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70岁的老人城里照看孙子,三年后回农村老家,第一件事是干啥?


老父亲站在农村老家这个院子里,脚步有点蹒跚。上一次他站在这里,已是三年前。三年前,孙子出生,老父亲为了方便照看孙子,就跟老母亲一起跟我住进了楼房,留在了县城生活。

今年春天,天气暖和了,孩子也上幼儿园了。我和媳妇就征求爸妈的意见,说我们这边能忙过来了,你们如果想回老家住,就回老家住。说心里话,农村老人都住不惯楼房。爸妈说回老家住吧。距离城里只有约40公里的路程,开车回老家一个小时左右。

老爸老妈都快70岁了,穿旧的衣服和被褥等一件也舍不得扔,把后备箱装满还不算,后排座也装了不少。也许有人会说,距离城里也不算远,为啥三年不回老家?

五年前,老父亲说手臂无力,身上没劲,走路也有点吃力。最初,到县里医院做了全面检查,除了有轻微的颈主动脉硬化外,没有查出其他病症。后来父亲病情有所加重,走路更加吃力。到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检查,才确认得的是帕金森综合征。所以,老父亲行动不便,这三年就一直没有回老家。

老父亲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吃力地挪着脚步,每个屋子看一边。之后,趴在围墙上,向外看看自己十年前,在院子外的大坑里栽种的杨树。五一之后,我们姊妹三个商量着把老家院子、房子和地面重修一下。


老家有乡土,乡情和乡音。不少邻居听到我家里来人了,都过来陪我父母聊几句。我来时带了几只烧鸡,一箱白酒,几包烟。来了邻居就倒酒一杯,没有富丽堂皇的装修,有的是满地春花野草,泥土清香,坐在马扎上,一杯薄酒,饮尽这三年乡愁吧。本纪实文章,未完待续。以上图片均由《图集说事》原创拍摄,看见乡土,记住乡愁,欢迎关注和留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