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靠种地有余钱去旅游吗?

豫东一农夫


#汉中新三农#回答,农民靠种地的余钱想去旅游的,基本上不会去的。但也不是绝对的,种地的农民也完全可以去旅游的。

农民为啥基本不会去旅游,先不说。先讲一下,农民出去旅游的事。在农村,一些头脑灵活的农民,抓住政策红利和市场机遇,近些年办起家庭农场,种地确实还挣了点钱。有了些余钱,外面世界这么大、这么热闹,就是想走出去,和城里人一样,去旅他一趟游,开个眼界,讨点见识,感受一下祖国大好河山的名胜风景。坐过高铁、飞机,共享一下现代科技成果,这是每个种地农民的对美好生活的梦想。在一些农村经济比较发达的地方,村集体经济逐年积累变强,有了稳定收入,每年把村子里60岁以上的老人组织起来,让他们去旅游,这叫老有所乐。不过类似的农村,还是少数,毕竞我们还在奔小康的路上。

现在说,为啥农民不会把种地的余钱拿去旅游。因为农民种地,能余下的钱太少,但当下要安排的事太多,根本是入不敷出,急办的事还应酬不过来,怎么会舍得拿不上买马的钱去旅游。在农村,能种地的地方,一般是人多地少,承包的耕地都不多,种地变现后,抛开种子、肥料、水费、劳力等成本,节余的钱没有几个。如果主要靠种地为生的农民家庭,孩子上学、娶媳妇、修房,还有人情世故等,这些开支,有时难倒一家人。在西部贫困地区,种地的农民一年的收入,还不如在外打工一个月的工资。靠种地余钱,想去旅游,基本上是梦想,有的种地的农民根本就没这个梦想,只能村口的黄莲树下唱小曲,苦中作乐!

农民苦,种地的农民更苦!产业兴,家才富。希望大家都来参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帮助农民发展产业,帮助种地的农民实现去旅游的小目标。



我是 ,愿意与大家分享三农领域共同感兴趣的话题,希望朋友们交流互动!


汉中新三农


坐标山东德州小县城的农村,一马平川的大平原,永久性国家农田保护区。从我记事起家里便在种地,玉米小麦种过,棉花种过,辣椒种过,收入却是不堪入目,别说出去旅游了,花钱稍微大手大脚一点,或者老人生个大病什么的,绝对是要倾家荡产的节奏。

这几年情况有些好转,父母有工作,空闲时间打理农田,倒也算是小康。但是多年积累下的省吃俭用的习惯,更不能支持他们出门远游。我曾要求过他们来我这边玩,有山有水,每次被拒绝的理由都是:我们走了家里的地谁管,家里有事怎么办。我多次劝说无果。

总之,除非是种地大户,朴实的农民一般是不会花大钱出门远游的。(后面附几张家乡雪景图)





山农小学生


"有″少部分村官和地霸它们来钱容易!但真正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免车费他都不会进景点游,因为他们的钱来之不易。我快六十的木工后来做工地模板工,半农的农民家有十几亩地又承包别人几亩一起也就二十来亩,老婆在家照看三个孩子上学,我过年、农忙回家农闲隧工地打工,大小城市跑了十来个没进过一个要钱的景区什么名胜古籍一级保护动物圆只要你要钱都和我无关!后来有手机了最多是跑到院门外看看,拍个照片发给老婆一起欣赏,老婆让到里看看我说好下次再来了一定到里面!为什么?农民工不懂风景欢乐赏识吗?现在三个孩子都大学毕业了,在武汉买房子了,给我们老俩买的旅游年卡,每个星期开车代我们出去玩,还说明年省外和国外去玩!我和老婆说中国钱在中国甪可以,不应流花外国坚决不去外国!儿女说好好好听你们的中国农民工爱国又勤劳!这是为什么?


赵良合


农民现在和以往也不同了,老一辈的农民肯定很少会去旅游的。但80后的农民却大不一样了,就我们这边来讲吧,小两口种着十几响地,县城里有楼房,是为孩子上学买的,爷爷奶奶陪读,买的小汽车,镇上乡下跑起来方便,孩子放假时,赶上农闲,大部分父母都会带着孩子出去玩,见见世面,有条件的去远点的地方,没条件的也会选离家近的地去玩儿,不会像城里人那样经常去,但每年会去一次,主要是为了陪孩子。

我一同学女的就喜欢旅游,农忙时起早贪黑的干,闲时一家人天南海北都去,连香港三亚都去过了。所以说80后的农民也是有个性的新型农民,能挣也会花!




四叶菜儿


农民靠种地是很难还有钱出去旅游的。

1、如果这个农民家里的条件一直都很好,家里孩子每个条件都不错,只是在农村闲不住,种点东西之类的,有大把空余时间,也许可能还会出去外面旅行。(我说的仅代表我个人)

2、重点:一个农民一直都是靠种地,要养家人,孩子读书,还有老人要照顾,靠天吃饭,而且种的东西都很难卖出好的价钱,有时候辛辛苦苦的付出,回报都是不对等的,脸朝黄土背朝天,大夏天的一样在地里干活,都是省吃俭用的,一件贵一点的衣服都不舍买,我家就是农村的,如果不是我们要带爸爸妈妈出来玩,他们都是不舍得出来外面看看的,就算出来外面旅行了,他们一样担心家里种的东西,下雨了该干嘛了,出大太阳又要干嘛了,玩的时候,心里都还是惦记家里还有他们辛苦劳作的东西。

特别是我们爷爷奶奶他们那一辈的,可能这辈子会想要出去旅行,想有去的地方,但是我知道的,很多都是只想去北京逛逛,看看天安门,有时候也很无奈,舍不去的,不舍得花钱。

说真的,一个农民一直都是辛苦种地,他根本就不会想要出去旅行,他会把去旅行的那些钱,花在他觉得更有意义的地方。(我自己的想法)


大虎牙呀


据我所知,能够靠种地挣的钱出去旅游的,基本上都是种地的大户,包地包上几百亩的,并且很有头脑才行,我们一般的去旅游也就在家乡附近的景点转转,多数靠的还是打工挣的钱,真正靠自家的几亩地挣钱的也就赚个温饱,根本落不下钱去旅游。种地的成本太高了,还有遇上被骗买到不好的种子或者不好的化肥,真的让农民欲哭无泪,就更不用说收入了。我是洛阳农村人,三十多岁了,从没见过谁家一亩收麦子能达到八百斤的。现在种地要请车犁地,犁完了要整理好,再全家上阵拉搂播种,还要看天浇地,除草,施肥,等到成熟了请收割机来收,这中间每亩的投入都花到五六百了,最后留下自家吃的粮,还能剩下多少?收了麦子,种上玉米或者花生豆子啥的,中间又得投入,到秋收了按玉米每亩最多收个七八百斤,卖了也就五六千,扣了投入,一年的收入也就这些了,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伤病,还有人情世故都需要花钱,都没有能用来旅游的钱!再一个一年到头闲下来没几天的,哪有时间去旅游?


忘梦易


可以这么说看是那里的农村人了!

对于我老家的务农的亲戚来说,即便是有了余钱他们也是不会去旅游的,在那三四线的农村,旅游对他们来说是想也不能敢想得!因为多余的还想盖个房子,买个三轮啥的!要不就是给孙子儿子添置些什么!

但是在我老公家这边的农村人就不一样了,虽不是城中村但也算郊区!这里的人们会比较想得开,而且村里会经常组织旅游,钱也不算多,几十块的周边游也是可以的!孩子挣的也不少,完全不用老人操心。所以就不需要把仅剩的几个钱全想得家里,所以这里务农的多为中年人,老人,所以相对比起我们那的农民就好很多了!


胖姐爱美妆


余钱谈不上,但弄俩小钱参团到近处走走还是问题不大,

我一朋友疏菜种植的,收入不是很多,但他也想到处面看一看,于是他有计划的,到省内一些景点看一看,现在参团不贵,也就几百元,加上其他,只要嘴不馋,手不痒,俩口孑千多元就可看一景点,这不,他今年已出过一次,计划下半年再出一次。

前几天,他来邀我,听完介绍,我陷入沉思,这计划还真不错。


骤雨潇湘


如今农产品价格低,种植成本又高,种地的利润是越来越低了,想靠种地赚钱,则需要承包更多的土地,而如今在农村种地的基本都是一些五十多岁的老农民,一个人的体力有限,如果不请人干农活,承包十多亩,腰板子都会累垮,即便承包十多亩,相对经验丰富的老农民一年利润也就三万左右,收入看起来还是蛮可观的,但是你觉得有余钱去旅游吗?农民舍得拿自己的血汗钱去旅游吗?

空闲问题

在我的印象中,旅游似乎不关农民的事,因为农民根本没有时间去旅游,特别是春季正是农耕播种的季节,只要一下雨,农民必定从早忙到晚,即便不下雨还要照顾农作物幼苗,包括松土、除草、洒水、施肥等等,如果放着家里的农活不干去旅游了,下半年吃什么?

在农村种地是没时间去旅游了,那外出打工的农民工人群也没时间去旅游,在外面打工是为了挣钱,很多工厂即便是五一都不放假,既然没有时间,自然就没时间去旅游了,即便一个月偶尔放一两天假,忙碌了一个月,就想好好的休息,试问哪有雅兴去旅游?

资金问题

虽然如今农民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去旅游也是要花不少钱的,特别是五一放假期间,各种门票老贵,随便外加点其他项目都要花很多钱,一次旅游可能抵半个月的收入,同时因为旅游而耽误的工作同样是钱,农民的收入本来就有限,把那么多钱花在旅游上吗显然不值。

另外去旅游还得坐车,试问种地的农民几个有车的?有车的基本都是打工一族,因此没车就要去县城坐汽车,特别的麻烦,如果因此耽误几天的农活,估计家里的幼苗都会死掉,而在农村的家乡根本就没有什么旅游景点,因此农民不是说有余钱就能去旅游的,要现实一点。

当然也不是说农民不喜欢旅游,事实上农民干农活忙碌了一辈子也想去外面转转,但是要去旅游,必须是农闲的时候,最关键是自己要有车子,不然即便有余钱也没心情去旅游,一个人去旅游也没意思,而农民自己都不认识路,有车子就能直接通过导航带到旅游景点,玩累了,坐上车就可以回家,现在农民去旅游,都是由子女带着父母,因为子女有车或者对旅游比较熟悉,就可以带着父母出去玩。


老梁话三农


说真的,如果光靠种地,很难实现去旅游的梦想。但是现在年轻人还有多少人靠种地呢?

一,现在的农民,名义上是农民,但是很多已经脱离了土地,要么做个什么淘宝,要么到乡镇做生意,或者企业上班,还有背井离乡去创业或者打工,因为这些收入远远大于种地的,很多去旅游的农民,绝不会是靠种地的收入的

二,现在还有一些农民,不是小打小闹,而是实行专业化,规模化,还有靠特种养殖和种植,这样才可能也不错的收入,还有国家对这些人的补贴。如果光光靠自己家一亩三分地。养活都成问题,不要说去旅游了。所以,种地的不一定是农民 ,农民也不一定种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