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为一代名臣,司马懿儿子都成大器,为何诸葛亮儿子却碌碌无为?

时无双


常言道,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司马懿活了72岁,人老成精。司马懿的长寿能够让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终成大器。

首先,长寿的司马懿,有足够的时间教导他的儿子。

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经常父子兵上阵,共同商量军机大事,耳提面命。就算是个普通人,耳濡目染,跟着司马懿几十年,也能学个七七八八。更不要说像司马师、司马昭这样本身就聪明绝顶,跟着老爹几十年下来,本事,阅历和司马懿相差无几,只要一有机会,就可以大展身手。

例如,司马懿的关健一役“高平陵之变”。事变前夜,司马懿将计划告诉司马师与司马昭。事变中司马师亲自率兵屯司马门,控制京都。事变后,司马师论功封为长平乡侯,加卫将军之职。事变过程中,司马师、司马昭完全知晓的,司马师在事件中是亲自参与,担任重要职位的,这些都是重要的经历和磨练。

反观诸葛亮,他46岁才有儿子诸葛瞻,53岁就英年早逝。死的时候,儿子才7岁,想父子兵上阵也不可能,想耳提面命不行。诸葛亮虽满腹经纶,却无法言传身教,只能留下书信教导。诸葛瞻虽然聪明,但没有亲历战场,没有实战经验,只能纸上谈兵。最后面对邓艾阴平偏师,竟然是一触即溃,一溃即死。


这里要多说一句,一触即溃,一溃即死的战绩是个什么水平。这里,我们做个对比,对比下历史上纸上谈兵最有名的有两人:赵括、马谡。赵括长平之战虽败,但以少战多,在不熟悉地形的情况,坚守了46天,发起了5~6次冲锋,对秦兵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导至秦国征调13岁以上的小孩都去参战,才能全歼赵括。

马谡街亭之战,虽指挥失当,也是以少战多,虽败却还可以逃命回来。如果不是诸葛亮挥泪斩马谡,马谡卷土重来,也未可知。

诸葛瞻打邓艾,兵力不弱于邓艾,而且本土作战,地形比邓艾更熟悉,却有险不守,导至一触即溃,一溃即死。你打不过邓艾,会逃命也行,逃到下一个城池,接着再打呀。最不济,逃回成都,也还能支撑一下。结果打一仗就挂了,连赵括、马谡都不如。

其次,长寿的司马懿,留下了足够的政治财富。

司马懿去世前,他已经熬死曹操、曹丕、曹叡、诸葛亮,打败了曹爽,架空了曹芳。

此时司马氏在魏国已经是大权独揽,司马氏离登基只有一步之遥。在这种情况,司马昭只要不犯大错,皇帝位就是他的,想不成大器,也很难。

诸葛亮呢?诸葛亮在蜀国倒也是大权在握,但诸葛亮死后,刘禅立即废除丞相,收回了权力。他不允许第二个诸葛亮出现。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的儿子,想要有所作为,太难,更何况这个儿子才7岁。

最后,长寿的司马懿, 留下两个儿子,互为备份。

我们先假设司马懿只有司马师一个儿子。因为司马师没有子嗣,司马师死后,很有可能被曹氏夺回权力,把司马家族打回原形。如果只有司马昭一个儿子呢?在司马懿死后,有一个权力交接期,司马师、司马昭一文一武,牢牢把控住曹魏国政权,没有丝毫悬念。如果只有司马昭,势单力薄,曹氏就有可趁之机。

还有也很重要,司马师没有子嗣,司马昭没有必要和司马师权力冲突,他只需要安静的等待司马师的老去,死去,正常接过权力的交接棒,登上皇位,天作之合。这里有一个反面典型,袁绍和袁术,这兄弟俩虽然都有些能力,但都想当老大,结果内讧,导至力量被消耗,被曹操拿下。袁绍的儿子袁尚、袁谭也是一样内讧,曹操兵不血刃就拿下了。

诸葛亮呢,只有一个儿子诸葛瞻,平时也没打仗,打仗一碰到邓艾就挂了,然后呢?挂了就没有然后了。

所以,司马懿的长寿,他有时间培养出两个杰出的儿子,有时间熬死了所有的对手,有时间积累足够的政治财富。他的司马师、司马昭有能力,有资源,又有发挥的舞台,最后终成大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