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中的水滸是什麼意思?

都言不語


想必大家都應該知道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滸”字,一個“氵”旁,一個“許”字。如若不是因為《水滸傳》出名,我相信很多人可能都不認識“滸”字,即使現在,初學者也有很多人會認字認一邊,將“滸”字讀成“xǔ”,其實這個字能讀成“xǔ”。



這個字有兩種讀音,一種正是認字認一邊讀“xǔ”音,主要用於地名,例如江蘇的滸浦、滸墅關等等。而另外一種則是指水邊的意思,讀成“hǔ”音。《爾雅》中解釋為:岸上平地,去水稍遠者名滸。漢字真的博大精深,裡面還有很多知識值得我們咀嚼。

那麼《水滸傳》中“水滸”二字只是單純的指水邊的意思嗎?顯然不是這樣。

水滸代指好意

相傳商朝時期,商朝經常打壓周邊少數部落,其中就有後來的周朝的祖先。他們不僅被商人欺壓,而且還被其他部落欺壓。整個部落的日子過得十分悽慘,缺衣少食,整個部落人丁稀少,差點滅亡了。

▲影視劇中的宋江

周人首領亶父看到這種情況,為了延續部族的發展,決定帶領全族外遷,他們選擇了土地富饒,水源充足的岐山周原(今陝西寶雞),周人在周原不斷髮展壯大,最後看到商人腐敗,還一舉滅了商人,建立周朝。

而《詩經》中用“水滸”代指周原,隨著逐漸演變,水滸便成了人們安身立命的發祥地。

水滸逼格更高

在施耐庵給這本小說取名的時候,一開始取得名字是《江湖豪客傳》,這名字一看就比較普通,意思很直接了當,沒有什麼好的寓意,施耐庵本人也覺得不滿意,但是奈何沒有其他名字可取,一直髮愁。

▲施耐庵

這時候,施耐庵徒弟便給師父出了個主意,取了個名字——《水滸傳》。施耐庵一看,這名字很有內涵,決定就是它了。可能大家回想,是誰這麼厲害,竟然能夠取一個這麼充滿內涵的名字?這個人不是別人,正是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的作者羅貫中。甚至有人說羅貫中才是《水滸傳》的作者。

水滸代表梁山好漢

將“滸”字拆分,我們可以看到分別是“氵”、“訁”和“午”。意思就是“水說午時”,那“水說午時”又代表什麼呢?梁山好漢的頭頭是宋江,宋江外號“及時雨”,正好契合了“氵”。

▲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漢

而“午時”代指一百零八位好漢,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古人將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午時正好是正午時分,陽氣最盛。同時五行裡午為火,火可不就是氣勢洶洶的來,乾脆麻溜的走嗎?小說裡交代梁山好漢是魔鬼的轉世,由殿前太尉從鎮壓的井裡放出。那麼就由這個“滸”字代指的是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漢。

水滸更能體現作者的目的

《水滸傳》講的是什麼呢?那自然是被官府所排斥的強盜起義,那官府肯定是不恥的。但是作為作者的施耐庵寫這樣一部題材的小說,怎麼也是有推崇的意思,但是又不能太過明顯表示。那自然需要在名字上表明自己的意思。

▲影視劇中的潘金蓮

元末明初,國家動亂不安。施耐庵在仕途上失意,只能轉而以文為生。那在痴迷科舉的年代,那自然施耐庵也是願意去當官的。從小說中最後梁山好漢被招安也可以看出作者的意圖。

以上幾種說法也多為後人探討出來的,至於為什麼將《水滸傳》命名為這個名字,那也只有作者自己知道了。


藤樹先生


記得少年時期,第一次接觸《水滸傳》還是批林批孔批宋江的那個時代,吸引我的是想知道宋江究竟是什麼樣的人,為什麼要投降,為什麼不像我知道的那些“農民起義”的英雄那樣,去推翻“腐朽的統治階級”而要做一個可恥的叛徒。

其實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水滸”是什麼意思,而這個“滸”字,還是在廣播和報紙上把字和讀音聯繫起來的。而“滸”究竟是什麼,查了字典,知道了那是“水邊”的意思。

但是,這本描寫“江湖好漢”的書為什麼要起一個《水滸傳》這麼個名字,究竟有什麼獨特的含義,卻一直搞不清楚。

當然這些都是在最初接觸《水滸傳》之後的好多年以後的事了。

對此,我也做過一些查詢,請教過一些我認為的專家,但是,回答並不令我滿意。我想也許是我想的太多。

《水滸傳》這部小說,最初的名字叫《江湖豪客傳》,據說是施耐恩接受了羅貫中的建議,把《江湖豪客傳》改名為《水滸傳》。其中“水滸”一詞出自《詩經·大雅·緜》中的“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的典故。

那麼一部描寫江湖好漢的小說,和“水滸”或者《詩經》當中的這個典故有什麼內在的聯繫?

在反覆的讀《水滸傳》,研究各種人物的性格,命運和故事情節以及水泊梁山一八單八將的最終命運的時候,慢慢的好像對“水滸”這個概念有了那麼一點“意會”,但也僅僅是意會而已,肯定不能成為“水滸”在這部小說裡的正解。也只能將“意會”拿出來分享一下,或者博大家一笑。

一般情況下,小說的名字大多是對小說中心思想的點題,我以為,《水滸傳》也有這個意思。那麼《水滸傳》這部小說的主題究竟是什麼呢?

我對《水滸傳》最初的認識是:這是一部描寫宋代的一次失敗的農民起義的小說,失敗的原因是被代表地主階級的宋江篡奪了農民起義的領導權,實行了一條投降主義路線,葬送了一次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同時起義的最終失敗,也充分說明了農民的“革命的不徹底性”。

這種認識當然來自於那個時期的主流意識形態,但是這個主題和“水滸”這個名字幾乎是沾不上邊的。

當經過了中年之後,再讀《水滸傳》漸漸的理解了一些書的主題。

這其實是一部描寫“江湖”的小說。

在中國歷史上,一直有這麼一個特殊的存在,這個存在遊離於體制之外,但是卻不是破壞體質的對抗力量,這個存在就是“江湖”。

江湖是一個遊走於體制和反體制之間的“不穩定力量”。是歸順體制,還是反叛體制,取決於不同的環境和背景,也取決於體制對江湖的容忍程度。同時,就某一個具體的江湖勢力來講,其選擇也是相對自由。

我想,這應該就是“水滸”的第一層意思——“水邊”。一群在水邊行走的團體,也可以上岸,也可以下水,但總的來講,還是有遠離水邊的慾望——除非岸上沒有他們的立足之地。

另外,在細細的品味《水滸傳》的時候,我覺得整部小說其實是在描述一種“尋找最佳歸宿”的意思。

“水滸”其實就是一些在體制內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無法生存或不願意在體制內生存的“好漢們”暫時的一個棲息地,具體的來說,就是那個“水泊梁山”。

水泊梁山算是一個從岸上(體制內)到水上(徹底反叛)的一個緩衝地帶。

小說中陸陸續續上山落草的好漢們,無論具體的原因是什麼,殺人也好,被逼也好,還是自願加入也好,但總的來講就是“被體制所不容”或“不願意被體制所限”。

但是,這些人,都沒有完全的下定決心反叛體制。聚集在一起,就會有一個終極問題要面對:究竟是上岸還是下水。

這就是“水滸”。在這樣的一個背景下,《詩經》當中的那個“典故”和水泊梁山就似乎可以聯繫起來了。

《詩經》中“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是一個什麼樣的典故呢?

《詩經》裡面的這一段,說的是周國遷都的故事,那個時候周還沒有取代商,只是一個西北很小的諸侯國,因為在原籍經常受到周邊遊牧民族的騷擾和侵犯無法生存下去,古公亶父才率領周國的族人,遷徙到了“水滸” ,也就是水邊的岐山,並且在這裡定居,生存,發展,最後推翻商朝的統治,建立了中國歷史上存留時間最長的封建王朝。

那麼按照這個典故來講,“水滸”就是一種出路。或者一種可以有出路的“棲息地”。


步武堂


《水滸傳》的成書過程

元末明初有個文人叫施耐庵,考進士屢考不中,不是因為他沒有才華,而是當時社會腐敗,科舉制度已經毫無公平可言。所以施耐庵一直鬱郁不得志,但是他還是非常渴望能夠走上仕途之路。

施耐庵的才華無處安放,他就開始著手蒐集整理北宋年間宋江起義的各種民間傳說,寫成了一本書——《江湖豪客傳》。這本書,講了北宋末年的宋江帶領手下的一百零八個弟兄揭竿而起,反抗朝廷,走上梁山,最終又接受招安,被朝廷各個擊破的故事。

《宋史·張叔夜傳》有記載:“宋江起河朔,轉略十郡,官軍莫敢嬰其鋒。聲言將至,叔夜使間者所向。賊徑趨海瀕,劫巨舟十餘,載滷獲。於是募死士得千人,設伏近城,而出輕兵踞海誘之戰。先匿壯卒海旁,伺兵合,舉火焚其舟。賊聞之,皆無鬥志。伏兵乘之,禽其副賊,江乃降。”

宋江等人,在山東,河北一帶造反,攻打城池十餘座,官兵都不敢和他們對抗。北宋名將張叔夜奉命討伐宋江等人,宋江等人逃竄到海邊,張叔夜派人燒了他們的戰船,宋江等人走投無路,選擇投降。不久,宋江就被張叔夜所殺。

當地百姓感念宋江等人的恩義,將宋江等人揭竿而起抵抗包拯的事蹟改編成戲曲和評書,廣為傳唱。到了元末明初,朝廷腐敗,社會混亂,宋江等人揭竿而起的故事在底層民眾中更加受到歡迎,於是衍生出很多膾炙人口的經典故事如武松打虎,楊志賣刀,林沖上梁山等。

施耐庵的學生羅貫中讀到了老師寫的這本書,拍案叫絕,為其中的內容所傾倒。但是羅貫中覺得,“江湖豪客傳”這五個字,太過於平淡無奇,配不上這本書的內容。

於是羅貫中對自己的老師建議,不如將書名改成“水滸傳”。“水滸”二字是什麼意思呢?

“水滸”二字的出處和深意

《詩經·爾雅·釋丘》有關於“滸”的記載:岸上平地,去水稍遠者名滸。也就是說,“水滸”指的是水岸邊平坦的高地。

《水滸傳》中的梁山泊,在北宋末年,是黃河決口改道沖刷而成的一片沼澤地,與古鉅野澤連成一片,形成了一望無際的大水泊。書中形容:“港汊縱橫數千條、四方周圍八百里”。

梁山水泊,正是《詩經》中記載的“水中高地”。

《詩經》還有一個記錄:“古公檀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

翻譯成今天的話,上古的時候,有一個叫檀父的部落首領,深受族人愛戴。但是檀父常常受到北方夷狄的騷擾,檀父為了族人的幸福安定,率領他們一路往西走,到了岐下一個水草肥美,土地肥沃的地方,定居下來。檀父,就是周王朝的先祖,所以西周興於岐山。

“率西水滸,至於岐下”中的“水滸”指的是安身立命的地方。北宋末年,奸臣當道,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宋江等一干好漢,走投無路,逼上梁山。

宋江等人佔據梁山水泊,打家劫舍,對抗朝廷,其實也就是和古公檀父一樣,是為了給自己一條活路。



END.


博書


《水滸傳》乃四大名著之一,其名"水滸",常有少識之人讀成"水許”,不解"水滸"乃水邊之意。


有好奇者未免要問,書名含蓄無名之地,為什麼不叫"梁山傳",或者"梁山英雄傳”呢,比如《隋唐英雄傳》就"瓦崗英雄傳"大氣。

這個先得說《水滸傳》寫的是強盜的故事,不可正大光明稱之為英雄寫傳的,108位好漢的故事,有反面的版本如《蕩寇志》等。

據說書名取自《詩經》典故:"古公檀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山下"周人興起之地,岐山下姬水邊。又兼有在野之意,對於打家劫舍的綠林強盜,替天行道仗義之舉,以示褒義也。

對於外國人,要理解"水滸"之意就難多了,所以極少保留其音譯的。

德文本版的有《強盜和士兵》,英文版的《梁山泊的強盜》,法文版的《中國的勇士們》,意大利的《匪徒》,印尼的《梁山泊一百零八英雄》等。

其譯本中最好的,要算193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賽珍珠的《四海之內皆兄弟》,傳遍了歐洲。她自幼來中,精漢語,熟悉中國社會,其譯文生動準確,得到了魯迅的稱讚。


元元的天下


滸,本意是指水邊,是離岸較近的平地。《水滸傳》為什麼以“水滸”命名呢?

《詩經.小雅》有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那麼那些做不了王臣,或做不成王臣的人,他們應該到哪裡去?

在水滸“亂自上作”的世界裡,到處是大大小小的“碩鼠”,他們只知作威作福,卻“莫我肯顧”,他們“無食我黍”、“無食我麥”、“我食我苗”,讓人活不下去,做不成王臣,也做不成順民。

所以,只能“逝將去汝”,只好“適彼樂土”。“樂土”在哪兒?就在“率土”之外,“王道”之外,在水的另一邊,水滸。

所以“水滸”就是做不成王臣,做不了順民的人的“樂土”、“樂國”、“樂郊”。


濱海明誠


滸:水邊。《詩·大雅·緜》:“率西水滸,至於岐 下。”毛 傳:“滸,水厓也”。作者用“水滸”做書名含蓄其意,不便直白告人者。據記載:“宋江三十六人橫行河朔,京東官軍數萬無敢抗者”,原是一夥流寇。作者設計以水泊梁山為根據地,演繹了一段精彩的故事。然而畢竟講述的是強盜事體,以“誨盜”而曾被定為禁書,是故作者以“水滸”為名演繹其事。外文翻譯名為“水邊發生的故事”,也可為解!








金洲91437526


上小學時,有一次幫老師曬被褥,從枕頭下翻出一本舊書,舊得發黃,豎版印刷,看書名《水滸傳》。什麼狗屁書?隨手扔在一邊。


後來,學校和全國一樣,掀起了“評《水滸》,批宋江”活動,又聽毛主席教導我們:《水滸》這本書,好就好在投降……。暗自思量:投降有什麼好?

念初中的時候,找到了那位老師,好話說盡,才借到了那本《水滸》,從此浸淫到風起雲湧的豪俠世界中去了。這才知道,世有江湖,亦有豪俠。看到風雪山神廟,幻想自己就是林沖;看到大鬧飛雲浦,臆想自己就是武松;看到倒撥垂楊柳,順手抓了路邊一小樹試了試,才知道魯智深真不容易。


工作以後,到新華書店買了本新版《水滸傳》作為藏書,閒了拿出來看看,打發時光。忽有一日,突發奇想:這麼好的書,為什麼叫《水滸傳》?水滸是什麼意思呢?查了好多資料,答案無非是說,水滸是指水,陸相交的地方。評書中叫“水泊梁山”更為形象,水滸故事也就成為梁山故事。

偶爾閒翻《水滸》,流覽書目,看著看著,如有所悟:該書前半部分寫聚義造反,後半部分寫招安歸順。“水”與“滸”代表了兩種不同的立場。水:下水為寇,對抗朝庭。滸:上岸招安,歸順朝庭。這本書叫《水滸傳》貼切不過了,足見作者的良苦用心。


飛火流雲84853236


如果我記得沒錯的話,水滸傳原來有一個別的名字,並不是開始就叫這個的。

由於無法探知原作者的意思,我只能說一下我自己的理解。水滸字面意思就是水邊。水邊是什麼呢?水邊就是海洋湖泊和陸地的交界之處,言外之意也就是說,水滸傳描寫的這些好漢們,是社會的邊緣人。假如把社會比作一個大湖泊的話,在中間的那些水都是普通的民眾,佔大多數。而梁山好漢這群人,是處於水的邊緣的一個群體,是不合群的,是被所謂的社會主流道德習慣所邊緣化的一群人。換句話說他們並不是一些和光同塵的人。

但是從另外一個角度講,如果把人生比作一個苦海的話,那麼水滸傳裡的好漢們,處在水邊,也就是說他們是離快樂的彼岸最近的一群人,他們最大程度的擺脫了主流社會的束縛,已經到達瞭解脫和自由的邊緣,能夠上岸去了。而他們解脫了嗎?上岸了嗎?大部分沒有。因為他們最後被招安了。所以他們還是屬於水,而沒有鳳凰涅磐,樂登彼岸。

如果從地理的角度看,生活在水邊的人,沒有條件進行正常的工作,沒有辦法融入正常的百姓生活,只能寄居在水邊過著一種漂泊的生活,如浮萍一般。

表面上看梁山好漢們瀟灑自在,但是細究起來,他們中大部分是事業失敗,家庭失敗,還有一些是因為做人失敗而不能融入正常人的群體。所以,他們才像一些雜草一樣被衝到了岸邊,在水邊討生活,從這個角度看,他們也是一群可憐的人。

往事越千年。現代人看水滸,也就是看當年在北宋的時期,有一群人生活在水邊,他們在水邊討生活,發生了許許多多的故事。無論怎麼看,他們都是一群被社會主流所拋棄的,可憐人,最終也沒有擺脫可憐的宿命。

所以說我一直認為水滸傳是一箇中國人最大的悲劇。


捫蝨看天下


水滸,水邊,為什麼在水邊呢?因為那些好漢被逼到了水邊。

水邊是一個過度地帶,度過去可能就是出路,上得岸來,前途一片光明;即使一時半會不能上岸,那是不是可以退而求其次,安定下來;是前進還是後退?這是一個模糊問題,取決於大環境和領頭人。暗示好漢們最後的結局不大好,一直徘徊在水邊,草莽而已。

因為小說裡的場景是在水泊梁山,古代有佔山為王的先例,有些土匪或者強盜愛佔據易守難攻的高山做為據點,殘害過路人或者百姓,所以作者不用梁山為名,因為畢竟不是強盜,不過好漢們以暴力行動,也是傷人無數呀。

108將,雖然作者借用了天罡地煞之數,給足了他們傳奇的身份來歷,但是仍然難於改變他們的烏合之眾,有多少人是真心願意加入隊伍的?逃犯武松,被迫害的林沖……轟轟烈烈一場一場暴力活動下來,還不如就在水邊,藉著資源,得過且過。

小說名字也表達了作者的無奈和悲傷吧。當英雄讚美宋江他們似乎勉強,如果不寫出來,怎麼揭露那個封建王朝制度的侷限和弊端呢。

彷彿看到作者徘徊在水邊,左右為難的樣子……



民俗村冬至水餃夏至面


《水滸傳》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一般認為是施耐庵,施耐庵取書名為《水滸傳》的確切原因已經不得而知,但後世流傳有相關的傳說及猜想。

《詩經·大雅·綿》中有言"古公亶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這被廣泛認定為"水滸"二字的出處。

至於這個書名的確切含義,也有諸多說法。其中一種說法是:作者施耐庵從政兩年,深感官場黑暗,於是辭官歸鄉。他一邊辦私塾謀生,一邊以宋時流傳甚廣的梁山英雄故事為背景,撰寫《江湖豪客傳》。書脫稿,施耐庵覺書名欠佳。施耐庵學生羅貫中建議書名為《水滸傳》,施耐庵大喜:“'水滸',即水邊的意思,有'在野'的含義,且合《詩經》裡'古公檀父,來朝走馬,率西水滸,至於岐下'的典故,妙哉!”於是書名定為了《水滸傳》。

我是安文,以上是我對於本問的回答。歡迎交流,感謝各位的評論、點贊與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