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未來怎麼發展?

我是你得不到的巴巴鴨


現如今各行各業都在提新零售,什麼是新零售?有些人說就是要有創新的不一樣的東西才叫做新零售。按我個人的理解,零售不管是新還是舊都離不開人、貨、場三個元素,只不過如何針對三個元素去變化。比如說電商算不算新零售,如果是針對傳統零售來說,肯定也算是新零售,無非是在場這個元素上做了改變,將原本實體的變成了在網店上進行銷售。其實在零售上並沒有出現新的東西。所以所謂的新就是怎麼對三個元素進行提升優化。

一、從人上來說,怎麼提升人這個元素,傳統零售其實就是從供不應求的市場,轉變到如今的供過於求。對於人現在能做的就是服務、定製化的東西、便利,你需要從客戶的角度去考慮如何銷售產品,因為同質化的東西多了,競爭激烈了,需要更細分的去做產品,全盤通吃的歷史已不復存在,需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強方能立於不敗之地。

二、從貨的角度來說,我覺得現在貨可能走三個路線,

1. 品牌,培養忠誠的粉絲,放棄無用的客戶群體。高端品牌例如,路易斯威、香奈兒、維密等,讓粉絲趨之若鶩,不可自拔,但是客戶群體有限。

2. 定製化產品,滿足個性化客戶群體的需求,定製家居(尚品宅配)、智能家居(小米之家)、服裝定製等,滿足千人千面的需求。

3. 大眾化產品,降維消費,優衣庫、zara、連鎖酒店等大眾化消費的產品,性價比高,對於普羅大眾都是能消費得起又物美價廉。

三、說說場,傳統實體店搬遷到網店,打擊了實體店的生存,但是現在網店的成本也不斷的提高,網店現在生存也很困難,所以短期內能轉變的路線就是網店+實體店的結合模式,現在走得比較前頭的如小米、瑞幸咖啡等這種線上線下的結合模式,短期來說可以很好的補充線上線下各自的缺點。

但是長期來說,也許都會被革命掉,實體店可能僅能剩下,餐飲業(為了滿足人的聚餐需求,但是環境、位置、口味、服務可能會成為選擇的先決條件)、娛樂業(酒吧、KTV、遊戲)、還有那些涉及實物的大都只能成為廠商自己的體驗店或者提貨店,如服裝業、鞋類等等。很多交易都只存在於線上,特別是在5G、雲計算、混合虛擬成熟後,很多實體店將消亡,為什麼這麼說,5G成熟後應該能革很多行業的命,結合雲計算及混合虛擬能滿足你購物的任何體驗,就連觸感身臨其境的體驗都能一模一樣,而這都是隨時隨地都能進行的操作,所以很多實體店最終只能淪為管道,對於那些需要人親臨的才能更好的存在,其他都將被取代。

所以說零售業始終擺脫不了人、貨、場這三個元素,任何所謂的新零售都是這三個元素在做改變。對於有投資意願的人給個建議,目前可能很多都看不清將來的方向,我個人考慮到三點,可以讓大家參考,如果要做的這個行業不符合以下三個要素,我覺得短期即使有市場,將來也是要被取代,那就是要能數字化,能國際化、必須有自己的技術壁壘。

附上日本人大天朝目前零售業態的比較。



柒仔論事


泛泛而宏觀的談論新零售不適合創業者,我們把問題聚焦一下,首先確定新零售的三個發展路徑,第一,供應鏈的系統發展,即S!第二,作為分享者,創業者的價值即B!第三,作為自購省錢的c端消費者,那麼,在這三個路徑上,我們來分析新零售的發展!

顯而易見的事,在大的供應鏈領域,越來越多的超級品牌供應鏈整合形成,具有全球跨境電商規模化的超級供應鏈,這就是共享經濟的發展,把利潤分享給創意者B和消費者c的過程,企業要思考如何融入到s端!作為我們的創業者,特別是個人創業者,要努力提高社交化,自媒體的能力,解決流量粉絲的問題,具有分享的能力,與供應鏈合作,分享就賺錢,無需囤貨,一部手機在家輕鬆賣貨,這就是移動互聯網時代分享經濟的特徵,我們很多人都做這個環節,!最後呢,就是作為一個顧客,在享受品牌低價的產品服務同時,能夠獲得更多的認同感,更多的分享返利!

新零售在線上線下的融合會越來越緊密,終端的智能化工具也會越來越多,新零售的角色也會越來越融合,邊界越來越模糊,個人新零售創業的協同模式會成為流行,千萬不要小瞧那些每天宅在家裡卻輕鬆賺錢的人,更不要詆譭那些自媒體網紅直播的達人們,這都有可能成為未來創業的主流,值得創業者研究!

我是孫洪鶴,每天都會給大家分享創業相關的專欄視頻,希望我的問答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也希望跟大家成為好的朋友



孫洪鶴


新零售未來有幾個方向發展:

加強數據處理及精準營銷:特別是用戶畫像、商圈大數據、商品數據分析、經營數據分析。

加強與餐飲門店的結合,利用餐飲強用戶粘性和社交屬性為零售帶貨。

加強產品反向定製和研發,堅持以用戶需求為產品開發導向。

加強上游供應鏈的打造,門店作為流量入口,向上遊供應鏈要利潤。


靜惜居士


所謂“新零售”,自然是與現在的零售模式不同的。要想與現在的模式不一樣,只有兩條路可以走:

一是學拼多多搶佔淘寶的市場,用更低廉的成本,更科學高效的模式,更粗暴地搶下一片市場來。要做到更低廉需要考量參與業者的智慧,從商品的來源,到物流再到配送,都是需要仔細考量的地方。二是採用高科技給予客戶更好的購物體驗。這方面天貓曾經嘗試過“敗家buy+”,即用VR技術來給予客戶更加逼真的體驗。但是因為種種原因,現在不了了之。也許是時機還不成熟,也許是“遠觀甚美,近則不然”走錯了方向。

不管怎麼樣,新的零售模式一定會出現,擠佔現有零售模式的空間甚至將其取代。


星光之想


“新零售”和“人工智能”火在商業前沿,零售企業在轉型升級過程中,紛紛藉助新技術的力量,搶佔市場,爭做新零售排頭兵。而魔都上海,在新商業下又被譽為“新零售之都”,除了市場趨勢的紅利外,上海市政府印發《關於本市推動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的實施意見》也在推動人工智能全面賦能實體經濟發展和新型智慧城市的建設。

時至今日,新技術日漸成熟,考驗人工智能落地實體經濟能力的節點日漸突出。6月15日,“2018全球智能+新商業峰會”——“智能+零售”峰會將聚集近20位零售頂尖人士共赴上海探討行業趨勢,把握零售新契機。

新零售是以用戶為中心,在技術驅動下,建立在可塑化、智能化和協同化的基礎設施上,依託新供應鏈,線上線下深度融合,重構人、貨、場,滿足用戶需求,提升行業效率,實現"全場景、全客群、全數據、全渠道、全時段、全體驗、全品類、全鏈路"的零售新模式。智慧零售是新零售的表現形式。本人基於新零售的實踐與研究,認為新零售的未來發展將呈現以下十大趨勢:

一、技術依然是新零售發展的第一驅動力

新零售的產生本身就是移動互聯網、物聯網和大數據等技術日益成熟的結果,隨著人工智能、AR/VR、生物識別、圖像識別、機器人等技術更加成熟,應用門檻大幅降低,新技術層出不窮,部分領先的零售企業將不斷應用最新的科技,提升消費者的全程體驗,同時降低運營效率降低成本。

二、消費者越來越處於商業活動的中心

過去數十年,供給方或渠道方在市場中的主導地位在歷次變革中固若金湯,但現在話語權逐漸轉移到了消費者手中。消費者越來越站到了商業活動的中心,成為市場的主導方。

中國大規模的生產製造能力已經形成,消費者的主導權變得前所未有的大,對消費者需求的理解和感受也變得前所未有的重要,我們開始真正進入消費者時代。80後、90後、00後正成為中國市場的核心消費群體,新一代消費者自我意識更強,而消費態度和行為也更加個性化。

他們更重視購物過程體驗,希望與品牌商及零售商建立交易關係之上的信任感和親密感。他們對社交媒體上營銷信息的接受度也明顯更加開放、正面,使產品和服務提供商在社交媒體上針對消費者個性需求提升影響力方面擁有更大的發揮空間。

三、全渠道經營

傳統的零售業以顧客的單渠道購物為主,互聯網出現後,多渠道購物開始盛行;社會化媒體出現後,開始了跨渠道購物的嘗試;移動社會化媒體普及後,人類開始進入了全渠道購物階段。

在全渠道條件下,購物的主動權掌握在消費者手中,消費者可以藉助各社交媒體對零售商終端進行選擇,享受極致的購物體驗。從零售商的角度來看,全渠道就是在多渠道的基礎上,對各個渠道進行整合,讓各前臺、後臺的系統實現一體化,為客戶提供一種無縫化體驗。從消費者角度來說,全渠道就是可以讓消費者在一個渠道挑選產品,在另一個渠道進行比較,最後再選擇第三個渠道進行支付購買。

四、全域營銷

全域營銷即整合各類可觸達的消費者的渠道資源,建立全鏈路、精準、高效、可衡量的跨屏渠道營銷體系。全域營銷是以消費者運營為核心,以數據為能源,實現全鏈路、全媒體、全數據、全渠道的一種智能營銷方式。

五、場景化體驗滲透產品和服務

首先,企業產品會根據場景設計功能,強化用戶體驗。 比如你想堅持跑步,但是常常因為各種原因半途而廢,這時候,你是不是希望有一款工具可以激勵、督促你呢?這時微信就開啟了微信運動功能,通過記錄用戶步數、和好友PK等模式進行運動激勵。一個單純的跑步運動,變成了一個包含諸多場景的運動體驗。

其次,產品體驗不足時,企業會建立適當的服務場景打動客戶。 比如我們買房,如果看到的都是毛坯勢必興致大減,而看到樣板房就會有“家”的感覺從而刺激購買慾望。通過場景來打動客戶的購買慾望,激發消費者的共鳴,促進產品和服務的銷售。

還有就是通過大數據分析預知消費場景提升客戶體驗。通過消費者的大數據分析,企業可輕鬆整理客戶需求、預判客戶使用場景,優化產品和服務。

六、社區成為流量主要入口

在場地租金攀升、企業利潤下降的大環境下,門店越開越小已成為中國實體零售不可阻擋的發展趨勢,便利店、精品超市、社區型購物中心等社區商業將成為零售企業尋求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

伴隨中國社區零售整合、全渠道發展進程逐步加快,投資成本低,成熟週期短的社區零售必將成為支撐行業發展的重要推手。從長期發展來看,“小而美”的社區化零售業態將更符合新形勢下消費市場的客觀需求。社區作為線下主要流量入口的作用將愈發重要。

七、無人零售快速擴張

作為連接生產與消費的流通環節,傳統零售企業對全供應鏈控制能力較弱,信息傳導響應不及時,供需錯配導致企業庫存高企、週轉率低、商品同質化等問題不斷加劇。目前隨著技術發展、人工和租金的大幅上漲、基礎設施的規模化和移動支付的普及,尤其是人工智能和物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無人零售已經具備加速發展的客觀條件,加之資本入局,無人零售將進入快速擴張階段。

各種新型的自動售貨機,包括佔領辦公室的自動咖啡機、自動售賣冰櫃,還有佔領連鎖酒店的情趣用品售賣機等,也將成為新零售形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八、重構供應鏈

傳統的供應鏈是層級式的,低效複雜。到了純電商的供應鏈階段,雖然是點對點的,但線上線下卻是分離的。

新零售將重構供應鏈,包括:(一)、智能分倉。針對不同區域安排商品的種類和數量。比如蒙牛通過開設前置倉,將蒙牛的爆款商品能夠以最快的速度、送入600萬家小店,速度提升了300%,同時節省了兩道經銷商環節,時效的提升非常明顯。(二)、“以店為倉”。將門店作為倉庫的載體,實現店倉結合。雀巢所採用的“實庫虛庫一盤貨”就是典型的店倉結合,通過本地倉和門店發貨,次日達和當日達的比例都得到了大幅提升。(三)、柔性供應鏈。無論是商品流、信息流還是現金流,都需要快速響應。比如五芳齋的“C2B供應鏈”,讓消費者選粽子的餡兒,選後快速反饋到工廠加工,快速配送到消費者。

九、數據驅動製造

新零售時代通過數據驅動製造,主要表現有:

(一)、數據倒逼產能配置。美的在以前是典型的工業化製造企業,多年來美的洗碗機在國內的市場都不足1%,2015年阿里和美的合作,通過大數據分析判斷洗碗機將爆發,幫助美的培育市場,生產定製款的洗碗機。2016年一年時間增長了1900%。

(二)、數據驅動即時定製。億滋聯合天貓曾經搞過一個特別定製奧利奧音樂盒的活動,用戶進行個性化選擇後點擊開始定製,從下單那一刻起就開始生產,省略了所有中間環節,從下單到收貨時間可以壓縮到7天。

(三)、數據打通產業鏈。2017年,鄂爾多斯打通所有庫存,啟動大數據逆向開發、備料、生產、推廣、零售,月底天貓秋冬新風尚,系列貨品預售上線,以數據驅動生產。

十、新物種崛起

新物種崛起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藉助APP拓展門店覆蓋範圍內的線上到家業務;

(二)、提高生鮮比例、引入中高端生鮮;

(三)、設立餐飲檔口、支持現買現做現吃;(四)、調整佈局和動線,增強用戶體驗;

(五)、商品定位精品化,客群結構年輕化。比如盒馬鮮生和傳統門店相比就具有以下幾個明顯的特點:一是生鮮面積顯著增大,中高端品類豐富;二是增加餐飲區域,支持現購現做現吃;三是固定動線改為自有動線,顧客選擇更自由。

新零售,創造美好未來


黑馬財經工作室


零售一直都在 新零售其實是針對舊零售來的 是一段時間內的產物 當今應用了新技術 新方法做零售被叫做新零售 但零售其實一直在變革 沒有新舊之分

跟得上時代你才是好零售或者零售做的好


加盟學院


新零售的未來應該是用戶體驗式消費。


用戶存量價值運營


新零售屬於初始階段,需要更加完善的硬件需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