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第一季度VR+旅遊行業資訊特輯

2018年作為全域旅遊年,整個旅遊行業在VR+上都有著非常大的發展。2019年第一季度即將結束,VR+旅遊的各類項目也層出不窮,今天小哥就帶大家回顧一下2019Q1關於VR旅遊的代表新聞事件。


“一部手機遊烏魯木齊”平臺正式上線啟動

歷經一年多時間的建設,由烏魯木齊市旅遊局搭建的“一部手機遊烏魯木齊”平臺在正式上線啟動。首批入駐平臺的52家旅遊企業成為幸運兒,將通過該平臺率先享受信息發佈、營銷推廣和在線預訂等特色服務。

通過手機進入“一部手機遊烏魯木齊”平臺遊客端,屏幕上立刻閃現出“驕陽看雪烏魯木齊”的用戶界面,其下有“智能機器人”“導覽服務”“宣傳視頻”“720VR全景”“熱門推薦”等五大板塊多項內容,涵蓋了“吃、住、行、遊、購、娛”等多項特色查詢和預訂服務。通過該平臺,還可以查詢到烏魯木齊旅遊廁所分佈以及各地活動信息、優惠政策等。點擊開“720全景”後可以直接查看烏魯木齊14家景區54個點位的VR全景圖,實現足不出戶就可以領略烏魯木齊風光。通過該平臺,用戶可直接查詢導遊基本信息,進一步杜絕“黑導”服務,還可以隨時隨地通過平臺實現旅遊投訴。

烏魯木齊市旅遊局局長朱新榮說,隨著平臺上線後運營工作的不斷推進,為將烏魯木齊市打造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集散中心提供強有力的信息化支撐,從而實現烏魯木齊市旅遊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小哥評語

VR界的搬磚小哥

繼“一部手機遊雲南”後,全國各省市都在啟動VR/AR/AI+移動端的旅遊綜合平臺打造,這樣的平臺搭建將成為各地爭相追捧的明星項目。


吳麗雲:推進文旅產業融合增強發展新動能

在近日召開的全國文化和旅遊廳局長會議上,文化和旅遊部部長雒樹剛提出了理念融合、職能融合、產業融合、市場融合、服務融合、對外和對港澳臺交流融合等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的六大著力點,強調要堅持“宜融則融、能融盡融”原則。

以科技、創意、市場、資本等力量推動文化和旅遊資源向文化和旅遊產品轉化。資源產品化是產業融合的基礎。文化和旅遊資源的旅遊化、市場化開發是資源產品化的重要內容。

運用數字化、AI、VR、互聯網等多種技術積極對接市場消費需求,藉助創意設計,將文化遺產、文化資源、文化元素、旅遊資源轉變為百姓和遊客能欣賞、體驗、購買的文旅產品和服務,是資源產品化的重要內容。在資源的產品化開發中,資本的力量也不容忽視。要吸引更多的投資者進入旅遊資源,尤其是文化資源的產品轉化領域中,通過對文化旅遊資源的保護、策劃、創意、開發等相關企業的投資支持,將更多優質文化遺產、文化旅遊資源轉變為文化旅遊產品。萬達集團通過對丹寨旅遊特色小鎮的打造,將當地7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和16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引入小鎮,通過展示、體驗、商品銷售等多種形式,將非遺資源轉變為文化旅遊產品,不僅為非遺資源的活化、保護、宣傳與市場化開發提供了機會,也藉由商業效益提高了非遺傳承人傳承非遺的自覺性和主動性。


2019第一季度VR+旅遊行業資訊特輯


小哥評語

VR界的搬磚小哥

文旅項目的設計越來越往體驗和交互方面去下功夫。傳統的宣傳和展示形式已經遠遠無法滿足現在市場的需求,結合VR等相關科技技術將勢在必行。


都江堰將打造5G智慧旅遊城市

成都移動聯手都江堰打造全國首個5G智慧旅遊城市

全國首個5G智慧旅遊城市,即將在成都誕生。2019年2月1日,成都移動與都江堰市政府在都江堰地標“南橋廣場”正式簽訂《都江堰市5G建設及行業產業推進戰略合作協議》,併成功開通都江堰古城區5G基站,雙方將共同打造全國首個5G智慧旅遊城市。

據瞭解,今年上半年成都移動將在都江堰市建成並開通更多5G站點,覆蓋都江堰市大部分景區、城區、鄉鎮、學校等,屆時更多在5G網絡支持下才能實現的智慧旅遊應用,將率先在都江堰投入使用。


在加速網絡建設的同時,成都移動也積極聯手上下游產業鏈,推動5G應用加速在成都落地。目前,成都移動聚焦十大行業應用,與成都多家本地企業聯合推廣了多項5G應用,並搭建起了5G應用的開發技術平臺。而此次成都移動與都江堰的合作,也是希望以“VR全景成都”作為切入點,催化“5G+雲VR”產業,讓旅遊大數據、物聯網、景區VR等5G應用實現更快發展。

2019第一季度VR+旅遊行業資訊特輯

小哥評語

VR界的搬磚小哥

在“VR全景成都”成型前已有一些小型商圈的VR社區在應用,例如“VR全景春熙路”等,對於政府直接著手的大型商圈VR應用,社區型,行業型的小型VR商圈應用的市場更大,同時伴隨著更大的市場機會。


五臺山:旅遊+文創助推景區融合發展

五臺山是世界文化遺產,是山西省的著名旅遊景點。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旅遊過程中精神層面的需求。

五臺山文創產品的設計與開發是一個浩大的工程,是需要團結社會各界力量共同參與的巨大產業,需要整合社會資源,如五臺山文化研究中心、高校等,依託“產學研”一體化思路,調動忻州本土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者、藝術家、文化從業者、手工藝匠人群體的參與積極性,構建五臺山文創宣傳、推廣、學習、交流的平臺,摸準市場脈搏、找準研發路徑、推動文創發展。

因此,打造一個五臺山文化創意平臺勢在必行。現在是互聯網時代,人們更傾向於線上瞭解產品,線下體驗併購買的方式。因此,筆者設計了一個關於五臺山文創平臺的APP。

“五臺山禮物卷軸”是五臺山文創產品最終的平臺。卷軸由著名畫家繪製五臺山風景全貌,涵蓋旅遊、餐飲、住宿、寺廟、文創產品五大板塊,囊括五臺山景區內著名景點、寺廟、酒店、美食、虛擬文創禮品店等,同時加入VR/AR(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的呈現方式。用戶可以通過手機掃描卷軸來預告體驗產品和服務,並可以一鍵下單。


2019第一季度VR+旅遊行業資訊特輯


五臺山旅遊風景全貌展示:重點寺廟及景點VR/AR 虛擬展示,可實現線上拜佛祈福的功能,同時將線下產品進行整合

市場前景分析

五臺山相關文創產品現在存在設計感不強、互聯網化不足、渠道整合欠佳的局面,現有產品同質化競爭嚴重,思維模式雷同,更沒有把五臺山的文化體現在產品中。

今後,五臺山景區若能依靠強大的設計能力和互聯網資源,並整合相關渠道資源,將現有產品重新設計,賦予產品購買行為的異地性、文化商品的有形性、商品的紀念性以及商品的輕巧性和便攜性,真正實現文創產品的產品化,依靠線上與線下的結合,將文化與產品迅速推廣到更大的市場與更多的平臺,五臺山文創產品市場前景會更加廣闊。

小哥評語

VR界的搬磚小哥

對於經濟和互聯網意識並不領先甚至有些滯後的山西來說,在文旅以及宣傳方面已經在重視VR相關技術的結合應用,由此可見VR市場體量正在潛移默化的成倍增長並且普及化。


張苗熒:體驗旅遊時代來臨 服務升級勢在必行

近日,華為5G摺疊屏智能手機發布。移動通信網絡升級帶來的信息技術革命,對旅遊業的影響不容小視。前不久,國家發改委等十部門聯合印發了《進一步優化供給推動消費平穩增長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的實施方案(2019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其釋放的重要信息有助於我們對旅遊業未來發展做出預判。

旅遊跨入體驗時代已成為現實。其一,新產品新業態帶來新體驗。如雲南迪慶、海南保亭等地都推出了低空飛行遊覽項目,為旅遊產品和服務找到新的價值和生存空間。其二,旅遊產品新定位帶來新體驗。如故宮博物院確立了國寶收藏園與文化創意館新角色,不斷推出“網紅”產品。文化與旅遊融合極大提升了旅遊目的地的品質。當然,並非所有新定位都能創設新體驗,關鍵在於新定位能否挖掘品牌魅力,凸顯產品獨特個性。其三,新技術帶來新體驗。虛擬景區、智慧旅遊城市、智慧景區等紛紛誕生。如北京世界公園啟動VR互動體驗,主題涵蓋航空航天、極限運動、互動遊戲、科普教育等,受到青少年遊客青睞。

隨著5G智能手機帶來沉浸式體驗與交互方式的改變,依託5G網絡發展起來的虛擬景區、智慧景區以及智慧旅遊將大行其道。

《實施方案》強調品牌戰略,這就涉及鄉村旅遊的品牌消費與品質消費,銷售渠道的連鎖化、品牌化以及區域品牌培育等問題。對於旅遊來說,品牌戰略要明確品牌化與品牌文化。雲南普者黑萬畝荷塘有得天獨厚的自然風光,有4A級景區的品牌,在與《爸爸去哪兒》有了關聯後聲名鵲起,這就是流行文化賦能的結果。因此,品牌文化只有把流行文化與區域傳統文化結合起來,才會有持久長遠的生命力。浙江烏鎮在打造與傳播戲劇節的同時,將流行文化與傳統文化很好地統一起來,塑造了國內演藝小鎮的突出品牌與品牌文化。可見,高質量供給離不開品牌文化營銷,它是產品營銷與品牌傳播的延伸和深化,涉及遊客的信任和黏性,從長遠上影響旅遊業發展。



▲爸爸去哪兒5拍攝地VR全景▲

隨著消費類電子產品的智能化升級,信息消費將出現新的增長點。有了5G的支持,數據連接速度大大加快,智慧旅遊有了更多應用場景,包括AI旅遊服務、VR全景導遊等移動寬帶應用場景以及智慧景區、智慧酒店、智慧廁所、智慧停車等。旅遊城市、旅遊企業及相關機構的大數據戰略實施將迎來空前機遇,景區智慧化將獲得全面升級,文化與旅遊融合也會更加深入。這些都將為遊客帶來全新體驗。

小哥評語

VR界的搬磚小哥

《爸爸去哪兒的VR全景》的展示結合方式極大的促進了粉絲遊客與景點的互動,吸引更多遊客。甚至明星父子的房間裡面的細節都可以是吸引遊客去駐足的理由。


加強智慧化建設 擁抱5G新時代

5G時代近在眼前,各大景區紛紛搶灘。目前,山東三孔、山西皇城相府、河南紅旗渠和雲臺山、陝西大雁塔和兵馬俑、四川都江堰和九寨溝、浙江雁蕩山、江西龍虎山等10家5A級旅遊景區啟動5G基站項目建設。

體驗升級

5G時代,以VR為引領的智慧導覽將更加順暢。據報道,皇城相府、雲臺山、龍虎山、都江堰、雁蕩山、紅旗渠都在嘗試5G+VR

龍虎山計劃在特製竹筏上佈設5G全景攝像頭,遊客通過VR眼鏡,可以在千里之外的家中體驗竹筏漂流,感受秀美如畫的瀘溪河。在河南紅旗渠著名景點青年洞和“鐵姑娘打釺”舊址,參觀者佩戴VR眼鏡可通過5G隨時隨地體驗當年修渠的感人場景。紅旗渠景區內的多個景點佈設攝像無人機,畫面通過5G清晰回傳,遊客坐在室內也可盡情觀賞美景。青島嶗山公共服務中心主任邵先國介紹,語音講解是重要內容,目前,嶗山景區建設了在線二維碼導遊導覽系統,遊客通過掃描二維碼,即可獲取圖像、四國語言文字介紹及語音講解。三孔景區營銷中心主任董亞軍說,5G投入應用之後,語音講解對遊客來說會更方便、更穩定。


2019第一季度VR+旅遊行業資訊特輯


山東省文化和旅遊廳負責旅遊數據和信息化的副主任遲鈺爭表示,5G為景區智慧化帶來更多憧憬,如VR和AR體驗等,但要變為現實,還需要5G網絡和5G終端的普及。

小哥評語

VR界的搬磚小哥

5G將是推動VR行業發展的催化劑,在中國聯通,華為等多個VR行業發展相關白皮書中都相繼提到5G+VR的分析和應用。在目前的市場需求和市場結合創造階段,等待5G來臨的最好姿勢是先給與客戶正能使用的VR相關技術服務。


科技賦能服務 創新提升體驗

河南雲臺山景區與中國移動焦作分公司聯合,推進雲臺山5G+智慧旅遊項目,共同探索5G技術在文化旅遊領域的應用場景,這標誌著雲臺山景區正式邁入5G時代。

智慧服務提升遊客體驗

據介紹,自2017年1月1日起,通過網絡購票的遊客到景區後無須取票,直接刷身份證就可以入園。2018年1月,景區又全面升級了“刷臉”入園系統,正式實現移動端購票人臉識別驗證功能,即遊客關注雲臺山景區官方微信後即可通過輸入身份證號、拍攝頭像,快速完成人臉識別購票程序。進入景區後,遊客也不再需要到售票窗口排隊換票,只需通過景區驗票口的人臉識別系統,就可以快速入園。而在窗口購票的遊客,持門票在入園時綁定面部信息後,就可以實現“刷臉”遊覽了。


2019第一季度VR+旅遊行業資訊特輯


去年8月,雲臺山還與高德地圖深度合作,打造雲臺山景區精細導覽服務功能,將導遊導覽、語音講解、玩法路線、餐飲推薦、一鍵救援等多項功能進行集合,方便遊客全面瞭解景區信息。此外,雲臺山還嘗試推出云溪也有大型燈光秀、360°球幕影院,利用充滿科技感、互動性的光影技術,打造沉浸式旅遊體驗,豐富了夜遊項目,也激活了“夜經濟”。

程芳表示,接下來,雲臺山將在5G基礎建設、旅遊大數據、物聯網、景區VR展示等方面加快探索的腳步,通過5G+VR、5G+AR、5G+AI等5G智慧旅遊系列應用,全面提升景區智慧旅遊管理和服務水平

小哥評語

VR界的搬磚小哥

景區的智慧服務已經逐漸完善,VR/AR技術也將成為固定的剛需模塊,不過對於技術的理解和方案的設計將成為眾多技術供應商的差異化因素。


河北旅遊切入“觸摸時代”

《河北省旅遊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明確指出,要建設“智能高效”的智慧旅遊體系。在服務智能化方面,打造“樂享河北”移動客戶端,主要旅遊消費場所實現在線預訂、網上支付,主要旅遊區實現智能導遊、電子講解、實時信息推送,建設諮詢、導覽、導遊、導購、導航和分享評價等智能化旅遊服務系統等,到2020年,實現“一部手機遊河北”.

智慧旅遊——讓遊客舒心出行

秦皇島市遊客中心觸摸屏顯示的是秦皇島智慧旅遊手繪地圖,能查看所有景點信息、觀看全景圖,可為遊客制定旅遊攻略提供多種信息。工作人員介紹說,遊客只要掃碼關注“秦旅智慧旅遊”公眾號,“這樣就把手繪地圖搬到自己的手機上了。”

承德國家“一號風景大道”及壩上區域VR智慧旅遊攻略,更“數字”更“智慧”,實時為自駕遊客提供數字化導航、導遊、導覽、導購等服務。

智慧旅遊——讓旅遊輕鬆愜意


2019第一季度VR+旅遊行業資訊特輯


河北的智慧旅遊還體現在滿足遊客體驗需求上。在周窩音樂小鎮音樂體驗中心的樂湖東岸藝術園,引進世界最先進的複製技術,對北京故宮、臺北故宮等珍藏的歷代名家書畫作品進行復制,還原度幾乎達到100%,讓遊客在這裡就能親身感受頂級書法繪畫藝術的魅力;音樂公園,

開發了多人互動的VR科技體驗項目,通過衛星系統以及終端信號協同處理,虛擬叢林冒險戰鬥,或身臨其境、或見所未見,讓遊客玩出新體驗……

智慧旅遊滿足了遊客個性化的需求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據悉,到2020年,河北將建成石家莊、秦皇島、張家口、保定、承德、唐山6個全域智慧旅遊城市和100家智慧旅遊景區。


小哥評語

VR界的搬磚小哥

一部手機遊**剛才說已經成為趨勢,小哥更期待看到的是“一部眼鏡遊**”,不過要等等硬件設備的迭代和至少5G時代的來臨,會有更不一樣的體驗。


歷史鉅變引發共鳴 大國崛起催人奮進

2018年11月13日以來,400多萬全國各地觀眾走進國家博物館,參觀“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型展覽”,感受改革開放40年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和中華大地發生的偉大變革。

內容系統全面

展覽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主題,緊扣“改革開放40年光輝歷程”的主線,通過6個主題展區,利用歷史圖片、文字視頻、實物場景、沙盤模型、互動體驗等多種手段和元素,多角度、全景式描繪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

自行車、縫紉機、電視機、收音機等“老物件”在第四展區“歷史鉅變”第四單元“共享改革成果共建美好生活”集中展示。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研究員孫曉峰和妻子在這一展櫃前駐足,“感觸很深,因為我們是從那個年代走過來的,很多東西是我的父輩甚至是我本人用過的。”孫曉峰妻子向記者展示了她用手機拍下的一個玩具,“這個玩具和我女兒當年玩過的一模一樣,所以我特地拍了照片發給她看一看。”


2019第一季度VR+旅遊行業資訊特輯


從國到家再到人,各類展覽要素總計超過1萬項。不僅如此,展覽還廣泛運用互聯網+、VR、AR等手段,使觀眾通過眼觀、耳聽、體感等多種方式參與。

“展覽十分壯觀,科技感十足。”這是北京體育大學學生王旭所感受到的,也是許多觀眾最直觀的感受。展覽不僅呈現了祖國的發展歷程,也預示著大國正在崛起。

文旅元素彰顯

文化和旅遊業蓬勃發展為改革開放40年偉大成就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徜徉各個展區,總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文旅元素。

《清明上河圖》穹幕影院工作人員謝沐沐告訴記者,放映從9時一直持續到16時30分,中午休息1小時,“開展以來,每天能有3000多名觀眾前來‘打卡’,春節假期更是火爆。”

展覽“永不落幕”

此次展覽經歷了開幕、元旦、春節、全國兩會等多個參觀高峰,呈現持續火爆狀態。

為了滿足不能到現場參觀的群眾的需求,讓大眾能夠隨時隨地體驗展覽,展覽專門建設了數字化網上展館,與實體展館同步推出,全要素呈現展覽內容,全景式還原現場體驗。

據瞭解,網上展館充分體現了開放、共享、多元的特點,採用虛擬現實技術和多媒體互動手段,全方位、數字化呈現實體展全部內容,並突破實體展時空侷限,利用圖文、視頻、三維模型等,加強可視化網絡互動體驗。


2019第一季度VR+旅遊行業資訊特輯


網上展館還支持多種設備和終端。民眾只要掃描二維碼,就能通過電腦、手機、PAD等設備360度領略展覽內容。這不僅填補大眾不能實地觀展的遺憾,也能讓看過展覽的觀眾重溫精彩內容

儘管展覽已經閉幕,但是網上展館仍將繼續運行。一個“永不落幕”的主題展覽,讓全國民眾足不出戶便可觀看展覽盛況,感受偉大變革。

小哥評語

VR界的搬磚小哥

改革開放四十週年,砥礪奮進五週年大型網絡展館等都是利用3DVR全景技術來打造永不落幕的線上展會,除了在旅遊行業的應用外,展覽以及展示相關行業對於VRAR技術的應用更值得思考。




以上,就是小哥為大家總結關於旅遊行業在2019年第一季度VR技術相關新聞資訊。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 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 神女應無恙,當驚世界殊。如今我們正在參與VR行業的市場和基礎設施建設,日新月異的發展讓我們共同期待新技術帶給我們改變性的價值和生活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