靈便的他們,記憶力已經開始迅速減退的他們,你就得付出充足的耐心,簡化好所有的步驟,讓他們能夠熟能生巧的使用,才能讓他們感覺到他們會慢慢學會使用高科技的產品,從而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他們的樂趣。

孝順漸漸老去的父母,必須做好的三個角色

2、傾聽者

都說人越大就越會感覺到孤單,因為看的東西多了,懂得就更多,感悟就更深,情願捂著嘴也不願意說出心中所想,但又不得不說,只能經常自言自語,說給空氣聽。

已經年邁的他們不願意打擾我們的生活,不願意讓我們來陪伴他們說他們的心裡話,但我們必須得知道,如果他們不說話很多隱藏在內心的話,心中就會有疙瘩,就會不痛快,就會悶出心病來,那麼就必須有一個很好的傾聽者,而這傾聽者恰恰就只能是作為兒女的我們。畢竟血濃於水,他們怎麼發出心中的牢騷或者是對生活、社會的看法永遠只會留存於你們兩人之間,他們總結的經驗和智慧,也只會留給作為他們希望的你。

傾聽需要耐心,也需要同理心,更需要毫不設防的心甘情願,作為他們身上掉下來的肉,本就是同根生,有著同樣的血脈與生長壞境,有著同樣的文化根源與理念認知,就是最好的傾聽者,能夠有著共同的語境,有著共同的意念,有著共同的追憶。

孝順漸漸老去的父母,必須做好的三個角色

3、柺杖

年齡的增長,腿腳會越來越不靈便,年少時是他們牽著你的手步履闌珊在鄉村的小路上,在清澈的小溪邊,在不時就跳出青蛙的田埂上,在皎潔的月光下,在婆娑的樹影中,在濛濛的細雨中……

年老後,他們會經常回想起青春的激情與歲月,仍然嚮往著田園生活,也希望經常去他們勞動的場所看看,聞聞稻花的清香,那麼你就得成為他們的柺杖,攙扶著他們走以前他們牽著你的手走過的路,一起回味一下曾經的歲月,看看正在生長的禾苗,聽聽蟋蟀的叫聲,聞聞油菜的花香,逗逗嬉戲於溪中的小魚,讓他們多感受一下大自然的氣息,找尋曾經勞動的身影,聽聽他們對勞動的見解。

孝順漸漸老去的父母,必須做好的三個角色

我們已經漸漸長大的代價就是他們的老去,我們漸漸成長的歲月就是他們老去的腳步,我們漸漸認知的過程就是他們老去的歲月,隨著我們的成長,他們已經開始看不清楚這個世界,原本堅硬的牙齒也漸漸稀鬆,就讓我們做好這幾個角色,伴著他們的老去,讓他們能夠順心、舒心的過好晚年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