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經濟難在哪裡?

實體經濟難在哪裡?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佈的數據,今年1-2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7080.1億元,同比下降14.0%。

企業盈利水平下降,表明實體經濟發展困難在加大。那麼實體經濟難在何處?

1、資金嚴重不足。現在實體經濟融資難融資貴融資慢,越來越突出。這個矛盾,至今沒有實質性的根本緩解。因此,自上而下都高度重視,想盡千方百計解決這個難題。雖然出臺了許許多多的文件,監管官員屢屢喊話,銀行業機構紛紛表態,氣勢很大,聲音很高、態度很正,但效果不明顯,“雷聲轟轟隆隆,雨點零零落落”。有的地方調查,在新增貸款中,房地產和住房按揭貸款佔比在60%左右,製造業新增貸款就少之又少了。現在的融資高山,仍在繼續長高。根子在金融體系的機制有問題,供給結構側上有問題,監管上也有問題,已經不符合實體經濟發展的實際和規律!

2、技術創新不夠 。企業發展必須適應市場,必須適應消費者。而適應市場必須不停的進行技術創新,以創新引領消費,以創新引領發展。許多企業老總感嘆,

“企業不創新等死,但死的還慢點,而創新是找死。”特別是民營企業,技術創新意味著要有較大投入,而資金投向研發,生產經營資金就匱乏,企業就經營不下去。這樣,很多企業在技術創新這方面投入不足,創新嚴重不夠。產品不 能適應市場,傻大黑粗、低級產品、低層次產品充斥市場,連電飯煲、抽水馬桶還要到日本去搶購。這實在令人悲哀,令人痛心。

3、成本越來越高。企業的稅收、社會保險壓力很大,因此中央下決心減稅降費。財務成本居高不下,銀行的貸款利率上浮30%是低的,更有甚者上浮到160%,銀行等金融機構如同吸血鬼一般。看看去年,五大國有銀行淨利潤過了萬億,而全國的規上工業企業淨利潤也不過6萬多億元。土地成本繼續上漲,特別是數得上世界領先水平的房地產價格,使得企業利潤被嚴重侵蝕。因為高房價、高房租,提高了生活費用,又進一步推動用工成本急劇攀升。

4、營商環境不夠寬鬆。企業辦事難比較普遍,建個車間、改建廁所也需要蓋上幾十個章,過去有的地方要蓋近百個章等。最近山東省委書記專門對鳳岐茶社遇到的營商環境問題做了專門批示,說的非常尖銳,很實在,講到了企業的心坎上,點到了發展環境的要害處。現在各地加快放管服改革,讓信息數據多跑路,讓企業審批少跑腿,推行立即辦、馬上辦、網上辦、集中辦,以店小二的姿態搞服務,目的就是改善營商環境,優化營商環境。有些企業家講“政府少干預,企業有活力”,大道至簡,有權不能濫用!

5、世界市場嚴峻。西方發達國家普遍的採取貿易保護、技術壁壘、反傾銷等等手段,不斷針對我國的企業,使得企業在進入國際市場中遇到越來越多的麻煩。人民幣匯率的變化,也是一把雙刃劍,比如貶值了,雖利於出口,但經常遭到西方操縱匯率的指責,進而加關稅限制進口等等。有時候,直接採取歧視和反對的手段進行遏制,比如對華為5G技術的應用,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採取卑劣的手法,汙衊使用華為技術會危害國家信息安全。

6、缺少真正的大企業家。世界跨國公司的普遍特點,就是有 一批具有戰略眼光、又腳踏實地、做精做強主業的企業家,使得企業從小到大,從弱到強,而國內現在缺少的就是這樣一批有眼光有境界的企業家。百年老店是非常少的,浮躁的、短暫的、曇花一現的企業非常多,有時候獨領風騷,企業做到了很大,但沒幾年就銷聲匿跡,破產倒閉,始終重複這幾乎同樣的故事。

7、實現公平競爭。資源的獲得上要與國有企業一視同仁。比如,在融資上,國有與民營差別很大,金融機構對國有貸款趨之如騖,蜂擁而上,條件也比較寬鬆,而對民營的條件苛刻到極致,除了資產抵質押外,還要大股東、實際控制人的老婆孩子簽訂擔保。比如,對於經濟糾紛,不要動輒就查封民營企業的資產、查封賬戶,如果容企業緩一口氣,可能企業就會活下去、好起來,應保護民營企業財產安全。當然,民營企業要講誠信,不要當老賴,不要跑路,不要違法經營。

解決實體經濟發展中的困難,需要鋪下身子,到企業真正調研,聽一聽企業真實的心聲,聽一聽企業老總的意見,聽一聽員工的建議,拿出符合實際的、真正接地氣的、可操作的政策和措施,一項一項的改革,一項項等落實,一項項的解決,那麼實體經濟就迎來發展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