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在农村寒门出身的,有多少人能走出大山?

爱农垦的啊天


改革开放以后,山门打开了。成千上万祖祖辈辈生在大山里,长在大山里,没有见过火车,甚至没有见过汽车的满身高粱花子的山里人,犹如汹涌澎湃的春潮,乘火车,乘高铁,坐轮船,坐汽车,甚至乘飞机走出大山,到城市里打工、经商、购买房产,为中国经济发展和改变家族命运,流血流汗,奋力拼搏,理直气壮地使自己成为城里人、有钱人,在中国和世界的历史舞台上演绎了一部部鸿篇巨著,这是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巨大进步。

当然,我国农村还有不少农民没有参与中国城镇化的进程,依然困守家里的几亩田地和祖上留下来的老房子。他们这种状况,也是有着许许多多的无奈。有的因为上有老下有小,无法脱身;有的是家境贫寒,起码的出行费用都无法筹集;有的是观念老旧,谨小慎微,胆子不大,底气不足,没有到城市里拼搏的勇气等等。但是,大量事实证明,走出大山天地宽,走出大山好运来。走出大山后,老实巴交的农民开阔了眼界,见到了世面,学习了技术,融入了市场,在改造世界的同时也使自己脱胎换骨,释放出自己都难以置信的巨大能量,许许多多的山里人成为叱咤风云的成功人士,甚至成为促进中国和世界经济发展的带头人。

当然,一个山里人走出山门打拼也是很不容易的壮举,也是需要极其艰苦努力的,有许多具体事务都要安顿好才能有所作为。比如老人和孩子如何安顿?路费如何筹集?跟谁出山进城?学习什么样的技术?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是打工还是经商?怎样才能创造更多的收入等等。这里有许多的情况都要考虑,许多的实际问题需要解决。

不过,我欣慰地告诉大家,目前我国农民进城的环境大为改善,许多措施更为完善,是农民进城打工、经商、安家、落户的最佳时期。主要有:

人际环境好。上个世纪的六、七十年代里全国有1700万城镇知青上山下乡,还有1300万知青还乡,合计有3000万知青进入三农领域,加上知青家属,涉及上山下乡的中国总人口可达两个亿。在艰苦年月里,农民对远离父母的知青给予了很大的关照,知青与农民建立了深厚情谊。40多年过去,至今依然每年都有百万老知青回到当年上山下乡的村子里返乡省亲。目前,进入老年社会后,城市里的老年人大多是当年知青,其余的也是知青的兄弟姊妹。进城农民遇到什么困难,只要亮出农民身份就会有多人帮助。毛主席倡导的工农联盟、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所形成的深厚情感在如今体现的特别明显。

政策环境好。随着进城农民数量的增加和社会地位的不断提高,国家各个层面的相关政策逐步完善,各个省市自治区的各级政府都建立了农民工招工政策、农民工子女就近入学政策、进城农民购(租)房政策、农民工技能培训政策,农民工工资结算政策等等。在政策层面具有完善的措施,加之目前城里因为独生子女多,劳动力短缺,尤其是低层面工种劳动力的短缺的矛盾比较突出,也促使用人企业放宽政策,更多地吸纳来自农村的劳动力。

维权环境好。农民进城打工和经商,人生地不熟,出现了劳资纠纷怎么办?关于这个问题,尽管放心。老夫退休前在市政府国资委工会工作,我们的一个重要职能就是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检查督促用人企业对农民工的就餐、居住、安全保护、医疗、工资结算工作,全国各级工会都建立了农民工维权组织,农民工与资方和用人单位产生纠纷,可以直接到所在地找总工会这个农民工的娘家人,总工会出面就可以完全摆平。

安家环境好。目前,出身寒门的农民完全可以携带家口进城,可以租房居住或在用人单位借房居住,在获得较高收入后还会实现购房居住,户口随迁,成为城里人。子女可以就近上学读书,全家人可以享受相关医疗待遇。在城市里租房居住的困难农民,可以与当地工会组织和社区取得联系,申请生活救济,得到社区居民捐款捐物的帮助等等。

市场环境好。农民进城经商也是个广阔天地,完全可以大有作为。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城市里的养老产业、旅游产业、小区生活设施的完善,都有许多商业机会。农民完全可以把自己在农村就会的贴大饼子、蒸馒头、做农家菜、养殖种植技术用上,开办馒头房、小吃店、花店、宠物店等等,还可以摆烤地瓜、煎饼果子、土特产品之类的摊床等等。总之,路子很多,财路很多,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只要你坚定信心,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你一定会改变你和家族命运的。


昭盟知青


寒门出身的农村人,有多少人能走出大山?

对于这个问题小编认为;问题本身不符合当下社会现状,因为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大部分的农村人已经走出大山,去到城市工作生活了。而到现在国家更是决策将会取消农业户口,这就已经说明了;不存在走不出大山的问题。但既然出了这个题,那我们就从另一个角度去思考吧。

走出大山,的确是世世代代农村人的一个梦想,也是大多数农村家庭的奋斗目标,大家都希望自己或者自己的孩子能走出大山,去到城市生活。希望能够立足于城里,有体面的事业,更要光宗耀祖。当然这些都是可以理解的,是人之常情。不过相反也有许多城里人也向往着大山里的农村生活,更有羡慕咱在农村有田有地有好空气的人。因为城市繁华喧嚣,生活虽多姿多彩,但节奏快,压力大。而在农村的生活则比较清静也比较安逸。

那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走出大山和走进大山的问题?

应该从个人的思想和观念上去理解;走出和走进大山都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追求,我们农村人可以去城市工作,可以回农村生活养老。城市的人可以到农村体验生活,更可以到农村创业,把资本投入到农村来发展自己的事业。总之走出大山和走进大山都不是困难的问题,就看你自己的意愿吧。

如今农村的机会更多,就不要只考虑走出大山了,应该想想如何抓住机遇,发展自己的事业。小编也是农村人,也去城里生活过,现在我在农村创业,我感觉大山里的生活很好!





山村笨笨


有句话心有多大,世界便有多大。

要说寒门子第,有多少人能走出大山?我想应该是这几类人能走出大山。

1,父辈及爷辈具有自信,自强的基因。这类寒门子第的根比较好,长辈的很多好的基因和要强的基因会促使他(她)去改变这一切。因为他(她)坚信长辈的贫穷是受到一些不确定因素造成的。父辈并不是没有能力,坚信父辈的自信和自强在自己这里会得到延续。这类人即使没有考起什么大学,出生社会后在外面也能打拼出属于他(她)的世界。

2,饱受贫穷之艰辛,饱受邻居鄙视和欺负之痛苦,饱受父母分离之苦难的这类寒门之第。这类人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自小就感受到了自己与别人家的孩子不一样。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他(她)已经暗自下定决心改变现在的窘境。要知道在这种磨烂中成长的孩子一旦给自己确立了远大理想后,这股强大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他(她)们迟早有一天会走出大山改变自己实现梦想。(当然这里所说的大山不一定是离开故里)。

3,有几个兄弟姊妹的家庭,最不受父母爱戴的那位最容易走出大山。他(她)可能是家中外貌最不乖巧的,可能学习成绩最不好的,可能最不听话的。在一家人的漠视藐视中,知道了自己的缺点,他(她)提前在学校里就在考虑自己以后的路子该怎么走?长相不如兄弟姊妹,成绩始终不可改变,性格又不是那么乖巧听话。怎么办?身边例子不乏很多,我们村就有一个例子:一家几个孩子,兄弟姊妹五人,其她四人成绩相貌性格都比较好,唯独她不行,成绩特别差。升学考试快到了的时候大家都在嘲笑她怎么可能考起学,父母把所有的期望都寄托在那四兄弟姊妹身上。那个时候九十年代,她随朋友到四川的甘孜阿坝州去玩,由于社交可以,她了解到了甘孜阿坝州的录取分数线很低,但条件是得有户口。她要求父母拿一千元钱把户口转入当地(那个时候户口控制制度并不严)后她以非常低的分数被当地中专录取。而家中的兄弟姊妹以比她高出两倍多的分数线落榜后永居家中。可她录取后分配在医院工作,后因为社交和口才好深得领导重视派遣去成都学习妇产科手术医生,最后嫁了一个当时的大学生主治医师,日子过得比其她兄弟姊妹好上加好。目前电视热播的“都挺好”这部电视剧的明玉可能和这类有些许雷同吧。

4,当地学习风气比较好的村庄。有的村虽然贫穷,但突然冒出一个大学生,或者北大,或者清华。村里奔走相告,奖资放电影,无限荣光,茶余饭后的热评欣赏。一旦传播正能量后,村里的学弟学妹都争相效仿 ,在余后面的几年十年里这个村庄会陆陆续续走出很多大学生。这个时候的村民可能就在研究他们村是什么风水宝地了吧。

少年强则中国强,其实只要有一颗自强的心,即使是乌龟赛跑,也会爬到自己想要的人生高度。思想决定着人的方向和未来!





西川味


这几年可以说,几乎都走出大山了。


夏荷盛开


付出必有回报,但是回报的东西不一定是对等的。


光头263747516


寒门难在出贵子,如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再缺少机遇,想走出去,那是很难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