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降雨天氣,何時開閘放水?以後由海口市政局說了算

確立市政部門統籌雨天閘門開啟事宜

海口變“九龍治水”為“一龍治水”

強降雨天氣,何時開閘放水?以後由海口市政局說了算
  • 來源:海南日報 作者:計思佳

海南日報海口4月3日訊(記者 計思佳)4月1日暴雨突襲海口。有媒體報道,因治水企業為治水進行末端截流,下雨天沒有及時開閘,導致海口白龍南路等路段成為新積水點。海南日報記者4月3日從海口市市政管理局獲悉,此次白龍南路段積水既有強暴雨原因,也和部門之間協調統籌不夠,閘門開啟不及時有關。對此,海口目前已明確,由海口市市政管理局牽頭,統籌雨天閘門開啟事宜,市應急、水務等各相關部門積極配合,繼續加強老城區排水設施改造和內澇治理工作,變“九龍治水”為“一龍治水”。

海口市市政管理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局已組織下屬單位市排水所對積水原因進行調查分析,白龍南路雨水方溝自北向南排入美舍河,由於白龍南路雨水管網內歷史上存在汙水錯接混接情況,為保障美舍河內的水質標準,水體治理企業採用閘門對白龍南路雨水管網實施了末端截流,本次降雨該路段積水主要是由於部門之間協調統籌不夠,閘門開啟不及時造成。

“以前排水歸市政管,閘門又歸水務管,一旦遭遇短時強降雨,確實會出現協調打開閘門不夠及時的情況。”海口市政府相關負責人表示,針對暴露出的問題,海口第一時間召開專題會議,制定計劃解決道路積水問題。首先是健全機制,決定由市政管理局牽頭,變“九龍治水”為“一龍治水”,市應急、水務、園林和環衛等部門積極配合,加大對管網的巡查、監管、清疏養護、執法力度,繼續加強老城區排水設施改造和內澇治理工作。

據悉,由於歷史遺留問題,海口大部分市政排水管網設計標準不高,排水管網普遍採用一年一遇(只能滿足24小時降雨量小於或等於35.5mm)標準建設,難以滿足大暴雨天氣下的排洪需要,並且城市中有部分區域存在早期開發時地下排水管網建設沒有及時跟上的情況。同時,雨天高潮位,造成河道水位高漲頂託,上游道路排水受阻,河道周邊道路和低窪地區會出現積水。

近年來,海口以城市更新為契機,加大對市區市政道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一些原來雨天經常積水的地方,如濱涯路雨天積水嚴重的問題已基本解決。同時,採取工程建設措施和日常管理措施對城區易積水路段進行治理,截至目前,減少道路積水點5處。此外,海口先後購置了20輛防汛應急強排泵車,有效提升了城區的應急排澇能力。

下一步,海口在治理城市內澇問題上,還將實施“一點一預案”,健全每個積水點的應急預案,將責任落實到具體部門、具體人身上。各部門之間密切溝通,遇有重大雨情,及時啟動應急預案,對容易出現積水的點位,提前佈置人力及設備。另外,海口還將繼續加大排水設備投入,力爭今年6月前購置一批強排車輛,提升城市應急排水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