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最恐懼什麼,作為父母你瞭解嗎?

老左心理工作室


首先說一下,我不是父母。但是作為一個過來人,我覺得我應該對這個問題發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首先,作為一個正處在青春期的孩子來說,他們的心智漸漸成熟。帶著對於未來生活的憧憬,他們渴望從不停管教,嘮叨的父母身邊逃離(這裡的逃離不是指獨自生活,而是指在人格上獨立,不再無論何事都聽從父母的指教。)但是父母出於對孩子的不放心,甚至於控制慾會不自覺的去打擊孩子的獨立性。我覺得這就是孩子在青春期孩子最恐懼的,也是父母最頭疼的。

孩子認為自己長大了,父母確認為孩子還小。這就會產生我們平時所說的逆反期。在逆反期的孩子令父母頭疼不已。父母管教的越嚴,孩子反抗的就越激烈。所以父母在這段時期,最好不要去刻意的壓迫孩子獨立性。孩子們正在形成自己的人格和三觀,父母應該去積極引導他們建立正確的三觀,這才是對於他們一生都有益的事。


嘉言易行


別控制,更別忽視


▋好的親子關係,要學會保持距離

在家庭養育中,愛能給人安全感,但包裹得嚴絲合縫的愛卻會讓人窒息。

前段時間,臺灣女星狄鶯的兒子孫安佐因揚言恐攻在美國被捕的消息被大肆報道,與此同時,她早年在電視臺說的“育兒經”也被挖了出來。

比如吃飯,她會嚴格掌控兒子的飯量,兒子必須按照她的要求進食,一個月要養胖5公斤。如果孩子吃不下飯,她會用7個小時的時間盯著兒子吃飯。

這種控制慾也延伸到了孩子的交友上:媒體曾報道過,狄鶯因兒子去朋友家做客吃的是稀飯,就勒令兒子下次不要再去。

至於學習成績,她要求孩子一定要考到80分以上,不然就會打孩子。作為一個媽媽,狄鶯根本無法接受孩子有一點點“失敗”。

她還說,在兒子小學畢業之前,不允許他單獨出門——連去門口的便利店都不行,18歲之後才可以獨自出去旅行、玩手機等。


像狄鶯這種沒有邊界的母愛,簡直令人窒息。她從來沒有把兒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而只是把自己的需求、態度和觀念硬塞到了兒子的生活中。

這樣的親子關係,不可能給孩子獨立成長的空間。如此密不透風的愛,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一種慢性謀殺:把孩子的生命力扼殺掉,讓他只會(只能)完全依靠媽媽。

龍應臺在《目送》中說過:


“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訴你:不必追。”

“不必追”三個字道出了邊界的真諦。父母再關愛孩子,也要學會分清楚與孩子的邊界,把孩子當成獨立的個體,尊重並且接納孩子有自己的選擇,不剝奪孩子自我成長的機會。


▋別讓你的孩子成為“情感孤兒”


從前,我認為父母忽視孩子的情感是粗心大意,實在算不得事。

後來,學習了心理學,開始明白父母對孩子最大的懲罰不是打罵,而是視而不見。

最近了解到,長期被情感忽視是一種創傷經歷,輕則引發認知和情感困擾,重則造成創傷後應激障礙、抑鬱症等精神類疾病,甚至可能引發自殺。

情感忽視已成為父母不可忽視的事情。我們所說的情感忽視,是指在相處的過程中,一方沒有給另一方應該給予的情感支持。

新時代的父母應該如何養育孩子

如今物質極度豐富,合格父母的標準已不僅僅是讓孩子吃飽穿暖,而是培養心理充盈、富足的孩子,不再為社會製造“情感孤兒”。

理解孩子的需要。作為父母需要重新調整以往的認知,意識到情感對於孩子大腦結構、情感發展和人格形成的影響。只有情感被滿足過的孩子,才有可能成長為一個有活力、有溫度、有理想且情感飽滿的人。

給予孩子更多陪伴。父母在場,對孩子來說極為重要,這讓他們感到自己在父母心中是重要的,自己是被愛的。既然選擇做父母,就需要讓渡一部分自己的空間給孩子,創造屬於你們特有的親子時光。

關注孩子的感受。父母應擴展視線範圍,對孩子的感受保持敏感,比如,孩子放學時,如果不是很開心,跟他聊聊在學校遇到了什麼;當孩子養的小動物死掉了,去安慰他,而不是嘲笑;孩子被小朋友排擠時,抱起她,給她理解和支持。


開森喵喵


要回答這個問題,父母需瞭解青春期孩子的生理、心理特點。

這個階段,孩子性激素水平及自我意識都出現質的發展,情緒變化快,能量滿滿,創造力強,自控力卻有待完善;在意自己在他人心目中的形象,希望成為生命的主人。

而恐懼這種情緒,來自曾經的對其內在需求和價值的否定性經歷。

兩相對照,就清晰了:孩子青春期的恐懼感,通常來自:情緒的壓抑、想法無法表達或不被認可、在他人心中的形象受損,遇事無法做主等。

至於其中之最,同每個孩子曾經在哪方面受挫的經歷有關。


心啟航系統思維課程


我覺得青春期的孩子可能最恐懼的就是父母過多的干涉他們的事情,這個時候的孩子慢慢有了自己的想法,不會像小時候什麼都聽你的。他們有自己的同學,有了自己的小秘密,也些想法和事情不想和父母說,因為他們覺得說了父母肯定是不支持,是反對。青春期的孩子還怕父母否定他們,不認可他們,因為一次考試不好就不停的嘮叨,全用成績來評判他們的好壞。其實作為家長有個良好的心態很重要,我們可以多讀一些有關青春期孩子的教育書籍,正確的引導孩子,多和孩子交流溝通,讓孩子信任你,願意和你分享他的喜怒哀樂。


孩子自律說


青春期不同於兒童期和嬰幼兒期,無論生理和心理上都有極大的變化,都是孩子過去所沒有經歷過的。所以,這個時期對於家長和孩子都是考驗,尤其是對親子關係和家庭關係的考驗。

恐懼源自不確定,源自未知。所以打破恐懼,就是要去了解它,掌握它。

家長可以閱讀類似於青少年生理發育的書籍,對於孩子身體的變化能夠接受,並且以科學自然的態度告訴給孩子,可以緩解孩子對於身體發育的焦慮,消除羞怯,害怕,擔憂等等情緒。
對於青少年心理變化,家長可以通過心理微課,閱讀心理書籍,學習心理學等等加以瞭解。意識到這個時期心理上和過去的不同:孩子會追求個性獨立,展示自我,渴望探索世界,但同時依賴家長,處於半斷奶期。


我是一名數學老師,請關注我的公眾號(老劉說數學),每日都會有學習技巧、經驗方法、勵志故事等!希望能夠幫助,那些渴望提高的同學。


教學課堂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最恐懼的是被人干涉。

第一,這個階段的孩子開始向外獨立,所以不需要太多的干涉。

第二,如果家長在1~6歲沒有更好的陪伴孩子,這個階段的孩子不喜歡跟家長交流。這個時候家長要多多理解孩子,配合給予更多的空間。



成長教練


孩子在這個年齡階段,心理開始成熟,想象也比較豐富,他們渴望被對方認可,同時也渴望家長的關注。他們有了自己的思想,開始對異性有了嚮往和好感,他們害怕被家長知道,內心產生了恐懼和憂慮。如果家長知道了,能夠循循善誘,正確的引導當然好,那如果家長不這樣做,而是痛恨孩子,痛斥孩子,那麼孩子的心理就會產生很大的恐懼。他們害怕家長,害怕失去對異性的好感。


冬去春來之教育


孩子今年十歲了,也慢慢進入青春期,最明顯的就是每次在房間喜歡把門關緊,然後跟我說媽媽進來記得敲門。批評他的時候還會反駁,自尊心越來越強,越來越在意別人的眼光


念念S不忘


我覺得這個問題如果換個問法可能會有火爆回答:家有青春期孩子,父母最怕什麼?


用戶蕃


內心的秘密被人發現。好像赤裸被人偷窺,內心害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